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輸送帶可調式
皮帶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架、第一球鉸鏈、連接桿、第一液壓支撐桿、第二液壓支撐桿、第一鉸鏈、第二鉸鏈、支撐板、第一調整板、第二調整板、輸送帶、第二球鉸鏈、第一支撐桿、第二支撐桿;
所述支撐架由四根支撐腿以及一個板面組成;所述第一球鉸鏈設置在所述支撐架的四個支撐腿上,所述連接桿設置在所述支撐架的支撐腿上,所述連接桿設置有四個,所述第一球鉸鏈設置有四個;所述第一液壓支撐桿、所述第二液壓支撐桿均固定設置在所述支撐架的板面上,所述第一液壓支撐架的伸縮端上連接有第一鉸鏈,所述第二液壓支撐架的伸縮端上連接有第二鉸鏈,所述第一鉸鏈連接所述第一液壓支撐桿和所述第一調整板,所述第二鉸鏈連接所述第二液壓支撐桿和所述第二調整板;所述第一支撐桿和所述第二支撐桿設置在所述支撐板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桿與所述第一調整板通過第二球鉸鏈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與所述第二調整板通過第二球鉸鏈連接,所述球鉸鏈設置有兩個;所述支撐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撐桿、第二支撐桿上;所述第一調整板和所述第二調整板上均設置有滾輪,所述支撐板內設置有電機以及傳動輪,所述輸送帶設置在所述第一調整板、所述第二調整板和所述支撐板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帶可調式皮帶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帶為柔性輸送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帶可調式皮帶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壓支撐桿、所述第二液壓支撐桿均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支撐架的支撐板上。
說明書: 一種輸送帶可調式皮帶輸送機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輸送帶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到是一種輸送帶可調式皮帶輸送機。
背景技術
輸送帶是煤礦以及物流等行業(yè)最常用的設備之一,但是現有的皮帶輸送機的皮帶的角度不能調整,但如果輸送粉末類的物品,就會導致撒料的情況出現,不僅傳輸效率低,還容易對輸送帶造成損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輸送帶可調式皮帶輸送機,其目的是解決“現有的皮帶輸送機的皮帶角度不能調整”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輸送帶可調式皮帶輸送機,包括支撐架、第一球鉸鏈、連接桿、第一液壓支撐桿、第二液壓支撐桿、第一鉸鏈、第二鉸鏈、支撐板、第一調整板、第二調整板、輸送帶、第二球鉸鏈、第一支撐桿、第二支撐桿。
支撐架由四根支撐腿以及一個板面組成;第一球鉸鏈設置在支撐架的四個支撐腿上,連接桿設置在支撐架的支撐腿上,連接桿設置有四個,第一球鉸鏈設置有四個;第一液壓支撐桿、第二液壓支撐桿均固定設置在支撐架的板面上,第一液壓支撐架的伸縮端上連接有第一鉸鏈,第二液壓支撐架的伸縮端上連接有第二鉸鏈,第一鉸鏈連接第一液壓支撐桿和第一調整板,第二鉸鏈連接第二液壓支撐桿和第二調整板;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設置在支撐板的左右兩側,第一支撐桿與第一調整板通過第二球鉸鏈連接,第二支撐桿與第二調整板通過第二球鉸鏈連接,球鉸鏈設置有兩個;支撐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支撐桿、第二支撐桿上;第一調整板和第二調整板上均設置有滾輪,支撐板內設置有電機以及傳動輪,輸送帶設置在第一調整板、二調整板和支撐板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具有以下優(yōu)點:通過調節(jié)第一液壓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的高度,帶動第一調整板和第二調整板的角度發(fā)生變化,進而達到輸送帶角度調整的目的。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構成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以及由這些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外,本實用新型提供所能解決的其他技術問題、技術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術特征以及這些技術特征帶來的有益效果,將在具體實施方式中作出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支撐架、2-連接桿、3-第一球鉸鏈、4-第一液壓支撐桿、5-第二液壓支撐桿、6-第一鉸鏈、7-第二鉸鏈、8-第一調整板、9-第二調整板、10-第一支撐桿、11-第二支撐桿、12-支撐板、13-輸送帶、14-第二球鉸鏈。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輸送帶可調式皮帶輸送機,包括支撐架1、第一球鉸鏈3、連接桿2、第一液壓支撐桿4、第二液壓支撐桿5、第一鉸鏈6、第二鉸鏈7、支撐板12、第一調整板8、第二調整板9、輸送帶 13、第二球鉸鏈14、第一支撐桿10、第二支撐桿11;
支撐架1由四根支撐腿以及一個板面組成;第一球鉸鏈3設置在支撐架1 的四個支撐腿上,連接桿2設置在支撐架1的支撐腿上,連接桿2設置有四個,第一球鉸鏈3設置有四個;第一液壓支撐桿4、第二液壓支撐桿5均固定設置在支撐架1的板面上,第一液壓支撐架1的伸縮端上連接有第一鉸鏈6,第二液壓支撐架1的伸縮端上連接有第二鉸鏈7,第一鉸鏈6連接第一液壓支撐桿4和第一調整板8,第二鉸鏈7連接第二液壓支撐桿5和第二調整板9;第一支撐桿10和第二支撐桿11設置在支撐板12的左右兩側,第一支撐桿10 與第一調整板8通過第二球鉸鏈14連接,第二支撐桿11與第二調整板9通過第二球鉸鏈14連接,球鉸鏈設置有兩個;支撐板12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支撐桿10、第二支撐桿11上;第一調整板8和第二調整板9上均設置有滾輪,支撐板12內設置有電機以及傳動輪,輸送帶13覆蓋第一調整板8、第二調整板9和支撐板12。
進一步:第一球鉸鏈3與所述支撐架1的支撐腿通過螺紋連接,可以對其高度進行調整,也可使輸送帶13保持一個相對平穩(wěn)的狀態(tài),第一球鉸鏈3 在支撐架1的4個支撐腿上均有設置。
進一步:連接桿2通過與支撐架1上的支撐腿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在支撐架1板面上設置的第一液壓升縮桿和第二液壓伸縮桿均是通過焊接的方式進行固定設置。
進一步:第一液壓伸縮桿、第二液壓伸縮桿均可以通過與第二鉸鏈7的固定端焊接,還可以通過螺栓固定,第二鉸鏈7的活動端通過與第一調整板8 和第二調整板9的下板面固定連接的方式進行連接,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還可以通過螺栓固定在第一調整板8和第二調整板9的下板面。
進一步:第一支撐桿10和第二支撐桿11上固定安裝有第二球鉸鏈14,與第一調整板8、第二調整板9通過第二球鉸鏈14連接,對輸送帶13的角度實現調整。
進一步:在支撐板12內安裝有滾輪,通過電機驅動,帶動輸送帶13進行轉動,實現物料輸送的功能。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聲明:
“輸送帶可調式皮帶輸送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