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的鋰離子電池中,電芯殼體大多采用具有導電性、容易帶電的金屬鋁殼。為保證電池的使用安全性,通常需要對電芯外表面進行絕緣防護處理。目前,鋰離子電池普遍在金屬鋁殼上貼覆一層藍膜作為防護膜,以起到絕緣防護和磨損防護的作用。但是,藍膜具有熱導率低、不耐高溫和可燃等缺陷,嚴重限制了電池的散熱性能和高溫防護性能。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電池外殼及其制備方法和二次電池,以解決藍膜的熱導率低,嚴重阻礙了鋰離子電池的散熱的問題。
在氫燃料電池的供電過程中,由于外部條件的變化或系統(tǒng)需求的不同,常常需要對儲氫系統(tǒng)的儲氫方式進行切換。如何根據(jù)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儲氫方式,并對儲氫方式進行高效、平穩(wěn)的切換,已經(jīng)成為當前氫能研究領域的一個研究重點。本申請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氫燃料電池儲氫介質(zhì)的切換方法、系統(tǒng)及設備,通過對不同儲氫介質(zhì)進行適配性篩選,快速確定并切換適用的儲氫介質(zhì)。
本發(fā)明屬于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制備方法及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該制備方法包括:對N型晶體硅片清洗和制絨;在硅片正面進行硼擴散形成P型發(fā)射極和硼硅玻璃層,用酸溶液去除擴散至硅片背面的硼硅玻璃;在硅片背面制備隧穿氧化層,并依次沉積多晶硅層和磷硅玻璃層,用酸溶液或堿溶液去除擴散至硅片正面的多晶硅和磷硅玻璃;高溫退火,將硅片背面的磷硅玻璃層中的磷摻雜到硅片背面的多晶硅層和硅片中;用酸溶液去除硅片背面的磷硅玻璃層和正面的硼硅玻璃層;在硅片的正面和背面分別沉積鈍化膜層和制備金屬電極。本發(fā)明的方法工藝流程合理、產(chǎn)能高,且制備得到的晶體硅電池無外觀過刻現(xiàn)象,電池質(zhì)量得到顯著提高。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太陽能電池退火方法以及裝置和太陽能電池制備方法,太陽能電池退火方法包括:將表面沉積有氧化鋁薄膜層的硅片置于PECVD管式爐中,并在PECVD管式爐以初始溫度290℃~300℃為起始,以小于等于10℃/min的升溫速率進行升溫,直到PECVD管式爐內(nèi)的溫度達到終點溫度480℃~500℃,且在PECVD管式爐升溫的過程中向PECVD管式爐內(nèi)通入氫氣和氮氣的混合氣體,對硅片進行氫鈍化;使得PECVD管式爐在終點溫度恒溫25min~30min;在硅片的表面鍍SiNx薄膜層。通過將傳統(tǒng)的氫鈍化與低溫連續(xù)慢升溫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有效減少硅片內(nèi)部的雜質(zhì)和晶格缺陷,同時實現(xiàn)了優(yōu)良的鈍化效果,有效增加了少子的壽命和擴散長度,提高電池的開路電壓和減少串聯(lián)電阻。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光伏領域,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及光伏組件,太陽能電池包括:基底,基底具有第一邊緣以及第二邊緣,第一邊緣為基底沿第一方向的邊緣,第二邊緣為基底沿第二方向的邊緣;兩條第一主電極,第一主電極靠近第一邊緣,第一主電極包括:多個第一連接墊;第一連接線,第一連接線與至少一個第一連接墊靠近第一邊緣的一側接觸;至少兩條第二主電極,第二主電極位于相鄰的第一主電極之間,第二主電極包括:多個第二連接墊;第二連接線,第二連接線與至少一個第二連接墊接觸;第一主電極與相鄰的第二主電極之間的第一間距不等于相鄰的第二主電極之間的第二間距。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及光伏組件至少可以提升光電轉換效率。