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包括兩組配料裝置,兩組配料裝置共包括四個并排設置的緩存斗(1),每個所述緩存斗(1)的出料端均設置有計量斗(11),每兩個計量斗(11)下方設置有一個攪拌機(12),混凝土攪拌樓還包括
皮帶輸送機(13),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體上且位于兩側緩存斗(1)的進料端所在的位置設置有分料裝置(14),所述分料裝置(14)包括初次分料裝置,所述初次分料裝置包括架設在多個緩存斗(1)上方的安裝板(2),所述安裝板(2)位于多個緩存斗(1)的中部,所述安裝板(2)上且位于安裝板(2)的兩側設置有連接板(211),兩側所述連接板(211)之間且位于連接板(211)的兩側轉動連接有轉動輥(212),兩側所述轉動輥(212)上繞設有傳送帶(213),一側所述連接板(211)上固定設置有用于驅動其中一個轉動輥(212)正向或反向轉動的電機(214),所述皮帶輸送機(13)的輸出端位于傳送帶(213)的上方,所述分料裝置(14)還包括位于傳送帶(213)兩端輸出端的再次分料裝置,所述再次分料裝置用于將傳送帶(213)傳送的物料依次輸送至每個緩存斗(1)內(nèi)。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其特征在于:所述再次分料裝置包括架設在連接板(211)上的分料筒(22),所述分料筒(22)的進料端與傳送帶(213)的出料端銜接,所述分料筒(22)的底部且位于分料筒(22)的兩側與分料筒(22)連通設置有出料管(222),多個所述出料管(222)與多個所述緩存斗(1)呈一一對應設置,所述出料管(222)的出料端與緩存斗(1)的進料端銜接,所述分料筒(22)上設置有用于同時開啟關閉兩側出料管(222)或開啟關閉其中一個出料管(222)的啟閉裝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筒(22)內(nèi)且位于兩側出料管(222)之間所在的位置沿豎直方向固定設置有隔板(223),所述分料筒(22)相對的面上開設有第一通過口(24)和第二通過口(25),所述啟閉裝置包括第一啟閉板(241)和第二啟閉板(251),所述第一啟閉板(241)用于穿設且滑動設置在第一通過口(24)內(nèi),所述第二啟閉板(251)用于穿設且滑動設置在第二通過口(25)內(nèi),所述第一啟閉板(241)上且位于第一啟閉板(241)的兩側開設有第一出料口(242)和第二出料口(243),所述隔板(223)的邊緣用于與第一啟閉板(241)或第二啟閉板(251)抵接,所述分料筒(22)的外壁上設置有用于驅動第一啟閉板(241)位于第一通過口(24)內(nèi)移動的驅動裝置,所述分料筒(22)的外壁上設置有用于在第一啟閉板(241)移動時帶動第二啟閉板(251)始終與第一啟閉板(241)保持抵接關系的連接裝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筒(22)的外壁上架設有驅動電缸(25),所述驅動電缸(25)的驅動端朝向第一通過口(24)所在的位置設置,所述驅動電缸(25)的驅動端固定連接在第一啟閉板(241)背離第二啟閉板(251)的邊緣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啟閉板(251)遠離第一啟閉板(241)的邊緣且位于第二啟閉板(251)相背離的兩個面上均設置有導向板(26),所述分料筒(22)的外壁上且位于第二通過口(25)的上方和下方均設置有導向桿(261),兩側所述導向桿(261)遠離分料筒(22)的端部均設置有板體(262),所述導向板(26)上開設有用于供導向桿(261)穿過的通孔(263),所述導向板(26)通過通孔(263)滑動設置在導向桿(261)上,所述連接裝置包括設置在導向板(26)和板體(262)之間的彈簧(264),所述彈簧(264)套設在導向桿(261)上,所述彈簧(264)的一端固定連接至導向板(26)上,另一端固定連接至板體(262)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啟閉板(241)朝向第二啟閉板(251)的面上開設有拼接槽(244),所述拼接槽(244)沿第一啟閉板(241)邊緣