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提出了除去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所得氯化氫中油相雜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甲基硅油作為吸收劑在吸收塔中吸收氯化氫原料中的油相雜質,塔頂得到氯化氫產品,塔釜排出的塔釜料經過水洗、分離后,排出含氯化氫的水層,得到含甲基硅油和所述油相雜質的油層,所述油層經過脫低系統(tǒng)分離后,分別得到油相雜質和甲基硅油,甲基硅油回收并返回所述吸收塔。所述方法能夠將氯化氫原料中的油相雜質的含量由300ppm下降至80ppm以下。
一種燈絲材料及其制備工藝,包括燈絲本體以及包裹在燈絲本體上的兩層復合材料,所述燈絲本體為WAl-Co合金材料,而包裹在燈絲本體外的兩層復合材料中,其內層為導電層,外層為成型層,所述導電層為鎢、銥及其合金材料填充,而外層的成型層為氧化釔、氧化鉑材料,通過氨基膠水粘接成型。本發(fā)明工藝簡單、原料易得,可有效提高相關產品的光效能,延長其使用壽命。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Al2O3?TiB2?TiN陶瓷刀具材料,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氧化鋁50?70份、二硼化鈦10?20份、氮化鈦10?20份、鎳1?5份、氧化銅1?3份、鋁1?5份。本發(fā)明還公開了所述Al2O3?TiB2?TiN陶瓷刀具材料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制備的Al2O3?TiB2?TiN陶瓷刀具材料具有良好的斷裂韌性,抗彎強度高,工藝簡單,易于產業(yè)化,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具有表層富粘結相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該表層富粘結相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是以Ni3Al、Ru、Re、B強化后的金屬作為粘結相,以WC和立方碳化物如TaC、NbC、TiC、TiCxNy或它們的固溶體作為硬質相,立方碳化物占硬質合金質量分數的3?12%,其中TiCxNy含量為0.5?2.0%,粘結相占硬質合金質量分數的4.5?12.5%,其余為WC。制備方法包括濕磨、干燥制粒、模壓成型和燒結。本發(fā)明的表層富粘結相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具有優(yōu)異的韌性、耐磨性和抗氧化性,適用于加工鑄鐵、合金鋼、不銹鋼、高溫合金等金屬材料。
一種多孔銅基形狀記憶合金的等徑角擠扭法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首先通過簡單壓制模將混合好的Cu-Zn-Al粉末進行壓制并燒結,然后將燒結坯進行多道次的等徑角擠扭(ECAP-T)成形,使得粉末燒結體的晶粒破碎、產生亞晶、大量形核,晶粒細化;隨后將經多道次等徑角擠扭道后的多孔燒結銅基坯料進行淬火熱處理,最后再進行固溶處理,就能制備性能良好的銅基形狀記憶合金材料。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整個制備過程省略了傳統(tǒng)的多孔銅基形狀記憶合金制備所必需的粉末熔煉、鑄造、反復熱鍛、多次軋制等成形工序,大大降低了的制備成本,生產工藝簡單,工藝線路短,強化了綠色環(huán)保效應。從整個制備工藝的特征講,本工藝方法兼具了常規(guī)多孔銅基形狀記憶合金的制備工藝,如熱等靜壓法、常規(guī)粉末燒結法、燒結蒸發(fā)法等方法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真空系統(tǒng),其包括一級噴射器、一級冷凝器、二級噴射器、二級冷凝器和真空分離罐;所述一級噴射器的噴射口連接有一級冷凝器,所述一級冷凝器的冷凝物出口連接于真空分離罐;所述二級噴射器的進料口連接于所述一級冷凝器的氣體出口;所述二級噴射器的噴射口連接有二級冷凝器,所述二級冷凝器的冷凝物出口連接于真空分離罐,所述二級冷凝器的氣體出口連接有放空管。本實用新型的真空系統(tǒng)在工作時,一級冷凝器因為有二級噴射器的抽氣,因此一級冷凝器的物料不會長時間停留,在二級噴射器中使用不可壓縮氣體,有一定的推動力,使得物料無法在二級冷凝器中停留,同時沒有溫度,化學反應速率降低,因此可以大大延長檢修周期。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鉬合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99.95%純鉬粉1000?2000份、純碳粉10?30份、氫化鈦200?300份、氫化鋯80?120份。所述的鉬合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混合得到合金粉末;(2)壓制成壓坯;(3)燒結;(4)拉拔和墩粗;(5)退火處理;(6)沖壓成型;(7)出料。本發(fā)明能制造出性能均勻高強度和高延性的鉬合金,化學成分均勻,組織均勻,氧含量低;采用真空燒結與氫氣燒結相結合的方法,控制合金燒結過程合金元素的變化趨勢,進而實現(xiàn)降低氧含量的目的。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低應力硬質合金模具材料燒結方法,步驟為:氫氣正壓脫蠟,氮氣排氫,真空燒結,低壓燒結,第一次降溫冷卻,返燒去應力:第一步升溫至1200℃并保溫,第二步升溫至1300℃~1320℃并保溫;第二次降溫冷卻:隨爐自然冷卻至60℃以下出爐,得到一種低應力硬質合金模具材料產品。本發(fā)明優(yōu)點在于:本方法不需要額外新增退火回火爐、深冷處理爐、研磨機等設備以及相應的工作量,通過在原脫蠟?燒結一體式低壓爐中新增步驟“返燒去應力”和“第二次降溫冷卻”即可有效降低產品燒結應力、提高產品斷裂韌性。