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及形成方法,太陽能電池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基底包括隧穿氧化層;在隧穿氧化層表面形成依次堆疊設置的第一半導體層、第二半導體層和第三半導體層,第二半導體層內(nèi)含有第一摻雜元素,第一摻雜元素的類型為N型或P型;進行第一熱處理,第一熱處理適于提高第一半導體層的結晶程度以及第三半導體層的結晶程度;進行第二熱處理,以使第一摻雜元素向第一半導體層以及第三半導體層內(nèi)擴散,使第一半導體層轉換為第一鈍化接觸層,第二半導體層轉化為第二鈍化接觸層,第三半導體層轉化為第三鈍化接觸層,且第二熱處理的溫度大于第一熱處理的溫度。本發(fā)明實施例有利于提高太陽能電池的鈍化性能。
本申請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包括半導體襯底,半導體襯底包括相對設置的正面和背面;位于半導體襯底正面的發(fā)射極、正面鈍化層及設置在述正面鈍化層上的沿第一方向排布的正面指狀電極和/或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正面匯流電極,其中,設置在正面鈍化層上的中間區(qū)域的正面指狀電極的反射率大于設置在正面鈍化層上的邊緣區(qū)域的正面指狀電極的反射率和/或設置在正面鈍化層上的中間區(qū)域的正面匯流電極的反射率大于設置在正面鈍化層上的邊緣區(qū)域的正面匯流電極的反射率;位于半導體襯底背面的背面鈍化層、背面指狀電極和/或背面匯流電極。本申請的電池正面的中間區(qū)域和邊緣區(qū)域的綜合反射率一致,顏色均勻一致。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片的測試裝置,包括:上壓針排和下壓針排,上壓針排包括多個間隔排列的上壓針,下壓針排包括多個間隔排列的下壓針,其中,上壓針排中的上壓針和下壓針排中對應位置設置的下壓針構成一壓針組;發(fā)射單元和接收單元,發(fā)射單元設置于上壓針和下壓針中的一者上,接收單元設置于上壓針和下壓針中的另一者上,發(fā)射單元用于向接收單元發(fā)射偵測信號,接收單元用于接收偵測信號;控制模塊,基于偵測信號判斷壓針組中的上壓針和/或下壓針的異常狀態(tài)。本發(fā)明實施例能夠提升太陽能電池片電性能的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及其制作方法,太陽能電池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N型基底以及位于所述基底前表面的P型發(fā)射極;在所述基底前表面形成第一鈍化層,所述第一鈍化層包括多個氮氧化硅子層,所述氮氧化硅子層內(nèi)摻雜有氫離子,在垂直于所述基底前表面的方向上,每一所述氮氧化硅子層的厚度不大于20nm,在遠離所述基底的方向上,所述多個氮氧化硅子層的折射率遞減;在所述第一鈍化層表面形成第二鈍化層,所述第二鈍化層包括多個氮化硅子層,在遠離所述基底的方向上,所述多個氮化硅子層的折射率遞減;在所述基底后表面形成鈍化接觸結構。本發(fā)明實施例有利于提升太陽能電池的鈍化效果。
本申請?zhí)峁┝艘环N太陽能電池碎片回收系統(tǒng),包括篩分裝置、儲存室以及第一分離提純槽,所述篩分裝置包括容置器和振動器,所述容置器上具有篩孔,所述篩孔的孔徑≤1.5mm,所述容置器用于容置太陽能電池碎片,所述振動器用于驅動所述容置器振動以使得所述容置器實現(xiàn)振動下料,所述儲存室用于收集所述容置器的下料,所述第一分離提純槽內(nèi)設置有第一耐酸濾膜過濾器,所述第一分離提純槽用于存放清洗試劑,所述第一耐酸濾膜過濾器用于分離所述儲存室收集的太陽能電池碎片中的金屬組分。該回收系統(tǒng)能夠回收小尺寸、粉末狀太陽能電池碎片中的金屬組分,有效提高了太陽能電池碎片中金屬組分的回收率。
