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fā)明涉及球形粉體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銅合金粉末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2.金屬材料增材制造技術一般采用激光、電子束或聚能光束等高密度能量熱源進行選區(qū)熔化,可方便實現(xiàn)各種難熔、難加工、高活性、高性能金屬材料的快速原型制造,在航空航天、軍工、汽車、醫(yī)療等高性能復雜零部件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3.金屬粉末作為金屬增材制造的關鍵原材料,其性能好與壞是金屬增材制造技術的關鍵。球形金屬粉末材料是金屬增材制造(3d打印)工藝的原材料和耗材。研究開發(fā)出高品級的粉末材料是增材制造(3d打印)工藝的首要條件,同時也是新型合金材料設計開發(fā)的重要工藝環(huán)節(jié)。增材制造用銅合金材料的開發(fā)尚未成熟,同時,增材制造過程中多種成形工藝因素的影響,在金屬沉積層中易形成裂紋、氣孔、夾雜、層間結合不良、球化效應等缺陷。銅合金材料內(nèi)部微觀組織缺陷導致增材制造金屬零部件的力學/物理性能劣化,這是影響增材制造技術在金屬零部件,特別是大型復雜金屬構件制造方面應用推廣的最主要技術瓶頸。
4.因此,開發(fā)一種銅合金粉末,通過其3d打印成形的銅合金材料可改善內(nèi)部微觀組織、減少材料內(nèi)部缺陷,使其具有高的力學/物理性能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銅合金粉末,通過其3d打印成形的銅合金材料可改善內(nèi)部微觀組織、減少材料內(nèi)部缺陷,使其具有高的力學/物理性能。
6.本發(fā)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銅合金粉末,所述銅合金粉末按質(zhì)量百分比計包括:ni含量為0.5~15.0wt%,si含量為2.0~5.0wt%、mn含量為2.0~6.0wt%,除cu外其他未列出的金屬元素總含量不超過0.5wt%,剩余為cu。
7.在本發(fā)明中,在銅合金粉末中加入ni能夠起到固溶強化的作用,提高合金的抗蝕性。優(yōu)選地,ni的含量按質(zhì)量百分比計可以為,0.5%、1%、3%、5%、7%、9%、11%、13%、15%。
8.在本發(fā)明中,在銅合金粉末中加入si,能夠提高合金的強度。優(yōu)選地,ni的含量按質(zhì)量百分比計可以為,2%、3%、4%、5%。
9.在本發(fā)明中,在銅合金粉末中加入mn,能夠提高合金的強度和抗腐蝕性能。優(yōu)選地,mn的含量按質(zhì)量百分比計可以為,2%、3%、4%、5%、6%。
10.進一步地,所述銅合金粉末按質(zhì)量百分比計包括:ni含量為0.5~10.0wt%,si含量為2.0~5.0wt%、mn含量為2.0~6.0wt%,除cu外其他未列出的金屬元素總含量不超過0.5wt%,剩余為cu。
11.進一步地,所述銅合金粉末按質(zhì)量百分比計包括:ni含量為7.0~15.0wt%,si含量為2.0~5.0wt%、mn含量為4.0~6.0wt%,除cu外其他未列出的金屬元素總含量不超過
0.5wt%,剩余為cu。
12.在本發(fā)明中,“余量的銅”是指銅合金粉末質(zhì)量為100%時,除去ni、mn、si以及任意其它雜質(zhì)后,剩余質(zhì)量為cu的質(zhì)量百分比。
13.進一步地,所述銅合金粉末粒徑分布為15-53μm。
14.本發(fā)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制備上述銅合金粉末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5.加熱銅;
16.向所述加熱后的銅中添加中間合金cu-ni、中間合金cu-si以及中間合金cu-mn繼續(xù)加熱后,澆注成銅合金棒材;
17.將合金棒材進行霧化制成銅合金粉末。
18.進一步地,所述加熱銅的溫度為1080~1400℃,例如可為1080℃、1100℃、1200℃、1300℃、1400℃,優(yōu)選為1080~1200℃。
19.在本發(fā)明中,由于銅的熔點為1080℃,加熱溫度可以在1080-1400℃之間調(diào)整,低于該溫度不能融化銅,過高的溫度會使銅燒損嚴重,不利于成分定量。
20.進一步地,所述繼續(xù)加熱的溫度為1200~1700℃,例如可為1200℃、1300℃、1400℃、1500℃、1600℃、1700℃,優(yōu)選為1400~1500℃。
21.在本發(fā)明中,在銅的液體中加入中間合金,中間合金的成分不同,其熔點也不同,根據(jù)不同熔點,優(yōu)先選擇1400~1500℃,更優(yōu)選為1400℃。
22.進一步地,所述加熱銅與所述繼續(xù)加熱過程在保護氣氛下進行,所述保護氣氛為氬氣或二氧化碳中的至少一種。在保護氣氛下可以避免加熱過程中銅、中間合金cu-ni、中間合金cu-si以及中間合金cu-mn的氧化。
23.進一步地,所述霧化過程在真空條件下進行,所述真空條件采用氮氣或二氧化碳中的至少一種為保護氣氛,所述霧化過程的溫度為600~1100℃,例如可為600℃、700℃、800℃、900℃、1000℃、1100℃,優(yōu)選為800~900℃。
24.在本發(fā)明中,所述霧化過程中以氮氣作為保護氣。所述霧化過程采用真空氣霧化裝置中進行,霧化后可以得到球形和亞球形的銅合金粉末。
25.進一步地,所述中間合金cu-ni、所述中間合金cu-si、所述中間合金cu-mn均分別通過銅與鎳、銅與硅、銅與錳經(jīng)熔煉澆注制得。優(yōu)選地,所述銅與鎳的質(zhì)量比為(90-75):(10-25)、銅與硅的質(zhì)量比為(90-80):(10-20)、銅與錳的質(zhì)量比為(90-80):(10-20)。
