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體(1)、設置于機體(1)內并用于供飛灰通過的擠壓通道(2)、設置于擠壓通道(2)內的擠出螺桿(3)、以及用于驅動擠出螺桿(3)旋轉的動力源(4),所述機體(1)在擠壓通道(2)的相對兩側分別設置有與擠壓通道(2)相連通的進料口(5)和出料口(6),所述擠壓通道(2)沿垂直于自身長度方向的截面呈圓形,所述擠壓通道(2)在由進料口(5)朝向出料口(6)的方向上直徑逐漸減小,所述擠出螺桿(3)包括沿擠壓通道(2)長度方向設置的轉軸(31)、以及螺旋設置于轉軸(31)上的推動葉片(32),所述推動葉片(32)與擠壓通道(2)的內壁相抵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1)上水平設置有圓柱狀的容納凹槽(11)、以及安裝于容納凹槽(11)內的金屬襯套(12),所述金屬襯套(12)在容納凹槽(11)的軸向上滑動并與容納凹槽(11)花鍵連接,所述擠壓通道(2)位于金屬襯套(12)內并與金屬襯套(12)同軸設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葉片(32)在轉軸(31)上呈連續(xù)螺旋設置,所述推動葉片(32)的螺距在由進料口(5)朝向出料口(6)的方向上逐漸減小。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31)遠離出料口(6)的一端設置有散熱盲孔(33),所述散熱盲孔(33)沿轉軸(31)的軸線設置,所述轉軸(31)遠離出料口(6)的一端的側壁上設置有與散熱盲孔(33)相連通的散熱通槽(34)。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源(4)為擺線針輪減速機,所述動力源(4)的輸出軸與轉軸(31)遠離出料口(6)的一端花鍵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31)與出料口(6)的側壁相配合形成供飛灰擠出的間隙。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31)與機體(1)通過調心滾子軸承(7)相連。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葉片(32)由耐磨錳鋼板制成。
說明書: 一種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飛灰處理的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和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城市人口數(shù)量驟增,生活垃圾產量也快速增長,使原有的垃圾填埋場日益飽和或已經飽和,而新的填埋場卻因各種原因選址困難,采取垃圾焚燒的方法可以大大減少生活垃圾的體積,從而更大限度地延長現(xiàn)有垃圾填埋場的使用壽命。隨著垃圾焚燒技術越來越廣泛地在國內外推廣,所產生的垃圾飛灰越來越多。生活垃圾焚燒后會產生占垃圾總質量25%左右的爐渣及3%-5%的飛灰。飛灰包括有Mn、Mg、Sn、 Cd、 Pb、Cr等重金屬元素及二噁英類有機物,屬于危險廢物,其安全處理日益受到國內外的關注。
垃圾飛灰在填埋前,需要與螯合劑混合反應進行穩(wěn)化,以防止內部的重金屬遇水浸出污染環(huán)境。飛灰是非常細小的粉塵,飛灰顆粒非常松散地堆積在一起,即使在穩(wěn)化之后,顆粒間依然存在明顯的間隙,且飛灰由于生成的過程影響,其往往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在相關技術中,可以利用飛灰螺旋輸送機將穩(wěn)化飛灰推入成型陰模中,并利用成型陽模伸入成型陰模以將其壓制成塊,從而提高空間利用率。
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發(fā)明人認為,在螺旋輸送機將飛灰推入至成型陰模的過程中,由于飛灰的密度小,螺旋輸送機需要推入較高體積的飛灰至成型陰模內,但是飛灰在穩(wěn)化還具有密度不均勻的性質,容易發(fā)生各個成型陰模內的飛灰量不均勻的現(xiàn)象,導致壓制出來的磚塊密度不一,無法達到設計標準,在進行填埋時無法充分利用填埋場的空間,造成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使得進入各個成型陰模內的飛灰量更為均勻,本申請?zhí)峁┮环N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