本實用新型涉及燃料電池制造設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燃料電池極板整平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帶式輸送機、預熱室、加壓室、及用于存放極板的整平工裝;所述整平工裝設置于所述帶式輸送機的輸送帶上,沿所述輸送帶的運動方向,所述輸送帶依次穿過所述預熱室和加壓室,所述預熱室安裝有加熱件,所述加壓室安裝有位于所述輸送帶的上方的加壓機構;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xiàn)燃料電池極板的預熱、加壓整平的一體化和自動化,生產(chǎn)效率高。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太陽能電池激光劃片裝置,包括激光源、與所述激光源連接的內(nèi)管、套設于所述內(nèi)管外周部的外管以及與所述外管連接的氧化性氣源,所述內(nèi)管用于將所述激光源發(fā)射的激光引至太陽能電池的待劃片位置并形成斷裂面,所述外管用于將所述氧化性氣源噴射至所述斷裂面形成氧化層,還包括供氣部件,以及與所述供氣部件連接的位于所述斷裂面兩側的氣體噴射部件,所述氣體噴射部件具有多個沿豎直方向排布的噴射口,且底部的噴射口與所述斷裂面所處的高度相同,頂部的噴射口與所述外管的噴射口所處的高度相同。本申請?zhí)峁┑纳鲜鎏柲茈姵丶す鈩澠b置,能夠在電池片斷裂面形成致密的氧化保護層,從而避免組件使用過程中發(fā)生功率衰減。
本發(fā)明公開了用于電池鋁殼防爆閥的優(yōu)化工藝評估方法及系統(tǒng),涉及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通過獲取目標電池鋁殼開閥部位數(shù)據(jù),定位防爆閥的連接類型作為索引數(shù)據(jù),遍歷防爆閥生產(chǎn)工藝數(shù)據(jù)庫,獲取目標防爆閥的第一工藝流程,生產(chǎn)第一防爆閥,建立等比例的數(shù)字孿生模型,基于數(shù)字孿生模型對第一防爆閥進行多維評估,根據(jù)多維評估結果,確定第二工藝流程,進行性能測試,獲取工藝評估結果;根據(jù)工藝評估結果確定第三工藝流程,對目標防爆閥進行生產(chǎn)。本發(fā)明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由于電池鋁殼防爆閥生產(chǎn)工藝不夠精細,導致生產(chǎn)效率低、產(chǎn)品質(zhì)量差的技術問題,達到了優(yōu)化電池鋁殼防爆閥生產(chǎn)工藝,提高防爆閥的生產(chǎn)效率和產(chǎn)品質(zhì)量的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車設計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純電動汽車的懸置支架結構及應用該結構的電動汽車。包括懸置支架主體,所述懸置支架主體包括第一主體部和第二主體部,所述第一主體部裝配有用于連接懸置總成的連接結構,所述第二主體部設置有用于減速器連接的固定結構;所述懸置支架主體還包括多個零部件裝配部。懸置支架主體上的零部件裝配部使得懸置支架相比常用的橫梁,不僅在重量、成本上有所改善,并能通過良好的結構優(yōu)化,保證其靜態(tài)、強度,不降低整車性能。
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電動助力轉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轉向助力裝置,包括主殼體、轉向感應機構、動力驅動機構和輸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感應機構固定設置于主殼體的頂端,轉向感應機構包括轉動組件和感應組件,所述轉動組件固定設置于主殼體頂部,所述感應組件固定設置于主殼體的內(nèi)部頂端,且感應組件與轉動組件固定連接,所述動力驅動機構固定設置于主殼體的內(nèi)部底端,所述輸出機構固定設置于主殼體底部,且輸出機構與動力驅動機構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轉矩傳感器和車速傳感器配合電機驅動蝸輪蝸桿,實現(xiàn)了在車速不同時提供電機不同的助力效果,保證了汽車不管是低速轉向還是高速轉向使得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住宅區(qū)智能監(jiān)控裝置,包括智能攝像頭和底板,所述智能攝像頭位于底板上方,所述底板上方通過波紋管和二號彈簧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內(nèi)部分別鑲嵌有電子模塊和蓄電池,所述支撐板靠近一側上方焊接伸縮桿,所述伸縮桿頂端一側焊接有頂板,所述頂板上方通過連桿焊接太陽能電池板,且太陽能電池板一側設有避雷針,所述頂板下方分別設有夾板和定位板,所述智能攝像頭位于夾板和定位板之間且通過插銷可拆卸連接。