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裝置,包括裝儲存水的水箱、水泵、高壓水管和噴嘴,其特征在于:水箱包括第一水箱(2)和第二水箱(7)兩個;第一水箱(2)、第二水箱(7)分別安裝于電鏟車身(1)相對平衡的兩側,兩水箱內的儲存水隨著水的消耗保持同一重量比;第一水箱(2)上安裝壓力水泵(3),壓力水泵(3)通過第一高壓水管(4)與第一噴嘴(5)相連,第一噴嘴(5)設置于電鏟起重臂頂部的滑輪(12)位置;第二水箱(7)設置有多級水泵(8),多級水泵(8)通過第二高壓水管(9)與第二噴嘴相連,第二噴嘴設備于電鏟的司機室(11)頂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水箱(2)與第二水箱(7)通過連接管路(6)相連通,兩水箱共享儲存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水箱(2)與第二水箱(7)于車身之上以電鏟回轉中央樞軸為參照呈對角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水箱(2)尺寸為1400*
1700*1280,設置于電鏟回轉中央樞軸右后方4.5米處;第二水箱(7)尺寸為1050*2200*
2000,設置于電鏟回轉中央樞軸左前方2.9米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噴嘴(5)有兩個,分別安裝于滑輪(12)兩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壓力水泵(3)和多級水泵(8)的控制電路設置在司機室(11)內。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兩水箱的連接管路(6)為4寸管;第一高壓水管(4)直徑為1.2寸;第二高壓水管(9)直徑為2寸。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兩水箱滿水狀態(tài)下綜合重量為8.2T以下。
說明書: 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裝置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領域,具體涉及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裝置。背景技術[0002] 我車間共有WK?4A電鏟10臺,該型號電鏟出廠時無任何環(huán)保抑塵裝置,鏟裝過程中貨源較干時,原石間存在的粉塵會隨著鏟裝作業(yè)而進行揚塵。原石頂部貨源在鏟裝過程中
也存在頂部貨源劈落等現象,此時若無環(huán)保抑塵裝置進行除塵、抑塵,會造成大面積的揚
塵,對車間環(huán)境、大氣環(huán)境造成不良影響。
[0003] 所以在生產過程中無法使用該設備進行作業(yè),近幾年,水霧化抑塵技術逐漸被用戶及設計院等接受,并大面積的推廣使用,逐步替代傳統(tǒng)的高耗能、高投資的除塵設備。目
前水霧化的方法有電擊、超聲波、高壓、汽水等綜合處理方式。根據不同的環(huán)境、用途選擇霧
化噴嘴。
[0004] 電鏟受中央樞軸及回轉輥子、輥子軸、環(huán)形輥軌、大齒圈等回轉受力平衡的限制,無法安裝現有市面設備,若安裝其他設備會造成電鏟回轉部位受力不均勻,進而影響電鏟
動平衡,縮短回轉支承系統(tǒng)使用壽命縮短,嚴重時會造成電鏟回轉基座本體受損,導致電鏟
整體癱瘓。因此,現有的電鏟都沒有配置環(huán)保抑塵裝置。
[0005] 為響應國家環(huán)保政策,根據因定針對礦用鏟裝設備環(huán)保的要求,技術人員研究使電鏟在鏟裝作業(yè)中能夠完全的進行環(huán)保抑塵,最終實現該型號礦用電鏟滿足環(huán)保抑塵要
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6]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問題,從而提供一種在作業(yè)過程可以抵制揚塵的電鏟。[0007] 本實用新型解決所述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0008] 一種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裝置,包括裝儲存水的水箱、水泵、高壓水管和噴嘴,水箱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兩個;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分別安裝于電鏟車身相對平衡的兩側,
兩水箱內的儲存水隨著水的消耗保持同一重量比;第一水箱上安裝壓力水泵,壓力水泵通
過第一高壓水管與第一噴嘴相連,第一噴嘴設置于電鏟起重臂頂部的滑輪位置;第二水箱
設置有多級水泵,多級水泵通過第二高壓水管與第二噴嘴相連,第二噴嘴設備于電鏟的司
機室頂部。
