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包括支架(1)以及立桿(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內側從上往下依次固定連接有上限位板(13)、下限位板(12)以及支撐板(11),所述支撐板(11)表面連接有能夠使立桿(6)上下移動的升降組件,所述上限位板(13)以及下限位板(12)的中間位置開設有貫穿的通孔(5),所述立桿(6)的底端穿過上限位板(13)以及下限位板(12)內部的通孔(5)并與升降組件連接,所述立桿(6)的頂端連接有管夾,所述上限位板(13)的表面連接有固定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組件包括電機(21),所述電機(21)固定連接在支撐板(11)的下表面,所述支撐板(11)的上表面設有軸承(22),所述軸承(22)的內壁連接有第一螺紋套筒(23),所述電機(21)的輸出軸穿過支撐板(11)并與支撐板(11)轉動連接,所述電機(21)的輸出軸與第一螺紋套筒(23)的底端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紋套筒(23)內部設有第一螺紋桿(24),所述第一螺紋桿(24)的頂端與立桿(6)的底端固定連接,所述立桿(6)的表面位于下限位板(12)上方的位置固定連接有定位板(26)。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26)內部設有通孔(5),所述通孔(5)內部滑動連接有連桿(25),所述連桿(25)的底端與下支撐板(1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組件有兩個,兩個固定組件關于立桿(6)對稱,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固定板(91),所述固定板(91)固定連接在上支撐板(11)的上表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91)內部設有第二螺紋套筒(93),所述第二螺紋套筒(93)內部螺紋連接有第二螺紋桿(92),所述第二螺紋桿(92)的前端通過軸承(22)轉動連接有固定槽(96)。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91)內部位于第二螺紋套筒(93)上方的位置設有貫穿的限位孔(95),所述限位孔(95)內部滑動連接有限位桿(94),所述限位桿(94)的前端與固定槽(96)固定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夾包括螺栓(83)、上管夾(81)以及下管夾(82),所述下管夾(82)固定連接在立桿(6)的頂端,所述上管夾(81)與下管夾(82)的一端鉸接,所述上管夾(81)與下管夾(82)的另一端通過螺栓(83)連接。
說明書: 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螺旋機支撐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螺旋輸送機俗稱絞龍,在礦產、飼料、糧油、建筑業(yè)中應用廣泛,是現(xiàn)代化生產和物流輸送不可缺少的重要機械之一。
使用螺旋輸送機輸送物料時,螺旋輸送機出料口部分會出現(xiàn)晃動現(xiàn)象,此現(xiàn)象在螺旋輸送機長度較長時尤為明顯,常規(guī)的螺旋輸送機支撐通過單根豎撐支撐,起到固定作用,穩(wěn)定性較差,通過螺栓螺母及預留孔調節(jié)支撐高度,可調節(jié)范圍較為固定,市面上急需一種穩(wěn)定性好,高度調節(jié)靈活的螺旋機支撐。
為此,我們提出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和/或現(xiàn)有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本實用新型。
因此,本實用新型是在支撐板的表面設置升降組件,通過電機的輸出軸轉動帶動第一螺紋套筒在支撐板表面轉動,第一螺紋套筒轉動使得第一螺紋桿內部向上移動,第一螺紋桿向上移動帶動立桿向上移動,立桿向上移動帶動管夾向上移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螺旋輸送機支撐高度可調節(jié)范圍有限的問題。
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包括支架以及立桿,支架內側從上往下依次固定連接有上限位板、下限位板以及支撐板,支撐板表面連接有能夠使立桿上下移動的升降組件,上限位板以及下限位板的中間位置開設有貫穿的通孔,立桿的底端穿過上限位板以及下限位板內部的通孔并與升降組件連接,立桿的頂端連接有管夾,上限位板的表面連接有固定組件;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升降組件包括電機,電機固定連接在支撐板的下表面,支撐板的上表面設有軸承,軸承的內壁連接有第一螺紋套筒,電機的輸出軸穿過支撐板并與支撐板轉動連接,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螺紋套筒的底端固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第一螺紋套筒內部設有第一螺紋桿,第一螺紋桿的頂端與立桿的底端固定連接,立桿的表面位于下限位板上方的位置固定連接有定位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定位板內部設有通孔,通孔內部滑動連接有連桿,連桿的底端與下支撐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固定組件有兩個,兩個固定組件關于立桿對稱,固定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固定連接在上支撐板的上表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固定板內部設有第二螺紋套筒,第二螺紋套筒內部螺紋連接有第二螺紋桿,第二螺紋桿的前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固定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固定板內部位于第二螺紋套筒上方的位置設有貫穿的限位孔,限位孔內部滑動連接有限位桿,限位桿的前端與固定槽固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管夾包括螺栓、上管夾以及下管夾,下管夾固定連接在立桿的頂端,上管夾與下管夾的一端鉸接,上管夾與下管夾的另一端通過螺栓連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的優(yōu)點:
