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包括架車(1),架車(1)底部設有底橫梁(2)和行走輪(3),架車(1)頂部設有頂拱橫梁(4),其特征在于:頂拱橫梁(4)上安裝有齒條軌道(5),齒條軌道(5)與齒輪(6)嚙合,齒輪(6)通過連接軸(7)與第三電機(8)連接,第三電機(8)用于驅動齒輪(6)沿齒條軌道(5)移動;連接軸通過外套管與立柱(9)連接,立柱(9)與橫桿(10)連接,橫桿(10)上安裝有第一電機(11),第一電機(11)通過第一星齒(12)帶動轉盤(13)轉動,轉盤(13)與立柱(9)可轉動地連接;轉盤(13)上安裝有施工裝置操作臂組件,施工裝置操作臂組件的端部與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連接,施工裝置連接組件用于連接多種施工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其特征在于:施工裝置操作臂組件包括在轉盤(13)上安裝的主臂(14)和第一變幅缸(17),主臂(14)與副臂(15)鉸接,副臂(15)與前臂(16)鉸接,第一變幅缸(17)用于驅動副臂(15)轉動,副臂(15)上安裝有第二變幅缸(18),第二變幅缸(18)用于驅動前臂(16)轉動,前臂(16)上安裝有第三變幅缸(19),第三變幅缸(19)與拐臂(20)鉸接,拐臂(20)與施工裝置連接組件的外套(21)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其特征在于: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還包括外套(21)側壁開設有的裝配槽(22),外套(21)的端部設有伸縮缸(23),伸縮缸(23)用于驅動柱塞桿(25)移動,柱塞桿(25)為分瓣柱;外套(21)內用于穿裝內套(26),內套(26)內部在一端橫向設置有鎖緊柱(24),鎖緊柱(24)為變徑柱;柱塞桿(25)與鎖緊柱(24)相配合用于將內套(26)與外套(21)鎖緊;內套(26)與連接板(27)連接,連接板(27)用于連接施工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其特征在于:底橫梁(2)上安裝有撐缸(43),撐缸(43)底部設有撐板(4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其特征在于:施工裝置包括鏟斗、鉆機和注漿機。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其特征在于:架車(1)上設有噴槍懸掛點(28)、鉆桿懸掛點(29)和鏟斗平臺(3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其特征在于:架車(1)兩側設有活動式作業(yè)平臺包括多層上下布設的平臺(31),平臺(31)與平臺軸(32)通過撐點(33)轉動連接,平臺軸(32)與撐點(33)連接,撐點(33)安裝在架車(1)上,撐點與平臺軸(32)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平臺軸(32)與軸輪(34)通過軸承連接,軸輪(34)與平臺(31)固定連接,上下同側的平臺(31)的軸輪(34)通過鏈條(35)連接,鏈條(35)由平臺轉向裝置驅動轉動。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其特征在于:平臺轉向裝置包括第二電機(36)和第二星齒(37),鏈條(35)由第二電機(36)和第二星齒(37)帶動轉動,第二電機(36)通過第二星齒(37)、鏈條(35)和軸輪(34)帶動平臺(31)轉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其特征在于:平臺(31)的底部安裝有觸發(fā)塊(49),架車(1)上設有底擋塊(50),底擋塊(50)上設有接近開關(38),觸發(fā)塊(49)與接近開關(38)相接觸后第二電機(36)停止運轉;當平臺(31)放平后,底擋塊(50)用于支撐平臺(31)的重量。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其特征在于:平臺(31)包括平臺底板(31.1)、背板(31.2)、側板(31.3)、側板(31.3)和側板擋塊(31.5),平臺底板(31.1)上設有軸柱(31.6),軸柱(31.6)通過側板軸(31.7)與側板(31.3)連接,平臺底板(31.1)通過背板軸(31.8)與背板(31.2)連接,背板擋塊(31.4)用于對背板(31.2)限位,側板擋塊(31.5)用于對側板(31.3)限位。