[0009]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0010] 本實用新型能夠在不影響原設備回轉系統(tǒng)動平衡基礎上,解決了電鏟無環(huán)保抑塵裝置的問題,不僅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塵可以進行抑制,而且保證了爆堆現場原石可以濕
化,做到貨源不起煙塵,爆堆發(fā)生改變產生的煙塵也可以隨時的進行抑制,實現了電鏟雙重
環(huán)保抑塵。
[0011] 作為優(yōu)選,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0012] 第一水箱與第二水箱通過連接管路相連通,兩水箱共享儲存水。此方案能夠在水消耗過程中保持兩水箱相對重量的調整。
[0013] 第一水箱與第二水箱于車身之上呈對角設置。這種設置結構容易調整車兩側平衡。
[0014] 第一水箱尺寸為1400*1700*1280,設置于電鏟回轉中央樞軸右后方4.5米處;第二水箱尺寸為1050*2200*2000,設置于電鏟回轉中央樞軸左前方2.9米處。此方案即保證兩水
箱相對比重,也能將整體水量控制在電鏟設備能負載的程度。
[0015] 第一噴嘴有兩個,分別安裝于滑輪兩側。第一噴嘴噴灑面單個不足以覆蓋工作面時,2個或多個配合,使所有物料都籠罩在噴酒水范圍內。
[0016] 第二噴嘴噴灑水形態(tài)包括水花狀態(tài)和水柱狀態(tài);第二噴嘴為全角度轉動噴嘴,第二噴嘴配置有無線搖控器。此方案實現在電鏟以下地面的工作人員準確控制是否應噴酒的
情況。
[0017] 壓力水泵和多級水泵的控制電路設置在司機室內。方便電鏟操作員控制本裝置。[0018] 兩水箱的連接管路為4寸管;第一高壓水管直徑為1.2寸;第二高壓水管直徑為2寸。
[0019] 兩水箱滿水狀態(tài)下綜合重量為8.2T以下。附圖說明[0020] 圖1為本實用新型俯視角下在電鏟車上的布置結構示意圖。[0021] 圖2為本實用新型立面布置結構示意圖。[0022] 圖中:1、電鏟車身;2、第一水箱;3、壓力水泵;4、第一高壓水管;5、第一噴嘴;6、連接管路;7、第二水箱;8、多級水泵;9、第二高壓水管;10、第二噴嘴;11、司機室;12、滑輪。
具體實施方式[0023]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目的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所舉之例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4] 參見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裝置,包括水箱、水泵、高壓水管和噴嘴,水箱包括第一水箱2和第二水箱7兩個,第一水箱2、第二水箱7分別安裝于電
鏟車身1相對平衡的兩側,兩水箱之間通過連接管路6相連通;第一水箱2上安裝壓力水泵3,
壓力水泵3通過第一高壓水管4與第一噴嘴5相連,第一噴嘴5設置于電鏟起重臂頂部的滑輪
12位置;第二水箱7設置有多級水泵8,多級水泵8通過第二高壓水管9與第二噴嘴10相連,第
二噴嘴10設備于電鏟車身1側邊。
[0025] 由于礦用電鏟結構不對稱,作業(yè)過程中反復轉動,回轉過程中受力變化大,需要隨時保持回轉受力平衡。因此,在配置抵塵裝置時應首先解決裝配新結構時的平衡性問題。本
發(fā)明將供水水箱分成兩部分,分別設置在電鏟車身1的兩側,兩水箱通連接管路6相連通,形
成“連通器”,兩水箱共享儲存水。不論第一噴嘴5還是第二噴嘴10消耗的水,都是第一水箱2
和第二水箱7的共同存水,第一水箱2與第二水箱7內的儲存水始終保持相同的重量比。通過
兩個水箱的重量調節(jié)在電鏟作業(yè)過程中保持車身平衡。
[0026] 第一水箱2與第二水箱7于車身之上呈對角設置。在電鏟機械室兩側對角安裝的水箱,利用原設備現有空間,且將機械室外側走廊進行改型,兩水箱以中央樞軸為中心,通過
力矩的長短與水箱水量的調節(jié),達到電鏟回轉系統(tǒng)動平衡。在水箱出水口安裝高壓水泵、管
路、閥門、噴嘴、電氣系統(tǒng)等組裝成電鏟雙重環(huán)保抑塵裝置,實現電鏟在生產過程中雙重環(huán)
保水霧抑塵,滿足環(huán)保要求。
[0027]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各部分詳細說明:[0028] 一、電鏟動平衡機構:[0029] 在回轉過程中需滿足電鏟回轉中央樞軸受力平衡,為了滿足水源足夠7.5立方米。以中央樞軸為中心,在距離中央樞軸4.5米中心處安裝第一水箱2,第一水箱2尺寸為1400*
1700*1280。
[0030] 在以中央樞軸為中心第一水箱2的對側2.9米中心處安裝第二水箱7,第二水箱7尺寸為1050*2200*2000。
[0031] 兩水箱的連接管路6采用4寸管進行連通,滿足以中央樞軸為中心的整體電鏟回轉系統(tǒng)動平衡。
[0032] 按照電鏟設備維護使用說明規(guī)定,回轉支承系統(tǒng)承重范圍在130T至156T,現電鏟回轉基座以上重量為135T,水箱及滿水狀態(tài)下重量為8.2T,回轉支承總承重為135T+8.2T=
143.2T,在回轉支承程總范圍內,不影響回轉系統(tǒng)性能及使用。
