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
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包括:相對設置的前側底梁和后側底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側底梁上沿其長度方向滑動設置有兩個前側滑體,分別為前側滑體一和前側滑體二,所述前側滑體一的長度小于所述前側滑體二的長度;所述后側底梁上沿其長度方向滑動設置有兩個后側滑體,分別為后側滑體一和后側滑體二,所述后側滑體一的長度小于所述后側滑體二的長度;
所述前側底梁與所述后側底梁之間設置有左端支撐、左中支撐、右中支撐、以及右端支撐;所述右端支撐固定連接于所述前側滑體一與所述后側滑體一之間;所述左端支撐與所述左中支撐皆固定連接于所述前側滑體二與所述后側滑體二之間;所述右中支撐包括可拆卸連接的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和右中支撐彎折側部,所述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固定連接于所述前側滑體二與所述后側滑體二之間,所述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固定連接于所述前側滑體一與所述后側滑體一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側滑體一為前側短角鐵,所述前側滑體二為前側長角鐵;所述后側滑體一為后側短角鐵,所述后側滑體二為后側長角鐵。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支撐包括左端支撐板,所述左端支撐板的上端部向內彎折為左端支撐彎折部,所述左端支撐彎折部設置有左端支撐彎折部凹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端支撐包括右端支撐板,所述右端支撐板的上端部向內彎折為右端支撐彎折部,所述右端支撐彎折部設置有右端支撐彎折部凹槽。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中支撐包括相對設置的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和左中支撐彎折側部,所述左中支撐豎直側部與所述左中支撐彎折側部之間通過加強板連接;所述左中支撐豎直側部設置有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所述左中支撐彎折側部設置有左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中支撐豎直側部上設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右中支撐豎直側部與所述右中支撐彎折側部之間;所述右中支撐豎直側部設置有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所述右中支撐彎折側部設置有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中支撐豎直側部上設置有定位銷,所述右中支撐彎折側部上設置有用于所述定位銷穿過的定位銷孔。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側底梁的右端部固定設置有堵板一,所述前側短角鐵上固定設置有限位板一,所述限位板一與所述堵板一可拆卸連接;所述后側底梁的右端部固定設置有堵板二,所述后側短角鐵上固定設置有限位板二,所述限位板二與所述堵板二可拆卸連接;所述前側底梁的左端部固定設置有堵板三,所述前側長角鐵上固定設置有限位板三,所述限位板三與所述堵板三可拆卸連接;所述后側底梁的左端部固定設置有堵板四,所述后側長角鐵上固定設置有限位板四,所述限位板四與所述堵板四可拆卸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支撐彎折部凹槽、所述右端支撐彎折部凹槽、所述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所述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所述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以及所述左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處皆設置有防跳擋板,所述防跳擋板上設置有通孔。
說明書: 一種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送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
背景技術
帶式輸送機是一種摩擦驅動以連續(xù)方式運輸物料的機械??梢詰盟鼘⑽锪显谳斔途€上從最初的供料點到最終的卸料點間形成一種物料的輸送流程。它既可以進行碎散物料的輸送,也可以進行成件物品的輸送。除進行純粹的物料輸送外,還可以與各工業(yè)企業(yè)生產流程中的工藝過程的要求相配合,形成有節(jié)奏的流水作業(yè)運輸線。