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其特征在于:背板(31.2)由翻板缸(31.9)驅動翻轉,背板(31.2)上設有連接鉸(31.10),連接鉸(31.10)與側板(31.3)連接,背板(31.2)豎起時,通過連接鉸(31.10)的帶動在兩邊側板(31.3)的鉸滑道(31.11)中滑動,使兩邊的側板(31.3)在背板(31.2)的帶動下同步豎起。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其特征在于:每個背板(31.2)和每個側板(31.3)上均安裝有觸發(fā)塊,每個背板擋塊(31.4)和每個側板擋塊(31.5)上均設有接近開關,觸發(fā)塊與接近開關相接觸后翻板缸(31.9)停止運轉。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其特征在于:架車(1)的底部設有動力裝置及制漿機(52),所述的動力裝置包括空壓機(39),空壓機(39)用于給第一變幅缸、第二變幅缸、第三變幅缸和翻板缸提供空氣動力,所述制漿機(52)用于制備混凝土漿液,通過砂漿泵(53)供應給混凝土噴槍(47)進行漿液噴錨施工。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其特征在于:架車(1)上設有電控柜(40)和動力柜(41),電控柜用于對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的整體控制,動力柜(41)用于為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提供電動力,可以通過動力柜上附帶的供電接頭(42)為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進行外供電。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的運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施工準備:將架車(1)行駛至準備施工的部位,啟動動力柜(41)和電控柜(40),將撐缸(43)上的撐板(44)伸出,撐住地面后行走輪(3)與地面脫離接觸;
步驟二,展開平臺:啟動第二電機(36)和第二星齒(37),驅動鏈條(35)轉動,帶動軸輪(34)轉動的同時,帶動平臺(31)翻轉運動,當平臺(31)底部的觸發(fā)塊(49)接觸到設置在底擋塊(50)上的接近開關(38),第二電機(36)停止運行,平臺(31)停止翻轉;再啟動翻板缸(31.9)帶動背板(31.2)翻轉豎起,通過連接鉸(31.10)帶動兩側的側板(31.3)豎起,通過其上設置的觸發(fā)塊和接近開關接觸,在翻轉到位后停止翻轉;
步驟三,施工作業(yè):按照需開展作業(yè)內容類別,選擇不同的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進行連接;控制操作臂進行回轉或臂桿伸縮動作,將拐臂(20)端部的外套(21)套入內套(26)中,驅動伸縮缸(23)將內套(26)和外套(21)可靠連接,即可將操作臂與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連接,再進行相應的鉆孔、挖掘或混凝土噴護作業(yè)內容;
步驟四,施工收尾:完成工作內容后,控制操作臂組件進行回轉或臂桿伸縮動作,將施工裝置連接組件放置在鏟斗平臺(30)或噴槍懸掛點(28)、鉆桿懸掛點(29)上,驅動伸縮缸(23)將內套(26)和外套(21)脫開連接;將工作平臺(31)和背板(31.2)、側板(31.3)翻轉和縮回;再驅動撐缸(43)將撐板(44)伸縮回,讓行走輪(3)與地面接觸后,架車(1)即可駛離工作部位。
