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皮帶、旋轉支撐組件以及第二驅動組件,
所述皮帶設置在所述底座一側并由外部電機控制運轉,
所述旋轉支撐組件一端貼合于所述皮帶底部,另一端與所述底座轉動連接,用于對所述皮帶提供滾動支撐,
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安裝在所述底座一側,用于帶動所述旋轉支撐組件轉動,以驅使所述旋轉支撐組件相較于所述皮帶運轉方向傾斜分布,進而對所述皮帶提供斜向推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支撐組件包括支撐輥、U型框架以及轉軸,
所述支撐輥轉動安裝在所述U型框架內側,所述支撐輥貼合于所述皮帶底部,所述轉軸一端與所述U型框架相連,另一端與所述底座一側轉動連接,
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從動齒輪、主動齒輪以及電機,
所述電機固定安裝在所述底座一側,所述主動齒輪一側通過驅動軸與所述電機輸出端相連,所述從動齒輪固定設置在所述轉軸外部并與所述主動齒輪嚙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框架活動設置在所述轉軸一端,
所述轉軸一側還設置有第一驅動組件,所述第一驅動組件用于帶動所述U型框架向遠離所述轉軸方向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一端開設有方孔,所述方孔內活動插設有伸縮方桿,所述伸縮方桿一端延伸至所述方孔外部并與所述U型框架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組件為直線電機或液壓伸縮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帶的兩端分別套設有皮帶輪,兩組所述皮帶輪端部均轉動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
說明書: 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皮帶糾偏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
背景技術
皮帶糾偏可以有效預防帶式輸送機因物料沖擊、負載變化、皮帶斷面件伸長率不均等因素造成的皮帶跑偏并予以調整,使皮帶始終運行在設定的范圍之內,防止皮帶損傷,保證皮帶上物料的輸送精度。
現(xiàn)有技術中,對于皮帶的糾偏操作大多需要
皮帶輸送機停止運行,然后利用人工手動調整皮帶的位置,使得皮帶恢復至原有的運行軌跡上,這將會對物料的輸送效率產生極大影響,同時人工糾偏還存在較大的誤差,導致糾偏效果不佳。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包括底座、皮帶、旋轉支撐組件以及第二驅動組件,
所述皮帶設置在所述底座一側并由外部電機控制運轉,
所述旋轉支撐組件一端貼合于所述皮帶底部,另一端與所述底座轉動連接,用于對所述皮帶提供滾動支撐,
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安裝在所述底座一側,用于帶動所述旋轉支撐組件轉動,以驅使所述旋轉支撐組件相較于所述皮帶運轉方向傾斜分布,進而對所述皮帶提供斜向推力。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旋轉支撐組件包括支撐輥、U型框架以及轉軸,
所述支撐輥轉動安裝在所述U型框架內側,所述支撐輥貼合于所述皮帶底部,所述轉軸一端與所述U型框架相連,另一端與所述底座一側轉動連接,
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從動齒輪、主動齒輪以及電機,
所述電機固定安裝在所述底座一側,所述主動齒輪一側通過驅動軸與所述電機輸出端相連,所述從動齒輪固定設置在所述轉軸外部并與所述主動齒輪嚙合。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U型框架活動設置在所述轉軸一端,
所述轉軸一側還設置有第一驅動組件,所述第一驅動組件用于帶動所述U型框架向遠離所述轉軸方向移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轉軸一端開設有方孔,所述方孔內活動插設有伸縮方桿,所述伸縮方桿一端延伸至所述方孔外部并與所述U型框架固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第一驅動組件為直線電機或液壓伸縮桿。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皮帶的兩端分別套設有皮帶輪,兩組所述皮帶輪端部均轉動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當皮帶一端出現(xiàn)跑偏時,通過第二驅動組件帶動旋轉支撐組件轉動,使得旋轉支撐組件相較于皮帶的運轉方向傾斜,利用旋轉支撐組件對運轉的皮帶提供斜向推力,皮帶受到旋轉支撐組件的斜向推力時其一端可順勢位移,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能夠在皮帶運轉的情況下實現(xiàn)皮帶的自動糾偏,無需停機糾偏,具有糾偏效果好以及皮帶輸送效率高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中旋轉支撐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A區(qū)域放大示意圖;
