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高效浮選含超細石墨的銅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原礦進行破碎后,在磨機中加入石灰進行濕磨,得到礦漿;
2)在步驟1)得到礦漿中加入有機碳質抑制TT-B、捕收劑丁基黃藥、2#油和MIBC,采用一次粗選、三次精選、三次掃選、一次中礦集中再選的浮選工藝進行浮選,得到銅精礦;
所述的有機碳質抑制TT-B為組合抑制劑,由質量比為(8~12):2:1的環(huán)糊精、氫氧化鈉和聚丙烯酸鈉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浮選含超細石墨的銅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破碎至合適粒度,石灰相對原礦的添加量為900~1000g/t,磨礦細度為-0.074mm占70%~80%,調節(jié)礦漿濃度為30%~35%;如果原礦中黃鐵礦含量高于15%時,為避免加入大量石灰導致礦漿堿度過高,還需要加入黃鐵礦抑制劑,黃鐵礦抑制劑為次氯酸鈣,添加量為800~1000g/t。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浮選含超細石墨的銅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粗選的藥劑制度為: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400~500g/t,,捕收劑丁基黃藥120~140g/t,2#油15~20g/t和MIBC15~20g/t,粗選后得到粗選精礦和粗選尾礦,粗選精礦進入精選Ⅰ段作業(yè),粗選尾礦進入掃選Ⅰ段作業(y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浮選含超細石墨的銅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選精礦經3段閉路精選獲得銅精礦;精選Ⅰ段作業(yè)的藥劑制度為: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30~50g/t,精選Ⅱ和精選Ⅲ均不加藥,精選Ⅱ和精選Ⅲ的中礦依次逐級返回上一段精選作業(y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浮選含超細石墨的銅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選尾礦經3段閉路掃選獲得掃選精礦和最終尾礦,掃選Ⅰ段作業(yè)加入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50~100g/t和丁基黃藥30~40g/t;掃選Ⅱ和掃選Ⅲ段作業(yè)加入丁基黃藥20~30g/t,所得中礦依次逐級返回上一段作業(yè)。
6.根據權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高效浮選含超細石墨的銅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中礦集中再選是將所述精選Ⅰ的中礦和掃選Ⅰ的精礦合并進入中礦再選,得到再選中礦和再選尾礦,再選中礦返回至粗選,再選尾礦與掃選Ⅱ的精礦合并返回掃選Ⅰ段。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浮選含超細石墨的銅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礦再選的藥劑制度為: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50~100g/t,丁基黃藥10~20g/t。
說明書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含超細石墨的銅礦選礦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含超細石墨的銅礦高效浮選方法。