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拼接槽(244)的兩端貫穿所述第一啟閉板(241)設置,所述第二啟閉板(251)朝向第一啟閉板(241)的面上設置有用于插接至拼接槽(244)內(nèi)的拼接條(253),所述拼接條(253)沿第二啟閉板(251)邊緣的長度方向設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槽(244)的底壁上沿拼接槽(244)的長度方向固定設置有磁鐵條(245),所述拼接條(253)設置為用于與磁鐵條(245)吸附的金屬條。
8.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啟閉板(251)靠近第一啟閉板(241)的邊緣且位于第二啟閉板(251)相背離的兩個面上均設置有擋板(252),所述分料筒(22)的內(nèi)壁上且位于第一通過口(24)上部和下部以及第二通過口(25)的上部和下部均開設有容納槽(224),所述容納槽(224)用于供擋板(252)移入。
9.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筒(22)的外壁上設置推料電缸(27),所述推料電缸(27)位于分料筒(22)相鄰于第一通過口(24)和第二通過口(25)所在的平面上,所述推料電缸(27)驅動端穿設且滑動連接在分流筒上,所述推料電缸(27)的驅動端上設置有推桿(271),所述推桿(271)位于高于第一啟閉板(241)和第二啟閉板(251)的位置設置,所述推桿(271)朝向出料管(222)的面上設置有刷毛(272)。
10.一種混凝土攪拌樓的投料方法,包括權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攪拌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將需要投放的原料置于皮帶輸送機(13)的輸入端,此時皮帶輸送機(13)可將原料輸送至傳送帶(213)上,通過電機(214)帶動轉動輥(212)轉動,使得轉動輥(212)帶動傳送帶(213)傳動,此時傳送帶(213)可將原料輸送至一側分料筒(22)內(nèi),通過驅動電缸(25)帶動第一啟閉板(241)移動,使得第一啟閉板(241)帶動第二啟閉板(251)抵抗彈簧(264)的彈力移動,從而使得第一啟閉板(241)帶動第一出料口(242)和第二出料口(243)移動,當?shù)诙隽峡?243)移動至靠近驅動電缸(25)的出料管(222)上時,此時第二啟閉板(251)可將遠離驅動電缸(25)的出料管(222)封閉,從而開啟靠近驅動電缸(25)的出料管(222),當?shù)诙隽峡?243)移動至遠離驅動電缸(25)的出料管(222)上,此時第一出料口(242)可移動至靠近驅動電缸(25)的出料管(222)上,使得兩側出料管(222)均被開啟,當?shù)谝怀隽峡?242)移動至遠離驅動電缸(25)的出料管(222)上時,此時第一啟閉板(241)可將靠近驅動電缸(25)的出料管(222)封閉,原料可通過出料管(222)進入至指定的緩存斗(1)內(nèi),通過打開緩存斗(1),使得緩存斗(1)內(nèi)的原料進入稱量斗內(nèi)稱量,原料稱量完畢后可進入至攪拌機(12)內(nèi)進行攪拌,通過首先將砂、水泥、煤灰、水和外加劑通入至攪拌機(12)內(nèi)攪拌成砂漿后,再將粗細骨料和石頭通入至攪拌機(12)內(nèi),完成混凝土的攪拌。
說明書: 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及其投料方法技術領域[0001] 本申請涉及混凝土生產(chǎn)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及其投料方法。背景技術[0002] 混凝土攪拌樓,也叫砼攪拌樓,主要應用于混凝土攪拌等混凝土機械工程建設。混凝土攪拌樓骨料計量與混凝土攪拌站骨料計量相比,減少了四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并且是垂直下
料計量,節(jié)約了計量時間,因此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同型號的情況下,攪拌樓生產(chǎn)效率比