說明書: 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及方法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屬于隧洞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及方法。背景技術[0002] 臺車是隧洞施工中常用的裝備,但臺車往往功能單一,一般僅能作為一項工作任務的作業(yè)平臺,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低。例如中國專利文獻CN115961973B公開了一種隧洞襯砌臺車及隧洞施工方法,該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側板、頂殼、透氣筒、擋板、液壓升降機、支撐板和撐桿,解決了現有的隧洞襯砌臺車無法方便地脫模、脫模后安放麻煩、澆筑時排氣不便、澆筑時容易產生泄漏和混凝土凝固收縮容易造成其形變的問題。該臺車主要是針對脫模問題提出的技術方案。[0003] 因此,本發(fā)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將多種隧洞施工裝置與臺車相結合,用于擴大臺車的用途和功能。發(fā)明內容[0004] 鑒于背景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及方法,很好解決了隧洞施工裝置與臺車結合的問題,提高了凹槽、隧洞、巖體等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0005]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包括架車,架車底部設有底橫梁和行走輪,架車頂部設
有頂拱橫梁,頂拱橫梁上安裝有齒條軌道,齒條軌道與齒輪嚙合,齒輪通過連接軸與第三電機連接,第三電機用于驅動齒輪沿齒條軌道移動;連接軸通過外套管與立柱連接,立柱與橫桿連接,橫桿上安裝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通過第一星齒帶動轉盤轉動,轉盤與立柱可轉動地連接;轉盤上安裝有施工裝置操作臂組件,施工裝置操作臂組件的端部與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連接,施工裝置連接組件用于連接多種施工裝置。
[0006] 優(yōu)選地,施工裝置操作臂組件包括在轉盤上安裝的主臂和第一變幅缸,主臂與副臂鉸接,副臂與前臂鉸接,第一變幅缸用于驅動副臂轉動,副臂上安裝有第二變幅缸,第二變幅缸用于驅動前臂轉動,前臂上安裝有第三變幅缸,第三變幅缸與拐臂鉸接,拐臂與施工裝置連接組件的外套連接。[0007] 優(yōu)選地,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還包括外套側壁開設有的裝配槽,外套的端部設有伸縮缸,伸縮缸用于驅動柱塞桿移動,柱塞桿為分瓣柱;外套內用于穿裝內套,內套內部在一端橫向設置有鎖緊柱,鎖緊柱為變徑柱;柱塞桿與鎖緊柱相配合用于將內套與外套鎖緊;內套與連接板連接,連接板用于連接施工裝置。[0008] 優(yōu)選地,底橫梁上安裝有撐缸,撐缸底部設有撐板。[0009] 優(yōu)選地,施工裝置包括鏟斗、鉆機和注漿機。[0010] 優(yōu)選地,架車上設有噴槍懸掛點、鉆桿懸掛點和鏟斗平臺。[0011] 優(yōu)選地,架車兩側設有活動式作業(yè)平臺包括多層上下布設的平臺,平臺與平臺軸通過撐點轉動連接,平臺軸與撐點連接,撐點安裝在架車上,撐點與平臺軸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平臺軸與軸輪通過軸承連接,軸輪與平臺固定連接,上下同側的平臺的軸輪通過鏈條連接,鏈條由平臺轉向裝置驅動轉動。[0012] 優(yōu)選地,平臺轉向裝置包括第二電機和第二星齒,鏈條由第二電機和第二星齒帶動轉動,第二電機通過第二星齒、鏈條和軸輪帶動平臺轉動。[0013] 優(yōu)選地,平臺的底部安裝有觸發(fā)塊,架車上設有底擋塊,底擋塊上設有接近開關,觸發(fā)塊與接近開關相接觸后第二電機停止運轉;當平臺放平后,底擋塊用于支撐平臺的重量。[0014] 優(yōu)選地,平臺包括平臺底板、背板、側板、側板和側板擋塊,平臺底板上設有軸柱,軸柱通過側板軸與側板連接,平臺底板通過背板軸與背板連接,背板擋塊用于對背板限位,側板擋塊用于對側板限位。[0015] 優(yōu)選地,背板由翻板缸驅動翻轉,背板上設有連接鉸,連接鉸與側板連接,背板豎起時,通過連接鉸的帶動在兩邊側板的鉸滑道中滑動,使兩邊的側板在背板的帶動下同步豎起。[0016] 優(yōu)選地,每個背板和每個側板上均安裝有觸發(fā)塊,每個背板擋塊和每個側板擋塊上均設有接近開關,觸發(fā)塊與接近開關相接觸后翻板缸停止運轉。[0017] 優(yōu)選地,架車的底部設有動力裝置及制漿機,所述的動力裝置包括空壓機,空壓機用于給第一變幅缸、第二變幅缸、第三變幅缸和翻板缸提供空氣動力,所述制漿機用于制備混凝土漿液,通過砂漿泵供應給混凝土噴槍進行漿液噴錨施工。