現在使用的托輥支架一般由邊支撐、以及中支撐的固定板及兩節(jié)角鋼等部件組成,但因支架的結構問題可導致支架在輸送時遇到體積以及重量較大的物料時無法承受物料給支架帶來的壓力,從而會導致邊支撐折斷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本實用新型的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承受能力強,不易折斷,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延長使用壽命。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包括:相對設置的前側底梁和后側底梁,所述前側底梁上沿其長度方向滑動設置有兩個前側滑體,分別為前側滑體一和前側滑體二,所述前側滑體一的長度小于所述前側滑體二的長度;所述后側底梁上沿其長度方向滑動設置有兩個后側滑體,分別為后側滑體一和后側滑體二,所述后側滑體一的長度小于所述后側滑體二的長度;所述前側底梁與所述后側底梁之間設置有左端支撐、左中支撐、右中支撐、以及右端支撐;所述右端支撐固定連接于所述前側滑體一與所述后側滑體一之間;所述左端支撐與所述左中支撐皆固定連接于所述前側滑體二與所述后側滑體二之間;所述右中支撐包括可拆卸連接的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和右中支撐彎折側部,所述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固定連接于所述前側滑體二與所述后側滑體二之間,所述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固定連接于所述前側滑體一與所述后側滑體一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前側滑體一為前側短角鐵,所述前側滑體二為前側長角鐵;所述后側滑體一為后側短角鐵,所述后側滑體二為后側長角鐵。
進一步的,所述左端支撐包括左端支撐板,所述左端支撐板的上端部向內彎折為左端支撐彎折部,所述左端支撐彎折部設置有左端支撐彎折部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右端支撐包括右端支撐板,所述右端支撐板的上端部向內彎折為右端支撐彎折部,所述右端支撐彎折部設置有右端支撐彎折部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左中支撐包括相對設置的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和左中支撐彎折側部,所述左中支撐豎直側部與所述左中支撐彎折側部之間通過加強板連接;所述左中支撐豎直側部設置有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所述左中支撐彎折側部設置有左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右中支撐豎直側部上設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右中支撐豎直側部與所述右中支撐彎折側部之間;所述右中支撐豎直側部設置有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所述右中支撐彎折側部設置有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右中支撐豎直側部上設置有定位銷,所述右中支撐彎折側部上設置有用于所述定位銷穿過的定位銷孔。
進一步的,所述前側底梁的右端部固定設置有堵板一,所述前側短角鐵上固定設置有限位板一,所述限位板一與所述堵板一可拆卸連接;所述后側底梁的右端部固定設置有堵板二,所述后側短角鐵上固定設置有限位板二,所述限位板二與所述堵板二可拆卸連接;所述前側底梁的左端部固定設置有堵板三,所述前側長角鐵上固定設置有限位板三,所述限位板三與所述堵板三可拆卸連接;所述后側底梁的左端部固定設置有堵板四,所述后側長角鐵上固定設置有限位板四,所述限位板四與所述堵板四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左端支撐彎折部凹槽、所述右端支撐彎折部凹槽、所述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所述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所述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以及所述左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處皆設置有防跳擋板,所述防跳擋板上設置有通孔。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包括相對設置的前側底梁和后側底梁,前側底梁上沿其長度方向滑動設置有前側滑體一和前側滑體二,前側滑體一的長度小于前側滑體二的長度;后側底梁上沿其長度方向滑動設置有后側滑體一和后側滑體二,后側滑體一的長度小于后側滑體二的長度;右端支撐固定連接在前側滑體一與后側滑體一之間;左端支撐與左中支撐皆固定連接在前側滑體二與后側滑體二之間;右中支撐包括可拆卸連接的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和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固定連接在前側滑體二與后側滑體二之間,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固定連接在前側滑體一與后側滑體一之間。加強各個支撐的承載能力,不易折斷,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能夠承受更大的壓力,延長其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
圖中:11、左側固定板;12、右側固定板;21、前側底梁;22、后側底梁;31、前側短角鐵;32、后側短角鐵;41、前側長角鐵;42、后側長角鐵;51、左端支撐板;511、左端支撐彎折部;5111、左端支撐彎折部凹槽;52、右端支撐板;521、右端支撐彎折部;5211、右端支撐彎折部凹槽;6、左中支撐;61、左中支撐豎直側部;611、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62、左中支撐彎折側部;621、左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63、加強板;7、右中支撐;71、右中支撐豎直側部;711、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72、右中支撐彎折側部;721、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73、定位板;74、定位銷;81、限位板一;82、限位板二;91、堵板一;92、堵板二;101、防跳擋板一;102、防跳擋板二;103、防跳擋板三;104、防跳擋板四;105、防跳擋板五;106、防跳擋板六;1061、通孔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結合圖1、圖2、以及圖3共同所示,一種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它包括相對設置的前側底梁21和后側底梁22。
