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總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與第二支出料管(13),所述總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與第二支出料管(13)的中心處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第一支出料管(12)與所述第二支出料管(13)均與所述總出料管(11)連通,所述總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與第二支出料管(13)兩兩互相固定連接,所述總出料管(11)上設置有用于切換出料方向的切換機構(2),所述切換機構(2)包括驅動電機(21)、轉動軸(22)與擋料板(23),所述轉動軸(22)與所述總出料管(11)轉動連接,且所述轉動軸(22)的軸心垂直于所述總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與第二支出料管(13)中心所處的平面,所述驅動電機(21)固定連接在所述總出料管(11)上,且所述驅動電機(21)與所述轉動軸(22)傳動連接,所述擋料板(23)固定連接在所述轉動軸(22)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轉動軸(22)的軸心位于所述擋料板(23)上,所述擋料板(23)可以封堵在所述第一支出料管(12)與所述總出料管(11)之間,或者所述擋料板(23)可以封堵在所述第二支出料管(13)與所述總出料管(11)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機構(2)還包括限位組件(24),所述限位組件(24)包括第一限位塊(241)與第二限位塊(242),所述第一限位塊(241)固定連接在所述總出料管(11)的內壁上,且所述第一限位塊(241)設置在所述總出料管(11)靠近所述第一支出料管(12)的一側;所述第二限位塊(242)也固定連接在所述總出料管(11)的內壁上,且所述第二限位塊(242)設置在所述總出料管(11)靠近所述第二支出料管(13)的一側,所述擋料板(23)與所述第一限位塊(241)抵接或者所述擋料板(23)與所述第二限位塊(242)抵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組件(24)還包括第一接觸開關(243)、第二接觸開關(244)與限位桿(245),所述第一接觸開關(243)與所述第二接觸開關(244)均固定連接在所述總出料管(11)上,所述限位桿(245)設置在所述轉動軸(22)的外周面上,所述限位桿(245)與所述第一接觸開關(243)或者與所述第二接觸開關(244)抵接,在所述限位桿(245)與所述第一接觸開關(243)抵接時,所述擋料板(23)與所述第一限位塊(241)抵接,在所述限位桿(245)與所述第二接觸開關(244)抵接時,所述擋料板(23)與所述第二限位塊(242)抵接,所述第一接觸開關(243)與所述第二接觸開關(244)均與所述驅動電機(21)電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觸開關(243)、第二接觸開關(244)、限位桿(245)均設置在所述總出料管(11)外。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軸(22)的外周面與所述第一支出料管(12)和第二支出料管(13)的連接端線抵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料板(23)遠離所述轉動軸(22)的端面上包覆有第一密封條(231),所述擋料板(23)沿所述轉動軸(22)的軸向的兩端面上包覆有第二密封條(232),所述第一密封條(231)與所述第一限位塊(241)抵接,或者所述第一密封條(231)與所述第二限位塊(242)抵接,所述第二密封條(232)與所述總出料管(11)的內壁抵接。
7.根據權利要求3?6種任意一條所述的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軸(22)上還設置有用于震落粘附在所述總出料管(11)內的粉料的震料機構(3)。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震料機構(3)包括軸套(31)、震動塊(32)、拉伸彈簧(33)與驅動齒(34),所述軸套(31)套設在所述轉動軸(22)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軸套(31)沿自身的軸向與所述轉動軸(22)滑移連接,所述拉伸彈簧(33)套設在所述轉動軸(22)外,且所述拉伸彈簧(33)的一端與所述總出料管(11)固定連接,所述拉伸彈簧(33)的另一端與所述軸套(31)固定連接,所述震動塊(32)套設在所述軸套(31)外,且所述震動塊(32)的一端與所述軸套(31)固定連接,所述震動塊(32)的另一端可與所述總出料管(11)的外壁抵接,所述限位桿(245)固定連接在所述震動塊(32)的外周面上,所述驅動齒(34)沿所述轉動軸(22)的軸心均布固定連接在所述總出料管(11)的外壁上,所述限位桿(245)可與所述驅動齒(34)抵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震料機構(3)與所述限位桿(245)均設置有兩組,且兩組所述震料機構(3)與限位桿(245)分別設置在所述轉動軸(22)的兩端。
