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臨時支護組件;
第一滑架;
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與所述臨時支護組件相連以便驅動所述臨時支護組件沿第一方向移動,所述驅動組件與所述第一滑架相連以便驅動所述第一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
導向架,所述導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一滑架上;
鉆箱,所述鉆箱與所述導向架相連;
變向組件,所述變向組件包括齒輪和齒條,所述齒輪具有外周部,所述齒條具有側部,所述齒輪的所述外周部與所述齒條的所述側部能夠嚙合;和旋轉器,所述旋轉器包括第一本體和旋轉部,所述旋轉部相對所述第一本體可旋轉地設在所述第一本體上,所述第一本體設在所述導向架和所述第一滑架中的一者上,所述旋轉部與所述齒輪相連以便驅動所述齒輪繞軸線旋轉,所述齒條設在所述導向架和所述第一滑架中的另一者上,以便驅動所述導向架和所述鉆箱相對所述第一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所述軸線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驅動組件包括:
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具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支撐架的一側,所述第二滑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支撐架的另一側;
第一伸縮器,所述第一伸縮器沿所述第二方向安裝在所述支撐架的一側,所述第一伸縮器與所述第一滑架相連以驅動所述第一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所述第一滑架具有第一伸縮腔,所述第一伸縮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伸縮腔內;和第二伸縮器,所述第二伸縮器沿所述第二方向安裝在所述支撐架的另一側,所述第二伸縮器與所述臨時支護組件相連以驅動所述臨時支護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臨時支護組件包括第二滑架和頂板,所述頂板設在所述第二滑架的長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滑架具有第二伸縮腔,所述第二伸縮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伸縮腔內,所述第二滑架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的長度方向的一端設有底座,所述頂板與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對,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鉆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頂板和所述底座之間。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限位閥和限位桿,所述限位閥沿設在鉆箱上,所述限位閥具有觸頭,所述觸頭位于所述限位閥的在第一方向上鄰近所述頂板的一側,所述限位桿設在所述頂板的在第一方向上鄰近鉆箱的一側,所述限位桿和所述觸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對應。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架具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位于所述第一滑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鄰近所述支撐架的一側,所述第一滑板與所述第一滑槽接合,所述第二滑架具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位于所述第二滑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鄰近所述支撐架的一側,其中所述支撐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第二滑架之間。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架具有安裝槽和第三滑槽,所述安裝槽和所述第三滑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對,所述鉆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裝槽內,所述第一滑架還具有第三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三滑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對,所述第三滑板與所述第三滑槽接合。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體設在所述導向架上,所述齒條設在所述第一滑架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齒條沿第三方向設在所述第一滑架的一側,所述齒條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說明書: 一種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涉及鉆機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背景技術[0002] 錨桿支護鉆機的鉆箱需要進行長距離的進給。相關技術的錨桿支護鉆機將長進給油缸和短進給油缸結合對鉆箱進行直線驅動,并且還設置倍增機構增大鉆箱的行程。鉆箱
的油缸多,體積較大,造成了錨桿支護鉆機的檢修步驟多、拆裝困難,液壓油路多、控制不
便。此外,鉆箱的油缸多還增加了錨桿支護鉆機的尺寸,因此錨桿支護鉆機占用空間大、結
構笨重。
發(fā)明內容[0003] 本發(fā)明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0004] 為此,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出一種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該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占用空間小,結構輕便。
[0005]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包括:臨時支護組件;第一滑架;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與所述臨時支護組件相連以便驅動所述臨時支護組件沿第一
方向移動,所述驅動組件與所述第一滑架相連以便驅動所述第一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
動;導向架,所述導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一滑架上;鉆箱,所述鉆箱與
