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裝置(1)、輸送裝置(2)、排列裝置(3)、礦石識別裝置(4)、分離裝置(5);
所述下料裝置(1)用于振動下料以使得多個礦石跌落至輸送裝置(2)上;
所述輸送裝置(2)包括第一輸送組件(21)和第二輸送組件(22),所述第一輸送組件(21)位于第二輸送組件(22)上方,所述第一輸送組件(21)上設置有過濾網(wǎng)(23),所述過濾網(wǎng)(23)用于過濾小礦石以使小礦石跌落至第二輸送組件(22)上;
所述排列裝置(3)包括第一排列裝置(31)和第二排列裝置(32),所述第一排列裝置(31)用于使第一輸送組件(21)上的礦石間隔排列的落至礦石識別裝置(4)上,所述第二排列裝置(32)用于使第二輸送組件(22)上的礦石間隔排列的落至礦石識別裝置(4)上;
所述礦石識別裝置(4)包括攝像裝置(41)、圖像識別裝置(42)、第三輸送組件(43),所述攝像裝置(41)用于拍攝礦石的圖像,所述圖像識別裝置(42)用于根據(jù)礦石的圖像對礦石進行識別以對礦石進行分類,所述第三輸送組件(43)用于輸送礦石經(jīng)過攝像裝置(41)并使礦石落至分離裝置(5)上;
所述分離裝置(5)包括滑槽(51)、若干擋鎢板(52)、若干舵機(53)、若干儲礦倉(54),所述滑槽(51)傾斜向下設置,用于承接礦石使礦石沿滑槽(51)向下滑落,所述擋鎢板(52)可轉(zhuǎn)動的設置在滑槽(51)的底部,所述儲礦倉(54)位于滑槽(51)的下方,所述儲礦倉(54)各對應一個擋鎢板(52)并與對應的擋鎢板(52)之間設置有滑板連接,所述儲礦倉(54)各對應一種礦石,當所述礦石識別裝置(4)識別出礦石種類時,所述舵機(53)驅(qū)動對應的擋鎢板(52)轉(zhuǎn)動,以打開擋鎢板(52)使礦石沿滑板滑落至對應的儲礦倉(54)中。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列裝置(31)包括第一排列組件(311),所述第一排列組件(311)包括兩個第一導料板(3111),兩個所述第一導料板(3111)相對的設置在第一輸送組件(21)上方且兩個第一導料板(3111)的間距沿第一輸送組件(21)的輸送方向逐漸減小。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列裝置(31)包括第一間隔下料組件(312),所述第一間隔下料組件(312)包括第一下料板(3121)、第一葉輪(3122)、第一電機(3123),所述第一下料板(3121)位于第一輸送組件(21)輸出端的下方,所述第一葉輪(3122)位于第一輸送組件(21)輸出端的外側,所述第一葉輪(3122)的葉片間距能夠容納一個大礦石,所述第一電機(3123)用于驅(qū)動第一葉輪(3122)間隔轉(zhuǎn)動,以使第一葉輪(3122)上的大礦石間隔的落至第一下料板(3121)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列裝置(32)包括第二排列組件(321),所述第二排列組件(321)包括兩個第二導料板,兩個所述第二導料板相對的設置在第二輸送組件(22)上方且兩個第二導料板的間距沿第二輸送組件(22)的輸送方向逐漸減小。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列裝置(32)包括第二間隔下料組件(322),所述第二間隔下料組件(322)包括第二下料板(3221)、第二葉輪(3222)、第二電機(3223),所述第二下料板(3221)位于第二輸送組件(22)輸出端的下方,所述第二葉輪(3222)位于第二輸送組件(22)輸出端的外側,所述第二葉輪(3222)的葉片間距能夠容納一個小礦石,所述第二電機(3223)用于驅(qū)動第二葉輪(3222)間隔轉(zhuǎn)動,以使第二葉輪(3222)上的小礦石間隔的落至第二下料板(3221)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裝置(41)包括第一攝像頭組(411)和第二攝像頭組(412),所述第一攝像頭組(411)包括兩個相對設置在第三輸送組件(43)兩側的第一攝像頭(4111),所述第二攝像頭組(412)包括兩個相對設置在第三輸送組件(43)兩側的第二攝像頭(4121)。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攝像頭組(412)的高度高于第一攝像頭組(411)的高度。