[0018] 優(yōu)選地,架車上設有電控柜和動力柜,電控柜用于對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的整體控制,動力柜用于為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提供電動力,可以通過動力柜上附帶的供電接頭為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進行外供電。[0019] 優(yōu)選地,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的運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施工準備:將架車行駛至準備施工的部位,啟動動力柜和電控柜,將撐缸
上的撐板伸出,撐住地面后行走輪與地面脫離接觸;
步驟二,展開平臺:啟動第二電機和第二星齒,驅動鏈條轉動,帶動軸輪轉動的同
時,帶動平臺翻轉運動,當平臺底部的觸發(fā)塊接觸到設置在底擋塊上的接近開關,第二電機停止運行,平臺停止翻轉;再啟動翻板缸帶動背板翻轉豎起,通過連接鉸帶動兩側的側板豎起,通過其上設置的觸發(fā)塊和接近開關接觸,在翻轉到位后停止翻轉。
[0020] 步驟三,施工作業(yè):按照需開展作業(yè)內容類別,選擇不同的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進行連接??刂撇僮鞅圻M行回轉或臂桿伸縮動作,將拐臂端部的外套套入內套中,驅動伸縮缸將內套和外套可靠連接,即可將操作臂與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連接,再進行相應的鉆孔、挖掘或混凝土噴護等作業(yè)內容。還可通過上述方式,更換不同的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進行不同工作內容的施工。[0021] 步驟四,施工收尾:完成工作內容后,控制操作臂組件進行回轉或臂桿伸縮動作,將施工裝置連接組件放置在鏟斗平臺或噴槍懸掛點、鉆桿懸掛點上,驅動伸縮缸將內套和外套脫開連接;將工作平臺和背板、側板翻轉和縮回;再驅動撐缸將撐板伸縮回,讓行走輪與地面接觸后,即完成了收尾相關工作。架車即可駛離工作部位。[0022] 本發(fā)明可達到以下有益效果:1、通用性強:本發(fā)明通過精巧的設計,創(chuàng)新性設計了一種多用途的施工裝備,很好
解決了狹窄空間的施工裝備的空白,在各類隧洞等狹窄空間具有很好的應用場景和前景。
[0023] 2、功能強大:本發(fā)明結合狹小空間施工的特點,創(chuàng)新性實現了一機多用、全流程施工的效果,不僅可以用于鉆孔作業(yè)、噴錨作業(yè)、清渣作業(yè)等,功能強大,拓展性強,多種功能可以快速轉換、互相配合,體現了很好的功能性和經濟性。[0024] 3、制造標準化:本發(fā)明裝置可劃分為幾種類型進行標準化制造,可以快速量產,能滿足標準化生產的要求。[0025] 4、創(chuàng)新性強:本發(fā)明通過巧妙的構思,將原僅能用于車載平臺的施工裝備,轉移運用到架車上,較在車載平臺上運用得更為靈活、更為便捷,采用可伸縮的平臺和欄桿,在洞內狹小施工空間中,一方面功能轉換非常便捷,一方面實現功能也非常簡單可行,具有非常好的創(chuàng)新性。附圖說明[0026]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0027] 圖1為本發(fā)明主視圖;圖2為本發(fā)明側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施工裝置連接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C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鏟斗與施工裝置連接組件安裝示意圖;
圖6為圖5中D視圖;
圖7為本發(fā)明活動式作業(yè)平臺收攏圖;
圖8為活動式作業(yè)平臺側視圖;
圖9為圖8中E?E斷面圖;
圖10為本發(fā)明混凝土噴槍工況示意圖;
圖11為本發(fā)明鉆桿工況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側板展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fā)明底板展開示意圖;
圖14為本發(fā)明活動式作業(yè)平臺平臺收攏后整體結構圖。