所述導向架相連;變向組件,所述變向組件包括齒輪和齒條,所述齒輪具有外周部,所述齒
條具有側部,所述齒輪的所述外周部與所述齒條的所述側部能夠嚙合;和旋轉器,所述旋轉
器包括第一本體和旋轉部,所述旋轉部相對所述第一本體可旋轉地設在所述第一本體上,
所述第一本體設在所述導向架和所述第一滑架中的一者上,所述旋轉部與所述齒輪相連以
便驅動所述齒輪繞軸線旋轉,所述齒條設在所述導向架和所述第一滑架中的另一者上,以
便驅動所述導向架和所述鉆箱相對所述第一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所述軸線的延伸方
向平行于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06]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所述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通過齒輪、齒條組成的變向組件將旋轉部的轉動轉換為導向架在第一方向上的移
動,因此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的結構簡單、緊湊。由此,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輕量
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具有占用空間小,結構輕便的優(yōu)點。
[0007]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驅動組件包括:支撐架;第一伸縮器,所述第一伸縮器沿所述第二方向安裝在所述支撐架的一側,所述第一伸縮器與所述第一滑架相連以驅動所述第
一滑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和第二伸縮器,所述第二伸縮器沿所述第二方向安裝在所述
支撐架的另一側,所述第二伸縮器與所述臨時支護組件相連以驅動所述臨時支護組件沿所
述第一方向移動。
[0008]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架具有第一伸縮腔,所述第一伸縮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伸縮腔內。
[0009]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臨時支護組件包括第二滑架和頂板,所述頂板設在所述第二滑架的長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滑架具有第二伸縮腔,所述第二伸縮器的至少部分位
于所述第二伸縮腔內,所述第二滑架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0010]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架的長度方向的一端設有底座,所述頂板與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對,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鉆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頂板和所述
底座之間。
[0011]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限位閥和限位桿,所述限位閥沿設在鉆箱上,所述限位閥具有觸頭,所述觸頭位于所述限位閥的在第一方向上鄰近所述頂板的一側,所述限位桿設
在所述頂板的在第一方向上鄰近鉆箱的一側,所述限位桿和所述觸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
對應。
[0012]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架具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支撐架的一側,所述第二滑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支撐架的另一
側,所述第一滑架具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位于所述第一滑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鄰
近所述支撐架的一側,所述第一滑板與所述第一滑槽接合,所述第二滑架具有第二滑板,所
述第二滑板位于所述第二滑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鄰近所述支撐架的一側,所述第一滑板
與所述第一滑槽接合,其中所述支撐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第二滑
架之間。
[0013]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導向架具有安裝槽和第三滑槽,所述安裝槽和所述第三滑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對,所述鉆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裝槽內,所述第一滑架還具有
第三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三滑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對,所述第三滑板與所述第
三滑槽接合。
[0014]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本體設在所述導向架上,所述齒條設在所述第一滑架上。
[0015]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齒條沿第三方向設在所述第一滑架的一側,所述齒條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附圖說明[0016]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的前側立體結構示意圖。[0017]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的后側立體結構示意圖。[0018] 圖3是支撐架的前側立體結構示意圖。[0019] 圖4是支撐架的后側立體結構示意圖。[0020] 圖5是臨時支護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0021] 圖6是第一滑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0022] 圖7是導向架的前側立體結構示意圖。[0023] 圖8是導向架的后側立體結構示意圖。[0024] 附圖標記:[0025] 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1000;[0026] 驅動組件100;支撐架110;第一滑槽111;第二滑槽112;底座113;第一伸縮器120;第二伸縮器130;
[0027] 臨時支護組件200;第二滑架210;第二伸縮腔211;第二滑板212;頂板220;限位桿221;