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釹鐵硼復合磁性材料的生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釹鐠金屬粉末與鐵粉和硼粉混合,得到混合體系;B、將步驟A的混合體系置于真空爐中,真空燒結固熔化,得到預合金粉末;C、將步驟B的預合金粉末在15000?20000℃進行等離子火焰處理,預合金粉末熔化成液滴,對滴落的液滴進行急冷處理,在0.1秒內完成從15000?20000℃到30?50℃的降溫,得到釹鐵硼復合磁性材料。所述生產方法實現(xiàn)了簡易、快速的、配比容易調控的釹鐵硼復合磁性材料的制備,所述生產方法能耗低,操作簡單,無污染,而且釹鐵硼復合磁性材料穩(wěn)定性強,性能好,成本低,磁性材料中的富釹相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值得大幅推廣。
本發(fā)明涉及復合粉末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碳化鎢?碳化鉻?鎳復合粉末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按質量含量計,將多尺度碳化鎢58~78%、多尺度碳化鉻10~30%和多尺度鎳6~20%進行混料,得到混合粉體;其中,多尺度碳化鎢的粒徑分布于0.6~6μm之間,多尺度碳化鉻的粒徑分布于0.5~3μm之間,多尺度鎳的粒徑分布于0.9~5μm之間;將所述混合粉體進行造粒,得到混合物顆粒;將所述混合物顆粒進行真空燒結,得到碳化鎢?碳化鉻?鎳復合粉末。本發(fā)明制備方法得到的碳化鎢?碳化鉻?鎳復合粉末在超音速火焰噴涂制備金屬陶瓷涂層時,能夠使得所制備的金屬陶瓷涂層相結構與粉末基本一致,提高金屬陶瓷涂層的力學性能。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釹鐵硼復合磁性材料的生產工藝(粉冶等離子法),先利用釹鐠金屬粉末與鐵粉、硼粉按照釹元素:鐵元素:硼元素的摩爾比為2:14:1的比例配合;配合物裝入球磨桶中通過滾動使釹鐠金屬粉末與鐵粉、硼粉的混合均勻;通過真空燒結固溶化方法,得到合格預合金粉末;將預合金粉末送入等離子腔,等離子焰溫度高達20000℃,在0.1秒內完成從20000℃到50℃的降溫,得到釹鐵硼顆粒產品;等離子氣本身就是惰性氣體,防止形成后的釹鐵硼顆粒產品被氧化。本發(fā)明實現(xiàn)了簡易、快速的釹鐵硼復合磁性材料制備工序,能耗低,無污染,且釹鐵硼復合磁性材料穩(wěn)定性強,性能較高,值得大幅推廣。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高強度抗沖擊疲勞座圈粉末冶金材料,制備方法包含如下步驟:(1)分別取碳粉、鐵粉、高速鋼粉和銅粉,碳粉進行烘干處理,鐵粉、高速鋼粉和銅粉分別過200~320目篩網,收集過篩鐵粉、過篩高速鋼粉和過篩銅粉;(2)將碳粉和過篩鐵粉、過篩高速鋼粉混合均勻形成混合粉,壓制成毛坯片材,銅粉壓制銅片坯料;(3)將毛坯片材和銅片坯料交替疊放,壓制狀態(tài)下加熱真空燒結,獲得燒結成品;(4)將燒結成品降溫至?200~?120℃深冷處理1~2h,再置于空氣中放至常溫,然后加熱到500~750℃回火處理,處理完成后取出空冷至常溫,獲得所述座圈粉末冶金材料。本發(fā)明制備的座圈粉末冶金材料強度高、耐磨性強,耐沖擊性能優(yōu)越,極大地提高了座圈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鈮條的制備方法,以純度99.99%的氧化鈮為原料,包括如下步驟:1)配碳,2)碳化,3)真空還原,4)氫化-脫氫,5)成型,和6)預結。本發(fā)明所述制備方法在現(xiàn)有生產工藝的基礎上,對其中的部分工藝參數進行了優(yōu)化,有效地降低了預結鈮條中碳、氧、氮、氫等氣體雜質,還使Ta、Mo、W高熔點雜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時大幅度降低了Fe、Cr、Ni、Al等低熔點雜質。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氧化镥透明陶瓷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以水合硝酸镥和硫脲為原料,采用低溫燃燒法制備獲得納米硫氧化镥(Lu2O2S)粉體;將所得硫氧化镥納米粉體研磨、干壓成型,于900?1000℃空氣燒結和1400?1500℃真空燒結,得到氧化镥透明陶瓷。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具有燒結溫度低,成本低,易于操作等優(yōu)點,制備出的氧化镥陶瓷致密度高、透光度好。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鉭還原真空燒結爐的測溫系統(tǒng),測溫系統(tǒng)包括紅外線測溫組件以及固定組件,固定組件的固定套筒的一端連通到真空燒結爐內且固定套筒與真空燒結爐的連通處設有保護板,保護板的中部開有一限位通孔,限位通孔內插入一導熱金屬桿,導熱金屬桿的一端插入到真空燒結爐內,導熱金屬桿的另一端插入到固定套筒內,紅外線測溫組件通過螺紋部固定固定套筒上,紅外線測溫組件的固定座的一側開有凹槽且凹槽通過螺紋部固定在固定套筒上,凹槽的內部固定連接紅外線測溫探頭且紅外線測溫探頭延伸到固定套筒內,固定套筒的表面設有一顯示器,紅外線測溫探頭通過導線連接到顯示器。本實用新型的測量數據更加精確。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江西九江有色金屬真空冶金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fā)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yè)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