[0028] 圖中:架車1、底橫梁2、行走輪3、頂拱橫梁4、齒條軌道5、齒輪6、連接軸7、第三電機8、立柱9、橫桿10、第一電機11、第一星齒12、轉盤13、主臂14、副臂15、前臂16、第一變幅缸
17、第二變幅缸18、第三變幅缸19、拐臂20、外套21、裝配槽22、伸縮缸23、鎖緊柱24、柱塞桿
25、內套26、連接板27、噴槍懸掛點28、鉆桿懸掛點29、鏟斗平臺30、平臺31、平臺底板31.1、背板31.2、側板31.3、背板擋塊31.4、側板擋塊31.5、軸柱31.6、側板軸31.7、背板軸31.8、翻板缸31.9、連接鉸31.10、鉸滑道31.11、平臺軸32、撐點33、軸輪34、鏈條35、第二電機36、第二星齒37、接近開關38、空壓機39、電控柜40、動力柜41、供電接頭42、撐缸43、撐板44、攝像頭45、鏟斗46、混凝土噴槍47、鉆桿48、觸發(fā)塊49、底擋塊50、止擋條51、制漿機52、砂漿泵53、開口槽54。
具體實施方式[0029]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0030] 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0031]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0032]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0033]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fā)明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0034] 實施例1:優(yōu)選的方案如圖1至圖14所示,一種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主要包括臺車結構、多
功能施工裝置、活動式作業(yè)平臺、動力裝置、控制裝置等;各個裝置的結構及功能如下:
一、臺車結構。
[0035] 臺車采用與挖掘面匹配的各類形狀,以隧洞為例,可選擇城門洞形的拱形結構。臺車以行走輪3或履帶方式進行整體移動。臺車上部設置了橫向的頂拱橫梁4,在頂拱橫梁4處設置了下部開口內嵌的齒條軌道5形式,以便裝置在臺車上移動。臺車下部設置了底橫梁2,在底橫梁2上設置了由撐缸43進行伸縮的撐板44,以便在工作狀態(tài)下將臺車整體撐起,確保工作的穩(wěn)定性。[0036] 臺車為整個裝置的運輸載體,具體地,臺車包括架車1,架車1底部設有底橫梁2和行走輪3,架車1頂部設有頂拱橫梁4,頂拱橫梁4上安裝有齒條軌道5,齒條軌道5與齒輪6嚙合,架車1上設有噴槍懸掛點28、鉆桿懸掛點29和鏟斗平臺30;底橫梁2上安裝有撐缸43,撐缸43底部設有撐板44。[0037] 二、多功能施工裝置。[0038] 本發(fā)明的多功能施工裝置為機械臂下可更換工作部的施工裝置。具體地是在頂拱橫梁4內下部開槽的兩側分別設置了內嵌型的齒條軌道5,軌道沿頂拱橫梁4長度方向布置,與齒條嚙合的齒輪通過連接軸7連接,由第三電機進行驅動在齒條上嚙合運動。連接軸7在電機的驅動下隨著齒輪一同轉動,連接軸7通過外套21軸承后與套管套接,套管再與立柱9連接,立柱9固定連接了橫桿10,橫桿10端部豎向連接第三電機8的齒輪6為斜向的星齒,齒輪6與通過軸承與立軸連接的轉盤13周向的齒輪嚙合驅動,帶動轉盤13轉動。轉盤13下部通過鉸點連接主臂14和第一變幅缸17,第一變幅缸17另一端與副臂15連接,主臂14與副臂15通過鉸點連接,副臂15通過鉸點與前臂16連接,副臂15與前臂16間連接了第二變幅缸18,前臂16前端通過第三變幅缸19和拐臂20,再通過鉸點與外套21連接,由外套21連接不同形式和功能的施工裝置。施工裝置由施工裝置操作臂組件進行驅動,所述的施工裝置操作臂組件包括在轉盤13上安裝的主臂14和第一變幅缸17,主臂14與副臂15鉸接,副臂15與前臂16鉸接,第一變幅缸17用于驅動副臂15轉動,副臂15上安裝有第二變幅缸18,第二變幅缸18用于驅動前臂16轉動,前臂16上安裝有第三變幅缸19,第三變幅缸19與拐臂20鉸接,拐臂20與施工裝置連接組件的外套21連接。[0039] 施工裝置連接組件用于連接多種施工裝置,施工裝置連接組件包括外套21,外套21為一端配備伸縮缸23底部開裝配槽22的結構形式,與其配合連接的為各種施工裝置上的內套26,內套26為內部設置了開口槽的筒狀結構,內套26內部在一端橫向設置了鎖緊柱24,鎖緊柱24從底部向上直徑逐步變小,鎖緊柱24的軸線與內套26直徑重合。內套26下部通過連接板27固定連接各類施工裝置。