26.進一步地,通過本法明提供銅合金粉末或本發(fā)明銅合金粉末的制備方法制備的銅合金粉末,進行真空烘干箱中燥后使用篩分設備篩分分級為粒徑分布為15-63μm之間的粉末。然后再進行在真空烘干箱中進行烘干,再放入增材制造打印設備的鋪粉腔中并沖入惰性氣體將氧含量降至0.1%以下后,設計需要打印的零件模型,對三維模型進行添加支撐、切片,3d打印設備采用優(yōu)化的成形參數(shù)對三維數(shù)字模型進行逐層熔化凝固成形。
27.進一步地,逐層熔化凝固成形包括但不局限于選區(qū)激光熔化(slm)工藝;其中slm工藝采用的成形參數(shù)為:激光功率300-500w,掃描速度600-3000mm/s,掃描間距0.05-0.15mm,單層層厚為0.03-0.06mm,激光光斑直徑60-80μm。
28.相比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29.1、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銅合金粉末,通過其3d打印成形的銅合金材料可改善內(nèi)部微觀組織、減少材料內(nèi)部缺陷、提高力學/物理性能,使其具有高耐磨高耐腐蝕性能。
30.2、本發(fā)明提供的銅合金粉末的制備方法,簡便高效、安全性好、易于實現(xiàn),擴展了3d打印銅合金添加元素的種類,解決了銅合金材料易開裂,性能差的問題,從而防止增材制造過程中金屬零部件的變形和開裂。
附圖說明
31.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備的slm增材制造用cu-ni-si-mn合金粉末形貌圖。
32.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備的slm增材制造用cu-ni-si-mn合金粉末sem組織圖。
33.圖3為實施例1粉末粒徑分布圖。
34.圖4為實施例2粉末粒徑分布圖。
35.圖5為實施例3粉末粒徑分布圖。
36.圖6為實施例1制備的cu-ni-si-mn合金粉末3d打印成銅合金材料的垂直建筑方向金相圖。
37.圖7為實施例1制備的cu-ni-si-mn合金粉末3d打印成銅合金材料的建筑方向圖金相圖。
38.圖8為實施例1制備的cu-ni-si-mn合金粉末3d打印成銅合金材料的垂直建筑方向sem圖。
39.圖9為實施例1制備的cu-ni-si-mn合金粉末3d打印成銅合金材料的建筑方向sem圖。
具體實施方式
40.為了使本發(fā)明所述的內(nèi)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所述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說明,但本發(fā)明不僅限于此。凡基于本發(fā)明上述內(nèi)容所實現(xiàn)的技術均涵蓋在本發(fā)明旨在保護的范圍內(nèi)。除非另有說明,實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和試劑均為市售商品。本文未記載的試劑、儀器或操作步驟均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常規(guī)確定的內(nèi)容。
41.實施例1
42.一種銅合金粉末(cu-1ni-3mn-3si),按質(zhì)量百分比計包括:ni 1%、mn 3%、si 3%以及余量的銅。
43.制備方法如下:
44.s1:設計基體銅合金粉末的各成分配比并稱量各原料,其中,cu為6.5kg,中間合金cu-ni為0.5kg、中間合金cu-si為1.5kg,中間合金cu-mn為1.5kg,使用中頻真空感應爐在氬氣氛圍保護下進行熔煉,待溶液完全澄清后澆鑄于棒狀模具中冷卻成型成銅合金棒材;
45.s2:將澆鑄所得各銅合金棒材用車床加工,車去外表面氧化皮,金屬棒一端車平后在中心位置加工內(nèi)螺紋,另一端加工為錐形,放入真空氣霧化裝置中,在氮氣氛圍下進行制粉;
46.s3:采用實驗篩粉機對粉末進行篩分,選取粒徑15-53μm的粉末。
47.s4:篩粉前后在sem對粉體進行觀察,觀察粉體的粒型和大小,并測量大小。利用激光粒度分析儀對粉末進行粒度大小分布進行分析,得出分布圖,如圖3至圖5所示,制備得到的銅合金粉末粒徑主要分布在15-53μm。
48.實施例2
49.一種銅合金粉末(cu-1ni-5mn-3si),按質(zhì)量百分比計包括:ni 1%、mn 5%、si 3%以及余量的銅。其中,cu為5.5kg,中間合金cu-ni為0.5kg、中間合金cu-si為1.5kg,中間合金cu-mn為2.5kg。
50.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51.實施例3
52.一種銅合金粉末(cu-1ni-2mn-3si),與實施例1或2的區(qū)別在于,銅合金中的mn含量為2%。其中,cu為7kg,中間合金cu-ni為0.5kg、中間合金cu-si為1.5kg,中間合金cu-mn為1kg。
53.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54.實驗例1
55.將實施例1制備的銅合金粉末分別通過3d打印成銅合金材料。步驟如下:
56.將銅合金粉末放在真空干燥箱內(nèi)進行80度4小時烘干處理。設計方塊試樣的三維模型,并進行分層切片。采用renam 500e增材金屬3d打印設備,預熱溫度150度,激光功率300 500w,掃描速度600 3000mm/s,掃描間距0.05 0.15mm,單層層厚為0.03 0.06mm,激光光斑直徑60-80μm的參數(shù)成形方塊試樣。
57.對打印成形的銅合金材料進行內(nèi)部微觀組織進行金相和sem觀察。
58.結果如圖6-9所示??梢钥闯黾す馐鴴呙柽^的熔池凝固后形成的熔道,可以看出不同層間的熔道旋轉角為67
°