1、通過設置升降組件,利用電機的輸出軸轉動帶動第一螺紋套筒在支撐板表面轉動,第一螺紋套筒轉動使得第一螺紋桿內部向上移動,第一螺紋桿向上移動帶動立桿向上移動,立桿向上移動帶動管夾向上移動;
2、通過設置固定組件,利用第二螺紋桿轉動,使第二螺紋桿在第二螺紋套筒內部向前移動,第二螺紋桿向前移動帶動固定槽向前移動,從而使兩個固定槽將立桿夾緊。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固定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管夾結構示意圖。
圖中:支架1、支撐板11、下限位板12、上限位板13、電機21、軸承22、第一螺紋套筒23、第一螺紋桿24、連桿25、定位板26、通孔5、立桿6、輸送機7、上管夾81、下管夾82、螺栓83、固定板91、第二螺紋桿92、第二螺紋套筒93、限位桿94、限位孔95、固定槽96。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如圖1、圖2、圖3以及圖4所示,包括支架1以及立桿6,支架1內側從上往下依次固定連接有上限位板13、下限位板12以及支撐板11,支撐板11表面連接有能夠使立桿6上下移動的升降組件,上限位板13以及下限位板12的中間位置開設有貫穿的通孔5,立桿6的底端穿過上限位板13以及下限位板12內部的通孔5并與升降組件連接,立桿6的頂端連接有管夾,上限位板13的表面連接有固定組件,支架1用于為該裝置提供支撐,立桿6用于連接管夾,對螺旋輸送機進行固定,上限位板13以及下限位板12用于為立桿6限位,防止立桿6出現(xiàn)傾斜,支撐板11用于為升降組件提供支撐,通孔5用于立桿6穿入,從而對立桿6限位,管夾用于固定螺旋輸送機,固定組件用于對立桿6固定。
升降組件包括電機21,電機21固定連接在支撐板11的下表面,支撐板11的上表面設有軸承22,軸承22的內壁連接有第一螺紋套筒23,電機21的輸出軸穿過支撐板11并與支撐板11轉動連接,電機21的輸出軸與第一螺紋套筒23的底端固定連接,第一螺紋套筒23內部設有第一螺紋桿24,第一螺紋桿24的頂端與立桿6的底端固定連接,立桿6的表面位于下限位板12上方的位置固定連接有定位板26,定位板26內部設有通孔5,通孔5內部滑動連接有連桿25,連桿25的底端與下支撐板1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電機21用于為升降組件提供動力,并帶動第一螺紋套筒23轉動,軸承22用于使第一螺紋套筒23與支撐板11轉動連接,第一螺紋桿24用于連接立桿6,并通過在第一螺紋套筒23內部升降帶動立桿6的升降,定位板26內部的通孔5與連桿25用于對立桿6進行限位,避免第一螺紋桿24在第一螺紋套筒23內部跟隨第一螺紋套筒23轉動,通過電機21的輸出軸轉動帶動第一螺紋套筒23在支撐板11表面轉動,第一螺紋套筒23轉動帶動第一螺紋桿24升降,第一螺紋桿24升降帶動立桿6升降。
固定組件有兩個,兩個固定組件關于立桿6對稱,固定組件包括固定板91,固定板91固定連接在上支撐板11的上表面,固定板91內部設有第二螺紋套筒93,第二螺紋套筒93內部螺紋連接有第二螺紋桿92,第二螺紋桿92的前端通過軸承22轉動連接有固定槽96,固定板91內部位于第二螺紋套筒93上方的位置設有貫穿的限位孔95,限位孔95內部滑動連接有限位桿94,限位桿94的前端與固定槽96固定連接,固定板91用于為固定組件提供支撐,第二螺紋套筒93用于與第二螺紋桿92螺紋連接,第二螺紋桿92用于連接固定槽96并帶動固定槽96向前移動,固定槽96用于貼合立桿6,從而使立桿6固定,限位孔95與限位桿94用于對固定槽96限位,避免固定槽96跟隨第二螺紋桿92轉動,通過第二螺紋桿92轉動,使第二螺紋桿92在第二螺紋套筒93內部向前移動,第二螺紋桿92向前移動帶動固定槽96向前移動,從而使兩個固定槽96將立桿6夾緊。
管夾包括螺栓83、上管夾81以及下管夾82,下管夾82固定連接在立桿6的頂端,上管夾81與下管夾82的一端鉸接,上管夾81與下管夾82的另一端通過螺栓83連接,管夾用于固定螺旋輸送機,上管夾81與下管夾82的一端通過鉸接可以使上管夾81與下管夾82可以打開,通過可調節(jié)螺栓83可使上管夾81與下管夾82內部的螺旋輸送機更加穩(wěn)定。
工作原理:具體使用時,先將電機21連通外部電源與控制器,若需要調節(jié)管夾的高度,則打開電機21,通過電機21的輸出軸轉動帶動第一螺紋套筒23在支撐板11表面轉動,第一螺紋套筒23轉動使得第一螺紋桿24內部向上移動,第一螺紋桿24向上移動帶動立桿6向上移動,立桿6向上移動帶動管夾向上移動,螺旋輸送機放在上管夾81與下管夾82內部,再調節(jié)螺栓83,使上管夾81與下管夾82變緊,從而使螺旋輸送機變得更穩(wěn),再通過第二螺紋桿92轉動,使第二螺紋桿92在第二螺紋套筒93內部向前移動,第二螺紋桿92向前移動帶動固定槽96向前移動,從而使兩個固定槽96將立桿6夾緊。
雖然在上文中已經參考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各種改進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換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結構沖突,本實用新型所披露的實施方式中的各項特征均可通過任意方式相互結合起來使用,在本說明書中未對這些組合的情況進行窮舉性的描述僅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節(jié)約資源的考慮。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開的特定實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權利要求的范圍內的所有技術方案。
聲明:
“螺旋輸送機支撐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