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包括磨粉機箱體(11),以及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11)上的加料斗(1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11)上表面上的旋轉(zhuǎn)板單元(1),分別設置在所述旋轉(zhuǎn)板單元(1)兩端并用于封蓋保護所述加料斗(12)的兩個蓋板單元(2),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11)上表面上并通過支撐已經(jīng)旋轉(zhuǎn)打開的所述蓋板單元(2)的方式以用于在所述蓋板單元(2)上暫放物料的兩個支撐柱單元(3),以及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11)上表面上并用于卡合所述加料斗(12)上方的所述蓋板單元(2)的兩個彈性柱單元(4)。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zhuǎn)板單元(1)包括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11)上表面上中部位置處的固定柱(101),設置在所述固定柱(101)上端面上的安裝槽(102),設置在所述安裝槽(102)上的支撐彈簧(103),開口向下套接設置在所述固定柱(101)上并由所述支撐彈簧(103)頂起的安裝套筒(104),以及設置在所述安裝套筒(104)上表面上的矩形旋轉(zhuǎn)板(105)。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單元(2)包括設置在所述矩形旋轉(zhuǎn)板(105)端面上的圓形板(201),以及設置在所述圓形板(201)上表面上圓心位置處并用于物料安放時進行防滑固定的彈性圈(202)。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單元(2)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圓形板(201)的遠離所述矩形旋轉(zhuǎn)板(105)一側的觀察口(203),以及嵌入設置在所述觀察口(203)內(nèi)的透明板(204)。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單元(2)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圓形板(201)環(huán)面上靠近所述矩形旋轉(zhuǎn)板(105)一側兩邊位置處的兩個推動用彈性條(205)。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單元(3)包括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11)上表面上的支撐圓柱(301),以及設置在所述支撐圓柱(301)上端面上并用于增大與所述圓形板(201)之間摩擦力的彈性凸起條(302)。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支撐圓柱(301)關于所述固定柱(101)呈對稱關系設置,若干條所述彈性凸起條(302)之間平行設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凸起條(302)的高度低于所述圓形板(201)。
9.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柱單元(4)包括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11)上表面上且遠離所述固定柱(101)一側位置處的固定筒體(401),以及插入設置在所述固定筒體(401)上的彈性柱(402)。
10.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彈性柱(402)關于所述加料斗(12)和所述固定柱(101)的中心連線呈對稱關系設置,所述圓形板(201)環(huán)面上被兩個所述彈性柱(402)夾緊的弧形邊的圓心角度數(shù)為15?30°。
說明書: 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氨基酸生產(chǎn)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背景技術[0002] 氨基酸的生產(chǎn)方法,主要有微生物發(fā)酵法、水解提取法以及化學合成法等,其中微生物發(fā)酵法中就需要用到玉米淀粉,來作為發(fā)酵體系的碳源,這個過程中就需要用到磨粉
機,來研磨制得玉米淀粉。
[0003] 現(xiàn)有的磨粉機,其進料口大多是敞開的,這是出于加料方便的考慮,但是也帶來了進料口容易進灰污染、研磨粉末容易揚起這兩個問題,所以市場上急需一種進料口帶蓋的
磨粉機,而且加料操作還要相對較為方便。
[0004] 專利公告號為CN210496752U,公告日為2020.05.12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生產(chǎn)鄰氯苯甘氨酸的磨粉機,包括機體,所述機體頂端設置有操作臺,所述機體一側
設置有開關,所述機體一側設置有送料口,且貫穿于機體一側,所述操作臺頂端設置有動力
箱,所述動力箱一側設置有動力箱開關,所述動力箱一端設置有磨粉箱,所述磨粉箱底端設
置有出料口,所述磨粉箱頂端設置有送料口頂端設置有漏斗;通過加裝絞龍輸送物料裝置。
[0005] 但是該實用新型專利中的磨粉機存在加料操作不方便的問題。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6]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其能通過在磨粉機箱體上表面上設置旋轉(zhuǎn)板單元、蓋板單元、支撐柱單元以及彈性柱單元的方式,達到對加料斗高效封
蓋保護的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加料斗處封蓋防塵結構簡單有效,加料斗開關操作快捷方
便、不影響加料操作,加料過程可以暫放待粉碎的物料,使得整個加料動作更加高效省力,