本實用新型設計新穎,結構簡單,便于操作且使用效果好,便于減緩外界震動,延長智能攝像頭的使用壽命,便于安裝和拆卸,便于調(diào)節(jié)拍攝的高度,便于利用新能源,更加環(huán)保,且有效的避免雷電的干擾。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超薄氣凝膠保溫防火氈,包括:玻纖布表層和玻纖布底層,所述玻纖布表層和所述玻纖布底層相對設置;氣凝膠層,所述氣凝膠層位于所述玻纖布表層和所述玻纖布底層之間且分別與所述玻纖布表層和所述玻纖布底層相連。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超薄氣凝膠保溫防火氈,保溫效果好,能夠有效防火,厚度小,能夠滿足不同場合的需求,該防火氈機械強度高,氣凝膠不易掉粉,機械強度好,耐用性強,可很好的應用于微電子、新能源領域,該防火氈結構簡單,易于制造。
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助力轉向器,提供一種電動助力轉向器,包括轉向機構和驅動機構,轉向機構設在車輪上,驅動機構設在轉向機構上,驅動機構包括連接軸、外殼和電動組件,連接軸插設在方向盤的內(nèi)部,外殼套設在電動組件的外壁上,電動組件設在外殼的內(nèi)部,連接軸與電動組件傳動連接,轉向機構包括調(diào)節(jié)軸和兩個滑動組件,調(diào)節(jié)軸插設在外殼的內(nèi)部,兩個滑動組件呈對稱設置在調(diào)節(jié)軸的兩側,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動助力轉向器,能夠在駕駛者旋轉方向盤時,精確獲悉與方向盤連接的連接軸的扭矩,從而方便快速判別駕駛者的轉向意圖,實現(xiàn)車輪的快速轉向,進而提升了本轉向器的智能性、高效性和精確性。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裝飾件護板卡扣,包括從下至上依次連接、且一體成型的卡座、拆卸撐片、裙擺和卡孔部,以及開設在卡座與拆卸撐片之間、用于套入裝飾件護板的卡槽內(nèi)的卡槽部;所述裙擺由內(nèi)向外向卡孔部傾斜。所述卡孔部包括設置在裙擺的內(nèi)頂部中央的十字型支撐柱,設置在十字型支撐柱上、用于插入并限定在汽車門板的鈑金孔內(nèi)、且沿十字型支撐柱的縱向方向布設呈數(shù)層的彈性葉片,以及設置在十字型支撐柱的頂部的安裝導向圓錐柱。通過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連接可靠、防護到位等優(yōu)點,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推廣價值。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改進的太陽能電池,屬于新能源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xiàn)有太陽能電池光能利用率低等技術問題。本太陽能電池包括從上往下依次設置的透明的玻璃蓋板、ITO薄膜、吸收層和反射層;玻璃蓋板、ITO薄膜、吸收層和反射層相互平行設置,玻璃蓋板、ITO薄膜、吸收層和反射層的周邊套設有固定框架,ITO薄膜上設有導電金屬材料制成的金屬網(wǎng)架,吸收層采用砷化鎵制成,吸收層上具有矩形光柵結構。本實用新型中吸收層刻蝕成矩形光柵結構之后,光線在光柵吸收層內(nèi)的隨機多次反射使傳播時間增長、傳播距離變大,增加了吸收層光柵區(qū)域的整體光場強度,使更多的光子能夠有機會與吸收層的材料作用,最終提高了吸收層的光吸收效率。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建筑用磚塊切割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外壁的四角處均通過螺釘固定有萬向輪,且底座頂部外壁的一側焊接有豎直設置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一側外壁的頂端焊接有水平設置的頂板,且頂板的底部外壁通過螺釘固定有液壓缸,所述液壓缸活塞桿的一端通過螺釘固定有連接塊,且連接塊的一側外壁開設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內(nèi)壁通過螺釘固定有電動機,且電動機的輸出軸套接有切割刀片,所述頂板的頂部外壁通過螺釘固定有太陽能電池板。本實用新型自動化程度高,起到良好的切割效果,起到良好的除塵效果,避免了灰塵飛揚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影響,發(fā)展新能源,節(jié)能環(huán)保,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活理念。