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識別裝置(42)包括鎢礦圖像數(shù)據(jù)庫和鎢礦識別系統(tǒng),所述鎢礦圖像數(shù)據(jù)庫包括若干鎢礦比對圖像,所述鎢礦識別系統(tǒng)將攝像裝置(41)拍攝的礦石圖像與鎢礦比對圖像進行對比,判斷礦石為純鎢石、夾雜鎢石或廢石。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送組件(21)包括主動輪(211)、從動輪(212)、傳送帶(213)、第三電機(214),所述傳送帶(213)套設在主動輪(211)和從動輪(212)上,所述第三電機(214)用于驅(qū)動主動輪(211)轉(zhuǎn)動,所述過濾網(wǎng)(23)設置在傳送帶(213)的中部。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分別與下料裝置(1)、輸送裝置(2)、排列裝置(3)、礦石識別裝置(4)、分離裝置(5)連接并對下料裝置(1)、輸送裝置(2)、排列裝置(3)、礦石識別裝置(4)、分離裝置(5)進行控制。
說明書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礦石分揀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
背景技術
鎢在冶金和金屬材料領域中屬高熔點稀有金屬或稱難熔稀有金屬。鎢及其合金是現(xiàn)代工業(yè)、國防及高新技術應用中的極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廣泛應用于航天、原子能、船舶、汽車工業(yè)、電氣工業(yè)、電子工業(yè)、化學工業(yè)等諸多領域。在現(xiàn)有技術中,通常采用手選方式對鎢礦礦石進行識別采選,效率低下。
如申請?zhí)枮镃N201711326236.4的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全自動鎢礦選礦機,包括:給料系統(tǒng),用于振動給料多個礦石以使得多個礦石跌落并依次經(jīng)過拍攝區(qū)域和噴射區(qū)域;設置在所述拍攝區(qū)域中的攝像裝置,用于對所述礦石進行拍照;設置在所述噴射區(qū)域中的噴閥,用于向跌落的礦石噴射壓縮空氣;圖像處理系統(tǒng),用于接收礦石照片并處理所述礦石照片以找出鎢礦礦石以及所述鎢礦礦石的空間坐標;控制系統(tǒng),用于基于所述鎢礦礦石的空間坐標計算所述鎢礦礦石落到所述噴閥的位置處的跌落時間并控制基于所述跌落時間控制所述噴閥向所述鎢礦礦石噴射壓縮空氣進行分選。
上述專利的選礦機可以對礦石進行自動識別分選,選礦效率較高。但是,該專利的選礦機使得多個礦石跌落并依次經(jīng)過拍攝區(qū)域和噴射區(qū)域,由于礦石的結構不一,并且作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較快,因此較難拍攝到礦石的清晰圖像,識別準確率較低,并且,采用噴閥分離礦石會容易對礦石造成損壞,工作場地的礦塵污染也會比較嚴重。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提供一種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包括下料裝置、輸送裝置、排列裝置、礦石識別裝置、分離裝置;
所述下料裝置用于振動下料以使得多個礦石跌落至輸送裝置上;
所述輸送裝置包括第一輸送組件和第二輸送組件,所述第一輸送組件位于第二輸送組件上方,所述第一輸送組件上設置有過濾網(wǎng),所述過濾網(wǎng)用于過濾小礦石以使小礦石跌落至第二輸送組件上;
所述排列裝置包括第一排列裝置和第二排列裝置,所述第一排列裝置用于使第一輸送組件上的礦石間隔排列的落至礦石識別裝置上,所述第二排列裝置用于使第二輸送組件上的礦石間隔排列的落至礦石識別裝置上;
所述礦石識別裝置包括攝像裝置、圖像識別裝置、第三輸送組件,所述攝像裝置用于拍攝礦石的圖像,所述圖像識別裝置用于根據(jù)礦石的圖像對礦石進行識別以對礦石進行分類,所述第三輸送組件用于輸送礦石經(jīng)過攝像裝置并使礦石落至分離裝置上;
