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集成式電動水泵及電動汽車。
背景技術:
新能源純電動車的電驅動系統和電池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能,冷卻系統的高效運轉保證了新能源純電動車的安全行駛與使用壽命。同時電驅動系統和電池的最佳工作溫度不同,導致對冷卻系統的需求不同,即要求冷卻液的溫度、流量、流速不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電動汽車上需要設置兩套冷卻系統和兩個電動水泵,增加了零部件數量,無形中增加了整車成本和系統的復雜性。
因此,亟需提出一種集成式電動水泵及電動汽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集成式電動水泵,集成度高,降低了結構復雜性和整車成本。
為實現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集成式電動水泵,包括:
電機,包括電機殼體和電機軸,所述電機軸轉動設置于所述電機殼體的內部;
第一水泵,集成于所述電機的一端,所述第一水泵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一葉輪,所述第一葉輪轉動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的內部,所述第一葉輪固連于所述電機軸的一端;所述第一水泵用于第一冷卻系統中;
第二水泵,集成于所述電機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水泵包括第二殼體和第二葉輪,所述第二葉輪轉動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的內部,所述第二葉輪固連于所述電機軸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分別連接于所述電機殼體的相對兩端;所述第二水泵用于第二冷卻系統中;
電機控制器,包括電機控制器蓋和電機控制板,所述電機控制器蓋和所述電機殼體連接,所述電機控制板設置于所述電機控制器蓋和所述電機殼體圍成的容納腔內,所述電機控制器用于驅動所述電機軸轉動;
控制信號連接器,設置于所述電機殼體或所述第一殼體或所述第二殼體的外壁上,所述控制信號連接器與所述電機控制板連接。
作為上述集成式電動水泵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集成式電動水泵還包括:
高壓電源連接器,設置于所述電機殼體或所述第一殼體或所述第二殼體的外壁上,所述高壓電源連接器與所述電機控制板連接。
作為上述集成式電動水泵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水泵還包括:
第一進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進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均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上,所述第一進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相連通。
作為上述集成式電動水泵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水泵還包括:
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葉輪通過所述第一螺母連接于所述電機軸上。
作為上述集成式電動水泵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水泵還包括:
第二進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進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均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上,所述第二進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相連通。
作為上述集成式電動水泵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水泵還包括:
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葉輪通過所述第二螺母連接于所述電機軸上。
作為上述集成式電動水泵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進水口和第二進水口同軸且沿相反方向延伸設置;
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平行且沿相同方向延伸設置。
作為上述集成式電動水泵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電機還包括:
定子和轉子,均設置于所述電機殼體的內部,所述電機軸和所述轉子固定連接,所述電機控制板與所述定子電連接。
作為上述集成式電動水泵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對稱設置于所述電機的兩端。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降低了結構復雜性和整車成本。
為實現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動汽車,包括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集成式電動水泵。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集成式電動水泵及電動汽車,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分別集成于電機的兩端,第一水泵用于第一冷卻系統中,第二水泵用于第二冷卻系統中;第一水泵的第一殼體和第二水泵的第二殼體分別連接于電機殼體的相對兩端,第一水泵的第一葉輪和第二水泵的第二葉輪分別連接于電機軸的兩端,實現了電機軸的雙向輸出,從而滿足兩套冷卻系統的需求;電機控制器也集成于電機上并與外部設置的控制信號連接器連接,實現控制信號的傳遞。該集成式電動水泵實現了電機與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電機控制器的集成,集成度高,降低了結構復雜性,減少了零部件數量和整車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集成式電動水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集成式電動水泵的剖視圖。
