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底座(1)、卷揚機(2)和軌道(4),所述外部底座(1)上安裝有卷揚機(2),所述軌道(4)相對驅動部分安裝有限位支架(3),所述限位支架(3)上開設有定位孔,所述軌道(4)上安裝有換輥小車(6),所述換輥小車(6)在軌道(4)上移動,所述卷揚機(2)的輸出端安裝有鋼絲繩(5),所述鋼絲繩(5)上分別繞接有雙吊鉤滑輪(8)和單吊鉤滑輪(7)并牽引換輥小車(6)運動;
所述換輥小車(6)包括上梁(10)、主框架(9)和輪系,所述主框架(9)設置有縱向的兩端部且中間安裝有下框柱(18),兩端部均安裝有位于上部的上梁(10)和位于底部的輪系;
所述上梁(10)上安裝有側支撐(11)和限位支撐(12),所述側支撐(11)和限位支撐(12)分別與上梁(10)可拆卸連接,所述側支撐(11)于每組上梁(10)上分別設置有兩組且相對設置,所述側支撐(11)與限位支撐(12)適于抵接輥系下機架(100);
所述主框架(9)的兩側分別安裝有左右調節(jié)頂絲(19)和上下調節(jié)頂絲(20),所述左右調節(jié)頂絲(19)適于橫向調節(jié)上梁(10)位置,所述上下調節(jié)頂絲(20)適于豎直調節(jié)上梁(10)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柱(18)的底部安裝有安裝支架(16),所述安裝支架(16)與主框架(9)可拆卸連接,所述安裝支架(16)的底部安裝有電磁鼓式制動器(17);
所述輪系設置有四組分布于主框架(9)的底部,所述輪系包括滾動輪系(21)和制動輪系(15),所述滾動輪系(21)和制動輪系(15)相連接,所述電磁鼓式制動器(17)適于限定制動輪系(1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調節(jié)頂絲(20)的底部安裝有調節(jié)墊板(14),所述調節(jié)墊板(14)設置有多組且厚度相同,多組所述調節(jié)墊板(14)適于疊加且均開設有連接孔,所述上下調節(jié)頂絲(20)適于安裝在連接孔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10)上安裝有牽引支架(13),所述牽引支架(13)上開設有牽引孔,所述牽引支架(13)的底部安裝有固定孔;所述主框架(9)的側邊安裝有下部板(22),所述下部板(22)與牽引支架(13)適于通過固定螺栓相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繩(5)遠離卷揚機(2)的一端適于繞接有一組雙吊鉤滑輪(8)、一組單吊鉤滑輪(7)后連接在雙吊鉤滑輪(8)的端部,所述雙吊鉤滑輪(8)遠離單吊鉤滑輪(7)的一端安裝有副連接繩(23)并與輥系下機架(100)的底部相固定,所述單吊鉤滑輪(7)的吊鉤適于連接在牽引支架(13)上的牽引孔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9)兩端部安裝有中空腔(28),所述中空腔(28)內安裝有固定板一(24)和固定板二(25),所述固定板一(24)和固定板二(25)均與主框架(9)固定連接,所述左右調節(jié)頂絲(19)適于穿過固定板一(24)和固定板二(25)并向內安裝有驅動齒輪(26),所述中空腔(28)內頂部適于安裝有橫向齒條(27),所述驅動齒輪(26)適于向上與橫向齒條(27)相嚙合。
說明書: 一種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高壓輥磨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
背景技術
高壓輥磨機因其高效的碎磨處理效果,廣泛應用于礦山、水泥、球團等行業(yè)中材料碎磨或增加比表面積工序中。為保證高壓輥磨機使用效果,在高壓輥磨機整個生命周期中需多次對其輥系進行檢修、維護及更換。另一方面,礦山設備大型化的趨勢越趨明顯,近些年行業(yè)應用的高壓輥磨機輥系重量基本不低于30t,稍大一點的也在50~70t,更有達到百噸級別以上的。
現有的高壓輥磨機輥系起吊檢修維護方式需要高壓輥磨機運行車間具備大型行車或租用大型起吊工程車,因此廠房鋼結構需要滿足一定承重等級且需留有較大的操作空間及外部作業(yè)車輛進出通道,增加廠房的建設投資、高壓輥磨機檢修維護成本及過程風險。為提升高壓輥磨機輥系檢修維護效率,減少廠房投資及維護輥系所支出成本,降低檢修維護過程風險,提出本換輥設備結構。