背景技術
有色金屬礦中伴生有機碳質主要為煤和石墨。煤與硫化礦物采用浮選法較易分離,石墨與硫化礦物分離難度較大,主要原因是石墨一般質軟,結晶粒度細(一般為10μm),易泥化。對于含有機碳質(主要指石墨)較高的銅礦的選礦,現有技術一般包括以下3種:直接浮選銅(部分碳質進入銅精礦)、脫碳——銅浮選和銅碳混浮——銅碳分離。
直接浮選工藝將部分可浮性好的有機碳質和銅礦物混合浮選,得到含碳的銅精礦,其中銅品位一般較低(銅含量小于18%),而且藥耗大,回收率低。
脫碳——銅浮選工藝先浮選脫除可浮性好的有機碳質,再進行銅浮選,該工藝中脫碳作業(yè)一般會損失銅2~3個百分點,并且回水不能直接返回使用,回收率低,生產成本高。
銅碳混浮——銅碳分離工藝流程較長,藥耗大,生產不穩(wěn)定,指標波動大。
近幾年,有研究團隊提出利用木質素磺酸鈉等有機物抑制微細粒有機碳質,浮選銅礦物,但是抑制效果不佳,在生產中發(fā)現微細粒有機碳質對銅浮選的影響并未得到有效解決,生產回收率不高,銅精礦品位也不高,其中的微細粒有機碳質對后續(xù)過濾作業(yè)帶來問題較多,難以解決。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銅回收率高、工藝簡單的高效浮選含超細石墨的銅礦的方法。
本發(fā)明這種高效浮選含超細石墨的銅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原礦進行破碎后,在磨機中加入石灰進行濕磨,得到礦漿;
2)在步驟1)得到礦漿中加入有機碳質抑制TT-B、捕收劑丁基黃藥、2#油和MIBC,采用一次粗選、三次精選、三次掃選、一次中礦集中再選的浮選工藝進行浮選,得到銅精礦;
所述的有機碳質抑制TT-B為組合抑制劑,由質量比為(8~12):2:1的環(huán)糊精、氫氧化鈉和聚丙烯酸鈉組成。
所述步驟1)中,破碎至合適粒度,石灰相對原礦的添加量為900~1000g/t,磨礦細度為-0.074mm占70%~80%,調節(jié)礦漿濃度為30%~35%;如果原礦中黃鐵礦含量高于15%時,為避免加入大量石灰導致礦漿堿度過高(即高堿工藝),還需要加入黃鐵礦抑制劑,黃鐵礦抑制劑為次氯酸鈣,添加量為800~1000g/t。
所述步驟2)中,粗選的藥劑制度為: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400~500g/t,,捕收劑丁基黃藥120~140g/t,2#油15~20g/t和MIBC15~20g/t,粗選后得到粗選精礦和粗選尾礦,粗選精礦進入精選Ⅰ段作業(yè),粗選尾礦進入掃選Ⅰ段作業(yè)。
所述的粗選精礦經3段閉路精選獲得銅精礦;精選Ⅰ段作業(yè)的藥劑制度為: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30~50g/t,精選Ⅱ和精選Ⅲ均不加藥,精選Ⅱ和精選Ⅲ的中礦依次逐級返回上一段精選作業(yè)。
所述的粗選尾礦經3段閉路掃選獲得掃選精礦和最終尾礦,掃選Ⅰ段作業(yè)加入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50~100g/t和丁基黃藥30~40g/t;掃選Ⅱ和掃選Ⅲ段作業(yè)加入丁基黃藥20~30g/t,所得中礦依次逐級返回上一段作業(yè)。
所述的一次中礦集中再選是將所述精選Ⅰ的中礦和掃選Ⅰ的精礦合并進入中礦再選,得到再選中礦和再選尾礦,再選中礦返回至粗選,再選尾礦與掃選Ⅱ的精礦合并返回掃選Ⅰ段。
中礦再選的藥劑制度為: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50~100g/t,丁基黃藥10~20g/t。
本發(fā)明的原理:工藝方面,增加中礦再選作業(yè),將微細粒石墨含量較高的中礦(精選Ⅰ段的中礦和掃選Ⅰ段的精礦)合并,進行中礦再選后,泡沫產品返回粗選,有效避免了含有大量微細粒石墨的中礦直接返回粗選,而使粗選礦漿含泥量大幅增加,黏度變大,粗選環(huán)境不斷惡化,導致回收率降低。
