存儲和輸送氨的方法和電磁輻射用于從化學絡合物中脫附氨的用 途。固體金屬氨絡物用于氨的安全且高密度的存儲,所述氨待被釋放 用作廢氣中的NOx的選擇性催化還原的還原劑。該金屬氨絡物的組成 式為M(NH3)nXz,其中M2+表示一種或多種能夠結合氨的金屬離子,X表 示一種或多種陰離子,n是配位數(shù)(從2-12),和z是所述金屬離子 的價態(tài)(且因此是補償陰離子電荷的總數(shù))。通過使用配位至所述金 屬離子的氨間的絡合鍵的電磁輻射通過光激活而不是通過熱來釋放 氨。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加熱冶金產品的方法,該方法在于加熱固體產品特別是鋼產品,通過將它們送過一個包括一個上游區(qū)和一個下游區(qū)的爐子將它們從一個基本低于大約400℃的溫度升高到一個至少大約1000℃的溫度,上述產品在所述上游區(qū)預熱并在所述下游區(qū)被升高到它們的最終爐輸出溫度,所述下游區(qū)安裝有燃燒器,至少其中一些燃燒器用一種氧化劑即空氣運行,由上述燃燒器產生的廢氣相對這些產品逆向流通并預熱在上游預熱區(qū)的產品。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它在上述爐子的上游預加熱區(qū)中提供至少一個燃燒器,上述燃燒器被供應一種氧化劑和燃料的混合物,所述氧化劑包含大于20%體積并優(yōu)選地大于30%體積的氧氣。
本發(fā)明涉及直接從含錫的礦石和廢物中萃取錫 和有用的有機錫。該方法基本包括制成一種經粉碎、 還原但未精制的錫礦粉,用烴基鹵化物處理上述未 精制的礦石,以得到錫的有機烴基化合物,以及從貧 化錫的固體礦渣中分離上述錫的有機烴基化合物。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樹脂組合物的處理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由1重量份的熱塑性樹脂,0-0.7重量份能氫化鹵素的處理劑、及鹵化化合物構成的樹脂組合物,在一種與鹵原子結合所得鹵化金屬化合物的常壓沸點或升華點為450℃以下的金屬化合物存在下,在280-450℃的溫度進行混合,使該鹵化化合物轉化成鹵化金屬化合物,使該熱塑性樹脂及能氫化鹵素的處理劑的混合物、與該鹵化金屬化合物從該樹脂組合物中分離、回收。借助廢棄物的燃燒、熱分解,對樹脂實施氣化和油化處理,從而快速、高效地除去、回收溴等鹵素和金屬氧化物,處理過的樹脂能以固體燃料的形式高效地回收、再利用。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簡單且低成本、而且不需要電力等能源、并且能夠將除去的放射性物質攝入固體內部并穩(wěn)定地固定化、根據需要能進行放射性廢棄物的體積減少的放射性銫或放射性碘和放射性銫的除去方法、以及用于該方法的親水性樹脂組合物。本發(fā)明通過使用下述親水性樹脂組合物而達到該目的,該組合物含有選自由至少具有親水性鏈段的親水性聚氨酯樹脂、親水性聚脲樹脂、親水性聚氨酯-聚脲樹脂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親水性樹脂,并且,相對于100質量份的該親水性樹脂,至少以1~180質量份的比例分散粘土礦物而成。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流體凈化系統(tǒng),包括:反應箱,通過利用氧化反應分解凈化目標流體中的有機物質,同時對凈化目標流體和氧化劑的混合流體進行加熱和加壓來凈化所述凈化目標流體;壓碎機,壓碎有機固體廢物以獲得有機壓碎產品;混合器,混合有機壓碎產品和液體以獲得高濃度有機漿。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由含水分的和/或干燥的生物質借助于具有一個可關閉的進口(13)的一個可加熱的碳化反應器(1)用于生產能量載體和/或原料載體的裝置。該生物質在該碳化反應器(1)內轉化成為一種固體的可流動或氣態(tài)的能量載體和/或原料載體,并且為了該能量載體和/或原料載體的臨時儲存,然后將該生物質經過一個可關閉的出口(14)輸送到一個連接到該碳化反應器(1)的可冷卻的槽(9)。該槽(9)連接到一個鄰接的可加熱的氣化反應器(16)上,在該氣化反應器內將氣體和廢棄物(如灰)從該能量載體中分離出。該裝置的特征在于下列特征:a)該碳化反應器(1)被一個加熱夾套環(huán)繞,將外部熱能供應到該加熱夾套并且將更多的熱能至少從該氣化反應器(16)供應到該加熱夾套;b)將冷卻能量從一個第二槽或冷卻槽供應到該氣化反應器(9);c)將水供應到該第二槽或冷卻槽(9)以便確保大致地恒定濕度(至少為了炭的生產);d)將反應氣體從該碳化反應器(1)和/或該第二槽或冷卻槽(9)供應到一個氣體儲存設施(20)。