所述分離裝置包括滑槽、若干擋鎢板、若干舵機、若干儲礦倉,所述滑槽傾斜向下設置,用于承接礦石使礦石沿滑槽向下滑落,所述擋鎢板可轉(zhuǎn)動的設置在滑槽的底部,所述儲礦倉位于滑槽的下方,所述儲礦倉各對應一個擋鎢板并與對應的擋鎢板之間設置有滑板連接,所述儲礦倉各對應一種礦石,當所述礦石識別裝置識別出礦石種類時,所述舵機驅(qū)動對應的擋鎢板轉(zhuǎn)動,以打開擋鎢板使礦石沿滑板滑落至對應的儲礦倉中。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排列裝置包括第一排列組件,所述第一排列組件包括兩個第一導料板,兩個所述第一導料板相對的設置在第一輸送組件上方且兩個第一導料板的間距沿第一輸送組件的輸送方向逐漸減小。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排列裝置包括第一間隔下料組件,所述第一間隔下料組件包括第一下料板、第一葉輪、第一電機,所述第一下料板位于第一輸送組件輸出端的下方,所述第一葉輪位于第一輸送組件輸出端的外側,所述第一葉輪的葉片間距能夠容納一個大礦石,所述第一電機用于驅(qū)動第一葉輪間隔轉(zhuǎn)動,以使第一葉輪上的大礦石間隔的落至第一下料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排列裝置包括第二排列組件,所述第二排列組件包括兩個第二導料板,兩個所述第二導料板相對的設置在第二輸送組件上方且兩個第二導料板的間距沿第二輸送組件的輸送方向逐漸減小。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排列裝置包括第二間隔下料組件,所述第二間隔下料組件包括第二下料板、第二葉輪、第二電機,所述第二下料板位于第二輸送組件輸出端的下方,所述第二葉輪位于第二輸送組件輸出端的外側,所述第二葉輪的葉片間距能夠容納一個小礦石,所述第二電機用于驅(qū)動第二葉輪間隔轉(zhuǎn)動,以使第二葉輪上的小礦石間隔的落至第二下料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攝像裝置包括第一攝像頭組和第二攝像頭組,所述第一攝像頭組包括兩個相對設置在第三輸送組件兩側的第一攝像頭,所述第二攝像頭組包括兩個相對設置在第三輸送組件兩側的第二攝像頭。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攝像頭組的高度高于第一攝像頭組的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圖像識別裝置包括鎢礦圖像數(shù)據(jù)庫和鎢礦識別系統(tǒng),所述鎢礦圖像數(shù)據(jù)庫包括若干鎢礦比對圖像,所述鎢礦識別系統(tǒng)將攝像裝置拍攝的礦石圖像與鎢礦比對圖像進行對比,判斷礦石為純鎢石、夾雜鎢石或廢石。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輸送組件包括主動輪、從動輪、傳送帶、第三電機,所述傳送帶套設在主動輪和從動輪上,所述第三電機用于驅(qū)動主動輪轉(zhuǎn)動,所述過濾網(wǎng)設置在傳送帶的中部。
進一步的,還包括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分別與下料裝置、輸送裝置、排列裝置、礦石識別裝置、分離裝置連接并對下料裝置、輸送裝置、排列裝置、礦石識別裝置、分離裝置進行控制。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由上述對本發(fā)明的描述可知,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包括下料裝置、輸送裝置、排列裝置、礦石識別裝置、分離裝置;通過下料裝置振動下料以使得多個礦石跌落至輸送裝置上;輸送裝置包括第一輸送組件和第二輸送組件,第一輸送組件上設置有過濾網(wǎng),通過過濾網(wǎng)過濾小礦石以使小礦石跌落至第二輸送組件上,以分離大礦石和小礦石,排列裝置通過第一排列裝置和第二排列裝置使礦石間隔排列的落至礦石識別裝置上,使礦石有序排列的經(jīng)過礦石識別裝置進行識別,識別準確率較高;礦石識別裝置通過攝像裝置拍攝礦石的圖像,圖像識別裝置根據(jù)礦石的圖像對礦石進行識別以對礦石進行分類,第三輸送組件輸送礦石經(jīng)過攝像裝置并使礦石落至分離裝置上,完成礦石的識別分類,分離裝置包括滑槽、若干擋鎢板、若干舵機、若干儲礦倉,礦石經(jīng)過識別分類落至滑槽上自由下滑,當?shù)V石經(jīng)過礦石識別裝置,礦石識別裝置識別出礦石的種類時,對應礦石種類的舵機驅(qū)動對應的擋鎢板轉(zhuǎn)動,以打開擋鎢板,當?shù)V石滑落至對應的擋鎢板形成的開口處時,礦石會沿滑板滑落至對應的儲礦倉中,在一個礦石經(jīng)過礦石識別裝置識別后,關閉前一個礦石對應的擋鎢板并打開當前礦石對應的擋鎢板,完成不同類型礦石的分離,不會對礦石的結構造成破壞,保護了礦石的完整性,降低環(huán)境污