本申請?zhí)峁┑囊环N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包括機體、設置于機體內并用于供飛灰通過的擠壓通道、設置于擠壓通道內的擠出螺桿、以及用于驅動擠出螺桿旋轉的動力源,所述機體在擠壓通道的相對兩側分別設置有與擠壓通道相連通的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擠壓通道沿垂直于自身長度方向的截面呈圓形,所述擠壓通道在由進料口朝向出料口的方向上直徑逐漸減小,所述擠出螺桿包括沿擠壓通道長度方向設置的轉軸、以及螺旋設置于轉軸上的推動葉片,所述推動葉片與擠壓通道的內壁相抵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飛灰從進料口進入擠壓通道內,推動葉片與擠壓通道的內壁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容納飛灰的間隙。當轉軸在動力源的驅動下轉動時,飛灰將在推動葉片的推動下朝向出料口運動。由于擠壓通道在由進料口朝向出料口的方向上直徑逐漸減小,也就意味著,推動葉片與擠壓通道的內壁形成的間隙也逐漸減小。又由于推動葉片與擠壓通道的內壁相抵接,因此推動葉片將會不斷地推動飛灰從擠壓通道內間隙較寬的一端朝向間隙較窄的一端移動,在這過程中飛灰將不斷受到壓縮,密度不斷變大且更為均勻。當飛灰從出料口擠出時,飛灰進入各個成型陰模內的飛灰量更為均勻,且需要落入成型陰模的體積更少,有利于進行體積控制,且輸送效率更高。
優(yōu)選的,所述機體上水平設置有圓柱狀的容納凹槽、以及安裝于容納凹槽內的金屬襯套,所述金屬襯套在容納凹槽的軸向上滑動并與容納凹槽花鍵連接,所述擠壓通道位于金屬襯套內并與金屬襯套同軸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飛灰在擠壓通道內輸送的過程中不斷地與擠壓通道的內壁發(fā)生摩擦,產生的磨損較快。在機體內設置金屬襯套,在金屬襯套磨損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對金屬襯套進行更換,從而避免在維護時需要對螺旋輸送機進行整體拆解。同時,金屬襯套在容納凹槽的軸向上滑動并與容納凹槽花鍵連接,方便金屬襯套從機體上卸下更換,同時避免了金屬襯套由于與飛灰摩擦而在機體上發(fā)生轉動。
優(yōu)選的,所述推動葉片在轉軸上呈連續(xù)螺旋設置,所述推動葉片的螺距在由進料口朝向出料口的方向上逐漸減小。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推動葉片在遠離出料口一端的螺距較大,能夠較快地將飛灰推向出料口。由于推動葉片與成型通道側壁之間的間隙逐漸變窄,因此飛灰與成型通道的側壁的摩擦力將會逐漸增大。而與之相對應的,推動葉片的螺距逐漸減小,因此在靠近出料口的方向上,推動葉片對飛灰的推力逐漸增大,從而可也相應地克服由于間隙逐漸變窄而逐漸增大的摩擦力。
優(yōu)選的,所述轉軸遠離出料口的一端設置有散熱盲孔,所述散熱盲孔沿轉軸的軸線設置,所述轉軸遠離出料口的一端的側壁上設置有與散熱盲孔相連通的散熱通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推動葉片在不斷旋轉的過程中,不斷與飛灰發(fā)生摩擦而溫度上升,尤其是在推動葉片靠近出灰口的一端溫度增長更快。由于該段的推動葉片被緊緊包覆在飛灰內,因此,推動葉片和轉軸的溫度不斷累加提高,容易造成金屬疲勞而導致強度江都。此外,高溫對細長的桿體影響更為明顯。散熱盲孔和散熱通槽的設置,轉軸可以通過其內部氣體的流動向外散熱,從而降低轉軸和推動葉片因為高溫而損壞的風險。
優(yōu)選的,所述動力源為擺線針輪減速機,所述動力源的輸出軸與轉軸遠離出料口的一端花鍵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有效防止轉軸在軸向上與動力源發(fā)生相對轉動,且使轉軸和擺線針輪減速機的輸出軸應力較為均勻。
優(yōu)選的,所述轉軸與出料口的側壁相配合形成供飛灰擠出的間隙。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間隙供飛灰擠出,有利于使得飛灰更為致密均勻。
優(yōu)選的,所述轉軸與機體通過調心滾子軸承相連。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調心滾子軸承的質量穩(wěn)定,性能可靠。
優(yōu)選的,所述推動葉片由耐磨錳鋼板制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具有更高的使用壽命,降低更換維護的頻率。