以及整體結構穩(wěn)定性高,不易意外變動的優(yōu)點。
[0007]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包括磨粉機箱體,以及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上的加料斗,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上表面
上的旋轉(zhuǎn)板單元,分別設置在所述旋轉(zhuǎn)板單元兩端并用于封蓋保護所述加料斗的兩個蓋板
單元,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上表面上并通過支撐已經(jīng)旋轉(zhuǎn)打開的所述蓋板單元的方式以
用于在所述蓋板單元上暫放物料的兩個支撐柱單元,以及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上表面上
并用于卡合所述加料斗上方的所述蓋板單元的兩個彈性柱單元。
[0008] 進一步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旋轉(zhuǎn)板單元包括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上表面上中部位置處的固定柱,設置在所述固定柱上端面上的安裝槽,設置在所述安裝槽上的支
撐彈簧,開口向下套接設置在所述固定柱上并由所述支撐彈簧頂起的安裝套筒,以及設置
在所述安裝套筒上表面上的矩形旋轉(zhuǎn)板。
[0009] 進一步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蓋板單元包括設置在所述矩形旋轉(zhuǎn)板端面上的圓形板,以及設置在所述圓形板上表面上圓心位置處并用于物料安放時進行防滑固定的彈
性圈。
[0010] 進一步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蓋板單元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圓形板的遠離所述矩形旋轉(zhuǎn)板一側的觀察口,以及嵌入設置在所述觀察口內(nèi)的透明板。
[0011] 進一步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蓋板單元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圓形板環(huán)面上靠近所述矩形旋轉(zhuǎn)板一側兩邊位置處的兩個推動用彈性條。
[0012] 進一步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支撐柱單元包括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上表面上的支撐圓柱,以及設置在所述支撐圓柱上端面上并用于增大與所述圓形板之間摩擦力的
彈性凸起條。
[0013] 進一步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在于:兩個所述支撐圓柱關于所述固定柱呈對稱關系設置,若干條所述彈性凸起條之間平行設置。
[0014] 進一步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彈性凸起條的高度低于所述圓形板。[0015] 進一步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彈性柱單元包括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上表面上且遠離所述固定柱一側位置處的固定筒體,以及插入設置在所述固定筒體上的彈性柱。
[0016] 進一步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在于:兩個所述彈性柱關于所述加料斗和所述固定柱的中心連線呈對稱關系設置,所述圓形板環(huán)面上被兩個所述彈性柱夾緊的弧形邊的圓心角度數(shù)
為15?30°。
[0017]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磨粉機箱體上表面上設置旋轉(zhuǎn)板單元、蓋板單元、支撐柱單元以及彈性柱單元的方式,達到對加料斗高效封蓋保護的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加料斗處封
蓋防塵結構簡單有效,加料斗開關操作快捷方便、不影響加料操作,加料過程可以暫放待粉
碎的物料,使得整個加料動作更加高效省力,以及整體結構穩(wěn)定性高,不易意外變動的優(yōu)
點。
附圖說明[0018]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9]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支撐柱單元在俯視角度下的位置結構示意圖。[0020]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旋轉(zhuǎn)板單元的結構示意圖。[0021]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蓋板單元的結構示意圖。[0022]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彈性柱單元在側視角度下的使用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0023] 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0024] 實施例:如附圖1、2、3、4以及附圖5所示,一種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包括磨粉機箱體11,以及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11上的加料斗12,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11上表
面上的旋轉(zhuǎn)板單元1,分別設置在所述旋轉(zhuǎn)板單元1兩端并用于封蓋保護所述加料斗12的兩