藥劑協(xié)同作用方面,在氫氧化鈉的作用下,環(huán)糊精充分水解,與微細粒石墨礦物作用,吸附于微細粒石墨礦物表面,使其表面親水,最后在聚丙烯酸鈉的作用下絮凝團聚,可浮性大大降低。由于微細粒石墨形成團聚,礦漿中微細粒礦物含量降低,礦漿黏度也大大降低,捕收劑與硫化銅礦物作用機率變大,銅礦物的上浮速率增加,浮選時間降低,銅回收率增加。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在弱堿性條件下抑制有機碳質浮選銅礦物,有效解決了微細粒碳質吸附大量藥劑而導致藥耗大的問題。
(2)本發(fā)明有效解決了脫碳——銅浮選工藝中銅在脫碳作業(yè)中的損失問題,為提高銅回收率創(chuàng)造了條件。
(3)本發(fā)明在提高銅精礦品位的同時,還將銅精礦的回收率提高了5~7個百分點,提高了銅礦資源的利用率。
(4)本發(fā)明有效解決了脫碳——銅浮選工藝中回水利用問題。該工藝中回水直接返回磨選流程,回水中殘留藥劑有利于銅的浮選,殘留藥劑隨著回水返回循環(huán)利用,既降低了生產藥耗,又有效避免了藥劑對環(huán)境的危害。
(5)本發(fā)明將精Ⅰ中礦和掃Ⅰ精礦兩個含微細粒有機碳質含量最大的中礦合并進行中礦再選,進一步加強銅與有機碳質的分離,生產工藝流程穩(wěn)定。
(6)本發(fā)明采用抑碳浮銅、中礦再選工藝流程,在有效抑制劑的共同作用下,實現了銅礦物與有機碳質的高效分離,提高銅精礦的品位和回收率,同時解決了銅精礦中微細粒有機碳質造成的陶瓷過濾機易堵塞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本發(fā)明工藝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所述內容。
實施例1
以質量百分數計,本實施例含Cu 0.84%,有機碳質3.49%,S 1.40%,Pb0.007%,Zn 0.01%,As 0.001%,SiO2 55.75%。礦石中有機碳質為隱晶質石墨,結晶粒度小于10μm。
如圖1所示,一種含超細石墨的銅礦高效浮選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其中TT-B的組成為環(huán)糊精:氫氧化鈉∶聚丙烯酸鈉8:2:1。
(1)將原礦破碎至-2mm,然后將破碎后的礦石進行濕磨,并在磨機中加入石灰1000g/t,磨礦細度為-0.074mm占70%~80%,添加水至礦漿濃度33%。
(2)在礦漿中添加有機碳質抑制劑TT-B500g/t,捕收劑丁基黃藥140g/t,2#油15g/t和MIBC 15g/t進行銅粗選,得到粗選精礦和尾礦。
(3)粗選精礦經3段閉路精選獲得銅精礦。精選Ⅰ段作業(yè)加入有機碳質抑制劑TT-B,用量50g/t,精選Ⅱ和精選Ⅲ均不加藥,精選Ⅱ和精選Ⅲ的中礦依次逐級返回上一段精選作業(yè)。
(4)粗選尾礦經3段閉路掃選獲得掃選精礦和最終尾礦。掃選Ⅰ段作業(yè)加入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100g/t和丁基黃藥30g/t;掃選Ⅱ和掃選Ⅲ段作業(yè)加入丁基黃藥20g/t,所得中礦依次逐級返回上一段作業(yè)。
(5)精選Ⅰ的中礦和掃選Ⅰ的精礦合并進入中礦再選,得到再選中礦和再選尾礦。中礦再選添加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60g/t,丁基黃藥20g/t,再選中礦返回粗選,再選尾礦返回掃選Ⅰ。
(6)將步驟(5)所得到的再選中礦返回至粗選,再選尾礦返回至掃選Ⅰ。
本實施例中銅精礦含Cu 26.79%,回收率為92.14%。
對比例1
工藝與實施例1一致,僅僅只是有機碳抑制劑改為單一環(huán)糊精,最終獲得的銅精礦含Cu19.26%,回收率為87.23%。
對比例2
工藝與實施例1一致,僅僅只是有機碳抑制劑改為單一聚丙烯酸鈉,最終獲得的銅精礦含Cu15.45%,回收率為85.14%。
對比例1和2相比,其獲得銅精礦品位和回收率都明顯低于實施例1,說明氫氧化鈉、環(huán)糊精和聚丙烯酸鈉在協(xié)同作用下,可以更有效的抑制有機碳質。