。打印成形的銅合金材料建筑方向上的金相圖,呈現(xiàn)魚鱗狀分布的熔道,熔道分布比較均勻,呈現(xiàn)良好的熔池搭接率,熔池深度可以貫穿2-3層,從而使銅合金相鄰熔池層和相鄰層之間形成良好的冶金結合。
59.實驗例2
60.將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制備的銅合金粉末分別通過3d打印成銅合金材料。步驟同實驗例1。
61.對打印成形的銅合金材料進行力學/物理性能測試,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制備的銅合金粉末分別通過3d打印成銅合金材料的布氏硬度分別為79hb,88hb,89hb。
62.實驗例3
63.將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制備的銅合金粉末分別通過3d打印成銅合金材料。步驟同實驗例1。
64.對打印成形的銅合金材料進行導熱性能測試,測得室溫下實施例1-3的熱導率分別為17w/m.k、19w/m.k、22w/m.k,600℃的熱導率分別為66w/m.k、70w/m.k、72w/m.k。
65.三個實施例室溫下的熱導率在17-22w/m.k之間,600℃的熱導率在66-72w/m.k之間,對于銅
鎳合金此導熱性能良好。
66.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技術特征:
1.一種銅合金粉末,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合金粉末按質(zhì)量百分比計包括:ni含量為0.5~15.0wt%,si含量為2.0~5.0wt%、mn含量為2.0~6.0wt%,除cu外其他未列出的金屬元素總含量不超過0.5wt%,剩余為cu。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合金粉末,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合金粉末按質(zhì)量百分比計包括:ni含量為0.5~10.0wt%,si含量為2.0~5.0wt%、mn含量為2.0~6.0wt%,除cu外其他未列出的金屬元素總含量不超過0.5wt%,剩余為cu。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合金粉末,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合金粉末按質(zhì)量百分比計包括:ni含量為7.0~15.0wt%,si含量為2.0~5.0wt%、mn含量為4.0~6.0wt%,除cu外其他未列出的金屬元素總含量不超過0.5wt%,剩余為cu。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銅合金粉末,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合金粉末粒徑分布為15-53μm。5.一種權利要求1-4所述的銅合金粉末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加熱銅;向所述加熱后的銅中添加中間合金cu-ni、中間合金cu-si以及中間合金cu-mn繼續(xù)加熱后,澆注成銅合金棒材;將合金棒材進行霧化制成銅合金粉末。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銅的溫度為800~1400℃。7.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繼續(xù)加熱的溫度為1200~1700℃。8.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銅與所述繼續(xù)加熱過程在保護氣氛下進行,所述保護氣氛為氬氣或二氧化碳中的至少一種。9.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霧化過程在真空條件下進行,所述真空條件采用氮氣或二氧化碳中的至少一種為保護氣氛,所述霧化過程的溫度為600~1100℃。10.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合金cu-ni、所述中間合金cu-si、所述中間合金cu-mn均分別通過銅與鎳、銅與硅、銅與錳經(jīng)熔煉澆注制得。
技術總結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銅合金粉末,該所述銅合金粉末按質(zhì)量百分比計包括:Ni含量為0.5~15.0wt%,Si含量為2.0~5.0wt%、Mn含量為2.0~6.0wt%,除Cu外其他未列出的金屬元素總含量不超過0.5wt%,剩余為Cu。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制備該銅合金粉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加熱銅;向加熱后的銅中添加中間合金Cu-Ni、中間合金Cu-Si以及中間合金Cu-Mn繼續(xù)加熱后,澆注成銅合金棒材;將合金棒材進行霧化制成銅合金粉末。通過其3D打印成形的銅合金材料可改善內(nèi)部微觀組織、減少材料內(nèi)部缺陷、提高力學/物理性能。能。能。
技術研發(fā)人員:肖紅弟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北京三航極材精細制造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2.11.18
技術公布日:2023/4/17
聲明:
“銅合金粉末及其制備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