說明書: 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技術領域[0001] 本申請涉及粉料輸送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背景技術[0002] 斗式提升機是利用均勻固接于無端牽引構件上的一系列料斗,豎向提升物料的連續(xù)輸送機械。斗式提升機利用一系列固接在牽引鏈或膠帶上的料斗在豎直或接近豎直方向
內向上運送散料,而水泥成品為粉料,在向儲存?zhèn)}內輸送成品水泥時大多使用斗式提升機。
[0003] 目前,公告日為2020年06月16日,公告號為CN210762625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提出了一種降低回料的斗式提升機,其包括殼體、傳動帶和料斗,殼體上設置有出料口,殼體
內設置有用于驅動傳動帶運動的驅動機構,料斗鉸接于傳動帶上,傳動帶與料斗之間連接
有彈性件,殼體內位于出料口的上方設置有可與料斗碰觸的碰觸件。
[0004] 工作時,在料斗經過最上端并向下運動的過程中,料斗的開口向下,物料將自動從料斗內卸出進入出料口內,而當料斗與碰觸件接觸的瞬間,料斗的運動速度在碰觸的瞬間
將迅速減小,而料斗內殘留的物料在慣性的作用下,將自動卸出料斗外,從而有效地減小回
料,增加物料提升效率。
[0005] 上述中的現(xiàn)有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斗式提升機只能向一個料倉內輸送物料,當該料倉存滿物料后,該斗式提升機就必須暫時停用,否則物料便會溢出料倉;而向另
一個料倉內輸送物料時就必須使用另一臺斗式提升機,如此極大的浪費了資源,而且在更
換斗式提升機的過程中無法送料,降低了輸送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6]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能夠使一臺斗式提升機向兩個料倉內供料,節(jié)約了資源,而且可以無縫切換斗式提升機的送
料方向,提高了輸送效率。
[0007] 本申請的上述發(fā)明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0008] 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包括總出料管、第一支出料管與第二支出料管,所述總出料管、第一支出料管與第二支出料管的中心處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第一支出料管與
所述第二支出料管均與所述總出料管連通,所述總出料管、第一支出料管與第二支出料管
兩兩互相固定連接,所述總出料管上設置有用于切換出料方向的切換機構,所述切換機構
包括驅動電機、轉動軸與擋料板,所述轉動軸與所述總出料管轉動連接,且所述轉動軸的軸
心垂直于所述總出料管、第一支出料管與第二支出料管中心所處的平面,所述驅動電機固
定連接在所述總出料管上,且所述驅動電機與所述轉動軸傳動連接,所述擋料板固定連接
在所述轉動軸的外周面上,且所述傳動軸的軸心位于所述擋料板上,所述擋料板可以封堵
在所述第一支出料管與所述總出料管之間,或者所述擋料板可以封堵在所述第二支出料管
與所述總出料管之間。
[0009]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若擋料板封堵在第一支出料管與總出料管之間,物料從總出料管中卸出時,由擋料板的導向,物料只能流向第二支出料管,如此斗式提升機便可以
向其中一個料倉內送料,當該料倉存滿物料時,驅動電機帶動轉動軸轉動,轉動軸再帶動擋
料板轉動,此時擋料板封堵在第二支出料管與總出料管之間,物料從總出料管中卸出時,由
擋料板的導向,物料只能流向第一支出料管,如此斗式提升機便可以向第二個料倉內送料,
進而滿足一臺斗式提升機向兩個料倉內供料的需求;而且切換機構可以無縫切換送料的方
向,斗式提升機不必停止運行,提高了輸送效率和生產效率。
[0010] 本申請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切換機構還包括限位組件,所述限位組件包括第一限位塊與第二限位塊,所述第一限位塊固定連接在所述總出料管的內壁
上,且所述第一限位塊設置在所述總出料管靠近所述第一支出料管的一側;所述第二限位
塊也固定連接在所述總出料管的內壁上,且所述第二限位塊設置在所述總出料管靠近所述
第二支出料管的一側,所述擋料板與所述第一限位塊抵接或者所述擋料板與所述第二限位
塊抵接。
[001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擋料板不易越過第一限位塊進入第一支出料管中,擋料板也不易越過第二限位塊進入第二支出料管中,提高了擋料板封堵在第一支出料管或者第
