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小型干式棒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于機架(18)的水平軸筒體(17),所述筒體內(nèi)放置破碎棒(22)、且周壁間隔分布有通過篩網(wǎng)(21)的漏孔(23),所述機架固連罩在所述筒體外的筒體外殼(12),所述筒體外殼下部設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的一端安置與之構成水平移動副的進料管(8),所述進料管中裝有螺旋進料裝置(20)、且下料口伸入所述筒體中,所述螺旋進料裝置(20)的上方為與進料管固連的進料口(2),
筒體(17)內(nèi)壁具有周向間隔、軸向延伸的一組圓弧凸筋,并放置若干破碎棒(22),其周壁周向均布軸向間隔的漏孔(23),對應周向漏孔(23)處環(huán)套固定篩網(wǎng)(21)。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干式棒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兩端裝有筒體端蓋,所述進料管內(nèi)端的進料管端蓋處具有朝下的下料口;當推動氣缸縮回至極限位置時,所述進料管端蓋與鄰近的筒體端蓋平齊,將所述筒體封閉。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干式棒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的兩側(cè)頂部分別通過進料端底板上的進料端軸承座和筒體旋轉(zhuǎn)端底板上的筒體旋轉(zhuǎn)端軸承座支撐筒體旋轉(zhuǎn)電機驅(qū)動的水平軸筒體。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干式棒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端底板上固定有與滑塊構成水平移動副的滑軌,所述滑塊與進料口及進料管固連,并且一端與裝在所述進料端底板旁的推動氣缸的伸縮端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干式棒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周壁周向均布軸向間隔的漏孔,對應所述漏孔處周向環(huán)套固定篩網(wǎng)。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干式棒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內(nèi)壁具有周向間隔、軸向延伸的一組圓弧凸筋,形成凹凸起伏結構。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干式棒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外殼內(nèi)壁對應漏孔軸向間隔處設有C形隔板,下部中間設有漏斗狀的出料口。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小型干式棒磨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螺旋進料裝置上方的進料口裝有防塵罩。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小型干式棒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外殼由通過連接板固連的上、下對合兩半圓殼體構成。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小型干式棒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底部裝有減振器。
說明書: 一種小型干式棒磨機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棒磨機,具體為一種小型干式棒磨機,屬于磨制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棒磨機是一種以筒體內(nèi)裝載鋼棒為研磨體的磨機,由電機驅(qū)動筒體回轉(zhuǎn),筒體內(nèi)鋼棒在離心力和摩擦力作用下被提升到一定高度,呈拋落或泄落狀態(tài)落下,將被磨制的物料粉碎并通過溢流和連續(xù)給料排出,廣泛運用在人工石砂、選礦廠、化工廠電力部門的一級磨礦?,F(xiàn)有棒磨機尺寸較大,多用于破碎精度要求不高的大型礦石破碎,其典型結構為申請?zhí)?02011618955.5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缺點不僅物料進料不均勻,容易堆積在筒體內(nèi)靠近進料口的一側(cè),導致鋼棒的另一端沒有物料覆蓋,鋼棒之間互相摩擦碰撞,磨損產(chǎn)生的雜質(zhì)混入破碎的物料中,影響物料的純度。此外,還存在以下問題:1)筒體拆卸困難導致難以對筒體內(nèi)進行清理和維護維修;2)筒體出料孔少,容易造成物料堆積,出料效率低;3)沒有設置篩網(wǎng),破碎后的物料是否滿足破碎要求無法進行判斷;4)而且破碎時筒體無法密封,導致物料會飄散至棒磨機外。
