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雙面耐熱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及其制備工藝,其制備工藝包括:1)硬質合金基底表面脫鈷;2)金剛石微粉表面鍍鈦;3)鍍鈦金剛石微粉凈化;4)聚晶金剛石層粉末混料制備;5)制備復合組件;6)制備復合片。本發(fā)明制備得到的雙面耐熱聚晶金剛石復合片滿足了切削和銑削加工工藝中所使用的超硬復合材料刀具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要求,解決了普通聚晶金剛石復合片耐熱性不高的問題,從而提高了工具使用壽命及性能。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鍍鈦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及其制備工藝,其制備工藝包括:1)硬質合金基底表面脫鈷;2)立方氮化硼微粉表面鍍鈦;3)鍍鈦立方氮化硼微粉凈化;4)立方氮化硼粉末層混料制備;5)制備復合組件;6)制備復合片,得到鍍鈦立方氮化硼復合片。本發(fā)明制備得到的鍍鈦立方氮化硼復合片滿足了切削和銑削加工工藝中所使用的超硬復合材料刀具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要求。
本發(fā)明屬于復合刀具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包括硬質合金基體以及依次設于硬質合金基體上的過渡層和聚晶立方氮化硼層;過渡層包括氮化鉻層和碳化鈮層;聚晶立方氮化硼層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鍍覆立方氮化硼微粉60~95%、結合劑5~40%;所述鍍覆立方氮化硼微粉的鍍層為鎢、鉬、鉻、鈦鉻合金或鈦鎳合金。本發(fā)明采用鍍覆立方氮化硼微粉,其內部的缺陷“微裂紋”微小空洞得到彌補,進而提高磨料顆粒強度,還可以起到隔氧保護,減輕熱損傷程度等作用;在硬質合金表面依次沉積過渡層,提高了聚晶立方氮化硼層與硬質合金基體的結合強度。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頁巖油/頁巖氣深井鉆探用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包括硬質合金基體以及依次設于硬質合金基體上的第一過渡層、第二過渡層、第三過渡層和聚晶金剛石層,所述聚晶金剛石層由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組成:石墨烯包覆金剛石微粉94.8~97%、碳納米管0.1~0.2%和結合劑2.9~5%。本發(fā)明通過采用具有金剛石和石墨烯雙重特性的含石墨烯層金剛石微粉,以及在硬質合金基體與聚晶金剛石層之間采用梯度過渡連接技術,增加了聚晶金剛石復合片的致密性和耐沖性。本發(fā)明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兼具優(yōu)異的力學和熱學性能,將其用于PDC鉆頭的制造,有利于提高鉆頭在頁巖油、頁巖氣深孔鉆進和強研磨性地層鉆進的效率和壽命。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聚晶金剛石復合截齒合成塊及其合成聚晶金剛石復合截齒的方法,本發(fā)明中的聚晶金剛石復合截齒合成塊,包括用于高溫高壓燒結聚晶金剛石復合截齒坯料的合成腔,所述合成腔的側壁從內至外依次套設有隔離層、發(fā)熱層、保溫層和筒狀外殼,所述合成腔的頂部從內之外依次設有導電層和導電傳壓層I,所述合成腔的底部設有導電傳壓層II;所述合成腔內設有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坯料和隔離帽,所述發(fā)熱層由發(fā)熱管I、連接墊圈和發(fā)熱管II組成,所述發(fā)熱管II的外徑大于發(fā)熱管I,所述發(fā)熱管II的外徑與連接墊圈的相同,所述筒狀外殼為葉臘石塊。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低氮高韌性的Ti(C,N)金屬陶瓷基體及其制備工藝,旨在解決金屬陶瓷刀具中抗崩韌性低、產品加工穩(wěn)定性不高的問題;所述低氮高韌性的Ti(C,N)金屬陶瓷基體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備而成:TiC:73%~87%、VC:3.2%~6.0%、Co:1.2%~2.6%、Ni:4.8%~11.2%、Mo:1.6%~3.4%、WC:2.0%~3.8%、N:0.15%~1.5%。