攪拌站生產(chǎn)效率提高三分之一。
[0003] 申請公布號為CN102490274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新型二階式混凝土攪拌樓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骨料倉、斜皮帶、計量秤、攪拌機、攪拌樓主框架和攏料斗,其特征是所述
計量秤的骨料計量斗設置在攪拌樓主框架的頂部,攪拌機位于計量秤的下面,攏料斗位于
攪拌機的下面,骨料倉放置在地面上,骨料倉通過斜皮帶與計量秤連接。所述骨料倉的骨料
計量斗有兩個,分別為砂計量斗和石子計量斗。骨料經(jīng)儲料倉經(jīng)皮帶送到計量斗中,其他物
料經(jīng)各自輸送系統(tǒng)送到各自計量斗,各種物料計量完畢后,將料卸到攪拌主機中攪拌,計量
斗卸料完畢后進行下一罐次計量。所有物料都卸到攪拌機后開始計量攪拌時間。攪拌時間
到,一次性將砼卸到攏料斗中,卸料時間到,關閉攪拌機卸料門,同時微機判斷計量系統(tǒng)是
否完成,計量完成將料卸到攪拌機中攪拌,攪拌完備卸料,以上動作重復進行。
[0004] 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發(fā)明人認為存在以下技術缺陷:攏料斗的作用主要是將攪拌機內(nèi)攪拌完畢后的混凝土過渡到混凝土運輸車中,當攪拌機將攪拌完畢后的混凝土一
次性卸料至攏料斗內(nèi)時,各個計量斗需要等待攪拌機完成卸料后再將各個原料輸送至攪拌
機內(nèi),完成下一批集料斗的攪拌,降低了對混凝土生產(chǎn)的生產(chǎn)效率。
發(fā)明內(nèi)容[0005] 為了提高對混凝土生產(chǎn)的生產(chǎn)效率,本申請?zhí)峁┮环N混凝土攪拌樓。[0006] 本申請?zhí)峁┑囊环N混凝土攪拌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包括兩組配料裝置,兩組配料裝置共包括四個并排設置的緩
存斗,每個所述緩存斗的出料端均設置有計量斗,每兩個計量斗下方設置有一個攪拌機,混
凝土攪拌樓還包括皮帶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體上且位于兩側緩存斗的進料端所在
的位置設置有分料裝置,所述分料裝置包括初次分料裝置,所述初次分料裝置包括架設在
多個緩存斗上方的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位于多個緩存斗的中部,所述安裝板上且位于安裝
板的兩側設置有連接板,兩側所述連接板之間且位于連接板的兩側轉動連接有轉動輥,兩
側所述轉動輥上繞設有傳送帶,一側所述連接板上固定設置有用于驅動其中一個轉動輥正
向或反向轉動的電機,所述皮帶輸送機的輸出端位于傳送帶的上方,所述分料裝置還包括
位于傳送帶兩端輸出端的再次分料裝置,所述再次分料裝置用于將傳送帶傳送的物料依次
輸送至每個緩存斗內(nèi)。
[0007]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通過電機帶動轉動輥正反轉時,電機可帶動傳送帶正向或反向傳動,使得皮帶輸送機輸送至傳送帶上的原料可被依次傳送至兩側的配料裝置
內(nèi),而將兩組配料裝置包括四個緩存斗,再次分料裝置可將原料依次傳送至各個緩存斗內(nèi)
暫存,當一側的攪拌機進行攪拌工作時,此時另一側配料裝置可配合初次分料裝置和再次
分料裝置進行配料工作,在一側攪拌機攪拌的同時,實現(xiàn)另一側攪拌機的配料,當一側攪拌
機攪拌完畢卸料時,另一側攪拌機可開始進行攪拌工作,重復上述步驟,提高了對混凝土生
產(chǎn)時的生產(chǎn)效率。
[0008] 可選的,所述再次分料裝置包括架設在連接板上的分料筒,所述分料筒的進料端與傳送帶的出料端銜接,所述分料筒的底部且位于分料筒的兩側與分料筒連通設置有出料
管,多個所述出料管與多個所述緩存斗呈一一對應設置,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與緩存斗的
進料端銜接,所述分料筒上設置有用于同時開啟關閉兩側出料管或開啟關閉其中一個出料
管的啟閉裝置。
[0009]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啟閉裝置可帶動兩個出料管中其中一個出料管開啟或關系,或者帶動兩個出料管同時開啟或關閉,當輸送的原料相同時,可同時開啟四個出料管,