二支出料管上時的密閉性,降低了物料越過擋料板的概率,進而降低了物料從料倉中溢出
而導致浪費的概率。
[0012] 本申請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限位組件還包括第一接觸開關、第二接觸開關與限位桿,所述第一接觸開關與所述第二接觸開關均固定連接在所述總出料
管上,所述限位桿設置在所述轉動軸的外周面上,所述限位桿與所述第一接觸開關或者與
所述第二接觸開關抵接,在所述限位桿與所述第一接觸開關抵接時,所述擋料板與所述第
一限位塊抵接,在所述限位桿與所述第二接觸開關抵接時,所述擋料板與所述第二限位塊
抵接,所述第一接觸開關與所述第二接觸開關均與所述驅動電機電連接。
[0013]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需要向第二支出料管內送料時,限位桿與第一接觸開關抵接,此時擋料板與第一限位塊抵接,驅動電機停止繼續(xù)轉動;在需要向第一支出料管內
送料時,限位桿與第二接觸開關抵接,此時擋料板與第二限位塊抵接,驅動電機繼續(xù)停止轉
動,如此降低了驅動電機空轉燒毀的概率,既節(jié)約了能源,同時保護了驅動電機;擋料板在
接觸到第一限位塊或者第二限位塊后便不再受來自驅動電機的扭力,降低了擋料板變形的
概率,保護了擋料板,提高了擋料板封堵在第一支出料管或者第二支出料管上時的密閉性。
[0014] 本申請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第一接觸開關、第二接觸開關、限位桿均設置在所述總出料管外。
[0015]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接觸開關與第二接觸開關設置在總出料管外,降低了第一接觸開關與第二接觸開關被粉料卡死的概率,提高了第一接觸開關與第二接觸開關
的可靠性,提高了限位組件運行時的穩(wěn)定性。
[0016] 本申請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轉動軸的外周面與所述第一支出料管和第二支出料管的連接端線抵接。
[0017]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轉動軸在轉動過程中不易與第一支出料管和第二支出料管的連接端線產生縫隙,進而在擋料板封堵在第一支出料管與總出料管之間時,粉料不易
穿過轉動軸處的縫隙進入第一支出料管,同理在擋料板封堵在第二支出料管與總出料管之
間時,粉料不易穿過轉動軸處的縫隙進入第二支出料管,降低了粉料從料倉中溢出的概率,
保護了環(huán)境,節(jié)約了資源。
[0018] 本申請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擋料板遠離所述轉動軸的端面上包覆有第一密封條,所述擋料板沿所述轉動軸的軸向的兩端面上包覆有第二密封條,所述
第一密封條與所述第一限位塊抵接,或者所述第一密封條與所述第二限位塊抵接,所述第
二密封條與所述總出料管的內壁抵接。
[0019]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擋料板封堵在第一支出料管與總出料管之間時,粉料不易穿過擋料板周邊的縫隙進入第一支出料管,同理在擋料板封堵在第二支出料管與總出
料管之間時,粉料不易穿過擋料板周邊的縫隙進入第二支出料管,降低了粉料從料倉中溢
出的概率,保護了環(huán)境,節(jié)約了資源。
[0020] 本申請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轉動軸上還設置有用于震落粘附在所述總出料管內的粉料的震料機構。
[002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轉動軸轉動時,震料機構震動總出料管,使粘附在總出料管內的物料自行脫落,降低了擋料板轉動時的阻力,進而降低了擋料板變形的概率,總出
料管震動時還可將固定在總出料管內的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上的粉料震落,在擋料板
抵接在第一限位塊或者第二限位塊上時,可減小擋料板與第一限位塊或者第二限位塊之間
的縫隙,以提高擋料板封堵第一支出料管或者第二支出料管時的密封性。
[0022] 本申請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震料機構包括軸套、震動塊、拉伸彈簧與驅動齒,所述軸套套設在所述轉動軸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軸套沿自身的軸向與所述
轉動軸滑移連接,所述拉伸彈簧套設在所述轉動軸外,且所述拉伸彈簧的一端與所述總出
料管固定連接,所述拉伸彈簧的另一端與所述軸套固定連接,所述震動塊套設在所述軸套
外,且所述震動塊的一端與所述軸套固定連接,所述震動塊的另一端可與所述總出料管的
外壁抵接,所述限位桿固定連接在所述震動塊的外周面上,所述驅動齒沿所述轉動軸的軸
心均布固定連接在所述總出料管的外壁上,所述限位桿可與所述驅動齒抵接。