本發(fā)明涉及固體吸附劑,及其用于從廢氣中除去水銀的用途,這并不干擾加氣添加劑(諸如表面活性劑)加入到含有所述吸附劑的粉煤灰時形成穩(wěn)定氣泡的能力。加熱制造吸附劑所使用到的材料使得氫氧化鎂和/或一種或多種堿化合物與所述材料中存在的多價陽離子相結合從而排除所述干擾,否則所述多價陽離子會干擾表面活性劑活性,所述一種或多種堿化合物含有一個或多個硅酸鹽、鋁酸鹽和/或磷酸鹽部分,并且加入到或已經存在于所述材料中。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通過需氧穩(wěn)定作用使固含量最高達10%的生物污泥或泥漿——主要為城市廢水污泥或廄液——除臭及恢復無毒的環(huán)境友好的方法。本方法包括在污泥或泥漿中添加粒度小于或等于5MM的吸附性碳質礦物質,并通過濕法研磨處理所得的混合物以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懸浮液,使該混合物中所含的固體研磨到粒徑小于200ΜM并使活性有機體溶解。
本發(fā)明的液化可燃性礦物方法涉及制備合成液體燃料的技術,并可應用于將任何種類的化石發(fā)電原料加工為多種可燃性液體產物。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確保初始發(fā)電原料的綜合利用,強化其加工,降低合成液體燃料制備的能量消耗,并且減輕該技術方法對自然環(huán)境的有害影響。所述方法包括研磨初始原料,在催化劑存在下將其氫化,并從合成性油中分離未液化的固體殘余物。然而,在催化氫化的礦物鹽水溶液中,在兩階段中進行初始原料的研磨,所述礦物鹽水溶液飽和至介于可燃性礦物和廢石料密度之間的密度。在研磨過程中伴隨甲烷向氣相的釋放,將其捕集用于后續(xù)利用,從非可燃性的雜質中分離從研磨區(qū)域漂浮至表面的可燃性礦物。加熱第一研磨階段的輕質產物的懸浮體,并將其進料至第二研磨階段。從過量的液相中提取第二研磨階段的輕質產物,將其與熱制膏劑混合,用有機稀釋劑稀釋,研磨至膠體粒徑,并將其進料進行氫化。其后,使用有機稀釋劑洗滌未液化的殘余物,干燥并與經脫水的第一研磨階段的重質產物混合。用水洗滌所得混合物,并從所述方法中回收,將剩余的洗滌水排出物蒸發(fā),并返回至第一研磨階段。同時,對第二研磨階段的重質產物脫水、冷卻并返回所述方法的起點。鋅氯化物、錫氯化物、鐵硫酸鹽、銨鉬酸鹽及它們的各種混合物可用于制備所述溶液,將初始原料研磨于其中,而含有四氫化萘、蒽油、甲基萘、甲酚的各種組合物可用作制膏劑。異丙醇可用作膏料稀釋劑,并且輕質石油可用作有機稀釋劑。
一種用于運行具有電化學電池(401)的λ探測器的控制單元,其中,所述電化學電池(401)具有第一電極(342)、第二電極(343)和布置在所述電極(342,343)之間的固體電解質,其中,所述λ探測器借助施加在所述電化學電池(401)的電極(342,343)之間的泵電壓(303)保持在極限電流運行中,由此,產生通過所述電化學電池(401)的與廢氣中的殘余氧成比例的泵電流(304),其中,將輸入電位(UA)施加到所述電化學電池(401)的第一電極(342)上,其中,根據所產生的泵電流(304)追蹤所述輸入電位(UA),其中,借助與所述電化學電池(401)串聯(lián)連接的測量電阻(345)求取所述泵電流(304),其中,所述電化學電池(401)的第二電極(343)直接地或通過所述測量電阻與虛擬地(355)連接,其中,根據所述輸入電位(UA)改變所述虛擬地(355)的電位。