從而實現(xiàn)多個緩存斗內(nèi)物料的同時輸送,當輸送的原料不同時,可通過開啟其中一個出料
管,實現(xiàn)單個物料的輸送,從而提高了對原料的輸送效果。
[0010] 可選的,所述分料筒內(nèi)且位于兩側出料管之間所在的位置沿豎直方向固定設置有隔板,所述分料筒相對的面上開設有第一通過口和第二通過口,所述啟閉裝置包括第一啟
閉板和第二啟閉板,所述第一啟閉板用于穿設且滑動設置在第一通過口內(nèi),所述第二啟閉
板用于穿設且滑動設置在第二通過口內(nèi),所述第一啟閉板上且位于第一啟閉板的兩側開設
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隔板的邊緣用于與第一啟閉板或第二啟閉板抵接,所述
分料筒的外壁上設置有用于驅動第一啟閉板位于第一通過口內(nèi)移動的驅動裝置,所述分料
筒的外壁上設置有用于在第一啟閉板移動時帶動第二啟閉板始終與第一啟閉板保持抵接
關系的連接裝置。
[001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shù)诙隽峡谝苿又量拷谝煌ㄟ^口的出料管上時,此時第二啟閉板可將遠離第一通過口的出料管封閉,從而開啟靠近第一通過口的出料管,當
第二出料口移動至遠離第一通過口的出料管上,此時第一出料口可移動至靠近第一通過口
的出料管上,使得兩側出料管均被開啟,當?shù)谝怀隽峡谝苿又吝h離第一通過口的出料管上
時,此時第一啟閉板可將靠近第一通過口的出料管封閉;實現(xiàn)不同狀態(tài)下出料管的開啟或
關閉,采用單個驅動裝置即可實現(xiàn)不同狀態(tài)的出料管開啟或關閉,提高了對出料管開啟或
關閉的效果。
[0012] 可選的,所述分料筒的外壁上架設有驅動電缸,所述驅動電缸的驅動端朝向第一通過口所在的位置設置,所述驅動電缸的驅動端固定連接在第一啟閉板背離第二啟閉板的
邊緣上。
[0013]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驅動電缸可帶動第一啟閉板位于第一通過口內(nèi)移動,從而實現(xiàn)對第一啟閉板的驅動,采用驅動電缸的設置其結構簡單,可實現(xiàn)第一驅動板任
意位置的固定,提高了對第一驅動板的驅動效果。
[0014] 可選的,所述第二啟閉板遠離第一啟閉板的邊緣且位于第二啟閉板相背離的兩個面上均設置有導向板,所述分料筒的外壁上且位于第二通過口的上方和下方均設置有導向
桿,兩側所述導向桿遠離分料筒的端部均設置有板體,所述導向板上開設有用于供導向桿
穿過的通孔,所述導向板通過通孔滑動設置在導向桿上,所述連接裝置包括設置在導向板
和板體之間的彈簧,所述彈簧套設在導向桿上,所述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至導向板上,另一
端固定連接至板體上。
[0015]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第二啟閉板可始終抵抗彈簧的彈力抵接至第一啟閉板上,當?shù)谝粏㈤]板移動時,可帶動彈簧被始終擠壓至壓縮狀態(tài),從而
使得第二啟閉板可始終抵接至第一啟閉板上,采用彈簧的設置降低了整個裝置的生產(chǎn)成
本;導向板和導向桿可對第二啟閉板位于第二通過口內(nèi)的移動起到導向的效果,從而防止
第二啟閉板在移動時傾斜,防止第二啟閉板與分料筒的內(nèi)壁之間出現(xiàn)間隙,提高了第一啟
閉板和第二啟閉板對出料管的開啟或關閉效果。
[0016] 可選的,所述第一啟閉板朝向第二啟閉板的面上開設有拼接槽,所述拼接槽沿第一啟閉板邊緣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拼接槽的兩端貫穿所述第一啟閉板設置,所述第二啟
閉板朝向第一啟閉板的面上設置有用于插接至拼接槽內(nèi)的拼接條,所述拼接條沿第二啟閉
板邊緣的長度方向設置。
[0017]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shù)诙㈤]板抵抗彈簧的彈力抵接至第一啟閉板上時,第二啟閉板可帶動拼接條插接至拼接槽內(nèi),從而提高了第一啟閉板和第二啟閉板之間的密
封效果,防止部分原料沿著第一啟閉板和第二啟閉板之間的間隙通過,同時可防止第一啟