常見的高壓輥磨機輥系維護更換方式有2種:最直接的方法是拆好整機后使用車間行車直接進行起吊并轉運;另一種則是沿主機架底座設置滑道,在滑道方向外側設有牽拉裝置,在進行輥系維護更換時將主機架一端及輥系與機架連接處進行簡單拆卸,直接將輥系牽拉出,最后使用起吊裝置進行轉運。
參考文獻ZL202021055266.3一種高壓輥磨機換輥系統(tǒng),采用的輥系維護更換技術為沿輥磨機設置的第一牽引設備、檢修小車和第二牽引設備,在進行輥子更換時采用檢修小車進行運輸,兩組牽引設備為液壓卷揚機。此種方法輥系被吊起位置仍在廠房中離輥磨機較近,吊裝轉運空間不足,尤其是吊車進場不方便。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發(fā)明人經過實踐和總結得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包括外部底座、卷揚機和軌道,所述外部底座上安裝有卷揚機,所述軌道相對驅動部分安裝有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上開設有定位孔,所述軌道上安裝有換輥小車,所述換輥小車在軌道上移動,所述卷揚機的輸出端安裝有鋼絲繩,所述鋼絲繩上分別繞接有雙吊鉤滑輪和單吊鉤滑輪;
所述換輥小車包括上梁、主框架和輪系,所述主框架設置有縱向的兩端部且中間安裝有下框柱,兩端部均安裝有位于上部的上梁和位于底部的輪系;
所述上梁上安裝有側支撐和限位支撐,所述側支撐和限位支撐分別與上梁可拆卸連接,所述側支撐于每組上梁上分別設置有兩組且相對設置,所述側支撐與限位支撐適于抵接輥系下機架;
所述主框架的兩側分別安裝有左右調節(jié)頂絲和上下調節(jié)頂絲,所述左右調節(jié)頂絲適于橫向調節(jié)上梁位置,所述上下調節(jié)頂絲適于豎直調節(jié)上梁位置。
在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下框柱的底部安裝有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與主框架可拆卸連接,所述安裝支架的底部安裝有電磁鼓式制動器;該換輥小車設有鼓式制動器結構,可在牽引過程中隨時制動,保證牽拉過程的安全性與易用性。
所述輪系設置有四組分布于主框架的底部,所述輪系包括滾動輪系和制動輪系,所述滾動輪系和制動輪系相連接,所述電磁鼓式制動器適于限定制動輪系。
在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上下調節(jié)頂絲的底部安裝有調節(jié)墊板,所述調節(jié)墊板設置有多組且厚度相同,多組所述調節(jié)墊板適于疊加且均開設有連接孔,所述上下調節(jié)頂絲適于安裝在連接孔內。
在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上梁上安裝有牽引支架,所述牽引支架上開設有牽引孔,所述牽引支架的底部安裝有固定孔;所述主框架的側邊安裝有下部板,所述下部板與牽引支架適于通過固定螺栓相固定。
在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鋼絲繩遠離卷揚機的一端適于繞接有一組雙吊鉤滑輪、一組單吊鉤滑輪后連接在雙吊鉤滑輪的端部,所述雙吊鉤滑輪遠離單吊鉤滑輪的一端安裝有副連接繩并與輥系下機架的底部相固定,所述單吊鉤滑輪的吊鉤適于連接在牽引支架上的牽引孔內。
在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主框架兩端部安裝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內安裝有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均與主框架固定連接,所述左右調節(jié)頂絲適于穿過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并向內安裝有驅動齒輪,所述中空腔內頂部適于安裝有橫向齒條,所述驅動齒輪適于向上與橫向齒條相嚙合。
其中,拆出輥系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首先拆掉所有與輥系連接的油路、水管及液壓油缸連接螺栓。后卸掉上機架與立柱及輥系間的連接螺栓,使用起吊裝置將上機架(連同給料裝置)吊高3~5mm,保持上機架懸吊。再將2件定輥側立柱拆出。并繼續(xù)將定輥側輥罩(連同罩門)拆出。以上為高壓輥磨機的具體結構,可以參考現有的高壓輥磨機。
2、使用卷揚機將換輥小車牽拉至定輥側至緊靠狀態(tài),拆出輥系時可以單獨使用一個定滑輪即可。在牽拉過程中,可隨時用電磁鼓式制動器制動微調。
