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側板(1)、前側板(2)和蝸板(3),所述蝸板(3)位于所述后側板(1)和所述前側板(2)之間,所述蝸板(3)的端部設置有弧板(4),所述弧板(4)遠離所述蝸板(3)的端部設置有蝸舌(5),所述蝸舌(5)上連接有導流板(6),所述導流板(6)、所述弧板(4)和所述蝸板(3)位于同一蝸線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其特征在于:所述蝸舌(5)的一側設置有加強桿(7),所述加強桿(7)的一端連接于所述后側板(1),另一端連接于所述前側板(2),所述加強桿(7)的側壁抵接于所述蝸舌(5)的側壁。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弧板(4)靠近所述后側板(1)的一側連接于所述后側板(1),靠近所述前側板(2)的一側連接于所述前側板(2)。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6)的側壁沿所述導流板(6)所在蝸線方向設置有加強筋條(8)。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條(8)設置有多個,且相鄰所述加強筋條(8)之間預留有間隙。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其特征在于:所述蝸舌(5)靠近所述導流板(6)處設置有凸塊(9),所述導流板(6)上設置有供所述凸塊(9)插設的凹槽(10),所述后側板(1)靠近所述導流板(6)處設置有供所述導流板(6)邊沿插設的弧形槽(11)。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的內(nèi)壁貫穿有固定螺栓(12),所述固定螺栓(12)貫穿所述凸塊(9),所述固定螺栓(12)上螺紋連接有固定螺母(13),所述凹槽(10)側壁與所述凸塊(9)均位于所述固定螺母(13)與固定螺栓(12)的栓頭之間。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11)的內(nèi)壁貫穿有加強螺栓(14),所述導流板(6)的側壁設置有供所述加強螺栓(14)螺紋連接的螺紋孔(15)。
說明書: 一種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技術領域[0001] 本申請涉及通風機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背景技術[0002] 離心通風機是一種通風換氣設備,廣泛應用于廠礦、體育館、歌劇院、地下室燈大型建筑的室內(nèi)通風換氣,離心式通風機主要包括有葉輪、機殼、聯(lián)軸器以及軸等部件,機殼主要用來引入氣體和排出氣體,同時將氣體的部分動能變?yōu)閴毫δ?。[0003] 現(xiàn)有相關技術公開了一種離心式通風機機殼,其包括外殼體,外殼體的一側側壁上設置有進風法蘭,外殼體的一側外壁上開設有風機軸孔,外殼體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出風法蘭;外殼體的內(nèi)部設置有內(nèi)殼體,且內(nèi)殼體與出風法蘭固定連接。葉輪在內(nèi)殼體內(nèi)轉動,將氣體引入機殼內(nèi),在出風法蘭處排出氣體,實現(xiàn)通風換氣。[0004] 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通過此方法制造離心式通風機機殼時,只適用于大型工作場合,比如設計風量較大時,此時的機殼內(nèi)部氣體流動較好,運行效率高;在設計風量較小時,氣體在機殼內(nèi)的流動分離和二次流加劇導致產(chǎn)生較大的渦流,影響氣體排出,由此導致離心式通風機的效率低下,耗能大。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 為了提高離心通風機在低風量工作狀態(tài)時的工作效率,本申請?zhí)峁┮环N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0006] 本申請?zhí)峁┑目捎糜诠?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0007] 一種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包括后側板、前側板和蝸板,所述蝸板位于所述后側板和所述前側板之間,所述蝸板的端部設置有弧板,所述弧板遠離所述蝸板的端部設置有蝸舌,所述蝸舌上連接有導流板,所述導流板、所述弧板和所述蝸板位于同一蝸線上。[0008]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導流板、弧板和蝸板位于同一蝸線上,導流板的設置延長了機殼內(nèi)氣流的出風通道,在小風量工作狀態(tài)時,使得氣流在形成渦流之前即可沿著導流板流動排出,無需通過加大風量來抵消氣流的渦流影響,提高了通風機的工作效率,綠色節(jié)能。[0009] 可選的,所述蝸舌的一側設置有加強桿,所述加強桿的一端連接于所述后側板,另一端連接于所述前側板,所述加強桿的側壁抵接于所述蝸舌的側壁。[0010]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強桿抵接住蝸舌側壁,在通風機工作時蝸舌處會承受較大的力,加強桿可以提高蝸舌的結構強度,增加蝸舌的承載能力。[0011] 可選的,所述弧板靠近所述后側板的一側連接于所述后側板,靠近所述前側板的一側連接于所述前側板。[0012]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弧板不僅僅是端部與蝸板連接,弧板的側邊還分別與后側板和前側板連接,增大了弧板的連接面積,實現(xiàn)了弧板的穩(wěn)定連接。[0013] 可選的,所述導流板的側壁沿所述導流板所在蝸線方向設置有加強筋條。[0014]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強筋條的設置,可以在不影響機殼內(nèi)氣流流動的情況下,加強導流板結構強度,減少導流板發(fā)生形變的可能。[0015] 可選的,所述加強筋條設置有多個,且相鄰所述加強筋條之間預留有間隙。