閉板在移動時傾斜,提高了第一啟閉板和第二啟閉板的移動效果。
[0018] 可選的,所述拼接槽的底壁上沿拼接槽的長度方向固定設置有磁鐵條,所述拼接條設置為用于與磁鐵條吸附的金屬條。
[0019]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金屬條可吸附至磁鐵條上時,從而使得第一啟閉板和第二啟閉板相互固定至一起,進一步使得第一啟閉板移動的同時可帶動第二啟閉板同步移
動,從而進一步阻止第一啟閉板和第二啟閉板之間出現(xiàn)間隙,同時當彈簧失去彈性后,第一
啟閉板可始終帶動第二啟閉板同步移動。
[0020] 可選的,所述第二啟閉板靠近第一啟閉板的邊緣且位于第二啟閉板相背離的兩個面上均設置有擋板,所述分料筒的內(nèi)壁上且位于第一通過口上部和下部以及第二通過口的
上部和下部均開設有容納槽,所述容納槽用于供擋板移入。
[002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擋邊的設置可防止第二啟閉板與第二通過口之間脫離,從而阻止第二啟閉板帶動第一啟閉板與第一通過口之間脫離,進一步提高了第一啟閉板和
第二啟閉板對出料管的開啟或關閉效果;容納槽的設置可供擋邊移入,從而防止擋邊對物
料的通過造成影響。
[0022] 可選的,所述分料筒的外壁上設置推料電缸,所述推料電缸位于分料筒相鄰于第一通過口和第二通過口所在的平面上,所述推料電缸驅動端穿設且滑動連接在分流筒上,
所述推料電缸的驅動端上設置有推桿,所述推桿位于高于第一啟閉板和第二啟閉板的位置
設置,所述推桿朝向出料管的面上設置有刷毛。
[0023]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推料電缸帶動推桿移動,使得推桿將第一啟閉板和第二啟閉板上殘留的物料推動至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內(nèi),防止殘留的原料對第一啟閉
板和第二啟閉板的移動造成影響,同時可使得分料筒出料完全,從而提高了分料筒的配料
效果。
[0024] 為了提高對混凝土生產(chǎn)的生產(chǎn)效率,本申請?zhí)峁┮环N混凝土攪拌樓的投料方法。[0025] 本申請?zhí)峁┑囊环N凝土攪拌樓的投料方法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攪拌樓的投料方法,包括所述的混凝土攪拌樓,包括如下步驟:
將需要投放的原料置于皮帶輸送機的輸入端,此時皮帶輸送機可將原料輸送至傳
送帶上,通過電機帶動轉動輥轉動,使得轉動輥帶動傳送帶傳動,此時傳送帶可將原料輸送
至一側分料筒內(nèi),通過驅動電缸帶動第一啟閉板移動,使得第一啟閉板帶動第二啟閉板抵
抗彈簧的彈力移動,從而使得第一啟閉板帶動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移動,當?shù)诙隽?br>
口移動至靠近驅動電缸的出料管上時,此時第二啟閉板可將遠離驅動電缸的出料管封閉,
從而開啟靠近驅動電缸的出料管,當?shù)诙隽峡谝苿又吝h離驅動電缸的出料管上,此時第
一出料口可移動至靠近驅動電缸的出料管上,使得兩側出料管均被開啟,當?shù)谝怀隽峡谝?br>
動至遠離驅動電缸的出料管上時,此時第一啟閉板可將靠近驅動電缸的出料管封閉,原料
可通過出料管進入至指定的緩存斗內(nèi),通過打開緩存斗,使得緩存斗內(nèi)的原料進入稱量斗
內(nèi)稱量,原料稱量完畢后可進入至攪拌機內(nèi)進行攪拌,通過首先將砂、水泥、煤灰、水和外加
劑通入至攪拌機內(nèi)攪拌成砂漿后,再將粗細骨料和石頭通入至攪拌機內(nèi),完成混凝土的攪
拌。
[0026]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一側的攪拌機進行攪拌工作時,此時另一側配料裝置可配合初次分料裝置和再次分料裝置進行配料工作,在一側攪拌機攪拌的同時,實現(xiàn)另一
側攪拌機的配料,當一側攪拌機攪拌完畢卸料時,另一側攪拌機可開始進行攪拌工作,重復
上述步驟,實現(xiàn)不間斷的配料攪拌卸料工作,提高了對混凝土生產(chǎn)時的生產(chǎn)效率;將、水泥、
煤灰、水和外加劑通入至攪拌機內(nèi)攪拌成砂漿后,再將粗細骨料和石頭通入至攪拌機內(nèi),完
成混凝土的攪拌,提高了混凝土生產(chǎn)后的強度。