[0033] 二、雙重水霧抑塵管路:[0034] 1)管路1——連接管路6,水箱與水箱利用4寸管進行連接,滿足抑塵水泵水量使用需求。
[0035] 2)管路2——第二高壓水管9,第二水箱7由多級潛水泵進行吸水增壓,多級水泵8出水口連接2寸高壓管路,經過機棚頂部及司機室11頂部與多功能自動噴嘴(即第二噴嘴
10)連接。
[0036] 3)管路3——第一高壓水管4,第一水箱2出口與過濾器進口連接,過濾器出口與壓力水泵3進水口連接,壓力水泵3出水口與1.2寸高壓管路連接,管路經過機械室頂部與起重
臂,最終與T型三通連接,三通兩端分別安裝螺旋噴嘴(即第一噴嘴5)。
[0037] 本實用新型連接管路6、第一高壓水管4、第二高壓水管9采用鋼絲高壓軟管。[0038] 線路1:司機室11中安裝開關,分別控制連接管道6、第一高壓水管4和第二高壓水管9以及壓力水泵3、多級水泵8的啟停。
[0039] 三、水霧抑塵噴嘴,本發(fā)明使用2種不同型號的噴嘴:[0040] 第一噴嘴5使用不銹鋼120度空心錐形切向型噴嘴,尺寸為1/4,外螺紋,壓力為3公斤,流量為5.5/分鐘。第一噴嘴5不同于常規(guī)噴嘴,它是一種典型的撞擊式分散噴霧,噴嘴內
部沒有結構,是一個暢通的通道,水流時通過撞擊螺旋的分層界面從而產生分層霧化的界
面。第一噴嘴5與地面垂直夾角為30度,與水平面距離9米,水霧水平面的覆蓋最大范圍為5
米,此范圍超出電鏟鏟裝作業(yè)時的鏟斗的最遠距離。兩個第一噴嘴分別安裝在電鏟起重臂
頂部滑輪12下側兩端,間距1米,兩第一噴嘴綜合霧化夾角180度,實現水霧將鏟斗工作范圍
全部覆蓋,從而實現鏟裝作業(yè)時環(huán)保抑塵。
[0041] 第二噴嘴10使用PSKD20多功能自動噴嘴,此噴嘴使用電壓為24,流量為30L/s,揚程≥55m。多功能自動噴嘴具有上下、左右全方位無線遙控操作。噴灑過程中可靈活調節(jié)水
花狀態(tài),水柱狀態(tài)可以排除爆堆頂部懸浮貨源掉落的隱患,也可以將貨源濕化,保證貨源不
會產生煙塵。水花狀態(tài)可以霧化降塵,可以將爆堆產生的較遠距離的煙塵進行瞬時抑塵。
[0042] 兩種噴嘴實現雙重水霧抑塵,雙重水霧抑塵的作用位置:第一噴嘴5為水霧抑塵,可將鏟裝過程中產生的煙塵進行抑制,也可以將電鏟回轉半徑內的貨源濕化,無法產生煙
塵;第二噴嘴10為澆噴抑塵,可將爆堆貨源進行濕化,無法產生煙塵,也可將爆堆變化而產
生的煙塵進行抑制。
[0043] 參照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在環(huán)保抑塵時,第一噴嘴系統(tǒng),水在臥式離心水泵的吸力下由第一水箱2(1400*1700*1280)內進入泵體加壓,此時水的壓力達到3?5公斤(可調
節(jié));壓力水由壓力水泵3出水口經過1.2寸鋼絲高壓水管到達T型三通,此時壓力水由單路
分成兩路,分別達到2個不銹鋼螺旋噴嘴(第一噴嘴5),此時的壓力水在不銹鋼螺旋噴嘴5的
作用下實現霧化,達到環(huán)保抑塵的目的。
[0044] 第二噴嘴系統(tǒng),水在多級水泵的吸力下由第二水箱7(1050*2200*2000)內進入泵體加壓;加壓后的高壓水經過2寸鋼絲高壓水管到達多功能自動噴嘴;在多功能自動噴嘴的
作用達到環(huán)保抑塵的目的。
[0045] 當鏟裝作業(yè)時,打開水泵電控單元,臥式離心水泵啟動的水在水泵的作用下經過管路及螺旋噴嘴實現霧化抑塵,完成鏟裝作業(yè)時環(huán)保抑塵。當爆堆貨源較干和爆堆變化產
生煙塵時,操作多功能自動噴嘴遙控器,改變水的狀態(tài)為水柱或水花,對爆堆進行環(huán)保抑
塵。
[0046] 兩水箱內的水由4寸連通管路進行相互補充調節(jié),實現水箱以中央樞軸為中心的相對平衡,滿足設備動平衡需求。
[0047]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能夠在不影響原設備回轉系統(tǒng)動平衡基礎上,解決了電鏟無環(huán)保抑塵裝置的問題,不僅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塵可以進行抑制,而且保
證了爆堆現場原石可以濕化,做到貨源不起煙塵,爆堆發(fā)生改變產生的煙塵也可以隨時的
進行抑制,實現了電鏟雙重環(huán)保抑塵。
[0048] 本說明所記載了水箱的具體安裝位置,輸水管的大小以及噴嘴的設置位置是本實用新型針對某一種型號的電鏟設備專有的設計。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有限的實施例,
并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范圍,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其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
變化,均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范圍之內。
聲明:
“礦用電鏟環(huán)保抑塵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