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電動汽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底盤集成式動力電池箱,其整體呈矩形框,包括底板,主縱梁,前部橫梁,后部橫梁,以及邊梁;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個下部橫梁,其橫向布置于底板上,與邊梁連接;若干個上部橫梁,其橫向設置于底板上方,與邊梁連接,并加工有用于安裝汽車座椅等結構的安裝孔,所述上部橫梁內(nèi)部具有空腔結構,在空腔結構中設有加強筋板;以及頂蓋,其蓋設在底板、前部橫梁以及后部橫梁上方且位于上部橫梁下方,所述頂蓋整體上呈矩形且具有波浪形結構,所述波浪形結構在頂蓋上均勻設置;所述前部橫梁和后部橫梁截面均呈“日”字形或“目”字形;所述邊梁由多條矩形梁和一條異形梁組合而成。
本申請涉及云母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應用于電芯之間的熱失控防護低導熱云母復合件。一種應用于電芯之間的熱失控防護低導熱云母復合件,包括隔熱復合泡棉,隔熱復合泡棉上表面復合有第一復合云母件;隔熱復合泡棉下表面復合有第二復合云母件;隔熱復合泡棉包括第一有機硅粘結層、泡棉陶瓷板和第二有機硅粘結層,泡棉陶瓷板復合于第一有機硅粘結層和第二有機硅粘結層之間;第一有機硅粘結層復合于第一復合云母件和第一有機硅粘結層之間;第二有機硅粘結層復合于第二復合云母件和第二有機硅粘結層之間。本申請具有較好絕緣性能、抗擊穿性能和隔熱性能,可對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模組進行良好的熱失控防護。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六向可調(diào)節(jié)驅動電機臺架測試裝置,包括測試平板,沿測試平板長度方向布設的若干X向滑動導軌,滑動設置在X向滑動導軌內(nèi)的第一移動底座,推動第一移動底座滑動的X向絲桿調(diào)節(jié)機構,沿測試平板寬度方向布設的若干Y向導向槽,滑動設置在Y向導向槽內(nèi)的第二移動底座,推動第二移動底座移動的兩個Y向絲桿調(diào)節(jié)絲桿機構,沿豎直方向設置的測試支座,設置在兩塊測試支座之間的支座端板,焊接在兩塊測試支座頂部的壓板,設置在壓板上的Z向調(diào)節(jié)螺栓,開設在支座端板上的法蘭安裝槽,設置在法蘭安裝槽內(nèi)的電機安裝法蘭。本實用新型適應性高、能夠快速對測試電機進行對中,在新能源電機測試技術領域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推廣價值。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增程式動力系統(tǒng)結構,包括發(fā)動機;集成動力系統(tǒng),包括驅動電機、電機控制器、減速器、發(fā)電機、發(fā)電機控制器;所述的發(fā)電機一端與發(fā)動機連接,發(fā)動機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集成動力系統(tǒng)中電機控制器與驅動電機、減速器、發(fā)電機、發(fā)電機控制器集成設計。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種增程式動力系統(tǒng)結構,采用多合一的設計,在結構是緊湊,在整車布置時更具有優(yōu)勢;在重量上更輕,符合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的趨勢;所使用的三相線、低壓線纜的長度更短,且在殼體內(nèi)部,更加的安全、成本更低,同時也能減少對外接插件,整車空間更為美觀。