圖中:
100、電機;101、電機殼體;102、電機軸;103、定子;104、轉子;
200、第一水泵;201、第一殼體;202、第一葉輪;203、第一進水口;204、第一出水口;205、第一螺母;
300、第二水泵;301、第二殼體;302、第二葉輪;303、第二進水口;304、第二出水口;305、第二螺母;
400、電機控制器;401、電機控制器蓋;402、電機控制板;
500、控制信號連接器;600、高壓電源連接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和達到的技術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梢岳斫獾氖?,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固定”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實施例的描述中,術語“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和簡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區(qū)分,并沒有特殊的含義。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集成式電動水泵,包括集成設置的電機100、第一水泵200、第二水泵300和電機控制器400。其中,電機100包括電機殼體101和電機軸102,電機軸102轉動設置于電機殼體101的內部。第一水泵200集成于電機100的一端,第一水泵200包括第一殼體201和第一葉輪202,第一葉輪202轉動設置于第一殼體201的內部,第一葉輪202固連于電機軸102的一端,第一水泵200用于第一冷卻系統中。第二水泵300集成于電機100的另一端,第二水泵300包括第二殼體301和第二葉輪302,第二葉輪302轉動設置于第二殼體301的內部,第二葉輪302固連于電機軸102的另一端,第一殼體201和第二殼體301分別連接于電機殼體101的相對兩端,第二水泵300用于第二冷卻系統中。電機控制器400包括電機控制器蓋401和電機控制板402,電機控制器蓋401和電機殼體101連接,電機控制板402設置于電機控制器蓋401和電機殼體101圍成的容納腔內,電機控制器400用于驅動電機軸102轉動。控制信號連接器500設置于電機殼體101或第一殼體201或第二殼體301的外壁上,控制信號連接器500與電機控制板402連接。
在上述結構下,第一水泵200和第二水泵300分別集成于電機100的兩端,第一水泵200的第一葉輪202和第二水泵300的第二葉輪302分別連接于電機軸102的兩端,實現了電機軸102的雙向輸出,從而滿足兩套冷卻系統的需求。電機控制器400也集成于電機100上并與外部設置的控制信號連接器500連接,實現控制信號的傳遞。相較于現有技術中兩套冷卻系統需要配備兩個電動水泵的結構,該集成式電動水泵實現了電機100與第一水泵200、第二水泵300和電機控制器400的集成,集成度高,降低了結構復雜性,減少了零部件數量和整車成本。
進一步地,集成式電動水泵還包括高壓電源連接器600,高壓電源連接器600設置于電機殼體101或第一殼體201或第二殼體301的外壁上,高壓電源連接器600與電機控制板402連接。通過設置控制信號連接器500和高壓電源連接器600,實現了控制信號和電源的傳遞,從而實現對電機100的調控??蛇x地,高壓電源連接器600設置于第一水泵200的第一殼體201的外壁上,控制信號連接器500設置于第二水泵300的第二殼體301的外壁上。
優(yōu)選地,第一水泵200和第二水泵300對稱設置于電機100的兩端,提高結構緊湊性。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水泵200還包括第一進水口203和第一出水口204,第一進水口203和第一出水口204均設置于第一殼體201上,且第一進水口203和第一出水口204相連通。優(yōu)選地,第一進水口203和第一出水口204垂直設置。第二水泵300還包括第二進水口303和第二出水口304,第二進水口303和第二出水口304均設置于第二殼體301上,且第二進水口303和第二出水口304相連通。優(yōu)選地,第二進水口303和第二出水口304垂直設置。在該結構下,第一進水口203和第二進水口303同軸且沿相反方向延伸設置,即第一進水口203的進水方向和第二進水口303的進水方向相反,第一出水口204和第二出水口304平行且沿相同方向延伸設置。該結構可減少集成式電動水泵的占用空間,進一步提高結構緊湊性。
進一步地,第一水泵200還包括第一螺母205,第一葉輪202通過第一螺母205固定連接于電機軸102上。第二水泵300還包括第二螺母305,第二葉輪302通過第二螺母305固定連接于電機軸102上。該結構下,電機100的動力通過電機軸102傳遞到兩個水泵上,實現電機100的雙向輸出,適配于兩套獨立的冷卻系統。
電機100還包括定子103和轉子104,定子103和轉子104均設置于電機殼體101的內部,且該電機100采用內轉子結構,電機軸102和轉子104固定連接并同步轉動,電機控制板402與定子103電連接,用于控制電機100的運轉。
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動汽車,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集成式電動水泵。由于該電動汽車的電驅動系統和電池系統的工作工況是同步的,因此利用該集成式電動水泵可實現電機100的雙泵頭同步輸出,第一水泵200對應的第一冷卻系統用于對電驅動系統降溫冷卻,第二水泵300對應的第二冷卻系統用于對電池系統降溫冷卻,第一冷卻系統和第二冷卻系統中的冷卻液的溫度、流量、流速可以不同,從而降低了整車結構的復雜性,減少了零部件數量和整車成本。
以上實施方式只是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方式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術特征:
1.一種集成式電動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電機(100),包括電機殼體(101)和電機軸(102),所述電機軸(102)轉動設置于所述電機殼體(101)的內部;