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潤滑膜劑,其可以減少工業(yè)廢棄物(環(huán)境保護性),并且在潤滑處理工序后不進行強制干燥的情況下(室溫干燥、室溫放置)、或對于像鋼管的內面等那樣難以完全干燥的形狀的金屬制品,也可以在含水狀態(tài)下賦予優(yōu)異的潤滑性,并提供與之相關的技術。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含水潤滑膜劑,其特征在于,是在含水率3~50質量%的含水狀態(tài)下進行的金屬塑性加工中所用的含水潤滑膜劑,將至少一種親油性潤滑成分(A)、和/或至少一種具有解理性的固體潤滑劑(B)分散于水中,此外,將選自碳原子數(shù)12~20的脂肪酸成分中的至少一種水溶性潤滑成分(C)以質量基礎計以(C)/[(A)+(B)]=0.05~0.5的比例溶解于水相側而成。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汽化碳質基料的輸送式反應器和汽化方法。輸送式汽化器有一個用于使循環(huán)碳顆粒與亞化學計量氧氣源燃燒的燃燒區(qū),一個用于使碳質原料如煤與亞化學計量燃燒產物混合的注料區(qū),一個立管,在立管中煤通常被絕熱脫揮發(fā)成分及汽化,一個分離摻雜在立管排出物中顆粒的分離區(qū),一條用于使來自停留區(qū)的顆粒循環(huán)至燃燒區(qū)的轉移管路。通過將煤原料引入亞化學計量燃燒反應區(qū)的下游的汽化反應區(qū),可使含在煤中的揮發(fā)性烴保存起來以增加生產的煤氣的熱值。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用于燃燒來自輸送式汽化器的廢棄固體的輸送式燃燒器。
一種除氮磷污水處理方法及設備,具體地說是指清除氮磷和污水或廢水中有機物的污水或污水處理方法及因此而提供的設備,該方法將間歇充氣和動力流用于至少有一對帶有間歇充氣工具的反應槽,一個帶污水轉換器的沉淀槽和一個在反應槽之間只通液體不通固體的過濾器。按此方法,去除食用鹽的效率極佳而即使在流液有機物含量低和C/N比低的污水處理中也較穩(wěn)定。
一種用于車輛正點火內燃發(fā)動機(12)的排氣系統(tǒng)(10)包含用于過濾來自發(fā)動機排放的廢氣的顆粒物質的過濾器(20),所述過濾器包含具有入口表面和出口表面的多孔基材,其中所述入口表面與出口表面通過含有具有第一平均孔尺寸的孔的多孔結構分隔,其中所述多孔基材涂有包含多個固體顆粒的三路催化劑載體涂層,其中所述載體涂布的多孔基材的多孔結構含有具有第二平均孔尺寸的孔,并且其中第二平均孔尺寸小于第一平均孔尺寸,并且三路催化劑載體涂層布置在位于過濾器上游的單獨的基材整料(18)上,其中在上游基材整料上的三路催化劑載體涂層的質量小于等于在排氣系統(tǒng)中的三路催化劑載體涂層總質量的75%。
本申請涉及用于生產生物柴油和相關產品的工藝。描述了一種用于從混合物中生產生物柴油和相關產品的工藝。還描述了一種用于生產生物柴油和相關產品的前體和原料材料的工藝。工藝使用酯化和酯交換、分離和純化。還可以使用其他工藝步驟諸如酸化和蒸餾。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除去來自氣體的多種污染物的高度堿化的腐殖和灰黃霉過濾試劑。從氣體流中除去的污染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氫硫化物、放射性核素、硫醇、氨、有毒金屬,顆粒、揮發(fā)性蒸汽和有機物。本發(fā)明還包括過通過使用用作土壤肥度的高度堿化的腐殖和灰黃霉過濾劑處理過濾試劑,釋放過濾試劑中的二氧化碳,將液體的過濾試劑轉換成固體以處理或用來作為水、廢物和化學品的污染物除去過濾劑。