[0016]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強筋條與加強筋條之間形成出風道,在氣流排出時,加強筋條進一步限定了氣流的流動方向,減少氣流形成渦流的可能。[0017] 可選的,所述蝸舌靠近所述導流板處設置有凸塊,所述導流板上設置有供所述凸塊插設的凹槽,所述后側板靠近所述導流板處設置有供所述導流板邊沿插設的弧形槽。[0018]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凹槽和弧形槽的設置使得導流板與機殼之間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在小風量工作時即可將導流板裝載于機殼內(nèi),實現(xiàn)節(jié)能;在大風量工作時,氣流渦流的影響較小,可以將導流板拆卸,增加導流板的使用壽命。[0019] 可選的,所述凹槽的內(nèi)壁貫穿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貫穿所述凸塊,所述固定螺栓上螺紋連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凹槽側壁與所述凸塊均位于所述固定螺母與固定螺栓的栓頭之間。[0020]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固定螺栓與固定螺母配合將凸塊鎖緊固定于凹槽內(nèi),減少工作狀態(tài)中發(fā)生導流板脫離蝸舌的情況,提高了通風機的工作穩(wěn)定性。[0021] 可選的,所述弧形槽的內(nèi)壁貫穿有加強螺栓,所述導流板的側壁設置有供所述加強螺栓螺紋連接的螺紋孔。[0022]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強螺栓將導流板的側壁固定于弧形槽內(nèi),進一步減少了導流板工作時發(fā)生脫離的可能。[0023] 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0024] 1.通過導流板的設置,延長了機殼內(nèi)部出風通道,在小風量工作狀態(tài)時,減少了氣流渦流的影響,提高離心通風機在小風量時的工作效率,達到節(jié)能的效果。[0025] 2.導流板的可拆卸設計,在設計風量較大時,可以將導流板拆下,離心通風機仍可保證高效運行,而在設計風量較小時,才需要將導流板裝上,提高效率,從而延長了導流板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0026]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的整體示意圖。[0027]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展示導流板的示意圖。[0028]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展示凹槽和螺紋孔的示意圖。[0029] 附圖標記說明:1、后側板;2、前側板;3、蝸板;4、弧板;5、蝸舌;6、導流板;7、加強桿;8、加強筋條;9、凸塊;10、凹槽;11、弧形槽;12、固定螺栓;13、固定螺母;14、加強螺栓;15、螺紋孔;16、前通孔;17、出風口;18、軸孔。
具體實施方式[0030] 以下結合附圖1?3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0031]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一種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參照圖1和圖2,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包括后側板1、前側板2和蝸板3,蝸板3的一側邊沿與后側板1焊接,另一側邊沿與前側板2焊接,前側板2上開設有前通孔16,后側板1上開設供風機轉軸插設的軸孔18,后側板1與前側板2的一側共同設置有出風口17。蝸板3的端部一體成型有弧板4,弧板4焊接于前側板2和后側板1之間,弧板4遠離蝸板3的端部焊接有蝸舌5,蝸舌5為U型,蝸舌5焊接于前側板2和后側板1之間,蝸舌5朝向機殼外部處焊接有加強桿7,加強桿7的一端焊接于后側板1,另一端焊接于前側板2。[0032] 參照圖2和圖3,蝸舌5朝向機殼內(nèi)部處設置有導流板6,導流板6、弧板4和蝸板3位于同一蝸線上。導流板6的表面一體成型有加強筋條8,加強筋條8沿導流板6所在蝸線方向設置。蝸舌5朝向導流板6的一側焊接有凸塊9,導流板6上開設有供凸塊9插設的凹槽10;導流板6與蝸舌5的相接處設置有固定螺栓12,固定螺栓12貫穿凹槽10與凹槽10內(nèi)的凸塊9,固定螺栓12上還螺紋連接有固定螺母13,凹槽10側壁與凸塊9均位于固定螺母13與固定螺栓12的栓頭之間。
[0033] 參照圖2和圖3,后側板1上開設有供導流板6插設的弧形槽11,弧形槽11延蝸線方向上的長度大于導流板6與凸塊9在蝸線方向上的長度之和,弧形槽11的內(nèi)壁貫設置有加強螺栓14,導流板6的側壁對應加強螺栓14的位置開設有螺紋孔15,加強螺栓14螺紋連接于螺紋孔15的內(nèi)壁。[0034] 本申請實施例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的實施原理為:在進行小風量工作前,先將凸塊9插設于凹槽10內(nèi),導流板6的側壁插設于弧形槽11內(nèi),接著將固定螺栓12穿過凹槽10和凸塊9,并將固定螺母13旋緊,以此將導流板6與蝸舌5保持相對固定,再將加強螺栓14旋入螺紋孔15內(nèi),將導流板6與后側板1保持相對固定,此時的導流板6、弧板4和蝸板3位于同一蝸線上,此時機殼的性能適用于小風量的工作狀態(tài)。在需要大風量的工作狀態(tài)時,機殼內(nèi)的渦流影響較小,旋開固定螺栓12、固定螺母13和加強螺栓14,即可從機殼內(nèi)拆卸下導流板6,增加導流板6的使用壽命。采用此方案的新型通風機機殼在設計風量較小時的工作效率高,節(jié)能環(huán)保。
[0035] 以上均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申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聲明:
“可用于節(jié)能改造的新型通風機機殼”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