外套21裝置需要安裝不同的施工裝置時,前臂16驅動外套21將其遠離伸縮缸23的一端孔口軸向對準內套26端部,在外套21伸入內套26過程中伸縮缸23的柱塞桿25處于縮回的狀態(tài),外套21下部的裝配槽22是為了能穿過連接板27,避免相互干擾,當外套21全部穿入內套26后,將伸縮缸23的柱塞桿25伸出,柱塞桿25為內部孔狀的分瓣形,內部孔也為外端口大內端口小的錐形結構。這樣的設計是方便與內套26內的鎖緊柱24相配合,因為鎖緊柱24為內端大外端小的結構,當鎖緊柱24穿入分瓣柱的過程中,分瓣柱被逐步漲開,分瓣柱頂緊內套26的內側,甚至將內套26的外殼微微撐開,因為內套26分瓣間設置了開口槽,這樣撐開不會損傷內套26,但能讓內外套21結合更緊密,避免施工裝置在工作過程中松脫墜落。如果想將內外套21解除接觸,通過伸縮缸23的回縮,按上述操作的反操作,同理就可以知道,內外套21就能起到相互間分開,回到原始狀態(tài)的效果。
[0040] 通過上述同樣的連接方式,可以連接鏟斗、鉆機、注漿機等施工裝置,以完成不同的施工作業(yè)內容。在施工裝置作業(yè)過程中,不僅可以通過機械臂和配套的變幅缸伸縮來實現動作和功能,也可同步旋轉轉盤13,以及在齒條軌道5上移動,或行走臺車,來實現不同方向作業(yè)的可能,同時擴大了調整范圍,如通過旋轉轉盤13,反鏟就可起到正鏟的功能。[0041] 本發(fā)明裝置除了可以實現鉆孔、注漿和挖掘等作業(yè)外,還可以根據需要換裝不同的快速作業(yè)臂,以實現不同的功能,進行快速功能拓展。[0042] 三、活動式作業(yè)平臺。[0043] 為了給施工裝置提供更大的工作空間,我們將臺車的平臺設置為活動可旋轉收放式,平臺31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其上部的欄桿也處于收縮狀態(tài),當平臺31旋轉放平處于工作狀態(tài),可將其上部的欄桿伸出,對工作的人員起到保護作用。在臺車的一側的內外側均設置了平臺31,單側的多個平臺31可統(tǒng)一進行旋轉收放。平臺31均通過多個撐點33與平臺軸32連接,撐點33與平臺軸32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在平臺的一端還與平臺31固定連接了軸輪34,軸輪34也通過內設軸承與平臺軸32連接,上下同側平臺的軸輪34通過鏈條35串接后通過一套固定在平臺軸32上的第二電機36和第二星齒37驅動鏈條35,進一步驅動軸輪34和平臺轉動,讓平臺31處于水平的工作狀態(tài)或豎直的非工作裝置。在底梁上布置了觸發(fā)塊49,在對應的底擋塊50上布置了接近開關38,當平臺運動到與底擋塊50接近的位置,觸發(fā)塊49與接近開關38相接觸,控制系統(tǒng)得到這個反饋后,第二電機36停止運轉,第二星齒37和鏈條35同步停止運轉。因不同邊以及同一邊左右不同側,均采用多套的第二電機36、第二星齒37和鏈條35驅動裝置,達到可以獨立進行運行的目的,確保運行的靈活性。
[0044] 當平臺放平后,底擋塊50支撐平臺的重量。在需要的情況下,可進行平臺欄桿的展開,疊放狀態(tài)平臺背板31.2疊放在最底部,兩邊的側板31.3疊放在背板31.2的上方,欄桿的翻轉和豎起由翻板缸31.9動作來完成,這時翻板缸31.9啟動動作,將背板31.2撐起,背板31.2后方的連接鉸與兩邊的側板31.3分別連接,連接鉸在背板31.2上固定連接,側板31.3上在鉸滑道內滑動,當背板31.2逐漸豎起時,通過連接鉸的帶動,連接鉸在兩邊側板31.3鉸滑道中滑動,這樣兩邊的側板31.3就在背板31.2的帶動下同步豎起。背板31.2和側板31.3豎起后,就能保障人員在平臺上操作的安全。
[0045] 具體地,平臺31包括平臺底板31.1、背板31.2、側板31.3、側板31.3和側板擋塊31.5,平臺底板31.1上設有軸柱31.6,軸柱31.6通過側板軸31.7與側板31.3連接,平臺底板
31.1通過背板軸31.8與背板31.2連接,背板擋塊31.4用于對背板31.2限位,側板擋塊31.5用于對側板31.3限位。背板31.2由翻板缸31.9驅動翻轉,背板31.2上設有連接鉸31.10,連接鉸31.10與側板31.3連接,背板31.2豎起時,通過連接鉸31.10的帶動在兩邊側板31.3的鉸滑道31.11中滑動,使兩邊的側板31.3在背板31.2的帶動下同步豎起;在其中一塊或多塊背板31.2、側板31.3上安裝有觸發(fā)塊,在其中一塊或多塊背板擋塊31.4、側板擋塊31.5上設有接近開關38,觸發(fā)塊與接近開關38相接觸后翻板缸31.9停止運轉。