[0027] 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當通過電機帶動轉動輥正反轉時,電機可帶動傳送帶正向或反向傳動,使得皮帶
輸送機輸送至傳送帶上的原料可被依次傳送至兩側的配料裝置內(nèi),而將兩組配料裝置包括
四個緩存斗,再次分料裝置可將原料依次傳送至各個緩存斗內(nèi)暫存,當一側的攪拌機進行
攪拌工作時,此時另一側配料裝置可配合初次分料裝置和再次分料裝置進行配料工作,在
一側攪拌機攪拌的同時,實現(xiàn)另一側攪拌機的配料,當一側攪拌機攪拌完畢卸料時,另一側
攪拌機可開始進行攪拌工作,重復上述步驟,提高了對混凝土生產(chǎn)時的生產(chǎn)效率;
當?shù)诙隽峡谝苿又量拷谝煌ㄟ^口的出料管上時,此時第二啟閉板可將遠離第
一通過口的出料管封閉,從而開啟靠近第一通過口的出料管,當?shù)诙隽峡谝苿又吝h離第
一通過口的出料管上,此時第一出料口可移動至靠近第一通過口的出料管上,使得兩側出
料管均被開啟,當?shù)谝怀隽峡谝苿又吝h離第一通過口的出料管上時,此時第一啟閉板可將
靠近第一通過口的出料管封閉;實現(xiàn)不同狀態(tài)下出料管的開啟或關閉,采用單個驅動裝置
即可實現(xiàn)不同狀態(tài)的出料管開啟或關閉,提高了對出料管開啟或關閉的效果。
附圖說明[0028]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的分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的再次分料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是沿圖3中A?A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中的A部放大圖。
[0029] 附圖標記說明:1、緩存斗;11、計量斗;12、攪拌機;13、皮帶輸送機;14、分料裝置;2、安裝板;21、支撐桿;211、連接板;212、轉動輥;213、傳送帶;214、電機;22、分料筒;221、固
定桿;222、出料管;223、隔板;224、容納槽;24、第一通過口;241、第一啟閉板;242、第一出料
口;243、第二出料口;244、拼接槽;245、磁鐵條;25、第二通過口;251、第二啟閉板;252、擋
板;253、拼接條;25、驅動電缸;251、支撐板;26、導向板;261、導向桿;262、板體;263、通孔;
264、彈簧;27、推料電缸;271、推桿;272、刷毛。
具體實施方式[0030] 以下結合附圖1?5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0031]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參照圖1,一種混凝土攪拌樓,包括兩組配料裝置,兩組配料裝置共包括四個并排設置的緩存斗1,每個緩存斗1的出料端均設置有計
量斗11,每兩個計量斗11下方設置有一個攪拌機12,混凝土攪拌樓還包括皮帶輸送機13。
[0032] 結合圖1和圖2,架體上且位于兩側緩存斗1的進料端所在的位置設置有分料裝置14,分料裝置14包括初次分料裝置,初次分料裝置包括架設在多個緩存斗1上方的安裝板2,
安裝板2朝向緩存斗1的面上沿安裝板2的周向位置設置有多個支撐桿21,支撐桿21遠離安
裝板2的端部固定設置在緩存斗1上,安裝板2通過多個支撐桿21架設在緩存斗1上方,安裝
板2位于多個緩存斗1的中部,安裝板2上且位于安裝板2的兩側設置有連接板211,連接板
211垂直于安裝板2設置,兩側連接板211之間且位于連接板211的兩側轉動連接有轉動輥
212,兩側轉動輥212上繞設有傳送帶213,一側連接板211上固定設置有用于驅動其中一個
轉動輥212正向或反向轉動的電機214,皮帶輸送機13的輸出端位于傳送帶213的上方,連接
板211的高度高于傳送帶213的帶面高度。
[0033] 結合圖2和圖3,為了將傳送帶213傳送的原料依次輸送至各個緩存斗1內(nèi),將分料裝置14還包括位于傳送帶213兩端輸出端的再次分料裝置;再次分料裝置包括架設在連接
板211上的分料筒22,分料筒22的進料端與傳送帶213的出料端銜接,兩側連接板211相背離
的面上且位于靠近分料筒22的位置設置有固定桿221,分料筒22固定設置在兩側固定桿221
