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冶金用輥道通過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頂面安裝有拋丸機本體;以及 添料機構,所述添料機構設置于安裝板的一側,所述添料機構包括底板、四個限位桿、活動板、活動箱、移動板、添料箱、一號調整組件和二號調整組件;所述底板固定連接于安裝板的一側,四個所述限位桿固定連接于底板的頂面的四個角處,所述活動板活動套設于四個限位桿的上,所述活動箱安裝于活動板的頂部,所述移動板設置于活動箱的頂部,所述添料箱轉動連接于移動板的頂部,所述一號調整組件設置于底板的頂面,用以調整活動板的位置,所述二號調整組件設置于活動箱的內部,用以調整添料箱的位置; 所述一號調整組件包括兩個安裝塊、兩個一號螺紋桿和兩個限位片,兩個所述安裝塊分別固定連接于底板的兩側,位于左側的兩個限位桿的頂部與一個限位片相連接,位于右側的兩個限位桿的頂部與另一個限位片相連接;兩個所述一號螺紋桿分別轉動連接于對應的安裝塊上,兩個所述一號螺紋桿分別與活動板的左右兩側螺紋連接,兩個所述一號螺紋桿的頂部分別與對應的限位片轉動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用輥道通過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號調整組件包括二號螺紋桿、移動塊和兩個限位板,所述二號螺紋桿轉動連接于活動箱內,所述移動塊連接于二號螺紋桿上,所述移動塊的頂面和移動板的底面固定連接,兩個所述限位板分別固定連接于活動箱的兩側外壁,兩個所述限位板上均開設有弧形的滑槽; 所述添料箱的兩側外表面均固定連接有導向桿,兩個所述導向桿均位于對應滑槽內。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用輥道通過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中央設置有一號電機,所述一號電機的輸出端和兩個一號螺紋桿的外壁均套設有同步輪,三個所述同步輪之間通過同步帶傳動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冶金用輥道通過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箱的后側安裝有二號電機,所述二號電機的輸出端和二號螺紋桿的一端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冶金用輥道通過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的滑槽為后端低前端高的結構。
說明書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拋丸機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冶金用輥道通過式拋丸機。
背景技術
拋丸機是通過拋丸器將鋼砂鋼丸高速拋落沖擊在材料物體表面的一種處理技術。相比其他表面處理技術來說,它更快、更有效,并可對部分保留或沖壓后的鑄造過程,20世紀30年代美國公司在世界上制成第一臺拋丸機。中國的拋丸強化設備生產(chǎn)始于20世紀50年代,拋丸機也可用于去除毛刺,隔膜和鐵銹,可能會影響物體部分的完整性,外觀,或定義,拋丸機也可以針對一個部分涂層的表面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并提供一個增加涂層的附著力表面輪廓,達到強化工件的目的,拋丸機不同于噴丸機,在于這是用來降低零件的疲勞壽命增加不同的表面應力,增加了部件的強度,或防止微動。
現(xiàn)有的拋丸機在使用時,需要工作人員通過平臺移動到高處后,手動向拋丸機的儲料倉內添加鋼丸,鋼丸的總質量較高,使得工作人員的操作難度較高,同時也會容易出現(xiàn)誤操,造成人員傷亡。
實用新型內容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冶金用輥道通過式拋丸機,通過啟動一號電機和二號電機,使得添料箱上升并進行直線移動,同時在導向桿和滑槽的限制下,添料箱的角度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將鋼丸倒出,當二號螺紋桿反向旋轉時,在滑槽和導向桿的限制下,添料箱將會進行復位,操作便捷,無需工作人員手動將鋼丸運往高處,節(jié)約人力,增加了使用時的安全性。
2.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冶金用輥道通過式拋丸機,包括:
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頂面安裝有拋丸機本體;以及
添料機構,所述添料機構設置于安裝板的一側,所述添料機構包括底板、四個限位桿、活動板、活動箱、移動板、添料箱、一號調整組件和二號調整組件;所述底板固定連接于安裝板的一側,四個所述限位桿固定連接于底板的頂面的四個角處,所述活動板活動套設于四個限位桿的上,所述活動箱安裝于活動板的頂部,所述移動板設置于活動箱的頂部,所述添料箱轉動連接于移動板的頂部,所述一號調整組件設置于底板的頂面,用以調整活動板的位置,所述二號調整組件設置于活動箱的內部,用以調整添料箱的位置;
所述一號調整組件包括兩個安裝塊、兩個一號螺紋桿和兩個限位片,兩個所述安裝塊分別固定連接于底板的兩側,位于左側的兩個限位桿的頂部與一個限位片相連接,位于右側的兩個限位桿的頂部與另一個限位片相連接;兩個所述一號螺紋桿分別轉動連接于對應的安裝塊上,兩個所述一號螺紋桿分別與活動板的左右兩側螺紋連接,兩個所述一號螺紋桿的頂部分別與對應的限位片轉動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二號調整組件包括二號螺紋桿、移動塊和兩個限位板,所述二號螺紋桿轉動連接于活動箱內,所述移動塊連接于二號螺紋桿上,所述移動塊的頂面和移動板的底面固定連接,兩個所述限位板分別固定連接于活動箱的兩側外壁,兩個所述限位板上均開設有弧形的滑槽;
所述添料箱的兩側外表面均固定連接有導向桿,兩個所述導向桿均位于對應滑槽內。