對比例3
工藝與實施例1基本一致,只是實施例1中步驟5的處理方式不一樣,精選Ⅰ的中礦和掃選Ⅰ的精礦均直接返回粗選,不進行中礦再選。最終獲得的銅精礦含Cu22.61%,回收率為90.15%。
對比例3與實施例1相比,增加中礦再選對提高銅精礦的品位和回收率有顯著的效果。
實施例2
以質量百分數計,本實施例含Cu 0.84%,有機碳質3.49%,S 1.40%,Pb0.007%,Zn 0.01%,As 0.001%,SiO2 55.75%。礦石中有機碳質為隱晶質石墨,結晶粒度小于10μm。
如圖1所示,一種含超細石墨的銅礦高效浮選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其中TT-B的組成為環(huán)糊精:氫氧化鈉∶聚丙烯酸鈉9:2:1。
(1)將原礦破碎至-2mm,然后將破碎后的礦石進行濕磨,并在磨機中加入石灰900g/t,磨礦細度為-0.074mm占70%~80%,添加水至礦漿濃度35%。
(2)在礦漿中添加有機碳質抑制劑TT-B450 g/t,捕收劑丁基黃藥130g/t,2#油17g/t和MIBC 17g/t進行銅粗選,得到粗選精礦和尾礦。
(3)粗選精礦經3段閉路精選獲得銅精礦。精選Ⅰ段作業(yè)加入有機碳質抑制劑TT-B,用量40g/t,精選Ⅱ和精選Ⅲ均不加藥,精選Ⅱ和精選Ⅲ的中礦依次逐級返回上一段精選作業(yè)。
(4)粗選尾礦經3段閉路掃選獲得掃選精礦和最終尾礦。掃選Ⅰ段作業(yè)加入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80g/t和丁基黃藥40g/t;掃選Ⅱ和掃選Ⅲ段作業(yè)加入丁基黃藥20g/t,所得中礦依次逐級返回上一段作業(yè)。
(5)精選Ⅰ的中礦和掃選Ⅰ的精礦合并進入中礦再選,得到再選中礦和再選尾礦。中礦再選添加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80g/t,丁基黃藥15g/t,再選中礦返回粗選,再選尾礦返回掃選Ⅰ。
(6)將步驟(5)所得到的再選中礦返回至粗選,再選尾礦返回至掃選Ⅰ。
本實施例中銅精礦含Cu 26.64%,回收率為92.21%。
實施例3
以質量百分數計,本實施例含Cu 0.84%,有機碳質3.49%,S 1.40%,Pb0.007%,Zn 0.01%,As 0.001%,SiO2 55.75%。礦石中有機碳質為隱晶質石墨,結晶粒度小于10μm。
如圖1所示,一種含超細石墨的銅礦高效浮選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其中TT-B的組成為環(huán)糊精:氫氧化鈉∶聚丙烯酸鈉10:2:1。
(1)將原礦破碎至-2mm,然后將破碎后的礦石進行濕磨,并在磨機中加入石灰1000g/t,磨礦細度為-0.074mm占70%~80%,添加水至礦漿濃度30%。
(2)在礦漿中添加有機碳質抑制劑TT-B400g/t,捕收劑丁基黃藥130g/t,2#油15g/t和MIBC 15g/t進行銅粗選,得到粗選精礦和尾礦。
(3)粗選精礦經3段閉路精選獲得銅精礦。精選Ⅰ段作業(yè)加入有機碳質抑制劑TT-B,用量30g/t,精選Ⅱ和精選Ⅲ均不加藥,精選Ⅱ和精選Ⅲ的中礦依次逐級返回上一段精選作業(yè)。
(4)粗選尾礦經3段閉路掃選獲得掃選精礦和最終尾礦。掃選Ⅰ段作業(yè)加入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70g/t和丁基黃藥30g/t;掃選Ⅱ和掃選Ⅲ段作業(yè)加入丁基黃藥20g/t,所得中礦依次逐級返回上一段作業(yè)。
(5)精選Ⅰ的中礦和掃選Ⅰ的精礦合并進入中礦再選,得到再選中礦和再選尾礦。中礦再選添加有機碳質抑制劑TT-B 50g/t,丁基黃藥20g/t,再選中礦返回粗選,再選尾礦返回掃選Ⅰ。
(6)將步驟(5)所得到的再選中礦返回至粗選,再選尾礦返回至掃選Ⅰ。本實施例中銅精礦含Cu 26.83%,回收率為92.11%。
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