第一水泵(200),集成于所述電機(100)的一端,所述第一水泵(200)包括第一殼體(201)和第一葉輪(202),所述第一葉輪(202)轉動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201)的內部,所述第一葉輪(202)固連于所述電機軸(102)的一端;所述第一水泵(200)用于第一冷卻系統中;
第二水泵(300),集成于所述電機(10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水泵(300)包括第二殼體(301)和第二葉輪(302),所述第二葉輪(302)轉動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301)的內部,所述第二葉輪(302)固連于所述電機軸(10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殼體(201)和所述第二殼體(301)分別連接于所述電機殼體(101)的相對兩端;所述第二水泵(300)用于第二冷卻系統中;
電機控制器(400),包括電機控制器蓋(401)和電機控制板(402),所述電機控制器蓋(401)和所述電機殼體(101)連接,所述電機控制板(402)設置于所述電機控制器蓋(401)和所述電機殼體(101)圍成的容納腔內,所述電機控制器(400)用于驅動所述電機軸(102)轉動;
控制信號連接器(500),設置于所述電機殼體(101)或所述第一殼體(201)或所述第二殼體(301)的外壁上,所述控制信號連接器(500)與所述電機控制板(402)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電動水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高壓電源連接器(600),設置于所述電機殼體(101)或所述第一殼體(201)或所述第二殼體(301)的外壁上,所述高壓電源連接器(600)與所述電機控制板(402)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電動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200)還包括:
第一進水口(203)和第一出水口(204),所述第一進水口(203)和所述第一出水口(204)均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201)上,所述第一進水口(203)和所述第一出水口(204)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電動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200)還包括:
第一螺母(205),所述第一葉輪(202)通過所述第一螺母(205)連接于所述電機軸(102)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電動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300)還包括:
第二進水口(303)和第二出水口(304),所述第二進水口(303)和所述第二出水口(304)均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301)上,所述第二進水口(303)和所述第二出水口(304)相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電動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300)還包括:
第二螺母(305),所述第二葉輪(302)通過所述第二螺母(305)連接于所述電機軸(102)上。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電動水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進水口(203)和第二進水口(303)同軸且沿相反方向延伸設置;
所述第一出水口(204)所述第二出水口(304)平行且沿相同方向延伸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電動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100)還包括:
定子(103)和轉子(104),均設置于所述電機殼體(101)的內部,所述電機軸(102)和所述轉子(104)固定連接,所述電機控制板(402)與所述定子(103)電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電動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200)和所述第二水泵(300)對稱設置于所述電機(100)的兩端。
10.一種電動汽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集成式電動水泵。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集成式電動水泵及電動汽車,屬于汽車制造領域,該集成式電動水泵包括電機、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電機控制器,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分別集成于電機的兩端,第一水泵用于第一冷卻系統中,第二水泵用于第二冷卻系統中;第一水泵的第一殼體和第二水泵的第二殼體分別連接于電機殼體的相對兩端,第一水泵的第一葉輪和第二水泵的第二葉輪分別連接于電機軸的兩端,實現了電機軸的雙向輸出,從而滿足兩套冷卻系統的需求;電機控制器也集成于電機上并與外部設置的控制信號連接器連接,實現控制信號的傳遞。該集成式電動水泵實現了電機與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電機控制器的集成,集成度高,降低了結構復雜性,減少了零部件數量和整車成本。
技術研發(fā)人員:徐德才;趙慧超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0.09.27
技術公布日:2021.06.01
聲明:
“集成式電動水泵及電動汽車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