一個較佳選擇安裝于輕型商業(yè)車輛上的多用途模塊(450),用來在車輛事故后通過清洗路面來重建安全及可通行的道路狀態(tài),上述車輛安裝有:一個裝凈水的箱體(415);一個裝水和路面特殊清洗劑(環(huán)保表面活性劑)及特殊處理液體(分子鏈破壞劑)混合而成用于噴灑于油及油相關產品(428)的溶液的箱體(414);一個裝收集清洗/處理液體和污染油材料后乳液(430)的抽吸箱體(405);一個包括噴灑調節(jié)裝置的水槍(408),用來將上述溶液(428)噴灑于帶有車輛事故或故障后遺灑于路面的污染功能液體(429),即潤滑油、燃料、冷卻劑等;一個抽吸系統(tǒng)(431),用來從路面清除由污染材料與清洗溶液(428)混合而成的乳液(430);此外,通過終端設備或抽吸管(407)抽吸并清除車輛相關的固體及不可生物降解的廢物(碎玻璃、塑料金屬制成的零部件、汽車結構的殘存部分等),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內燃引擎(419),其通過雙油動泵和一個三向分配裝置(425)推動液動系統(tǒng)內的加壓油,向兩個液壓馬達(404、409)的方向運動,帶動上述高壓水槍(408)和抽吸系統(tǒng)(431)的操作;一個測量上述箱體內液體數(shù)量的水平感應器,即電子水平儀(421),當液體超過箱體(405)額定的最大量,上述內燃機引擎(419)被關閉。
本發(fā)明涉及通過氣化碳質材料制備烴的領域。更具體地,其公開了從氣體中移除萘的方法,使用包含苯的固體吸附劑材料用于所述移除。該移除可以應用于例如粗合成氣主料流和/或二氧化碳廢氣副料流。優(yōu)選地向吸附劑材料的吸附是可逆的。使得在再生后可以再次利用該材料以及可以回收萘和可能的苯。
從含砷水溶液分離砷的方法和設備。該方法包括使含砷溶液與固定劑的第一部分接觸以除去至少部分砷的步驟。將負載砷的固定劑與該溶液分離并使部分貧化的溶液與固定劑的第二部分接觸。所述固定劑可包括含有鈰、鑭、或鐠中一種或多種的高表面積不溶性化合物。除去砷之后,可通過金屬精煉進一步加工所述砷貧化溶液以分離可回收金屬??蛇^濾該負載砷的固定劑以回收并循環(huán)濾液至所述溶液以進行額外的處理,以及使用部分飽和的固定劑從新鮮溶液中除去砷。含砷溶液可由含砷固體如污染土壤、工業(yè)副產物和廢料形成。
公開了由1-金剛烷醇制備2-金剛烷醇和2-金剛烷酮的方法,其中使用至少一種選自路易斯酸和固體酸的酸催化劑作為催化劑,并且同時使用至少一種選自羧酸、磺酸和磷酸的酸。通過該方法可以有效地選擇性制備2-金剛烷醇和2-金剛烷酮,而無需使用硫酸作為催化劑。該方法因為節(jié)省了處理廢酸的勞力,明顯縮短了反應時間,所以適合于大規(guī)模生產。
本發(fā)明涉及一個裝置,其包括至少多個電暈效應式電子過濾器,該濾塵器包括發(fā)射電極和收集電極。電子過濾器的數(shù)量取決于所處理的氣流流量,還要考慮到要使通道內流速較慢從而更有效率易于收集顆粒,并且較少的電極會轉化為被氣流冷卻的電阻。收集電極是光滑的且為管狀,其既可作為收集器也可作為電阻,且電極布置在收集裝置的中央。所述電極與氣流通道方向共軸,且可附帶有垂直于所要處理氣流、油氣及霧氣的輻條的其它電極。相關的其它裝置有例如氧化催化劑、預濾器、后過濾器或者其它的可減少氣體、固體、液體污染物以及噪音的裝置。本發(fā)明裝置可以應用但是并不限制于過濾及再生或者回收發(fā)動機廢氣、油霧、水霧、煙、進氣、排氣,以及通常的所有對環(huán)境有害的污染物。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凈化含粉塵和/或含細粒狀固體的氣流的方法,該氣流來自直接還原裝置或熔融還原裝置的頂氣和/或廢氣和/或出口氣體。該氣流借助于至少一個干燥過濾器進行干凈化,從氣流中分離掉粉塵和細粒狀原料。將該經凈化的氣流供入CO2-分離設備,去除CO2并形成基本上不含水和不含CO2的產品氣,該產品氣用于干燥過濾器的反吹洗。
在此公開一種用于減少在燃燒固體、液體或氣體燃料的燃燒過程中氮的氧化物排放的方法。本發(fā)明是基于燃料的分級燃燒。為了得到還原條件,先將燃料以缺乏空氣的形式送入等離子體吹管(1)的火焰中,使它氣化并強迫點火。至少在一級將輔助空氣送入部分氣化的燃料流中,以使所說的燃料進一步氣化。接著,將其送入真正的燃燒室,例如,燃燒爐膛,燃燒器或類似的空間(6)使它完全燃燒。借助于突變分級,使火焰處于還原條件,從而,在火焰中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在進入廢氣之前被還原。