本發(fā)明配方制備的金屬陶瓷基體斷裂韌性更高、更穩(wěn)定。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高韌性耐磨型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及其制備方法,包括硬質合金基體以及依次設于硬質合金基體上的Si3N 4涂層、粉末過渡層和聚晶金剛石層;所述聚晶金剛石層由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組成:碳納米管包覆金剛石微粉95~98%、石墨烯0.1~0.3%、碳纖維0.1~0.2%和結合劑1.8~4.5%。本發(fā)明采用具有金剛石和碳納米管雙重特性的碳納米管包覆金剛石微粉,在硬質合金基體表面沉積Si3N 4涂層以及在該涂層和聚晶金剛石層之間設置粉末過渡層,在保證聚晶金剛石層性能優(yōu)異的同時,大大地增強了兩者之間的結合強度,使其具有耐磨性和優(yōu)異的抗沖擊韌性。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超硬復合材料用硬質合金基體的潔凈方法,其潔凈過程包括:1)堿化處理;2)酸化處理;3)活化處理;4)高真空凈化處理;5)離子轟擊凈化處理。該方法可使硬質合金體基表面吸附雜質得到有效的清除,使之具有高潔凈度,增加硬質合金基體表面活性及其向外結合的反應能力,提高了超硬材料與硬質合金基體間的結合強度,避免了超硬復合材料脫落和破損現(xiàn)象的發(fā)生。
本發(fā)明屬于超硬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良好耐熱性能的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包括硬質合金基體以及依次設于硬質合金基體上的過渡涂層和聚晶金剛石層;所述過渡涂層依次為Si3N4涂層和Si涂層;所述聚晶金剛石層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鍍覆金剛石微粉69.5~79.7%、鍍覆立方氮化硼微粉15~20%、碳納米管0.2~0.3%、石墨烯0.1~0.2%和結合劑5~10%。本發(fā)明采用鍍覆的金剛石微粉和立方氮化硼微粉,在聚晶金剛石層內添加碳納米管和石墨烯材料,突破了聚晶金剛石復合片高韌性、高耐熱和高耐磨的技術瓶頸,所制備的聚晶金剛石復合片與現(xiàn)有技術得到的金剛石復合片相比同時具有優(yōu)異的耐熱性和耐磨性。
本發(fā)明涉及高韌性導熱型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包括硬質合金基體以及依次設于硬質合金基體上的Si3N4涂層、粉末過渡層和聚晶立方氮化硼層,所述聚晶立方氮化硼層由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組成:立方氮化硼微粉90~95%、碳納米管0.2~0.3%、石墨烯0.2~0.5%、碳纖維0.1~0.2%和結合劑4.5~9.0%。本發(fā)明通過在配方內添加碳納米管、石墨烯和碳纖維材料,在硬質合金基體表面沉積Si3N4涂層以及設置粉末過渡層,在保證聚晶立方氮化硼層性能優(yōu)異的同時,大大地增強了兩者之間的結合強度。所制備的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具有優(yōu)異的導熱性、抗沖擊韌性和耐磨性。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亞微米金剛石復合片及其制備工藝,其制備工藝包括:1)硬質合金基底表面脫鈷;2)金剛石微粉凈化;3)制備聚晶金剛石粉末;4)制備復合體組件;5)制備復合片。本發(fā)明制備得到的亞微米金剛石復合片可有效阻止金剛石晶粒異常長大,從而可以獲得比較細小、均勻的組織,以滿足精加工和超精加工的要求。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圓拱形聚晶金剛石復合片的制備方法,其制備方法包括:1)硬質合金基體凈化處理;2)硬質合金基體表面沉積過渡層;3)離子注入金剛石;4)混料;5)復合體組裝;6)復合體凈化;7)高溫高壓燒結。本發(fā)明利用離子束注入技術在金剛石表面注入N+和B+,彌補了普通金剛石顆粒表面存在結構缺陷以及增加了性能相容性,提高了聚晶金剛石復合片熱穩(wěn)定性和耐磨性能,同時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在硬質合表面依次沉積碳化硅層和碳化硅?金剛石梯度復合層,降低了聚晶金剛石層與硬質合金基體之間應力,提高了聚晶金剛石與硬質合金基體的結合強度。