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中一種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中輸送裝置和排列裝置的主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中第一輸送組件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中礦石識別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中分離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1、下料裝置;2、輸送裝置;3、排列裝置;4、礦石識別裝置;5、分離裝置;21、第一輸送組件;22、第二輸送組件;23、過濾網(wǎng);31、第一排列裝置;32、第二排列裝置;41、攝像裝置;42、圖像識別裝置;43、第三輸送組件;51、滑槽;52、擋鎢板;53、舵機;54、儲礦倉;211、主動輪;212、從動輪;213、傳送帶;214、第三電機;311、第一排列組件;312、第一間隔下料組件;321、第二排列組件;322、第二間隔下料組件;411、第一攝像頭組;412、第二攝像頭組;3111、第一導料板;3121、第一下料板;3122、第一葉輪;3123、第一電機;3221、第二下料板;3222、第二葉輪;3223、第二電機;4111、第一攝像頭;4121、第二攝像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參照圖1-5所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一種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包括下料裝置1、輸送裝置2、排列裝置3、礦石識別裝置4、分離裝置5;所述下料裝置1用于振動下料以使得多個礦石跌落至輸送裝置2上;所述輸送裝置2包括第一輸送組件21和第二輸送組件22,所述第一輸送組件21位于第二輸送組件22上方,所述第一輸送組件21上設置有過濾網(wǎng)23,所述過濾網(wǎng)23用于過濾小礦石以使小礦石跌落至第二輸送組件22上;所述排列裝置3包括第一排列裝置31和第二排列裝置32,所述第一排列裝置31用于使第一輸送組件21上的礦石間隔排列的落至礦石識別裝置4上,所述第二排列裝置32用于使第二輸送組件22上的礦石間隔排列的落至礦石識別裝置4上;所述礦石識別裝置4包括攝像裝置41、圖像識別裝置42、第三輸送組件43,所述攝像裝置41用于拍攝礦石的圖像,所述圖像識別裝置42用于根據(jù)礦石的圖像對礦石進行識別以對礦石進行分類,所述第三輸送組件43用于輸送礦石經(jīng)過攝像裝置41并使礦石落至分離裝置5上;所述分離裝置5包括滑槽51、若干擋鎢板52、若干舵機53、若干儲礦倉54,所述滑槽51傾斜向下設置,用于承接礦石使礦石沿滑槽51向下滑落,所述擋鎢板52可轉(zhuǎn)動的設置在滑槽51的底部,所述儲礦倉54位于滑槽51的下方,所述儲礦倉54各對應一個擋鎢板52并與對應的擋鎢板52之間設置有滑板連接,所述儲礦倉54各對應一種礦石,當所述礦石識別裝置4識別出礦石種類時,所述舵機53驅(qū)動對應的擋鎢板52轉(zhuǎn)動,以打開擋鎢板52使礦石沿滑板滑落至對應的儲礦倉54中。
本發(fā)明的鎢礦石運輸智能化分揀裝置包括下料裝置1、輸送裝置2、排列裝置3、礦石識別裝置4、分離裝置5;通過下料裝置1振動下料以使得多個礦石跌落至輸送裝置2上;輸送裝置2包括第一輸送組件21和第二輸送組件22,第一輸送組件21上設置有過濾網(wǎng)23,通過過濾網(wǎng)23過濾小礦石以使小礦石跌落至第二輸送組件22上,以分離大礦石和小礦石,排列裝置3通過第一排列裝置31和第二排列裝置32使礦石間隔排列的落至礦石識別裝置4上,使礦石有序排列的經(jīng)過礦石識別裝置4進行識別,識別準確率較高;礦石識別裝置4通過攝像裝置41拍攝礦石的圖像,圖像識別裝置42根據(jù)礦石的圖像對礦石進行識別以對礦石進行分類,第三輸送組件43輸送礦石經(jīng)過攝像裝置41并使礦石落至分離裝置5上,完成礦石的識別分類,分離裝置5包括滑槽51、若干擋鎢板52、若干舵機53、若干儲礦倉54,礦石經(jīng)過識別分類落至滑槽51上自由下滑,當?shù)V石經(jīng)過礦石識別裝置4,礦石識別裝置4識別出礦石的種類時,對應礦石種類的舵機53驅(qū)動對應的擋鎢板52轉(zhuǎn)動,以打開擋鎢板52,當?shù)V石滑落至對應的擋鎢板52形成的開口處時,礦石會沿滑板滑落至對應的儲礦倉54中,在一個礦石經(jīng)過礦石識別裝置4識別后,關閉前一個礦石對應的擋鎢板52并打開當前礦石對應的擋鎢板52,完成不同類型礦石的分離,不會對礦石的結構造成破壞,保護了礦石的完整性,降低環(huán)境污染。