[0046] 四、動力裝置。[0047] 為布置在架車底部平臺上的空壓機39,空壓機39為各變幅缸、翻轉缸提供空氣動力,變幅缸包括第一變幅缸、第二變幅缸、第三變幅缸;翻轉缸包括翻板缸。在平臺上還布置了制漿機52和砂漿泵53,在使用混凝土噴槍47的噴錨工況下,進行相應作業(yè)。架車上分別設置了鏟斗平臺30,鏟斗平臺30專門用于在非鏟斗工況下,放置閑置鏟斗,為了鏟斗46放置得更穩(wěn)固,在平臺上焊接固定了若干個止擋條,避免架車在工作狀態(tài)下鏟斗46晃動從平臺上掉落。在架車上部的合適位置還設置了若干個懸掛點,包括噴槍懸掛點28和鉆桿懸掛點29,用于懸掛鉆桿48和混凝土噴槍47,方便各種工況間的合理轉換。當進行挖掘工作、鉆孔工況、噴錨工作時,可通過機械臂上攝像頭45的監(jiān)控下,在后臺控制系統(tǒng)的對比分析下,自動進行外套21和內套26間的對接和分離,但對接完成后,還需人工進行液壓、空氣、控制管路等快速接頭的對接和斷開工作。[0048] 五、控制裝置。[0049] 在架車平臺上還布置了電控柜40和動力柜41,電控柜40用于本發(fā)明裝置的整體控制,動力柜41用于為本發(fā)明裝置提供動力,可以通過動力柜41上附帶的供電接頭為本發(fā)明裝置進行外供電,通過動力柜41后調整壓力和蓄電后,再由控制柜進行控制分送給各用電端。[0050] 作為一種替代的實施方式,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除可連接鏟斗、鉆機和注漿機外,還可根據施工內容的變化和調整,連接機械鉗、吊臂、劈裂機多種施工裝置。[0051] 優(yōu)選地,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的運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施工準備:將架車1行駛至準備施工的部位,啟動動力柜41和電控柜40,將
撐缸43上的撐板44伸出,撐住地面后行走輪3與地面脫離接觸;
步驟二,展開平臺:啟動第二電機36和第二星齒37,驅動鏈條35轉動,帶動軸輪34
轉動的同時,帶動平臺31翻轉運動,當平臺31底部的觸發(fā)塊49接觸到設置在底擋塊50上的接近開關38,第二電機36停止運行,平臺31停止翻轉;再啟動翻板缸31.9帶動背板31.2翻轉豎起,通過連接鉸31.10帶動兩側的側板31.3豎起,通過其上設置的觸發(fā)塊和接近開關接觸,在翻轉到位后停止翻轉。
[0052] 步驟三,施工作業(yè):按照需開展作業(yè)內容類別,選擇不同的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進行連接??刂撇僮鞅圻M行回轉或臂桿伸縮動作,將拐臂20端部的外套21套入內套26中,驅動伸縮缸23將內套26和外套21可靠連接,即可將操作臂與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連接,再進行相應的鉆孔、挖掘或混凝土噴護等作業(yè)內容。還可通過上述方式,更換不同的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進行不同工作內容的施工。[0053] 步驟四,施工收尾:完成工作內容后,控制操作臂組件進行回轉或臂桿伸縮動作,將施工裝置連接組件放置在鏟斗平臺30或噴槍懸掛點28、鉆桿懸掛點29上,驅動伸縮缸23將內套26和外套21脫開連接;將工作平臺31和背板31.2、側板31.3翻轉和縮回;再驅動撐缸43將撐板44伸縮回,讓行走輪3與地面接觸后,即完成了收尾相關工作。架車1即可駛離工作部位。
[0054] 作為一種替代的實施方式,施工裝置連接組件除可連接鏟斗、鉆機和注漿機外,還可根據施工內容的變化和調整,連接機械鉗、吊臂、劈裂機多種施工裝置。[0055] 上述的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而不應視為對于本發(fā)明的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包括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中技術特征的等同替換方案為保護范圍。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即在此范圍內的等同替換改進,也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聲明:
“自動化臺車施工裝備及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