[0028] 第一滑架300;第一伸縮腔310;第一滑板320;第三滑板330;[0029] 導向架400;安裝槽410;第三滑槽420;[0030] 鉆箱500;限位閥510;觸頭511;[0031] 變向組件600;齒輪610;齒條620;[0032] 旋轉器700。具體實施方式[0033]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0034] 如圖1?圖8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1000包括臨時支護組件200、第一滑架300、驅動組件100、導向架400、鉆箱500、變向組件600和旋轉器
700。
[0035] 如圖1和圖2所示,驅動組件100與臨時支護組件200相連以便驅動臨時支護組件200沿第一方向(如圖1中的上下方向)移動。驅動組件100還與第一滑架300相連以便驅動第
一滑架300沿第一方向移動。
[0036] 如圖1和圖2所示,導向架400沿第一方向可移動地設在第一滑架300上,鉆箱500與導向架400相連。具體地,鉆箱500和導向架400可拆卸地連接。
[0037] 如圖1和圖2所示,變向組件600包括齒輪610和齒條620。齒輪610具有外周部,齒條620具有側部,齒輪610的外周部與齒條620的側部能夠嚙合。旋轉器700包括第一本體和旋
轉部,旋轉部相對第一本體可旋轉地設在第一本體上。第一本體設在導向架400和第一滑架
300中的一者上,旋轉部與齒輪610相連以便驅動齒輪610繞軸線旋轉。齒條620設在導向架
400和第一滑架300中的另一者上,以便驅動導向架400和鉆箱500相對第一滑架300沿第一
方向移動。軸線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如圖1中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
向。
[0038] 也就是說,若第一本體安裝在導向架400上,則齒條620安裝在第一滑架300上。旋轉部和齒輪610繞軸線轉動的同時,第一本體、導向架400以及鉆箱500相對齒條620和第一
滑架300沿第一方向移動。
[0039] 若第一本體安裝在第一滑架300上,則齒條620安裝在導向架400上。旋轉部和齒輪610繞軸線轉動,齒輪610帶動齒條620在第一方向上移動,齒條620、導向架400以及鉆箱500
相對第一本體和第一滑架300沿第一方向移動。
[0040]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1000,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1000通過齒輪610、齒條620組成的變向組件600將旋轉部的轉動轉換為導向架400在
第一方向上的移動,使用的驅動件少,而且變向組件600的結構簡單、尺寸小,因此輕量化齒
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1000的結構簡單、緊湊。
[0041] 由此,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1000具有占用空間小,結構輕便的優(yōu)點。
[0042]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1和圖2所示,驅動組件100包括支撐架110、第一伸縮器120和第二伸縮器130。第一伸縮器120沿第二方向安裝在支撐架110的一側,第一伸縮器120與第
一滑架300相連以驅動第一滑架300沿第一方向移動。第二伸縮器130沿第二方向安裝在支
撐架110的另一側,第二伸縮器130與臨時支護組件200相連以驅動臨時支護組件200沿第一
方向移動。
[0043] 具體地,第一伸縮器120和第二伸縮器130均為液壓缸。第一伸縮器120包括第一缸體和第一伸縮桿,第二伸縮腔211包括第二缸體和第二伸縮桿。第一缸體可樞轉地設在支撐
架110的前側,第一伸縮桿與第一滑架300相連。第二缸體可樞轉地設在支撐架110的后側,
第一伸縮桿與第一滑架300相連。
[0044]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圖6所示,支撐架110具有第一滑槽111和第二滑槽112。第一滑槽111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支撐架110的一側(如圖1中支撐架110的前側),第二滑槽112
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支撐架110的另一側(如圖1中支撐架110的后側)。
[0045] 第一滑架300具有第一滑板320,第一滑板320位于第一滑架300的在第二方向上鄰近支撐架110的一側,第一滑板320與第一滑槽111接合。第二滑架210具有第二滑板212,第
二滑板212位于第二滑架210的在第二方向上鄰近支撐架110的一側,第一滑板320與第一滑
槽111接合。支撐架110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一滑架300和第二滑架210之間??梢岳斫獾氖?,
支撐架110作為驅動組件100的支撐體能夠通過第一伸縮器120和第二伸縮器130分別驅動
第一滑架300和第二滑架210。
[0046] 因此,支撐架110在第二方向上與第一滑架300和第二滑架210分別配合,結構簡單、緊湊,占用空間小。
[0047]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5和圖6所示,第一滑架300具有第一伸縮腔310,第一伸縮器12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伸縮腔310內。臨時支護組件200包括第二滑架210和頂板220。頂板
220設在第二滑架210的長度方向的一端(如圖1中第二滑架210的上端),第二滑架210具有
第二伸縮腔211。第二伸縮器13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伸縮腔211內,第二滑架210的長度方
向與第一方向平行。也就是說,第一伸縮器120伸入第一滑架300內部,第二伸縮器130伸入
第二滑架210內部,因此,第一伸縮器120和第二伸縮器130不占用額外的空間。由此,根據(jù)本
發(fā)明實施例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1000具有占用空間小,結構輕便的優(yōu)點。
[0048]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7和圖8所示,導向架400具有安裝槽410和第三滑槽420,安裝槽410和第三滑槽420在第二方向上相對,鉆箱500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裝槽410內。第一滑
架300還具有第三滑板330,第一滑板320和第三滑板330在第二方向上相對,第三滑板330與
第三滑槽420接合。也就是說,鉆箱500的一部分設在安裝槽410內,減小了鉆箱500占用的空
間。第三滑板330和第三滑槽420接合,導向架400能夠通過第三滑板330和第三滑槽420相對
第一滑架300上下移動。
[0049] 如圖1、圖2、圖7和圖8所示,旋轉器700的第一本體設在導向架400上,齒條620設在第一滑架300上。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齒條620沿第三方向設在第一滑架300的一側,
齒條620的長度方向與第一方向平行,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體而言,第
一本體固定在導向架400的右側,齒條620固定在第一滑架300的右側。齒輪610與旋轉部相