[0023]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驅動電機帶動轉動軸轉動時,限位桿在驅動齒的作用下帶動震動塊朝遠離總出料管的方向滑移,此時震動塊便離開總出料管的外壁,在限位桿
轉動至兩個驅動齒之間時,在拉伸彈簧的作用下,軸套帶動震動塊朝向總出料管滑移,震動
塊敲擊總出料管的外壁使總出料管發(fā)生震動,進而震落粘附在總出料管內壁上的粉料。
[0024] 本申請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震料機構與所述限位桿均設置有兩組,且兩組所述震料機構與限位桿分別設置在所述轉動軸的兩端。
[0025]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轉動軸在轉動時可以驅動兩個震動塊敲擊總出料管的兩側,提高了震料效果。
[0026] 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0027] 1.通過第一支出料管、第二支出料管與切換機構的設置,能夠滿足一臺斗式提升機向兩個料倉內供料的需求;而且切換機構可以無縫切換送料的方向,斗式提升機不必停
止運行,提高了輸送效率和生產效率。
[0028] 2.通過第一限位塊與第二限位塊的設置,使擋料板不易越過第一限位塊進入第一支出料管中,擋料板也不易越過第二限位塊進入第二支出料管中,提高了擋料板封堵在第
一支出料管或者第二支出料管上時的密閉性,降低了物料越過擋料板的概率,進而降低了
物料從料倉中溢出而導致浪費的概率。
[0029] 3.通過第一接觸開關與第二接觸開關的設置,降低了驅動電機空轉燒毀的概率,既節(jié)約了能源,同時保護了驅動電機;擋料板在接觸到第一限位塊或者第二限位塊后便不
再受來自驅動電機的扭力,降低了擋料板變形的概率,保護了擋料板,提高了擋料板封堵在
第一支出料管或者第二支出料管上時的密閉性。
[0030] 4.通過震料機構的設置,在轉動軸轉動時,震料機構震動總出料管,使粘附在總出料管內的物料自行脫落,降低了擋料板轉動時的阻力,進而降低了擋料板變形的概率,總出
料管震動時還可將固定在總出料管內的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上的粉料震落,在擋料板
抵接在第一限位塊或者第二限位塊上時,可減小擋料板與第一限位塊或者第二限位塊之間
的縫隙,以提高擋料板封堵第一支出料管或者第二支出料管時的密封性。
附圖說明[0031] 圖1為本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0032] 圖2為本實施例的整體結構剖視示意圖;[0033] 圖3為圖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0034] 圖4為圖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0035] 圖5為震料機構處的局部結構剖視示意圖。[0036] 附圖標記:11、總出料管;12、第一支出料管;13、第二支出料管;2、切換機構;21、驅動電機;22、轉動軸;23、擋料板;231、第一密封條;232、第二密封條;24、限位組件;241、第一
限位塊;242、第二限位塊;243、第一接觸開關;244、第二接觸開關;245、限位桿;246、緊固螺
栓;25、皮帶;3、震料機構;31、軸套;32、震動塊;33、拉伸彈簧;34、驅動齒。
具體實施方式[0037]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0038] 參照圖1,本實施例提出了一種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包括總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與第二支出料管13,總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與第二支出料管13的中心處于
同一平面上,且第一支出料管12與第二支出料管13均與總出料管11連通,總出料管11、第一
支出料管12與第二支出料管13兩兩互相固定連接。總出料管11設置在斗式提升機的出料
端,第一支出料管12與第二支出料管13分別連通兩個料倉??偝隽瞎?1、第一支出料管12、
第二支出料管13的截面形狀均設置呈矩形,優(yōu)選的,總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第二支
出料管13的截面的形狀和大小均相同。
[0039] 參照圖1及圖2,總出料管11上設置有用于切換出料方向的切換機構2,切換機構2包括驅動電機21、轉動軸22、擋料板23與限制擋料板23移動距離的限位組件24。轉動軸22與
總出料管11靠近第一支出料管12和第二支出料管13的一端轉動連接,且轉動軸22的軸心垂
直于總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與第二支出料管13中心所處的平面,轉動軸22的外周面
還與第一支出料管12和第二支出料管13的連接端線抵接。驅動電機21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