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其還可具有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列裝置31包括第一排列組件311,所述第一排列組件311包括兩個第一導料板3111,兩個所述第一導料板3111相對的設置在第一輸送組件21上方且兩個第一導料板3111的間距沿第一輸送組件21的輸送方向逐漸減小。第一排列裝置31通過第一排列組件311使大礦石一個一個的從第一輸送組件21的輸出端輸出,第一排列組件311包括兩個相對的設置在第一輸送組件21上的第一導料板3111,兩個第一導料板3111的間距逐漸減小,以使大礦石一個一個的排隊通過兩個第一導料板3111,完成大礦石的排隊輸送。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排列裝置31包括第一間隔下料組件312,所述第一間隔下料組件312包括第一下料板3121、第一葉輪3122、第一電機3123,所述第一下料板3121位于第一輸送組件21輸出端的下方,所述第一葉輪3122位于第一輸送組件21輸出端的外側,所述第一葉輪3122的葉片間距能夠容納一個大礦石,所述第一電機3123用于驅(qū)動第一葉輪3122間隔轉(zhuǎn)動,以使第一葉輪3122上的大礦石間隔的落至第一下料板3121上。第一排列裝置31通過第一間隔下料組件312使大礦石按一定的時間間隔有序的下落至第一下料板3121上,具體的,大礦石經(jīng)過第一排料裝置排隊,從第一輸送組件21上向下滑落至第一葉輪3122上,位于第一葉輪3122的兩個葉片之間,第一電機3123驅(qū)動第一葉輪3122轉(zhuǎn)動使大礦石下落至第一下料板3121上,再自由下滑至圖像識別裝置42上,設置第一葉輪3122的轉(zhuǎn)動時間間隔,使大礦石按一定的時間間隔排隊輸送至圖像識別裝置42上,確保圖像識別裝置42有足夠的時間對大礦石進行識別,以提高圖像識別裝置42的識別準確度。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排列裝置32包括第二排列組件321,所述第二排列組件321包括兩個第二導料板,兩個所述第二導料板相對的設置在第二輸送組件22上方且兩個第二導料板的間距沿第二輸送組件22的輸送方向逐漸減小。第二排列裝置32通過第二排列組件321使小礦石一個一個的從第二輸送組件22的輸出端輸出,第二排列組件321包括兩個相對的設置在第二輸送組件22上的第二導料板,兩個第二導料板的間距逐漸減小,以使小礦石一個一個的排隊通過兩個第二導料板,完成小礦石的排隊輸送。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排列裝置32包括第二間隔下料組件322,所述第二間隔下料組件322包括第二下料板3221、第二葉輪3222、第二電機3223,所述第二下料板3221位于第二輸送組件22輸出端的下方,所述第二葉輪3222位于第二輸送組件22輸出端的外側,所述第二葉輪3222的葉片間距能夠容納一個小礦石,所述第二電機3223用于驅(qū)動第二葉輪3222間隔轉(zhuǎn)動,以使第二葉輪3222上的小礦石間隔的落至第二下料板3221上。第二排列裝置32通過第二間隔下料組件322使小礦石按一定的時間間隔有序的下落至第二下料板3221上,具體的,小礦石經(jīng)過第二排料裝置排隊,從第二輸送組件22上向下滑落至第二葉輪3222上,位于第二葉輪3222的兩個葉片之間,第二電機3223驅(qū)動第二葉輪3222轉(zhuǎn)動使小礦石下落至第二下料板3221上,再自由下滑至圖像識別裝置42上,設置第二葉輪3222的轉(zhuǎn)動時間間隔,使小礦石按一定的時間間隔排隊輸送至圖像識別裝置42上,第一葉輪3122和第二葉輪3222的轉(zhuǎn)動時間相錯開,確保圖像識別裝置42有足夠的時間對小礦石進行識別,以提高圖像識別裝置42的識別準確度。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攝像裝置41包括第一攝像頭組411和第二攝像頭組412,所述第一攝像頭組411包括兩個相對設置在第三輸送組件43兩側的第一攝像頭4111,所述第二攝像頭組412包括兩個相對設置在第三輸送組件43兩側的第二攝像頭4121。