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滾筒模組(2)、稱重組件(3)、控制驅動模塊(4),所述滾筒模組(2)設置在所述框架(1)上,所述稱重組件(3)設置在所述框架(1)的下方用于對產品進行稱重,所述控制驅動模塊(4)設置在所述滾筒模組(2)的下方用于接收產品重量信息通過控制滾筒模組(2)的運動控制產品的運輸方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稱重組件(3)包括稱重模塊(31)、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32)和稱重模塊支撐板(33),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33)設置在所述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32)上,所述稱重模塊(31)設置在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33)上,所述稱重模塊(31)上端設置有安裝板(311),所述安裝板(311)與所述框架(1)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稱重模塊(31)的四周設置有防護板(312),所述防護板(312)上設置有安裝部(313)與所述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32)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32)包括:底板(321)和豎直設置在底板(321)上的支撐柱(322),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33)設置在所述支撐柱(322)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模組(2)包括:滾筒(21),滾筒邊框(22),所述滾筒邊框(22)對稱設置在所述框架(1)上,所述滾筒(21)多處設置在所述滾筒邊框(22)間并在所述控制驅動模塊(4)的控制下在所述滾筒邊框(22)內轉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驅動模塊(4)包括:控制器、驅動電機(42)、主動鏈輪(43)、傳動鏈,所述驅動電機(42)設置在所述滾筒模組(2)的下方,所述主動鏈輪(43)設置在所述驅動電機(42)的輸出端,所述傳動鏈連接所述主動鏈輪(43)與所述滾筒模組(2)。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稱重組件(3)還包括稱重儀表(34),所述稱重儀表(34)與所述稱重模塊(31)相連,所述稱重儀表(34)用于顯示產品重量并將重量數據發(fā)送至控制驅動模塊(4)。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模組(2)上方設置有托盤(5),所述托盤(5)內部用于放置產品。
說明書: 一種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送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
背景技術
自動化工廠里貨架存儲一般是有滿載重量的要求,所以進入立庫前需要稱重,一旦超重將不允許進入立庫。現有的稱重方式需要人工或是設備將需要稱重的產品搬運到稱重設備上,稱重后需要人工判斷產品的重量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將重量不符合的產品拿下符合重量的產品入庫。此種稱重方式耗時長,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可能因為人工判斷失誤導致的超重的產品進入到立庫,因此需要一種可以自動稱重的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可以在產品運輸的過程中對產品進行稱重,并自動判斷產品的重量是否符合要求,防止超重的產品進入立庫,結構簡單,成本低廉。
具體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包括:框架、滾筒模組、稱重組件、控制驅動模塊,所述滾筒模組設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稱重組件設置在所述框架的下方用于對產品進行稱重,所述控制驅動模塊設置在所述滾筒模組的下方用于接收產品重量信息通過控制滾筒模組的運動控制產品的運輸方向。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通過設置滾筒模組運輸產品,稱重組件和控制驅動模塊將產品進行稱重,控制驅動模塊接受產品的重量信息判斷產品是否超重,重量符合的產品繼續(xù)進行下一工序,超重的產品返回到上一步驟,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實現對產品的重量的自動控制,實現產品的自動化入庫。
進一步的,所述稱重組件包括稱重模塊、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和稱重模塊支撐板,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設置在所述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上,所述稱重模塊設置在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上,所述稱重模塊上端設置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與所述框架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通過設置所述稱重模塊對產品的重量進行感應,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的設置用于支撐所述稱重模塊,所述稱重模塊安裝座的設置用于承接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提高所述稱重組件的穩(wěn)定性,防止產品在稱重的過程中晃動。