優(yōu)選地:所述底板的中央設置有一號電機,所述一號電機的輸出端和兩個一號螺紋桿的外壁均套設有同步輪,三個所述同步輪之間通過同步帶傳動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活動箱的后側安裝有二號電機,所述二號電機的輸出端和二號螺紋桿的一端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弧形的滑槽為后端低前端高的結構。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冶金用輥道通過式拋丸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該冶金用輥道通過式拋丸機,通過一號電機帶動兩個一號螺紋桿進行旋轉,使得活動板進行移動,當活動板移動到位后,二號電機帶動二號螺紋桿旋轉,使得移動塊進行直線移動,無需工作人員手動將鋼丸運往高處,節(jié)約人力。
(2)、該冶金用輥道通過式拋丸機,當移動塊直線移動時,在導向桿和滑槽的限制下,添料箱的角度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將鋼丸倒出,當二號螺紋桿反向旋轉時,在滑槽和導向桿的限制下,添料箱將會進行復位,操作便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后視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添料機構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添料機構部分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添料機構仰視圖。
圖中標號說明:
1、安裝板;2、拋丸機本體;3、添料機構;301、底板;302、限位桿;303、活動板;304、活動箱;305、移動板;306、添料箱;307、導向桿;4、一號調整組件;401、安裝塊;402、一號螺紋桿;403、限位片;404、一號電機;5、二號調整組件;501、二號螺紋桿;502、移動塊;503、限位板;504、二號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頂/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有”、“套設/接”、“連接”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
請參閱圖1-5,一種冶金用輥道通過式拋丸機,包括:安裝板1,安裝板 1的頂面安裝有拋丸機本體2;以及添料機構3,添料機構3設置于安裝板1 的一側,添料機構3包括底板301、四個限位桿302、活動板303、活動箱304、移動板305、添料箱306、一號調整組件4和二號調整組件5;底板301固定連接于安裝板1的一側,四個限位桿302固定連接于底板301的頂面的四個角處,活動板303活動套設于四個限位桿302的外壁之間,活動箱304安裝于活動板303的頂部,移動板305設置于活動箱304的頂部,添料箱306轉動連接于移動板305的頂部,一號調整組件4設置于底板301的頂面,用以調整活動板303的位置,二號調整組件5設置于活動箱304的內部,用以調整添料箱306的位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將鋼丸放入添料箱306內,一號調整組件帶動活動板303進行上下移動,當活動板303移動到位后,二號調整組件使得移動塊502進行直線移動,由于添料箱306安裝于移動塊502頂部,對移動塊502進行了限制,使得移動塊502不會旋轉,當添料箱306進行直線移動時,由于下述導向桿307和滑槽的限制,且添料箱306和移動板305轉動連接,使得添料箱306的角度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將鋼丸倒入拋丸機本體2 內。
拋丸機本體2的結構及原理屬于現(xiàn)有技術,這里不做詳細介紹,其型號可根據(jù)實際使用情況進行選擇。
具體的,一號調整組件4包括兩個安裝塊401、兩個一號螺紋桿402和兩個限位片403,兩個安裝塊401分別固定連接于底板301的兩側,位于左側的兩個限位桿的頂部與一個限位片相連接,位于右側的兩個限位桿的頂部與另一個限位片相連接。兩個一號螺紋桿402分別轉動連接于對應的安裝塊上,兩個一號螺紋桿402分別與活動板303的左右兩側螺紋連接,兩個所述一號螺紋桿的頂部分別與對應的限位片轉動連接。
具體的,底板的中央設置有一號電機404,一號電機404的輸出端和一號螺紋桿402的外壁均套設有同步輪,三個同步輪之間通過同步帶傳動連接。
本實施例中,一號電機404啟動,帶動兩個一號螺紋桿402同步轉動,一號螺紋桿402與活動板螺紋連接,能夠帶動活動板上下移動,使得工作人員無需爬上高處來對鋼丸進行輸送。
具體的,二號調整組件5包括二號螺紋桿501、移動塊502和兩個限位板 503,二號螺紋桿501轉動連接于活動箱304內,移動塊502連接于二號螺紋桿501上,移動塊502的頂面和移動板305的底面固定連接,兩個限位板503 分別固定連接于活動箱304的兩側外壁,兩個限位板503的一側外表面均開設有弧形的滑槽。
添料箱的兩側外表面均固定連接有導向桿307,兩個所述導向桿均位于對應滑槽內。
弧形的滑槽為后端低前端高的結構。
具體的,活動箱的后側安裝有二號電機504,二號電機504的輸出端和二號螺紋桿501的一端固定連接。
本實施例中,通過二號電機504來帶動二號螺紋桿501進行旋轉,使得移動塊502進行直線移動,移動塊帶動添料箱306移動,在添料箱306移動過程中,通過導向桿307和滑槽相配合,使得添料箱306在進行直線移動時會傾斜,從而將添料箱306內的鋼丸倒入拋丸機本體2內。
工作原理:將鋼丸放入添料箱306內,之后啟動一號電機404,一號電機 404通過同步輪和同步帶傳動,將帶動兩個一號螺紋桿402進行旋轉,一號螺紋桿402與活動板303螺紋連接,一號螺紋桿402通過外壁開設的螺紋和活動板303進行配合,當一號螺紋桿402旋轉時,活動板303進行上下移動,當活動板303移動到位后,啟動二號電機504,二號電機504帶動二號螺紋桿 501旋轉,使得移動塊502進行直線移動,由于添料箱306安裝于移動塊502頂部,對移動塊502進行了限制,使得移動塊502不會旋轉,當添料箱306 進行直線移動時,由于導向桿307和滑槽的限制,且添料箱306和移動板305 轉動連接,使得添料箱306傾斜,從而將鋼丸倒出。
本實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過人工啟動和關閉開關來控制,動力元件的接線圖與電源的提供屬于本領域的公知常識,并且本實用新型主要用來保護機械裝置,所以本實用新型不再詳細解釋控制方式和接線布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