另外,申請?zhí)枮?02211331132.3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云母制備棒磨機,包括固定連接端、研磨襯板、輸料腔、吸氣管、吸氣泵、研磨棒。該棒磨機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物料的粉碎效果,但在較薄研磨襯板直接設計數(shù)量重多的出料孔不僅工藝成本高,而且必然會降低其強度,長時間使用后,研磨襯板將發(fā)生變形;此外,該棒磨機同樣存在研磨棒一端沒有物料覆蓋導致的問題,無法保證物料純度。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點,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提出一種使物料能夠自動均勻進料覆蓋破碎棒、顯著減少磨損產(chǎn)生雜質(zhì)的小型干式棒磨機,從而有效提高磨制后的物料純度。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小型干式棒磨機的基本技術方案為:包括支撐于機架的水平軸筒體,所述筒體內(nèi)放置破碎棒、且周壁間隔分布有通過篩網(wǎng)的漏孔,所述機架固連罩在所述筒體外的筒體外殼,所述筒體外殼下部設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的一端安置與之構成水平移動副的進料管,所述進料管中裝有螺旋進料裝置、且進料口伸入所述筒體中,所述螺旋進料裝置的上方為與進料管固連的進料口。
這樣,由于磨制時物料不僅可以借助螺旋輸送機自動進入筒體,而且可以通過進料管按需往復移動將其均勻覆蓋破碎棒,從而顯著避免磨料棒之間的直接摩擦,大大減少雜質(zhì)的產(chǎn)生,有效提高磨制后的物料純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完善還有:
所述筒體兩端裝有筒體端蓋,所述進料管內(nèi)端的進料管端蓋處具有朝下的下料口;當推動氣缸縮回至極限位置時,所述進料管端蓋與鄰近的筒體端蓋平齊,將所述筒體封閉。
所述機架的兩側(cè)頂部分別通過進料端底板上的進料端軸承座和筒體旋轉(zhuǎn)端底板上的筒體旋轉(zhuǎn)端軸承座支撐筒體旋轉(zhuǎn)電機驅(qū)動的水平軸筒體。
所述進料端底板上固定有與滑塊構成水平移動副的滑軌,所述滑塊與進料口及進料管固連,并且一端與裝在所述進料端底板旁的推動氣缸的伸縮端連接。
所述筒體周壁周向均布軸向間隔的漏孔,對應所述漏孔處周向環(huán)套固定篩網(wǎng)。
所述筒體內(nèi)壁具有周向間隔、軸向延伸的一組圓弧凸筋,形成凹凸起伏結構。
所述筒體外殼內(nèi)壁對應漏孔軸向間隔處設有C形隔板,下部中間設有漏斗狀的出料口。
位于所述螺旋進料裝置上方的進料口裝有防塵罩。
所述筒體外殼由通過連接板固連的上、下對合兩半圓殼體構成。
所述機架底部裝有減振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為圖1實施例的進料部分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實施例的螺旋進料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實施例的筒體與篩網(wǎng)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實施例的筒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1實施例的筒體外殼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1實施例的筒體外殼另一視角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防塵罩,2、進料口,3、螺旋進料裝置電機,4、推動氣缸,5、進料口底座,6、滑軌,7、滑塊,8、進料管,9、進料端底板,10、進料端軸承座,11、筒體端蓋,12、筒體外殼,13、筒體旋轉(zhuǎn)電機,14、筒體旋轉(zhuǎn)端軸承座,15、外殼扶手,16、筒體旋轉(zhuǎn)端底板,17、筒體,18、機架,19、減振器,20、螺旋進料裝置,21、篩網(wǎng),22、破碎棒,23、漏孔,24、筒體側(cè)板,25、連接板,26、C形隔板,27、出料口,28、進料管端蓋。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的小型干式棒磨機基本結構如圖1、圖2所示,底部裝有減振器19的一對機架18頂部分別通過進料端底板9上的進料端軸承座10和筒體旋轉(zhuǎn)端底板16上的筒體旋轉(zhuǎn)端軸承座14支撐筒體旋轉(zhuǎn)電機驅(qū)動的水平軸筒體17。筒體17兩端通過法蘭結構裝有筒體端蓋11,外套有與機架18固定的帶外殼扶手15的筒體外殼12。