遠離連接板211的端部之間,分料筒22通過固定桿221架設在連接板211上,分料筒22的底部
且位于分料筒22的兩側與分料筒22連通設置有出料管222,多個出料管222與多個緩存斗1
呈一一對應設置,出料管222的出料端與緩存斗1的進料端銜接。
[0034] 結合圖3和圖4,為了對每個出料管222進行開啟或關閉,在分料筒22上設置有用于同時開啟關閉兩側出料管222或開啟關閉其中一個出料管222的啟閉裝置;分料筒22內(nèi)且位
于兩側出料管222之間所在的位置沿豎直方向固定設置有隔板223,分料筒22相對的面上開
設有第一通過口24和第二通過口25,啟閉裝置包括第一啟閉板241和第二啟閉板251,第一
啟閉板241用于穿設且滑動設置在第一通過口24內(nèi),第二啟閉板251用于穿設且滑動設置在
第二通過口25內(nèi),第一啟閉板241上且位于第一啟閉板241的兩側開設有第一出料口242和
第二出料口243,第一啟閉板241的面積大于第二啟閉板251的面積,第二啟閉板251的面積
相當于分料筒22橫截面的面積,第一出料口242位于第一啟閉板241的中部,第二出料口243
位于第一啟閉板241靠近第二通過口25的一側,第一通過口24和第二通過口25的面積小于
出料管222的橫截面面積,隔板223的邊緣用于與第一啟閉板241或第二啟閉板251抵接,
結合圖3和圖4,為了驅動第一啟閉板241位于第一通過口24內(nèi)移動,在分料筒22的
外壁上設置有用于驅動第一啟閉板241位于第一通過口24內(nèi)移動的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包
括架設在分料筒22外壁上的驅動電缸25,分料筒22的外壁上且位于第一通過口24的下方設
置有支撐板251,驅動電缸25固定設置在支撐板251上,驅動電缸25通過支撐板251架設在分
料筒22外壁上,驅動電缸25的驅動端朝向第一通過口24所在的位置設置,驅動電缸25的驅
動端固定連接在第一啟閉板241背離第二啟閉板251的邊緣上;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將驅動
裝置替換為氣缸,采用氣缸的設置同樣可帶動第一啟閉板241位于第一通過口24上移動。
[0035] 結合圖3和圖4,為了在第一啟閉板241移動時帶動第二啟閉板251始終抵接至第一啟閉板241上,在分料筒22的外壁上設置有用于在第一啟閉板241移動時帶動第二啟閉板
251始終與第一啟閉板241保持抵接關系的連接裝置;第二啟閉板251遠離第一啟閉板241的
邊緣且位于第二啟閉板251相背離的兩個面上均設置有導向板26,分料筒22的外壁上且位
于第二通過口25的上方和下方均設置有導向桿261,兩側導向桿261遠離分料筒22的端部均
設置有板體262,導向板26上開設有用于供導向桿261穿過的通孔263,導向板26通過通孔
263滑動設置在導向桿261上,連接裝置包括設置在導向板26和板體262之間的彈簧264,彈
簧264套設在導向桿261上,彈簧264的一端固定連接至導向板26上,另一端固定連接至板體
262上。
[0036] 當驅動電缸25帶動第一啟閉板241位于第一通過口24內(nèi)移動時,此時的彈簧264始終處于壓縮狀態(tài),第二啟閉板251可始終抵抗彈簧264的彈力抵接至第一啟閉板241上,從而
使得第一啟閉板241在移動的同時帶動第二啟閉板251位于第二通過口25內(nèi)移動,當?shù)诙?br>
料口243移動至靠近第一通過口24的出料管222上時,此時第二啟閉板251可將遠離第一通
過口24的出料管222封閉,從而開啟靠近第一通過口24的出料管222,當?shù)诙隽峡?43移動
至遠離第一通過口24的出料管222上,此時第一出料口242可移動至靠近第一通過口24的出
料管222上,使得兩側出料管222均被開啟,當?shù)谝怀隽峡?42移動至遠離第一通過口24的出
料管222上時,此時第一啟閉板241可將靠近第一通過口24的出料管222封閉,實現(xiàn)不同狀態(tài)
下的出料管222的開啟或關閉;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將連接裝置替換為架設在分料筒22外壁
上的電缸,通過電缸驅動第二啟閉板251移動,同樣可使得第二啟閉板251始終抵接至第一
啟閉板241上。