連,齒輪610與齒條620嚙合。旋轉器700可以是旋轉油缸,也可以是其它具有旋轉部的器件。
因此,旋轉器700和變向組件600的結構簡單、輕便,占用空間小。由此,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
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1000具有占用空間小,結構輕便的優(yōu)點。
[0050]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圖4所示,支撐架110的長度方向的一端設有底座113。頂板220與底座113在第一方向上相對,第一滑架300和鉆箱500在第一方向上位于頂板220和
底座113之間。頂板220能夠對巷道進行臨時支護,因此底座113提高了支撐架110的穩(wěn)定性。
[0051]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1000還包括限位閥510和限位桿221,限位閥510沿設在鉆箱500上,限位閥510具有觸頭511,觸頭511位于
限位閥510的在第一方向上鄰近頂板220的一側,限位桿221設在頂板220的在第一方向上鄰
近鉆箱500的一側,限位桿221和觸頭511在第一方向上相對應。具體而言,觸頭511位于限位
閥510的上方,限位桿221設在頂板220的下方??梢岳斫獾氖?,限位閥510控制旋轉器700的
油路,限位閥510的觸頭511與限位桿221接觸后,鉆箱500和導向座不再向上移動,能夠對鉆
箱500起到保護作用。此外,限位閥510的觸頭511與限位桿221接觸后,旋轉器700的旋轉部
反向轉動,直到鉆箱500和導向座復位。
[0052] 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示例性的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1000。
[0053] 如圖1?圖8所示,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1000包括臨時支護組件200、第一滑架300、驅動組件100、導向架400、鉆箱500、變向組件600、旋轉器700、限位閥510和限位桿
221。
[0054] 臨時支護組件200包括第二滑架210和頂板220。頂板220設在第二滑架210的上端。[0055] 驅動組件100包括支撐架110、第一伸縮器120和第二伸縮器130。第一伸縮器120沿第二方向安裝在支撐架110的前側,第一伸縮器120與第一滑架300相連以驅動第一滑架300
上下移動。第二伸縮器130沿第二方向安裝在支撐架110的另一后側,第二伸縮器130與臨時
支護組件200相連以驅動臨時支護組件200上下移動。
[0056] 第一滑架300具有第一伸縮腔310,第一伸縮器12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伸縮腔310內。第二滑架210具有第二伸縮腔211,第二伸縮器13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伸縮腔211內。第
一伸縮器120和第二伸縮器130均為液壓缸。第一伸縮器120包括第一缸體和第一伸縮桿,第
二伸縮腔211包括第二缸體和第二伸縮桿。第一缸體可樞轉地設在支撐架110的前側,第一
伸縮桿與第一滑架300相連。第二缸體可樞轉地設在支撐架110的后側,第一伸縮桿與第一
滑架300相連。
[0057] 支撐架110具有第一滑槽111和第二滑槽112。第一滑槽111位于支撐架110的前側,第二滑槽112位于支撐架110的后側。
[0058] 第一滑架300具有第一滑板320,第一滑板320位于第一滑架300的后側,第一滑板320與第一滑槽111接合。第二滑架210具有第二滑板212,第二滑板212位于第二滑架210的
前一側,第一滑板320與第一滑槽111接合。支撐架110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一滑架300和第
二滑架210之間。
[0059] 支撐架110的下端設有底座113。頂板220與底座113上下相對,第一滑架300和鉆箱500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頂板220和底座113之間。
[0060] 變向組件600包括齒輪610和齒條620。齒輪610具有外周部,齒條620具有側部,齒輪610的外周部與齒條620的側部能夠嚙合。旋轉器700包括第一本體和旋轉部,旋轉部相對
第一本體可旋轉地設在第一本體上。
[0061] 旋轉器700的第一本體固定在導向架400的右側,齒條620固定在第一滑架300的右側。齒輪610與旋轉部相連,齒輪610與齒條620嚙合。旋轉部和齒輪610繞軸線轉動的同時,
第一本體、導向架400以及鉆箱500相對齒條620和第一滑架300沿第一方向移動。
[0062] 導向架400具有安裝槽410和第三滑槽420,安裝槽410和第三滑槽420在第二方向上相對,鉆箱500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裝槽410內,鉆箱500和導向架400可拆卸地連接。第一滑
架300還具有第三滑板330,第一滑板320位于第一滑架300的前側,第三滑板330與第三滑槽
420接合,導向架400能夠通過第三滑板330和第三滑槽420相對第一滑架300上下移動。
[0063] 限位閥510沿設在鉆箱500上,限位閥510具有觸頭511,觸頭511位于限位閥510的上方,限位桿221設在頂板220的下方,限位桿221和觸頭511上下相對。限位閥510控制旋轉
器700的油路,限位閥510的觸頭511與限位桿221接觸后,旋轉器700的旋轉部反向轉動,直
到鉆箱500和導向座復位。
[0064]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0065]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
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66]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彼此可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
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
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0067]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68] 在本發(fā)明中,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
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
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
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0069]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
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聲明:
“輕量化齒輪齒條爬升錨護鉆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