攝像裝置41包括第一攝像頭組411和第二攝像頭組412,通過設置在在第三輸送組件43兩側的第一攝像頭4111和第二攝像頭4121對礦石進行多方位拍攝,拍攝的礦石圖像較為完整,識別準確率較高。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攝像頭組412的高度高于第一攝像頭組411的高度。第二攝像頭組412的高度高于第一攝像頭組411的高度,以便較好的對不同大小的礦石進行拍攝,以提高拍攝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圖像識別裝置42包括鎢礦圖像數(shù)據(jù)庫和鎢礦識別系統(tǒng),所述鎢礦圖像數(shù)據(jù)庫包括若干鎢礦比對圖像,所述鎢礦識別系統(tǒng)將攝像裝置41拍攝的礦石圖像與鎢礦比對圖像進行對比,判斷礦石為純鎢石、夾雜鎢石或廢石。圖像識別裝置42包括鎢礦圖像數(shù)據(jù)庫和鎢礦識別系統(tǒng),通過建立鎢礦圖像數(shù)據(jù)庫來對礦石圖像進行對比識別,具體的,可將鎢礦比對圖像按6:3:1劃分為訓練集、驗證集和測試集,將訓練集輸入到搭建好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中進行訓練,將訓練好的權重模型保持下來,在控制端建立鎢礦圖像數(shù)據(jù)庫,其中,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建立礦石識別數(shù)據(jù)庫的方式屬于現(xiàn)有技術,與背景技術中圖像處理系統(tǒng)原理類似,在此不做詳述,鎢礦識別系統(tǒng)將拍攝的礦石圖像與鎢礦圖像數(shù)據(jù)庫進行對比,判斷出礦石種類,具體分為純礦石、夾雜礦石和廢石,完成礦石的識別分類。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輸送組件21包括主動輪211、從動輪212、傳送帶213、第三電機214,所述傳送帶213套設在主動輪211和從動輪212上,所述第三電機214用于驅(qū)動主動輪211轉(zhuǎn)動,所述過濾網(wǎng)23設置在傳送帶213的中部。第一輸送組件21包括主動輪211、從動輪212、傳送帶213、第三電機214,通過第三電機214驅(qū)動主動輪211轉(zhuǎn)動,主動輪211帶動從動輪212轉(zhuǎn)動,并帶動傳送帶213移動,以輸送礦石,過濾網(wǎng)23設置在傳送帶213中部,在傳送帶213輸送礦石的同時,過濾網(wǎng)23篩選出小礦石,使小礦石經(jīng)過濾網(wǎng)23過濾出,下落到第二輸送組件22上,使大礦石和小礦石分離,以便后續(xù)通過排列裝置3將礦石一個個排列開。
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分別與下料裝置1、輸送裝置2、排列裝置3、礦石識別裝置4、分離裝置5連接并對下料裝置1、輸送裝置2、排列裝置3、礦石識別裝置4、分離裝置5進行控制。通過控制裝置對下料裝置1、輸送裝置2、排列裝置3、礦石識別裝置4、分離裝置5進行控制,具體的,將礦石添加至下料裝置1中,控制裝置控制下料裝置1振動下料,使礦石落至第一輸送組件21上,經(jīng)過濾網(wǎng)23過濾,小礦石落至第二輸送組件22上,第一輸送組件21輸送大礦石經(jīng)過第一排列裝置31進行排列,第二輸送組件22輸送小礦石經(jīng)過第二排列裝置32進行排列,控制礦石識別裝置4對礦石進行識別分類,再控制分離裝置5分離出分類好的各種礦石。
在不出現(xiàn)沖突的前提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將上述附加技術特征自由組合以及疊加使用。
可以理解,本發(fā)明是通過一些實施例進行描述的,本領域技術人員知悉的,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特征和實施例進行各種改變或等效替換。另外,在本發(fā)明的教導下,可以對這些特征和實施例進行修改以適應具體的情況及材料而不會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因此,本發(fā)明不受此處所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nèi)的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所保護的范圍內(nèi)。
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