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液壓千斤頂與頂桿;所述框架為矩形框架,框架底部設有抓手;液壓千斤頂固接在框架內(nèi),頂桿固接在液壓千斤頂?shù)母讞U上;抓手與框架底板之間高度大于扇形段輥座厚度,使用時,輥座介于底板與抓手之間,抓手鉤住輥座下表面,頂桿的下部桿頭對準輥座螺栓孔內(nèi)螺栓桿。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頂板、上隔板、下隔板、底板、側(cè)板與抓手;頂板、上隔板、下隔板與底板自上而下依次固接在側(cè)板之間,抓手固接在底板底部。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還包括把手,把手固接在頂板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千斤頂缸體位于框架頂板與上隔板之間;上隔板設有孔,液壓千斤頂?shù)母讞U穿過上隔板的孔伸出。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下隔板與底板均設有孔,頂桿依次穿過下隔板的孔與底板的孔伸出。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設有上帽與中帽,上帽與中帽固接在頂桿桿體上,上帽位于上隔板與下隔板之間,中帽位于下隔板與底板之間。
說明書: 一種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裝置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零部件拆除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裝置。背景技術[0002] 連鑄機扇形段是連鑄板坯生產(chǎn)線的重要設備,其在下線整備過程中,需對不合格輥道進行更換。因扇形段在連鑄機生產(chǎn)線內(nèi)生產(chǎn)環(huán)境惡劣,受水汽、灰塵等綜合因素影響,螺栓銹蝕嚴重,無法再次利用,需用氣焊對其進行破壞性拆除,即將螺栓帽切割,并將螺栓桿從輥道輥座螺栓孔內(nèi)頂出。但是,螺栓桿與輥座螺栓孔銹蝕在一起,難以采用常規(guī)方法將其頂出。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裝置,能夠?qū)⑴c輥座螺栓孔銹蝕在一起的螺栓桿頂出,而且操作簡單方便。[0004]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0005] 一種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裝置,包括框架、液壓千斤頂與頂桿;所述框架為矩形框架,框架底部設有抓手;液壓千斤頂固接在框架內(nèi),頂桿固接在液壓千斤頂?shù)母讞U上;抓手與框架底板之間高度大于扇形段輥座厚度,使用時,輥座介于底板與抓手之間,抓手鉤住輥座下表面,頂桿的下部桿頭對準輥座螺栓孔內(nèi)螺栓桿。[0006] 所述框架包括頂板、上隔板、下隔板、底板、側(cè)板與抓手;頂板、上隔板、下隔板與底板自上而下依次固接在側(cè)板之間,抓手固接在底板底部。[0007] 所述框架還包括把手,把手固接在頂板上。[0008] 所述液壓千斤頂缸體位于框架頂板與上隔板之間;上隔板設有孔,液壓千斤頂?shù)母讞U穿過上隔板的孔伸出。[0009] 所述框架的下隔板與底板均設有孔,頂桿依次穿過下隔板的孔與底板的孔伸出。[0010] 所述頂桿設有上帽與中帽,上帽與中帽固接在頂桿桿體上,上帽位于上隔板與下隔板之間,中帽位于下隔板與底板之間。[0011]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2] 1)本實用新型包括框架、液壓千斤頂與頂桿,液壓千斤頂固接在框架內(nèi),頂桿固接在液壓千斤頂?shù)母讞U上;使用時,輥座介于框架底板與抓手之間,抓手鉤住輥座下表面,頂桿的下部桿頭對準輥座螺栓孔內(nèi)螺栓桿,液壓千斤頂帶動頂桿向下移動便可將螺栓桿頂出。[0013] 使用本實用新型能夠方便、容易、高效率完成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作業(yè),降低了作業(yè)勞動強度,提高了作業(yè)工作效率。[0014] 2)本實用新型頂桿設有上帽與中帽,上帽與中帽固接在頂桿桿體上,上帽位于上隔板與下隔板之間,中帽位于下隔板與底板之間;上帽與中帽起到限位作用,限制頂桿的上下行程。附圖說明[0015] 圖1是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0016] 圖中:1?框架2?液壓千斤頂3?頂桿4?把手5?頂板6上隔板7?下隔板8?底板9?抓手
具體實施方式[0017]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0018] 實施例:[0019] 如圖1所示,一種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裝置由框架1、液壓千斤頂2和頂桿3組成。
[0020] 框架1由把手4、頂板5、上隔板6、下隔板7、底板8和抓手9組成,頂板5、上隔板6、下隔板7、底板8與側(cè)板為一體式矩形框架結構,頂板5、上隔板6、下隔板7、底板8自上而下設置,位于側(cè)板之間,抓手9位于底板8底部,把手4固接在頂板5的上表面。[0021] 液壓千斤頂2安裝在框架1內(nèi),缸體介于框架頂板5和上隔板6之間;上隔板6中間有孔,其大小稍大于液壓千斤頂2的缸桿直徑,液壓千斤頂2的缸桿可穿過上隔板6的中間孔伸出。[0022] 框架1的下隔板7和底板8中部各有1個圓形孔,其大小稍大于頂桿3的直徑,頂桿3的上部桿身和下部桿身可分別穿過下隔板7和底板8對應的中部圓孔。[0023] 頂桿3的上部和中部各有一個帽,分別為上帽與中帽,其直徑大于下隔板7和底板8中部圓孔直徑。頂桿3的中帽被限制在下隔板7和底板8之間活動,頂桿3的上帽被限制在上隔板6和下隔板7之間活動。液壓千斤頂2的缸桿頭部與頂桿3的上帽固定連接在一起。[0024] 當液壓千斤頂2完全縮回時,頂桿3下部桿頭縮回與底板8下表面處于同一平面,頂桿3的中帽上表面與下隔板7的上表面貼合。當液壓千斤頂2完全伸出時,頂桿3的中帽下表面與底板8上表面貼合,頂桿3的上帽下表面與下隔板7上表面貼合。[0025] 抓手9與底板8之間高度大于扇形段輥座厚度。使用時,輥座介于底板8與抓手9之間,抓手9鉤住輥座下表面,頂桿3的下部桿頭對準輥座螺栓孔內(nèi)螺栓桿,液壓千斤頂2帶動頂桿3向下移動便可將螺栓桿頂出。[0026] 使用本實用新型能夠方便、容易、高效率完成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作業(yè),降低了作業(yè)勞動強度,提高了作業(yè)工作效率。[0027]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上述實施例中所用方法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常規(guī)方法。
聲明:
“連鑄機扇形段輥座螺栓桿拆除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