本發(fā)明具體提供了一種薄板坯連鑄結晶器用低銀銅合金板材及制造方法,所述低銀銅合金板材的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比為:0.08~0.12%的Ag,0.008~0.11%的Mo、Ti、Nb、Zr中的一種或者它們某幾種的組合,同時含有0.01~0.08%的Y、La、Ce、RE(混合稀土)中的一種或者它們某幾種的組合,還含有0.005~0.09%的Mg、Be、Si、B、Li中的一種或者它們某幾種的組合,其余為Cu。在銅中加入微量銀的同時加入微量的Mo、Ti、Nb、Zr中的一種或它們某幾種的組合后,對合金的導電、導熱性能影響很小,但可以提高合金的抗氧化、耐腐蝕性能,增加合金的強度,且使合金變得更堅韌耐熱、耐磨。
本發(fā)明屬于復合刀具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夾芯層結構的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具有夾芯層結構的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沉積過渡層、2)離子注入立方氮化硼表面、3)混合、4)復合體組裝、5)復合體真空處理、6)高溫高壓燒結。本發(fā)明由傳統(tǒng)復合片的上下兩層結構變?yōu)榫哂袏A芯層的三層結構,解決傳統(tǒng)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韌性不夠,使用中易出現(xiàn)崩裂的問題;采用離子注入技術,彌補普通立方氮化硼顆粒表面存在結構缺陷以及性能相容性,解決普通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使用壽命和效率不高的問題。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高溫高壓培育彩色金剛石的方法,其中將高純硼粉和高純石墨按一定比例混合,并采用真空還原燒結,有效的保證了硼元素在碳源中的均勻分布和降低了碳源中有害雜質的含量。從而使藍色培育鉆石的顏色均勻性和產品內部凈度都有很大提升。采用二次合成和輻照處理引入空位缺陷的工藝方法,根據(jù)綠色、紅色、橙色、粉色、紫色金剛石的致色色心的差異,在二次合成時控制合成壓力、合成溫度和合成時間三個關鍵參數(shù),可獲得不同顏色的彩色金剛石。本發(fā)明工藝路線明確,合成方法簡單、簡便,結構穩(wěn)定,可重復性強,有效實現(xiàn)了不同顏色的彩色金剛石的規(guī)模化生產,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本發(fā)明屬于超硬材料生產原輔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合成IIb型藍色鉆石的碳源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通過在碳源配方中添加含硼化合物,達到引入硼元素的目的,并對碳源配方進行優(yōu)化,從而保證生產的IIb型藍色鉆石的顏色和質量穩(wěn)定性,所述工藝真空還原處理過程中采用多次燒結,不同控制參數(shù)的工藝方法,極大的降低了碳源中雜質元素的含量,提升了碳源的純度,有效避免了高純硼粉因氧化帶來的質量分數(shù)配比波動,有利于IIb型藍色鉆石的生長,為首飾級IIb型藍色鉆石的制備提供了原料基礎。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真空鍍膜機使用的鍍制各種光學薄膜的成型鍍膜靶材。該靶材采用與真空鍍膜機坩堝內壁形狀相符的成型塊狀結構,其結構形狀為:柱狀、圓臺狀、錐臺狀、環(huán)狀、半環(huán)狀、扇環(huán)狀、盤狀,是由超細粉狀的鍍膜材料經(jīng)高壓成型后真空燒結而制成。該靶材具有密度高、晶粒細小均勻的特點,由于采用的是整體成型塊狀,因此使用時間長,能夠適應長時間地鍍制多層光學薄膜,而且在真空鍍膜后,膜厚均勻一致,重現(xiàn)性好,便于實現(xiàn)穩(wěn)定批量生產。