個蓋板單元2,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11上表面上并通過支撐已經(jīng)旋轉(zhuǎn)打開的所述蓋板單
元2的方式以用于在所述蓋板單元2上暫放物料的兩個支撐柱單元3,以及設置在所述磨粉
機箱體11上表面上并用于卡合所述加料斗12上方的所述蓋板單元2的兩個彈性柱單元4。
[0025]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磨粉機開始使用前,所述彈性柱單元4卡合固定任意一個所述蓋板單元2,此時封蓋防塵效果持續(xù)失效,避免向磨粉機內(nèi)落入灰塵,而所述旋轉(zhuǎn)板單元1處
于向上舒張展開狀態(tài),所述支撐柱單元3處于閑置狀態(tài)。
[0026] 接著是加料過程,先推動所述蓋板單元2,使之從兩個所述彈性柱單元4之間越過,然后將所述蓋板單元2旋轉(zhuǎn)至所述支撐柱單元3上方,此時所述蓋板單元2的封蓋防塵效果
暫時失效,而作為暫時支撐安放物料的置物臺,最終使得整個加料過程中可以更加高效省
力,兩個所述蓋板單元2上都可以暫時放置物料,不必要求物料要一口氣倒入所述加料斗
12,最后加料完成后,再旋轉(zhuǎn)所述蓋板單元2,恢復至之前狀態(tài),即可保證整個磨粉機具有加
料口封蓋防塵效果好,且不影響加料操作的雙重優(yōu)點。
[0027] 所述旋轉(zhuǎn)板單元1包括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11上表面上中部位置處的固定柱101,設置在所述固定柱101上端面上的安裝槽102,設置在所述安裝槽102上的支撐彈簧
103,開口向下套接設置在所述固定柱101上并由所述支撐彈簧103頂起的安裝套筒104,以
及設置在所述安裝套筒104上表面上的矩形旋轉(zhuǎn)板105。所述蓋板單元2包括設置在所述矩
形旋轉(zhuǎn)板105端面上的圓形板201,以及設置在所述圓形板201上表面上圓心位置處并用于
物料安放時進行防滑固定的彈性圈202。所述蓋板單元2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圓形板201的遠
離所述矩形旋轉(zhuǎn)板105一側的觀察口203,以及嵌入設置在所述觀察口203內(nèi)的透明板204。
所述蓋板單元2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圓形板201環(huán)面上靠近所述矩形旋轉(zhuǎn)板105一側兩邊
位置處的兩個推動用彈性條205。
[0028]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矩形旋轉(zhuǎn)板105連同所述圓形板201具有一個可旋轉(zhuǎn)的高位,保證所述圓形板201可以順利旋轉(zhuǎn)至所述加料斗12上方、所述支撐柱單元3上方,而所述加
料斗12上沿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撐柱單元3下端面,使得所述加料斗12上沿與所述圓形板201
下表面之間的間距控制在1.?2cm之間。
[0029] 此外,所述彈性圈202的材質(zhì)為現(xiàn)有橡膠,當物料包裝袋暫時安放在旋轉(zhuǎn)打開的所述圓形板201上時,可以起到防滑固定效果,而所述透明板204的材質(zhì)為現(xiàn)有透明塑料,所述
推動用彈性條205的材質(zhì)為現(xiàn)有軟質(zhì)橡膠,粘結固定。
[0030] 所述支撐柱單元3包括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11上表面上的支撐圓柱301,以及設置在所述支撐圓柱301上端面上并用于增大與所述圓形板201之間摩擦力的彈性凸起條
302。兩個所述支撐圓柱301關于所述固定柱101呈對稱關系設置,若干條所述彈性凸起條
302之間平行設置。所述彈性凸起條302的高度低于所述圓形板201。
[0031]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所述圓形板201在旋轉(zhuǎn)過程中不與所述彈性凸起條302之間發(fā)生環(huán)向磕碰,因此采用所述圓形板201在高位旋轉(zhuǎn)、下壓后抵在所述彈性凸起條302上的方
式,來保證旋轉(zhuǎn)動作和物料支撐動作兩者都不耽誤,其中所述彈性凸起條302的材質(zhì)與所述
彈性圈202相同。
[0032] 所述彈性柱單元4包括設置在所述磨粉機箱體11上表面上且遠離所述固定柱101一側位置處的固定筒體401,以及插入設置在所述固定筒體401上的彈性柱402。兩個所述彈
性柱402關于所述加料斗12和所述固定柱101的中心連線呈對稱關系設置,所述圓形板201
環(huán)面上被兩個所述彈性柱402夾緊的弧形邊的圓心角度數(shù)為15?30°。
[0033]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柱單元4的作用就是使得其中一個所述圓形板201旋轉(zhuǎn)至所述加料斗12上方后就不要再旋轉(zhuǎn)了,保證封蓋防塵動作的穩(wěn)定性,同時也保證該固定效
果是彈性的,保證所述圓形板201也可以旋轉(zhuǎn)打開,所述彈性柱402的材質(zhì)為硬質(zhì)橡膠,其中
兩個所述彈性柱402之間的距離相對較小,保證在所述圓形板201旋轉(zhuǎn)最外側的環(huán)形端點兩
側進行卡合固定即可。
[0034]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述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nèi),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
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修改。這些都是不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
利要求范圍內(nèi)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聲明:
“氨基酸生產(chǎn)用磨粉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