3、使用螺栓連接換輥小車與定輥下機架,輥系下機架包括定輥下機架和動輥下機架,利用左右調節(jié)頂塊調節(jié)換輥小車上梁中心;利用上下調節(jié)頂絲頂起上梁,增添或減少調節(jié)墊板調節(jié)換輥小車高度與下機架高度相同(拆出輥系時小車高度可矮2mm)。
4、使用單吊鉤滑輪、雙吊鉤滑輪連接定輥下機架,單吊鉤滑輪固定在換輥小車牽引支架上,雙吊鉤滑輪一端吊鉤連接輥系,鋼絲繩繞過雙吊鉤滑輪再繞過單吊鉤滑輪,末端與雙吊鉤滑輪另一端相連。
5、使用卷揚機將定輥輥系牽拉至換輥小車上目標位置,并用側支撐限位,防止輥系滑動。
6、拆掉換輥小車與下機架連接螺栓,使用卷揚機將定輥下機架連同換輥小車牽拉至限位支架處,使用螺栓固定換輥小車與限位支架。在牽拉過程中,可隨時用電磁鼓式制動器制動微調。
7、拆除輥系上所連接的滑輪,將定輥下機架內的定輥輥系吊出,后繼續(xù)運出動輥輥系。
8、整個過程中上機架持續(xù)被吊起,直至重新裝入輥系安裝完成。
裝入輥系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首先將換輥小車與限位支架用螺栓固定,利用上下調節(jié)頂絲頂起上梁,增添或減少調節(jié)墊板調節(jié)換輥小車高度與下機架高度相同(裝入輥系時換輥小車高度可高2mm)。
2、將維修好的動輥輥系吊起在換輥小車上,使用側支撐固定。
3、在動輥側立柱上安裝好兩個單吊鉤滑輪,將雙吊鉤滑輪的一端吊鉤與動輥輥系相連,鋼絲繩分別繞過兩組單吊鉤滑輪、動滑輪,最后與雙吊鉤滑輪另一端吊鉤相連。
4、拆除換輥小車與限位支架相連螺栓,使用卷揚機將動輥輥系連同換輥小車一同牽拉至定輥側機架處,使用螺栓講換輥小車與定輥側機架相連,拆除側支撐。在牽拉過程中,可隨時用電磁鼓式制動器制動微調。
5、將動輥輥系牽拉至目標位置,拆除單吊鉤滑輪繼續(xù)按此步驟裝入定輥輥系。
6、最后拆除換輥小車與下機架連接螺栓,將換輥小車牽拉至限位支架處并固連。
7、裝入定輥側立柱,放下上機架,安裝好所有螺栓及定位銷,同時安裝好油路、水管及液壓油缸連接螺栓,調試運行輥磨機。
輥系包括動輥輥系和定輥輥系,定輥側立柱、動輥側立柱、上機架、定輥側機架、下機架為高壓輥磨機的具體結構,可以參考現有的高壓輥磨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可以獲得以下技術效果:
本換輥設備分為牽引驅動系統(tǒng)、鋼絲繩、滑輪組、軌道、換輥小車等結構。在進行輥系維護更換時,首先拆下高壓輥磨機機架立柱,調整換輥小車與機架下梁齊平,并將換輥小車與機架固連;接著將鋼絲繩、滑輪組和輥系位置繞好,啟動牽引驅動系統(tǒng)將輥系牽拉至換輥小車上,并限位好;接著卸下?lián)Q輥小車與機架固連螺栓;繼續(xù)啟動牽引驅動系統(tǒng)將輥系連同換輥小車沿軌道牽拉至目標位置,固連好換輥小車,使用吊車吊起輥系并裝車轉運。
在維護或更換輥系后,按照上述步驟的逆向將輥系裝入主機架即可。
該換輥設備可讓高壓輥磨機生產車間不必安裝大起重行車,降低廠房投資建設成本;同時使用維護方便,可將輥系移動至廠房外開闊位置使用吊車起吊,提升高壓輥磨機檢修維護及作業(yè)使用效率;進一步的,該換輥小車上下分層可調節(jié)結構,上梁相對于下框柱左右、上下都可以調節(jié),方便易用;更進一步的,該換輥小車設有鼓式制動器結構,使用時安全且方便。
在整個換輥過程中:
首先,該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在進行輥系維護更換時使用方便,僅需換輥小車配合室外吊車、運輸卡車即可完成所有工作,大大降低廠房建設成本及檢修維護成本,提升了高壓輥磨機作業(yè)使用效率;
進一步的,該換輥設備在牽拉輥系時的滑輪組繞線方式,牽引力僅需摩擦力的三分之一,降低了卷揚機的規(guī)格,節(jié)省制造成本。
進一步的,該換輥設備中的換輥小車,其高度和側向可以進行調節(jié),同時也具有側向及牽引方向限位結構,使得其在使用過程中極為便利,且可以消除土建尺寸偏差帶來的影響。其調節(jié)過程非常方便,高度調節(jié)僅需在空載狀態(tài)下,使用上下調節(jié)頂絲頂高上梁,再塞入調節(jié)墊板即可(調節(jié)墊板留有槽孔,可從外側方便放入,不會被螺栓位置影響);側向調節(jié)僅需調節(jié)左右調節(jié)頂絲將上梁左右調節(jié),使其中心線與軸承座中心線相同。該換輥小車輪系結構使用重載軌道輪與重載軌道,承重高達200t。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整體安裝結構布置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部分結構布置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換輥小車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換輥小車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A部放大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換輥小車正視圖;