描述了一種用于制造適于使用在層壓制品中的紙的工藝。該工藝包括:(a)用溶解在溶劑中的三聚氰胺樹脂優(yōu)選地在造紙機上浸漬紙,三聚氰胺樹脂具有大于80%的水溶性;溶液具有小于50%的固體含量,使得可以在浸漬之后向紙中添加油墨。因而,與既定的技術相比,在用樹脂處理紙,優(yōu)選用樹脂浸漬紙之后,優(yōu)選向紙中添加油墨-圖案。在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在步驟(a)中添加樹脂之后,壓光紙。接著在印刷之后可以進一步浸漬紙,然后將紙與基材結合以形成層壓地板制品。步驟(a)減輕了由稍后添加更多的樹脂引起的濕膨脹,且在添加油墨-圖案之前施行步驟(a)時,步驟(a)是特別有用的,這然后也減輕了由添加油墨引起的濕膨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與壓紋的或壓痕的層壓地板圖樣一起使用時特別有用,在這種圖樣中,基材內的壓痕必須與紙上的圖案相匹配。低的濕膨脹產生了可能出現(xiàn)較少廢物的工藝,且其中壓痕可以比常規(guī)的層壓地板小得多,從而可以允許制造更錯綜復雜的圖樣。
一種水產養(yǎng)殖系統(tǒng)(10)包括一個或多個箱(14),排列以布置在池塘(12)等水體中。網狀系統(tǒng)(16)通過所述一個或多個箱(14)將池塘(12)的水進行再循環(huán)。將包括剩余食物在內的固體廢物從所述箱(14)中抽出,并將其沉積在與所述池塘(12)連通區(qū)相隔離的位置上。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處理廢水的厭氧反應器,其包括,反應容器,反應容器包括用于提供待處理流入物到反應容器中的入口,其中反應容器設置用于使用厭氧分解處理從所述入口接收的流入物;三相分離器,設置在反應容器上部并且與其成流體連通,其中分離器設置用于從所述反應容器接收流出物,其中流出物包括固體、液體和氣體。其中所述三相分離器包括外壁、液體出口、蓋子、漏斗、導壁以及隔板。
本發(fā)明為一種放射性碘的除去方法,其是使用吸附放射性碘的親水性樹脂的放射性碘的除去方法,該親水性樹脂為具有親水性鏈段、且在其結構中的主鏈和/或側鏈上具有叔氨基、或具有叔氨基和聚硅氧烷鏈段的選自由親水性聚氨酯樹脂、親水性聚脲樹脂、親水性聚氨酯-聚脲樹脂組成的組中的至少1種。根據上述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新型的放射性碘的除去技術,其簡單且低成本,進而不需要電力等能源,并且能使所除去的放射性碘進入固體內部而穩(wěn)定地進行固定化,根據需要還能實現(xiàn)放射性廢棄物的體積減小。
將市售的廉價玻璃紙作為基材使用,形成催化劑負載蜂窩結構體。提供一種具備催化劑負載蜂窩結構體的處理裝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不需要以往的催化劑負載蜂窩結構體的浸漬槽、干燥裝置等大型設備,制造成本低廉,并且例如在廢氣凈化處理等中,即使被處理氣體中的固體成分堵塞了催化劑負載蜂窩結構體的網眼,也能夠簡單地對其進行再生處理,防止被處理氣體的接觸面積降低、壓力損失增大。具備催化劑負載蜂窩結構體的處理裝置(10),將負載有功能性催化劑的波形板狀玻璃紙(1)和負載有相同功能性催化劑的平板狀玻璃紙(2)以不粘接的方式交替層疊,形成催化劑負載蜂窩結構體(1),該催化劑負載蜂窩結構體(1)填充于殼體(4)內。
外燃聯(lián)合循環(huán)燃氣輪機系統(tǒng)包括:壓縮環(huán)境空氣并產生壓縮空氣的壓縮機,加熱上述壓縮空氣以產生熱的壓縮空氣的間接式空氣熱交換器,膨脹熱的壓縮空氣以產生膨脹空氣的空氣渦輪,和與渦輪相聯(lián)產生供給負載電力的發(fā)電機。系統(tǒng)還包括:能量源,在上述空氣熱交換器中加熱壓縮空氣并產生離開空氣熱交換器的熱的排氣,能量源包括:太陽能,油頁巖,固體廢物燃料,含氣、生物、地下氣體或其混合物,及/或固態(tài)、液態(tài)或氣態(tài)的碳氫燃料。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有色金屬固/危廢處置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fā)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yè)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