總出料管11上,且驅動電機21通過皮帶25與轉動軸22傳動連接。擋料板23焊接或者卡接在
轉動軸22的外周面上,且傳動軸的軸心位于擋料板23所處的平面上。
[0040] 限位組件24包括第一限位塊241與第二限位塊242,第一限位塊241通過緊固螺栓246固定連接在總出料管11的內壁上,且第一限位塊241設置在總出料管11靠近第一支出料
管12的一側。第二限位塊242也通過緊固螺栓246固定連接在總出料管11的內壁上,且第二
限位塊242設置在總出料管11靠近第二支出料管13的一側。
[0041] 參照圖2及圖3,擋料板23遠離轉動軸22的端面上包覆有第一密封條231,擋料板23沿轉動軸22的軸向的兩端面上包覆有第二密封條232第二密封條232始終抵接在總出料管
11的內壁上。擋料板23朝向第一支出料管12轉動且第一密封條231與第一限位塊241抵接
時,擋料板23封堵在第一支出料管12與總出料管11之間,此時總出料管11僅能向第二支出
料管13內供料;擋板朝向第二支出料管13轉動且第一密封條231與第二限位塊242抵接時,
擋料板23封堵在第二支出料管13與總出料管11之間,此時總出料管11僅能向第二支出料管
13內供料。
[0042] 參照圖1及圖4,限位組件24還包括第一接觸開關243、第二接觸開關244與限位桿245,第一接觸開關243與第二接觸開關244均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總出料管11的外壁上,且
第一接觸開關243與第二接觸開關244均與驅動電機21電連接。限位桿245可通過螺釘固定
連接在轉動軸22的外周面上,在第一密封條231與第一限位塊241抵接時,限位塊與第一接
觸開關243抵接,此時驅動電機21便停止轉動;在第一密封條231與第二限位塊242抵接時,
限位塊與第二接觸開關244抵接,此時驅動電機21也立刻停止轉動。
[0043] 參照圖4及圖5,轉動軸22上還設置有用于震落粘附在總出料管11內的粉料的震料機構3,震料機構3包括軸套31、震動塊32、拉伸彈簧33與驅動震動塊32移動的驅動齒34。軸
套31與拉伸彈簧33均套設在轉動軸22的外周面上,軸套31的內周面上開設有花鍵,轉動軸
22的外周面上開設有花鍵槽,軸套31卡接在轉動軸22上,且軸套31沿自身的軸向與轉動軸
22滑移連接。
[0044] 拉伸彈簧33設置在軸套31與總出料管11之間,拉伸彈簧33的一端與總出料管11的外壁勾接,拉伸彈簧33的另一端與軸套31勾接。震動塊32套設在軸套31和拉伸彈簧33外,且
震動塊32靠近軸套31的一端通過螺栓與軸套31固定連接,震動塊32的另一端可與總出料管
11的外壁抵接。若使用限位塊驅動震動塊32滑移時,則限位桿245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震動
塊32的外周面上。驅動齒34設置有多個,多個驅動齒34沿轉動軸22的軸心周向均布焊接在
總出料管11的外壁上,限位桿245可與驅動齒34抵接,且限位桿245受驅動齒34的導向。
[0045] 在轉動軸22轉動時,限位桿245在驅動齒34的作用下帶動震動塊32朝遠離總出料管11的方向滑移,此時震動塊32便離開總出料管11的外壁,在限位桿245轉動至兩個驅動齒
34之間時,在拉伸彈簧33的作用下,軸套31帶動震動塊32朝向總出料管11滑移,震動塊32敲
擊總出料管11的外壁使總出料管11發(fā)生震動,進而震落粘附在總出料管11內壁上的粉料。
[0046] 為了提高震料效果,震料機構3與限位桿245均設置有兩組,且兩組震料機構3與限位桿245分別設置在轉動軸22的兩端。
[0047] 本實施例的實施原理為:[0048] 在擋料板23與第一限位塊241抵接時,擋料板23封堵在總出料管11與第一支出料管12之間,總出料管11朝第二支出料管13內供料,進而使斗式提升機向對應第二支出料管
13的料倉內供料,在對應第二支出料管13的料倉被裝滿后,驅動電機21驅動擋料板23向第
二限位塊242轉動,當限位桿245與第二接觸開關244抵接時,驅動電機21便立即停止轉動,
此時擋料板23封堵在總出料管11與第二支出料管13之間,總出料管11朝第一支出料管12內
供料,進而使斗式提升機向對應第一支出料管12的料倉內供料;在切換機構2切換供料方向
時,斗式提升機不需停止工作,提高了輸送效率和生產效率。
[0049] 在切換供料方向時,轉動軸22帶動軸套31和震動塊32同步轉動,限位桿245在驅動齒34的作用下帶動震動塊32朝遠離總出料管11的方向滑移,此時震動塊32便離開總出料管
11的外壁,在限位桿245轉動至兩個驅動齒34之間時,在拉伸彈簧33的作用下,軸套31帶動
震動塊32朝向總出料管11滑移,震動塊32敲擊總出料管11的外壁使總出料管11發(fā)生震動,
進而震落粘附在總出料管11內壁上的粉料,降低了切換工料方向時擋料板23被卡死的概
率。
[0050]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實施例均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申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
內。
聲明:
“斗式提升機的下料結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