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
1.使得飛灰進入各個成型陰模內的飛灰量更為均勻,且需要落入成型陰模的體積更少,有利于進行體積控制,且輸送效率更高;
2.金屬襯套和機體為可拆卸連接,方便后期維護;
3.能夠對擠出螺桿進行冷卻,提高金屬螺桿的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中一種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的整體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中一種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機體;11、容納凹槽;12、金屬襯套;2、擠壓通道;3、擠出螺桿;31、轉軸;32、推動葉片;33、散熱盲孔;34、散熱通槽;4、動力源;5、進料口;6、出料口;7、調心滾子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2,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一種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參照圖1和圖2,該飛灰螺旋輸送機包括機體1、設置于機體1內并用于供飛灰通過的擠壓通道2、設置于擠壓通道2內的擠出螺桿3、以及用于驅動擠出螺桿3旋轉的動力源4。
機體1上水平設置有圓柱狀的容納凹槽11、以及安裝于容納凹槽11內的金屬襯套12,金屬襯套12的外形與容納凹槽11相適配,在容納凹槽11的軸向上滑動并與容納凹槽11花鍵連接。擠壓通道2位于金屬襯套12內并與金屬襯套12同軸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擠壓通道2沿垂直于自身長度方向的截面呈圓形。飛灰在擠壓通道2內輸送的過程中不斷地與金屬襯套12的內壁發(fā)生摩擦,在金屬襯套12磨損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對金屬襯套12進行更換,從而避免在維護時需要對螺旋輸送機進行整體拆解。
機體1和金屬襯套12在擠壓通道2的相對兩側分別設置有與擠壓通道2相連通的進料口5和出料口6,擠壓通道2在由進料口5朝向出料口6的方向上直徑逐漸減小,轉軸31與出料口6的側壁相配合形成供飛灰擠出的間隙。當飛灰從出料口6和轉軸31之間的間隙擠出時,飛灰進入各個成型陰模內的飛灰量更為均勻,且需要落入成型陰模的體積更少,有利于進行體積控制。
動力源4設置于機體1位于擠壓通道2遠離出料口6的一端,在本實施例中,動力源4為擺線針輪減速機,擺線針輪減速機的輸出軸與擠出螺桿3相固定。擠出螺桿3包括沿擠壓通道2長度方向設置的轉軸31、以及螺旋設置于轉軸31上的推動葉片32,轉軸31與機體1通過調心滾子軸承7相連,且動力源4的輸出軸與轉軸31遠離出料口6的一端花鍵連接。推動葉片32的內側與轉軸31一體連接,外側與擠壓通道2的內壁相抵接,在本實施例中,推動葉片32由耐磨錳鋼板制成。
推動葉片32在轉軸31上呈連續(xù)螺旋設置,且推動葉片32的螺距在由進料口5朝向出料口6的方向上逐漸減小。飛灰從進料口5進入擠壓通道2內,飛灰將在推動葉片32的推動下朝向出料口6運動,由于擠壓通道2在由進料口5朝向出料口6的方向上直徑逐漸減小,即推動葉片32與擠壓通道2的內壁形成的間隙也逐漸減小。推動葉片32將會不斷地推動飛灰從擠壓通道2內間隙較寬的一端朝向間隙較窄的一端移動,在這過程中飛灰將不斷受到壓縮,密度不變變大且更為均勻。
轉軸31遠離出料口6的一端設置有散熱盲孔33,散熱盲孔33沿轉軸31的軸線設置,轉軸31遠離出料口6的一端的側壁上設置有與散熱盲孔33相連通的散熱通槽34。轉軸31可以通過散熱盲孔33和散熱通槽34內部的氣體流動以對外散熱,從而降低轉軸31和推動葉片32自身的溫度,從而降低擠出螺桿3因高溫而導致機械疲勞的風險。
以上均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申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
![](/grab_file/image/20231103/153000_8214.gif)
聲明:
“高效節(jié)能的飛灰螺旋輸送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