圖中:10-底座、20-支架、30-皮帶、40-旋轉支撐組件、401-支撐輥、402-U型框架、403-轉軸、404-伸縮方桿、50-第一驅動組件、60-第二驅動組件、601-從動齒輪、602-主動齒輪、603-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下面詳細描述本專利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專利,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包括底座10、皮帶30、旋轉支撐組件40以及第二驅動組件60,所述皮帶30設置在所述底座10一側并由外部電機控制運轉,所述旋轉支撐組件40一端貼合于所述皮帶30底部,另一端與所述底座10轉動連接,用于對所述皮帶30提供滾動支撐,所述第二驅動組件60安裝在所述底座10一側,用于帶動所述旋轉支撐組件40轉動,以驅使所述旋轉支撐組件40相較于所述皮帶30運轉方向傾斜分布,進而對所述皮帶30提供斜向推力。
當皮帶30一端出現(xiàn)跑偏時,通過第二驅動組件60帶動旋轉支撐組件40轉動,使得旋轉支撐組件40相較于皮帶30的運轉方向傾斜,利用旋轉支撐組件40對運轉的皮帶30提供斜向推力,皮帶30受到旋轉支撐組件40的斜向推力時其一端可順勢位移,從而實現(xiàn)皮帶30一端的自動糾偏。
請參閱圖1,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旋轉支撐組件40包括支撐輥401、U型框架402以及轉軸403,所述支撐輥401轉動安裝在所述U型框架402內側,所述支撐輥401貼合于所述皮帶30底部,所述轉軸403一端與所述U型框架402相連,另一端與所述底座10一側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驅動組件60包括從動齒輪601、主動齒輪602以及電機603,所述電機603固定安裝在所述底座10一側,所述主動齒輪602一側通過驅動軸與所述電機603輸出端相連,所述從動齒輪601固定設置在所述轉軸403外部并與所述主動齒輪602嚙合。
當皮帶30運轉未跑偏時,支撐輥401貼合于皮帶30底部,且支撐輥401的長度方向與皮帶30的運轉方向相互垂直,此時通過皮帶30與支撐輥401之間的摩擦作用,支撐輥401隨著皮帶30的轉動而轉動,支撐輥401并不會對皮帶30提供斜向推力;當皮帶30的一端出現(xiàn)跑偏時,通過電機603帶動主動齒輪602轉動,利用主動齒輪602與從動齒輪601的嚙合作用進而帶動轉軸403轉動,轉軸403轉動時可帶動U型框架402轉動,進而帶動支撐輥401轉動,支撐輥401轉動時其長度方向與皮帶30的運轉方向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夾角,使得在后續(xù)皮帶30帶動支撐輥401轉動時,支撐輥401能夠對皮帶30提供斜向推力,進而推動皮帶30一端適應性位移,實現(xiàn)皮帶30的自動糾偏。
請參閱圖1,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U型框架402活動設置在所述轉軸403一端,所述轉軸403一側還設置有第一驅動組件50,所述第一驅動組件50用于帶動所述U型框架402向遠離所述轉軸403反向移動,進而帶動支撐輥401向遠離轉軸403方向移動,進而驅使皮帶30發(fā)生變形,以對皮帶30進行張緊。
請參閱圖2和圖3,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轉軸403一端開設有方孔,所述方孔內活動插設有伸縮方桿404,所述伸縮方桿404一端延伸至所述方孔外部并與所述U型框架402固定連接。
通過第一驅動組件50帶動U型框架402向遠離轉軸403方向移動,此時伸縮方桿404適應性向方孔外部移動,進而帶動支撐輥401壓緊皮帶30,實現(xiàn)皮帶30的張緊,當轉軸403轉動時還可通過方孔與伸縮方桿404的配合,以帶動伸縮方桿404、U型框架402以及支撐輥401轉動,實現(xiàn)皮帶30的自動糾偏。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驅動組件50可以是直線電機,也可以是液壓伸縮桿,此處不做限制。
請參閱圖1,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皮帶30的兩端分別套設有皮帶輪,兩組所述皮帶輪端部均轉動設置有支架20,所述支架20一端與所述底座10固定連接,通過支架20以及皮帶輪的設置,可對皮帶30提供支撐,以便于皮帶30平穩(wěn)運轉。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當皮帶30一端出現(xiàn)跑偏時,通過第二驅動組件60帶動旋轉支撐組件40轉動,使得旋轉支撐組件40相較于皮帶30的運轉方向傾斜,利用旋轉支撐組件40對運轉的皮帶30提供斜向推力,皮帶30受到旋轉支撐組件40的斜向推力時其一端可順勢位移,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能夠在皮帶30運轉的情況下實現(xiàn)皮帶30的自動糾偏,無需停機糾偏,具有糾偏效果好以及皮帶輸送效率高的優(yōu)點。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
聲明:
“圓管帶式輸送機皮帶糾偏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