圖7為圖6的B部放大圖。
圖中:1-底座;2-卷揚機;3-限位支架;4-軌道;5-鋼絲繩;6-換輥小車;7-單吊鉤滑輪;8-雙吊鉤滑輪;9-主框架;10-上梁;11-側支撐;12-限位支撐;13-牽引支架;14-調節(jié)墊板;15-制動輪系;16-安裝支架;17-電磁鼓式制動器;18-下框柱;19-左右調節(jié)頂絲;20-上下調節(jié)頂絲;21-滾動輪系;22-下部板;23-副連接繩;24-固定板一;25-固定板二;26-驅動齒輪;27-橫向齒條;28-中空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案,一種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包括外部底座1、卷揚機2和軌道4,所述外部底座1上安裝有卷揚機2,所述軌道4相對驅動部分安裝有限位支架3,所述限位支架3上開設有定位孔,所述軌道4上安裝有換輥小車6,所述換輥小車6在軌道4上移動,所述卷揚機2的輸出端安裝有鋼絲繩5,所述鋼絲繩5上分別繞接有雙吊鉤滑輪8和單吊鉤滑輪7;
所述換輥小車6包括上梁10、主框架9和輪系,所述主框架9設置有縱向的兩端部且中間安裝有下框柱18,兩端部均安裝有位于上部的上梁10和位于底部的輪系;
所述上梁10上安裝有側支撐11和限位支撐12,所述側支撐11和限位支撐12分別與上梁10可拆卸連接,所述側支撐11于每組上梁10上分別設置有兩組且相對設置,所述側支撐11與限位支撐12適于抵接輥系下機架100;
所述主框架9的兩側分別安裝有左右調節(jié)頂絲19和上下調節(jié)頂絲20,所述左右調節(jié)頂絲19適于橫向調節(jié)上梁10位置,所述上下調節(jié)頂絲20適于豎直調節(jié)上梁10位置。
如圖3所示,所述下框柱18的底部安裝有安裝支架16,所述安裝支架16與主框架9可拆卸連接,所述安裝支架16的底部安裝有電磁鼓式制動器17;
所述輪系設置有四組分布于主框架9的底部,所述輪系包括滾動輪系21和制動輪系15,所述滾動輪系21和制動輪系15相連接,所述電磁鼓式制動器17適于限定制動輪系15。
在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上下調節(jié)頂絲20的底部安裝有調節(jié)墊板14,所述調節(jié)墊板14設置有多組且厚度相同,多組所述調節(jié)墊板14適于疊加且均開設有連接孔,所述上下調節(jié)頂絲20適于安裝在連接孔內。上下調節(jié)頂絲20和左右調節(jié)頂絲19可以實現5mm-20mm的微小調動。
在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上梁10上安裝有牽引支架13,所述牽引支架13上開設有牽引孔,所述牽引支架13的底部安裝有固定孔;所述主框架9的側邊安裝有下部板22,所述下部板22與牽引支架13適于通過固定螺栓相固定。
連接方式如圖2所示,為了降低直接拉動的摩擦力,所述鋼絲繩5遠離卷揚機2的一端適于繞接有一組雙吊鉤滑輪8、一組單吊鉤滑輪7后連接在雙吊鉤滑輪8的端部,所述雙吊鉤滑輪8遠離單吊鉤滑輪7的一端安裝有副連接繩23并與輥系下機架100的底部相固定,所述單吊鉤滑輪7的吊鉤適于連接在牽引支架13上的牽引孔內。
工作步驟參見前述拆出和裝入輥系步驟。
實施例2
如圖4至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案,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為了擴大上梁10的承載位置,所述主框架9兩端部安裝有中空腔28,所述中空腔28內安裝有固定板一24和固定板二25,所述固定板一24和固定板二25均與主框架9固定連接,所述左右調節(jié)頂絲19適于穿過固定板一24和固定板二25并向內安裝有驅動齒輪26,所述中空腔28內頂部適于安裝有橫向齒條27,所述驅動齒輪26適于向上與橫向齒條27相嚙合,如圖7所示。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聲明:
“高壓輥磨機換輥設備”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