如圖3所示,機架18的進料端底板9上固定有與滑塊7構成水平移動副的兩平行滑軌6,滑塊7通過進料口底座5與進料口2以及進料管8固連,并且一端與裝在進料端底板9旁的推動氣缸4的伸縮端連接。因此,進料口底座5在推動氣缸4的驅(qū)動下,通過滑塊7與滑軌6構成的水平移動副,可以使進料管8在筒體17內(nèi)水平往復移動。
如圖4所示,進料管8中裝有螺旋進料裝置電機3驅(qū)動的螺旋進料裝置20,其進料管端蓋28處朝下的下料口伸入筒體17中。裝有防塵罩1的進料口2位于螺旋進料裝置20的上方。
如圖5和圖6所示,筒體17內(nèi)壁具有周向間隔、軸向延伸的一組圓弧凸筋,并放置若干破碎棒22,其周壁周向均布軸向間隔的漏孔23,對應周向漏孔23處環(huán)套固定篩網(wǎng)21。更具體而言,筒體17沿長度方向設置有三列漏孔23,每列沿筒體17的圓周方向設置有六個漏孔23,多漏孔23結構可提高物料的出料效率,避免物料堆積在某一漏孔23處。在漏孔23的上方,筒體17的外側(cè)裝有篩網(wǎng)21,篩網(wǎng)21與筒體17采用螺栓固定連接。
如圖7和圖8所示,筒體外殼12由通過連接板25固連的上、下對合兩半圓殼體構成,內(nèi)壁對應漏孔23軸向間隔處設有C形隔板26,下部設有漏斗狀的出料口27。
當棒磨機進行物料破碎推動氣缸4縮回至極限位置時,帶動進料管8水平向筒體17外側(cè)移動,使進料管端蓋28與筒體端蓋11平齊,將筒體17密閉,避免物料從進料口2飄散至棒磨機外;當推動氣缸4伸出時,推動進料管8向筒體17內(nèi)水平移動,螺旋進料裝置3驅(qū)動螺旋進料裝置20旋轉(zhuǎn),物料在螺旋進料裝置20的旋轉(zhuǎn)帶動下向筒體17內(nèi)移動,從下料口均勻落入筒體17中。筒體17內(nèi)的多個破碎棒22在筒體17旋轉(zhuǎn)作用下被提升到一定高度,呈拋落或泄落狀態(tài)落下,砸擊物料將其破碎。筒體17的內(nèi)壁設置為凹凸的弧形面,可增大破碎棒22與物料的接觸面積,提高破碎效率。達到破碎要求的物料通過漏孔23與篩網(wǎng)21后離開筒體17;未達到破碎要求的物料被篩網(wǎng)21阻隔后,重新落入筒體17內(nèi),繼續(xù)進行破碎。物料離開筒體17后進入筒體外殼12,在筒體外殼12的導向下作用下通過重力作用向下移動,并通過筒體外殼12的出料口27完成出料。
歸納起來,本實施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
1)結構尺寸較小,可用于小尺寸物料和破碎粒度要求更高物料的破碎;
2)進料口的上方裝有防塵罩,可避免向棒磨機倒料時物料向外飄散;
3)進料管內(nèi)裝有螺旋進料裝置,同時進料管可由推動氣缸驅(qū)動進行水平移動,使物料能夠均勻進入筒體內(nèi)部至少中間的位置,可有效避免物料堆積在筒體內(nèi)靠近進料口一側(cè)導致的鋼棒一端互相摩擦碰撞、磨損較快;
4)進料管的的出料口設計在進料管一端的下方,其端面設計有進料管端蓋,當棒磨機進行物料破碎時,進料管的端蓋移動至與筒體端蓋平齊,可將筒體密封,避免物料飄散至棒磨機外;
5)筒體兩側(cè)設計端蓋,端蓋采用法蘭結構進行連接,便于人工進行拆卸與安裝,降低人工清理筒體及更換破碎棒的難度;
6)筒體的內(nèi)壁凹凸起伏結構可增加破碎棒與物料的接觸面積,提高破碎效率;
7)筒體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多個漏孔,在漏孔沿圓周方向上裝有篩網(wǎng),物料可一邊破碎一邊進行出料,達到破碎要求的物料通過篩網(wǎng)離開筒體完成出料,未達到破碎要求的物料被篩網(wǎng)阻隔后繼續(xù)留在筒體內(nèi)進行破碎,物料出料可通過筒體上的多個漏孔完成,避免物料堆積在同一個漏孔,降低出料效率,同時篩網(wǎng)采用螺栓連接的方式與筒體連接,便于人工進行更換清理;
8)筒體外設置有筒體外殼,離開筒體后的物料進入筒體外殼,在筒體外殼的導向下作用下通過重力作用向下移動,并通過筒體外殼的出料口完成出料,不僅提高了棒磨機密封性,而且提高了出料效率,同時筒體外殼設計為上下兩部分,兩部分采用螺栓連接,與筒體同樣采用螺栓連接,筒體外殼上裝有扶手,便于人工進行拆卸與清理;
9)棒磨機底部裝有減振器,可降低破碎振動對其他設備造成的影響。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nèi)。

聲明:
“小型干式棒磨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