進一步的,所述稱重模塊的四周設置有防護板,所述防護板上設置有安裝部與所述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通過設置所述防護板多稱重模塊起到防護的作用,避免稱重模塊在使用的過程中被物品碰撞,減少灰塵進入,延長稱重模塊的使用壽命,保持稱重模塊的精準度。
進一步的,所述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包括:底板和豎直設置在底板上的支撐柱,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設置在所述支撐柱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通過設置所述支撐柱實現對稱重模塊支撐板高度的調節(jié),從而改變框架的高度,方便適應不同高度的運輸設備,同時支撐柱的設置可以調節(jié)稱重模塊支撐板的水平度,進一步增加了稱重數據的準確性。
進一步的,所述滾筒模組包括:滾筒,滾筒邊框,所述滾筒邊框對稱設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滾筒多處設置在所述滾筒邊框間并在所述控制驅動模塊的控制下在所述滾筒邊框內轉動。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通過設置所述滾筒用于運輸產品,同時所述滾筒的運動通過所述控制驅動模塊進行控制,多處設置的滾筒使產品運輸順暢,可以承載大重量的產品的運輸。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驅動模塊包括:控制器、驅動電機、主動鏈輪、傳動鏈,所述驅動電機設置在所述滾筒模組的下方,所述主動鏈輪設置在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端,所述傳動鏈連接所述主動鏈輪與所述滾筒模組。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所述控制器的設置用于控制所述驅動電機的轉動,驅動電機通過主動鏈控制滾筒模組的轉動,使?jié)L筒的運動同步,相比于皮帶連接帶動滾筒運動,可以控制精確控制滾筒啟動和停止的位置,進一步的控制產品的停止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稱重組件還包括稱重儀表,所述稱重儀表與所述稱重模塊相連,所述稱重儀表用于顯示產品重量并將重量數據發(fā)送至控制驅動模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所述稱重儀表的設置用于轉化產品的重量信息,使產品的重量信息可視化,同時將重量數據傳輸至控制驅動模塊,由控制驅動模塊判斷產品的重量是否符合要求。
進一步的,所述滾筒模組上方設置有托盤,所述托盤內部用于放置產品。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通過設置所述托盤用于承接產品,方便產品的運輸和稱重。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實用新型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與托盤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稱重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防護板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中所涉及的標號如下:
框架1;立柱11;滾筒模組2;滾筒21;滾筒鏈輪211;鏈輪防護罩212;滾筒邊框22;對射傳感器221;稱重組件3;稱重模塊31;安裝板311;防護板312;安裝部313;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32;底板321;支撐柱322;稱重模塊支撐板33;稱重儀表34;控制驅動模塊4;驅動電機42;電機固定板421;主動鏈輪43;托盤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到4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包括:框架1、滾筒模組2、稱重組件3、控制驅動模塊4,所述滾筒模組2設置在所述框架1上,所述稱重組件3設置在所述框架1的下方用于對產品進行稱重,所述控制驅動模塊4設置在所述滾筒模組2的下方用于接收產品重量信息通過控制滾筒模組2的運動控制產品的運輸方向。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通過設置滾筒模組2運輸產品,稱重組件3和控制驅動模塊4將產品進行稱重,控制驅動模塊4接受產品的重量信息判斷產品是否超重,重量符合的產品繼續(xù)進行下一工序,超重的產品返回到上一步驟,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實現對產品的重量的自動控制,實現產品的自動化入庫。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稱重組件3可以采用以下結構方案,所述稱重組件3包括稱重模塊31、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32,稱重模塊支撐板33,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33設置在所述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32上,所述稱重模塊31設置在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33上,所述稱重模塊31上端設置有安裝板311,所述安裝板311與所述框架1連接,所述框架1包括四個豎直設置的立柱11,所述安裝板311與所述立柱11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通過設置所述稱重模塊31對產品的重量進行感應,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33的設置用于支撐所述稱重模塊31,所述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32的設置用于承接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33,提高所述稱重組件3的穩(wěn)定性,防止產品在稱重的過程中晃動。