該鍍膜靶材在使用中更換方便,能夠提高鍍膜效率,提高成品率,降低生產成本,特別適用于高品質、高精度光學產品的鍍膜。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鍍鎳金剛石生產工藝,其依次包括金剛石表面鍍鈦工藝、燒結鎳工藝和電沉積鎳工藝,燒結鎳工藝為:1)按配比分別稱取CaSiO3粉、SiO2粉、Al2O3粉和鎳粉,混合均勻,制成燒結鎳粉;2)按配比分別稱取無水乙醇、丁醇和丙三醇,混合均勻制成粘合劑;3)按配比分別稱取表面鍍鈦金剛石、粘合劑和燒結鎳粉,攪拌均勻,制成混合原料;4)燒結:將混合原料放至真空燒結室中,在真空條件下加熱至550~750℃并保溫10~30分鐘,即得燒結鎳金剛石。該鍍鎳金剛石具有鍍層與金剛石顆?;瘜W鍵合,表面呈刺狀與工具基體結合牢固,不但通過提高結合力提高工具的耐用度,而且其鍍層呈脆性提高工具的鋒利度。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微真空和微正壓燒結生產微碳氮化鉻鐵的方法,首先將高碳鉻鐵生成降碳鉻鐵粉,再由高碳鉻鐵粉和氧化過的降碳鉻鐵粉制成型塊,在微真空燒結反應爐內微真空狀態(tài)下燒結、微正壓狀態(tài)下氮化,最終形成微碳氮化鉻鐵合金,該方法是在常壓、低溫、用低價原料生產出高品質的氮化鉻鐵,從而達到在冶煉不銹鋼時用大量微碳氮化鉻鐵代替鎳的用量,進一步降低煉鋼成本。
本發(fā)明公開了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真空燒結生產氮化硅錳的方法。利用本發(fā)明將選取硅錳合金、硅鐵與相關添加劑混合、高溫燒結等一系列加工過程后,制造出具有優(yōu)異性能的氮化硅錳合金。采用氮化硅錳、鈮微合金化生產HRB400,鋼筋力學性能全部達到內控要求且強度富余量適中,一級抗震比例大于99%,鋼筋綜合力學性能較好;本發(fā)明生產的氮化硅錳加入鋼中具有較好的增氮作用,在同等NB含量和軋制工藝條件下,使NB在鋼中的沉淀強化和細化晶粒作用明顯增強;采用氮化硅錳、鈮微合金化生產HRB400和原工藝相比,煉鋼合金成本降低,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聚晶金剛石坯料真空凈化方法,將載有聚晶金剛石坯料的鉬坩堝放入真空燒結爐內,溫度升至200~250℃、爐內氣壓達到6×10?2Pa時,對聚晶金剛石坯料進行脫氣、脫水處理;溫度升至400~500℃、爐內氣壓達到3×10?3Pa時,用氫氣對聚晶金剛石坯料進行一次真空還原處理;溫度升至650~750℃、爐內氣壓達到3×10?3Pa時,用一氧化碳氣體對聚晶金剛石坯料進行二次真空還原處理,凈化處理后聚晶金剛石坯料內金剛石混合粉氧含量小于等于80ppm,實現(xiàn)了聚晶金剛石坯料內金剛石混合粉表面的高度潔凈,滿足高品級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合成要求。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金剛石真空還原燒結筐用耐高溫漆膜,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組成:三氧化二鋁微粉12~15份、二氮化二鈦微粉5~10份、六硼化鈣微粉8~10份、三氧化鉻微粉10~15份、石墨2~4份、瀝青15~20份、汽油30~40份。用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制作的耐高溫漆膜,以及經(jīng)過涂抹耐高溫漆膜和經(jīng)高溫處理的燒結筐,且耐高溫不低于1200℃,經(jīng)久耐用,可以滿足人造金剛石正常的使用條件,不僅能夠有效防止金屬燒結筐之間在高溫狀態(tài)下發(fā)生粘連,而且對金剛石產品的特性及質量不會造成任何的影響,在自動化生產的吊裝和叉裝中使用效果甚佳,能夠很好的保證自動化生產的順利進行。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河南南陽有色金屬真空冶金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fā)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yè)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