在前側底梁21上沿其長度方向滑動設置有兩個前側滑體,分別為前側滑體一和前側滑體二,前側滑體一的長度小于前側滑體二的長度。前側滑體一為前側短角鐵31,前側滑體二為前側長角鐵41。
在后側底梁22上沿其長度方向滑動設置有兩個后側滑體,分別為后側滑體一和后側滑體二,后側滑體一的長度小于后側滑體二的長度。后側滑體一為后側短角鐵32,后側滑體二為后側長角鐵42。
前側底梁21與后側底梁22之間設置有左端支撐、左中支撐6、右中支撐7、以及右端支撐。
右端支撐固定連接在前側短角鐵31與后側短角鐵32之間。右端支撐包括右端支撐板52,右端支撐板52固定連接在前側短角鐵31與后側短角鐵32之間。右端支撐板52的上端部向內彎折為右端支撐彎折部521,右端支撐彎折部521設置有右端支撐彎折部凹槽5211,右端支撐彎折部凹槽5211用于放置托輥。位于右端支撐彎折部凹槽5211處,在右端支撐彎折部521上設置有防跳擋板,在防跳擋板上設置有通孔。將托輥放置在右端支撐彎折部凹槽5211內,然后,將防跳擋板固定安裝在右端支撐彎折部521上,托輥穿過防跳擋板上的通孔,能夠有效防止托輥從右端支撐彎折部凹槽5211內跳出。
左端支撐固定連接在前側長角鐵41與后側長角鐵42之間;左端支撐包括左端支撐板51,左端支撐板51固定連接在前側長角鐵41與后側長角鐵42之間。左端支撐板51的上端部向內彎折為左端支撐彎折部511,左端支撐彎折部511設置有左端支撐彎折部凹槽5111,左端支撐彎折部凹槽5111用于放置托輥。位于左端支撐彎折部凹槽5111處,在左端支撐彎折部511上設置有防跳擋板,在防跳擋板上設置有通孔。將托輥放置在左端支撐彎折部凹槽5111內,然后,將防跳擋板固定安裝在左端支撐彎折部511上,托輥穿過防跳擋板上的通孔,能夠有效防止托輥從左端支撐彎折部凹槽5111內跳出。
左中支撐6固定連接在前側長角鐵41與后側長角鐵42之間。左中支撐6包括相對設置的左中支撐豎直側部61和左中支撐彎折側部62,左中支撐豎直側部61與左中支撐彎折側部62之間通過加強板63連接。左中支撐豎直側部61和左中支撐彎折側部62固定連接在前側長角鐵41與后側長角鐵42之間。左中支撐豎直側部61設置有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611,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611用于放置托輥。位于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611處,在左中支撐豎直側部61上設置有防跳擋板,在防跳擋板上設置有通孔。將托輥放置在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611內,然后,將防跳擋板固定安裝在左中支撐豎直側部61上,托輥穿過防跳擋板上的通孔,能夠有效防止托輥從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611內跳出。
左中支撐彎折側部62設置有左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621。左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621用于放置托輥。位于左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621處,在左中支撐彎折側部62上設置有防跳擋板,在防跳擋板上設置有通孔。將托輥放置在左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621內,然后,將防跳擋板固定安裝在左中支撐彎折側部62上,托輥穿過防跳擋板上的通孔,能夠有效防止托輥從左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621內跳出。
右中支撐7包括可拆卸連接的右中支撐豎直側部71和右中支撐彎折側部72,右中支撐豎直側部71固定連接在前側長角鐵41與后側長角鐵42之間,右中支撐彎折側部72固定連接在前側短角鐵31與后側短角鐵32之間。
在右中支撐豎直側部71上設置有定位板73,定位板73位于右中支撐豎直側部71與右中支撐彎折側部72之間。在右中支撐豎直側部71上設置有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711,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711用于放置托輥。位于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711處,在右中支撐豎直側部71上設置有防跳擋板,在防跳擋板上設置有通孔。將托輥放置在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711內,然后,將防跳擋板固定安裝在右中支撐豎直側部71上,托輥穿過防跳擋板上的通孔,能夠有效防止托輥從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711內跳出。