采用了該動力系統(tǒng)可使得整車連接結構簡化,只需要一套懸置系統(tǒng),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總成冷卻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電驅動總成的電機轉子冷卻系統(tǒng),主要用于提高對電機轉子的冷卻效率。本實用新型包括油泵、電機轉子、變速機、油底殼,所述油泵的吸油口浸沒于油底殼中,所述油泵的出油口與所述變速機一端密封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變速機內(nèi)設有第一油道,所述電機轉子內(nèi)設有第二油道,所述變速機置入所述電機轉子內(nèi),使得所述第一油道與所述第二油道連通;所述變速機的殼體上設有第三油道,所述第三油道兩端分別連通所述第二油道和油底殼;所述電機轉子殼體內(nèi)還設有第四油道,所述第四油道沿著所述第二油道的周向設置,且與所述第二油道連通。本實用新型提高了對電機轉子的冷卻效率。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光伏蓄能的窗框,屬于新能源技術領域,包括有窗框、窗體、月牙鎖、第一太陽能板、旋轉裝置、第二太陽能板和光強感應器,窗框內(nèi)部嵌入設置有兩個窗體,兩個窗體的連接處中央焊接設置有月牙鎖,窗框的頂部表面外側呈角度設置有第一太陽能板,窗框的底部表面焊接設置有旋轉裝置,旋轉裝置的內(nèi)部嵌入設置有第二太陽能板。該裝置通過設置有第一太陽能板和第二太陽能板,通過在窗框的頂部外表面焊接設置有第一太陽能板和在窗框的底部外表面嵌入設置有第二太陽能板,使得太陽照射后第一太陽能板第二太陽能板進行發(fā)電,再通過蓄電池進行蓄電,蓄電池內(nèi)的電能可供家庭使用。
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帶過溫保護功能的充電槍,包括充電槍殼體及分別安裝于充電槍殼體前端、后端的充電頭及充電導線,充電頭包括開設有通孔的槍頭殼體、安裝于槍頭殼體上且開設有通孔的槍頭后蓋以及接線端子,充電導線內(nèi)部設有充電線纜,充電線纜穿過充電槍殼體與接線端子連接,槍頭后蓋內(nèi)嵌于槍頭殼體內(nèi),槍頭殼體上設有多個供接線端子穿過的通孔,槍頭后蓋對應通孔的位置分別設有供接線端子卡入的滑槽,槍頭殼體和槍頭后蓋之間通過多個固定栓固定連接,滑槽之間還設有凹槽,凹槽內(nèi)設有溫度開關和/或溫度傳感器,其結構設計便于組裝,同時能夠提高充電過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裝配效率,便于后期維護。
一種電動汽車用PTC電源管理系統(tǒng),屬于新能源電動汽車用電控領域。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用PTC電源管理系統(tǒng)包括系統(tǒng)電源輸入端、輸入電源單元、上下電模式單元、輸出電源單元、主控單元;輸入電源單元包括為主控單元提供輸入的分壓采集電路、為上下電模式單元供電的時序供電電路、分別與主控單元和電動汽車控制器連接的主開關電路;系統(tǒng)電源輸入端分別連接分壓采集電路和時序供電電路,時序供電電路連接主開關電路,主開關電路還輸出兩路信號,一路模式輸入信號輸入至上下電模式單元,一路上拉信號輸入至輸出電源單元;上下電模式單元輸出電源給主控單元;輸出電源單元輸出電源給PTC驅動電源。本實用新型進行動態(tài)負載調(diào)制,減少能量損耗,提高電源管理系統(tǒng)可靠性及使用壽命。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浙江嘉興有色金屬新能源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fā)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nèi)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nèi)容。打造最具專業(yè)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