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稱重模塊31可以采用以下結構方案,所述稱重模塊31的四周設置有防護板312,所述防護板312上設置有安裝部313與所述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32連接,所述安裝部313上設置有安裝孔,通過螺絲進行安裝。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通過設置所述防護板312對稱重模塊31起到防護的作用,避免稱重模塊31在使用的過程中被物品碰撞,減少灰塵進入,延長稱重模塊31的使用壽命,保持稱重模塊31的精準度。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32可以采用以下結構方案,所述稱重模塊調節(jié)座32包括:底板321和豎直設置在底板321上的支撐柱322,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33設置在所述支撐柱322上,所述支撐柱322設置在所述底板321的四個角,外側設置有螺紋,并安裝有螺母,所述稱重模塊支撐板33設置在螺母上方,通過調節(jié)螺母的位置即可調節(jié)稱重塊支撐板的高度和平面度。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所述底板321的設置提高所述稱重模塊31的穩(wěn)定性,通過設置所述支撐柱322實現對稱重模塊支撐板33高度的調節(jié),從而改變框架1的高度,方便適應不同高度的運輸設備,同時支撐柱322的設置可以調節(jié)稱重模塊支撐板33的平面度,進一步增加了稱重數據的準確性。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滾筒模組2可以采用以下結構方案,所述滾筒模組2包括:滾筒21,滾筒邊框22,所述滾筒邊框22對稱安裝在所述框架1上,所述滾筒21多處設置在所述滾筒邊框22間并在所述控制驅動模塊4的控制下在所述滾筒邊框22內轉動,所有滾筒21的一端均設置有滾筒鏈輪211,所述滾筒鏈輪211設置在同一直線上,所述滾筒鏈輪211設置在安裝在滾筒邊框22的鏈輪防護罩212內。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通過設置所述滾筒21用于運輸產品,同時所述滾筒21的運動通過所述控制驅動模塊4進行控制,多處設置的滾筒21使產品運輸順暢,可以承載大重量的產品的運輸,通過設置鏈輪防護罩212對滾筒鏈輪211進行防護,防止產品與滾筒鏈輪211發(fā)生碰撞,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控制驅動模塊4可以采用以下結構方案,所述控制驅動模塊4包括:控制器、驅動電機42、主動鏈輪43、傳動鏈,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驅動電機42的運轉,所述驅動電機42固定在電機固定板421上設置在所述滾筒模組2的下方,所述主動鏈輪43設置在所述驅動電機42的輸出端并與電機輸出端鍵連接,所述傳動鏈連接所述主動鏈輪43與所有滾筒鏈輪211,所述滾筒邊框22對應側面還設置有對射傳感器221,所述對射傳感器221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可以為PLC。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所述控制器的設置用于控制所述驅動電機42的轉動,驅動電機42通過主動鏈控制滾筒模組2的轉動,使?jié)L筒21的運動同步,相比于皮帶連接帶動滾筒21運動,可以控制精確控制滾筒21啟動和停止的位置,進一步的控制產品的停止位置,當對射傳感器221感應到產品時,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42停止,產品停止運輸進行稱重。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稱重組件3還可以采用以下結構方案,所述稱重組件3還包括稱重儀表34,所述稱重儀表34安裝在框架1側面,所述稱重儀表34與所述稱重模塊31相連,所述稱重儀表34用于顯示產品重量并將信息發(fā)送至控制驅動模塊4,所述控制驅動模塊還包括有控制軟件WCS,WCS接收產品的重量數據后對產品是否滿足要求進行判斷,然后WCS將信號傳遞給PLC,由PLC控制所述驅動電機的運行實現對產品5運輸方向的控制。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所述稱重儀表34的設置用于轉化產品的重量信息,使產品的重量信息可視化,使工人可以讀取到產品的重量信息,同時將重量數據傳輸至控制驅動模塊4,由控制驅動模塊4判斷產品的重量是否符合要求。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滾筒模組2還可以采用以下結構方案,所述滾筒模組2上方設置有托盤5,所述托盤5內部用于放置產品。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通過設置所述托盤5用于承接產品,方便產品的運輸和稱重。
工作過程,首先由外部運輸設備運輸過來的產品運輸到滾筒輸送線上,當對射傳感器221感應到產品時,滾筒21停止轉動,稱重組件3進行稱重,稱重后的重量數值顯示在稱重儀表34上,同時WCS控制軟件接收產品的重量數據后對產品是否滿足要求進行判斷,然后WCS將信號傳遞給PLC,由PLC控制所述驅動電機的運行實現對產品5運輸方向的控制,若超重,滾筒21反向旋轉產品返回,若重量在要求區(qū)間內,滾筒21繼續(xù)轉動,產品繼續(xù)運輸到下一工序,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實現產品重量的自動控制,自動化程度高。
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聲明:
“自動稱重的滾筒輸送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