[0037] 結合圖3和圖4,為了阻止第二啟閉板251與第二通過口25脫離,在第二啟閉板251靠近第一啟閉板241的邊緣且位于第二啟閉板251相背離的兩個面上均設置有擋板252;為
了提高擋板252與分料筒22內(nèi)壁之間的抵接效果,在分料筒22的內(nèi)壁上且位于第一通過口
24上部和下部以及第二通過口25的上部和下部均開設有容納槽224,容納槽224用于供擋板
252移入。
[0038] 結合圖4和圖5,為了提高第一啟閉板241和第二啟閉板251之間的拼接效果,在第一啟閉板241朝向第二啟閉板251的面上開設有拼接槽244,拼接槽244沿第一啟閉板241邊
緣的長度方向設置,拼接槽244的兩端貫穿第一啟閉板241設置,第二啟閉板251朝向第一啟
閉板241的面上設置有用于插接至拼接槽244內(nèi)的拼接條253,拼接條253沿第二啟閉板251
邊緣的長度方向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便于帶動拼接條253插接至拼接槽244內(nèi),將拼接
槽244的橫截面設置為“U”形,將拼接條253與“U”形的拼接槽244配合設置。
[0039] 結合圖4和圖5,為了將拼接條253固定至拼接槽244內(nèi),從而阻止第一啟閉板241和第二啟閉板251之間的脫離,在拼接槽244的底壁上沿拼接槽244的長度方向固定設置有磁
鐵條245,拼接條253設置為用于與磁鐵條245吸附的金屬條;在本實施例中,將金屬條設置
為鐵制的,使得鐵制的金屬條可吸附至磁鐵條245上,完成對拼接條253的固定。
[0040] 結合圖3和圖5,為了防止部分原料殘留在第一啟閉板241和第二啟閉板251上對第一啟閉板241和第二啟閉板251的移動造成影響,在分料筒22的外壁上設置推料電缸27,推
料電缸27位于分料筒22相鄰于第一通過口24和第二通過口25所在的平面上,推料電缸27位
于分料筒22相對的面上共設置有四個,推料電缸27驅動端穿設且滑動連接在分流筒上,推
料電缸27的驅動端上設置有推桿271,推桿271位于高于第一啟閉板241和第二啟閉板251的
位置設置,推桿271朝向出料管222的面上設置有刷毛272;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
推桿271對殘留原料的清理效果,將推桿271整體呈弧形設置;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將推料電
缸27替換為氣缸,采用氣缸同樣可完成對推桿271的驅動。
[0041] 一種混凝土攪拌樓的投料方法,包括所述的混凝土攪拌樓,包括如下步驟:將需要投放的原料置于皮帶輸送機13的輸入端,此時皮帶輸送機13可將原料輸送
至傳送帶213上,通過電機214帶動轉動輥212轉動,使得轉動輥212帶動傳送帶213傳動,此
時傳送帶213可將原料輸送至一側分料筒22內(nèi),通過驅動電缸25帶動第一啟閉板241移動,
使得第一啟閉板241帶動第二啟閉板251抵抗彈簧264的彈力移動,從而使得第一啟閉板241
帶動第一出料口242和第二出料口243移動,當?shù)诙隽峡?43移動至靠近驅動電缸25的出
料管222上時,此時第二啟閉板251可將遠離驅動電缸25的出料管222封閉,從而開啟靠近驅
動電缸25的出料管222,當?shù)诙隽峡?43移動至遠離驅動電缸25的出料管222上,此時第一
出料口242可移動至靠近驅動電缸25的出料管222上,使得兩側出料管222均被開啟,當?shù)谝?br>
出料口242移動至遠離驅動電缸25的出料管222上時,此時第一啟閉板241可將靠近驅動電
缸25的出料管222封閉,原料可通過出料管222進入至指定的緩存斗1內(nèi),通過打開緩存斗1,
使得緩存斗1內(nèi)的原料進入稱量斗內(nèi)稱量,原料稱量完畢后可進入至攪拌機12內(nèi)進行攪拌,
通過首先將砂、水泥、煤灰、水和外加劑通入至攪拌機12內(nèi)攪拌成砂漿后,再將粗細骨料和
石頭通入至攪拌機12內(nèi),完成混凝土的攪拌。
[0042] 以上均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申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聲明:
“混凝土攪拌樓及其投料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