在右中支撐彎折側部72設置有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721。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721用于放置托輥。位于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721處,在右中支撐彎折側部72上設置有防跳擋板,在防跳擋板上設置有通孔。將托輥放置在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721內,然后,將防跳擋板固定安裝在右中支撐彎折側部72上,托輥穿過防跳擋板上的通孔,能夠有效防止托輥從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721內跳出。
在右中支撐豎直側部71上設置有定位銷74,在右中支撐彎折側部72上設置有用于定位銷74穿過的定位銷孔,以便于右中支撐豎直側部71與右中支撐彎折側部72的快速連接。
在前側底梁21的右端部固定設置有堵板一91,在前側短角鐵31上固定設置有限位板一81,限位板一81與堵板一91可拆卸連接。在后側底梁22的右端部固定設置有堵板二92,在后側短角鐵32上固定設置有限位板二82,限位板二82與堵板二92可拆卸連接。在前側底梁21的左端部固定設置有堵板三(圖中未示出),在前側長角鐵41上固定設置有限位板三(圖中未示出),限位板三與堵板三可拆卸連接。在后側底梁22的左端部固定設置有堵板四(圖中未示出),在后側長角鐵42上固定設置有限位板四(圖中未示出),限位板四與堵板四可拆卸連接。
在前側底梁21以及后側底梁22的左端的底部設置有左側固定板11,在前側底梁21以及后側底梁22的右端的底板設置有右側固定板12。使用時,本實用新型的托輥支架通過左側固定板11和右側固定板12固定安裝在皮帶輸送機(圖中未示出)上。
使用時,將三個托輥(圖中未示出)放置在本實用新型的托輥支架上,三個托輥分別為托輥一、托輥二、以及托輥三。將托輥一的一端放置在左端支撐彎折部凹槽5111內,并在左端支撐彎折部511上設置防跳擋板一101,托輥一的一端穿出防跳擋板一101的通孔一;托輥一的另一端放置在左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621內,并在左中支撐彎折側部62上設置防跳擋板二102,托輥一的另一端穿出防跳擋板二102的通孔二。將托輥二的一端放置在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611內,并在左中支撐豎直側部61上設置防跳擋板三103,托輥二的一端穿出防跳擋板三103的通孔三;托輥二的另一端放置在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711內,并在右中支撐豎直側部71上設置防跳擋板四104,托輥二的另一端穿出防跳擋板四104的通孔四。將托輥三的一端放置在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721內,并在右中支撐彎折側部72上設置防跳擋板五105,托輥三的一端穿出防跳擋板五105的通孔五;托輥三的另一端放置在右端支撐彎折部凹槽5211內,并在右端支撐彎折部521上設置防跳擋板六106,托輥三的另一端穿出防跳擋板六106的通孔六1061。
當托輥三、前側短角鐵31、或者后側短角鐵32出現磨損等需要更換時,拆卸下固定連接堵板一91和限位板一81的螺栓一,拆卸下固定連接堵板二92和限位板二82的螺栓二,將托輥三、前側短角鐵31、后側短角鐵32、右中支撐彎折側部72、以及右端支撐一起向右滑動拆卸下來,將需要更換的部件進行更換。這樣就可以避免更換整體的托輥支架,從而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當托輥一、托輥二、前側長角鐵41、或者后側長角鐵42出現磨損等需要更換時,拆卸下固定連接堵板三和限位板三的螺栓三,拆卸下固定連接堵板四和限位板四的螺栓四,將托輥一、托輥二、前側長角鐵41、后側長角鐵42、右中支撐豎直側部71、左中支撐6、以及左端支撐一起向左滑動拆卸下來,將需要更換的部件進行更換。這樣就可以避免更換整體的托輥支架,從而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本說明書中涉及到的帶有序號命名的技術特征(如限位板一、限位板二、限位板三、限位板四、堵板一、堵板二、堵板三、堵板四、防跳擋板一、防跳擋板二、防跳擋板三、防跳擋板四、防跳擋板五、防跳擋板六、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通孔四、通孔五、通孔六、螺栓一、螺栓二、螺栓三、螺栓四等),僅僅是為了區(qū)別各技術特征,并不代表各技術特征之間的位置關系、安裝順序及工作順序等。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左側固定板”、“右側固定板”、“前側底梁”、“后側底梁”、“前側短角鐵”、“后側短角鐵”、“前側長角鐵”、“后側長角鐵”、“左端支撐板”、“左端支撐彎折部”、“左端支撐彎折部凹槽”、“右端支撐板”、“右端支撐彎折部”、“右端支撐彎折部凹槽”、“左中支撐”、“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左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左中支撐彎折側部”、“左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右中支撐”、“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右中支撐豎直側部凹槽”、“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右中支撐彎折側部凹槽”、“向左”、“向右”等描述的方位或者位置關系是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關系,僅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fā),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所作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聲明:
“皮帶輸送機托輥支架”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