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術涉及灌注樁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
背景技術:
2.回轉鉆成孔是國內灌注樁施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按排渣方式不同可分為正循環(huán)回轉鉆成孔和反循環(huán)回轉鉆成孔兩種。其中,反循環(huán)回轉鉆成孔由鉆機回轉裝置帶動鉆桿和鉆頭回轉切削破碎巖土,利用泵吸、氣舉、噴射等措施抽吸循環(huán)護壁泥漿,挾帶鉆渣從鉆桿內腔抽吸出孔外的成孔方法。根據(jù)抽吸原理不同可分為泵吸反循環(huán)氣舉反循環(huán)和噴射(射流)反循環(huán)三種施工工藝,泵吸反循環(huán)是直接利用砂石泵的抽吸作用使鉆桿的水流上升而形成反循環(huán)。噴射反循環(huán)是利用射流泵設出的高速水流產(chǎn)生負壓使鉆桿內的水流上升而形成反循環(huán)。
3.如公告號為cn104631439b的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裝置包括依次連通的回旋鉆機、反循環(huán)砂石泵、吸渣軟管、泥漿凈化裝置、沉淀池以及循環(huán)池;回旋鉆機包括鉆頭、鉆桿、傳動桿、旋轉盤以及液壓馬達,鉆頭和鉆桿的底端法蘭連接,鉆桿的頂端與傳動桿的底端法蘭連接,傳動桿的頂端穿過旋轉盤固定,傳動桿的頂端通過旋轉活接頭與反循環(huán)砂石泵的一側連接,反循環(huán)砂石泵與吸渣軟管連接處設有水龍頭,吸渣軟管分別與水龍頭、泥漿凈化裝置固定連接。通過設置于回旋鉆機的傳動桿上方的反循環(huán)砂石泵的泵吸作用在回旋鉆機的鉆桿內腔形成負壓,在樁孔內液柱和大氣壓的作用下,樁孔壁與環(huán)狀空間的泥漿流向樁孔底,將回旋鉆機的鉆頭切削下來的鉆渣帶進回旋鉆機的鉆桿內腔,然后帶有鉆渣的泥漿經(jīng)過反循環(huán)砂石泵排至泥漿凈化裝置進行除砂后再進入位于地面的沉淀池內。沉淀池中除掉鉆渣后的泥漿通過泥漿泵泵入循環(huán)池,經(jīng)循環(huán)池凈化后的泥漿通過流槽再流向樁孔內,從而形成反循環(huán)。
4.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發(fā)明人認為:凈化后的泥漿通過流槽再流向樁孔內,使得泥漿在重力作用下沿樁孔內壁流動,難以均勻覆蓋樁孔內壁,對樁孔內壁的防護作用還有所不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5.為了使得泥漿均勻覆蓋樁孔內壁,從而加強泥漿對樁孔內壁的防護,本技術提供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
6.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7.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包括依次連通的回旋鉆機、反循環(huán)砂石泵、吸渣軟管、泥漿凈化器以及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與樁孔之間設有噴流組件,所述噴流組件包括連接盒以及連接在所述連接盒兩側的兩根弧形盒,所述弧形盒一端與所述連接盒連通,另一端與另一根弧形盒端部可拆卸安裝;所述連接盒上設有與所述沉淀池連接的進泥管;所述弧形盒環(huán)繞樁孔的軸線設置,且弧形盒上設有多個沿弧形盒弧形延伸方向均
勻分布的噴泥管。
8.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反循環(huán)砂石泵啟動時,樁孔內的砂石隨泥漿泵入泥漿凈化器,泥漿凈化器凈化完泥漿內的砂石后,泥漿再進入沉淀池內沉淀,沉淀完畢后的泥漿再進入連接盒內,然后連接盒內的泥漿通過兩根弧形盒上的各個噴泥管噴射進入樁孔內,使得泥漿流入樁孔內并均勻覆蓋樁孔的內壁,從而加強了泥漿對樁孔內壁的防護。
9.進一步的,所述弧形盒端部與所述連接盒轉動連接,且弧形盒靠近連接盒的端面上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弧形盒之間設有用于可拆卸安裝弧形盒的安裝部。
10.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兩根弧形盒通過安裝部固定時,弧形盒端部上的密封圈與連接盒抵緊,從而使得連接盒與弧形盒之間密封連接。
11.進一步的,所述安裝部包括分別固定于兩根弧形盒端部上的兩片貼合片、穿設于兩片所述貼合片上的緊固螺栓、套設于所述緊固螺栓端部上的緊固螺母,所述緊固螺母與所述緊固螺栓螺紋連接,兩片所述貼合片貼合設置。
12.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緊固螺母旋緊時,兩片貼合片固定,從而使得弧形盒之間固定。
13.進一步的,所述弧形盒遠離樁孔軸線的弧形外側壁上固定有多個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穿設有地釘,且多個固定片沿弧形盒的弧形延伸方向均勻分布。
14.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弧形盒之間固定后,操作人員通過固定片往樁孔所在地面內釘入地釘,使得弧形盒與地面連接穩(wěn)固,從而有利于保持泥漿的穩(wěn)定噴射。
15.進一步的,所述噴泥管的數(shù)目與所述固定片的數(shù)目一致,且所述固定片在所述弧形盒的弧形環(huán)繞方向上與所述噴泥管對齊設置。
16.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固定片的設置,有利于保持每個噴泥管的穩(wěn)定。
17.進一步的,所述噴泥管內壁為錐形孔,且所述噴泥管連通所述弧形盒的開口內徑小于噴泥管的另一端開口內徑。
18.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噴泥管內壁的設置,使得由噴泥管噴射出的泥漿呈散射狀,從而使得樁孔位于噴泥管之間的內壁上均勻覆蓋有泥漿,有利于提升樁孔內壁泥漿覆蓋的均勻性。
19.綜上所述,本技術包括以下至少一個有益技術效果:
20.(1)當反循環(huán)砂石泵啟動時,樁孔內的砂石隨泥漿泵入泥漿凈化器,泥漿凈化器凈化完泥漿內的砂石后,泥漿再進入沉淀池內沉淀,沉淀完畢后的泥漿再進入連接盒內,然后連接盒內的泥漿通過兩根弧形盒上的各個噴泥管噴射進入樁孔內,使得泥漿流入樁孔內并均勻覆蓋樁孔的內壁,從而加強了泥漿對樁孔內壁的防護;
21.(2)當兩根弧形盒通過安裝部固定時,弧形盒端部上的密封圈與連接盒抵緊,從而使得連接盒與弧形盒之間密封連接;
22.(3)當弧形盒之間固定后,操作人員通過固定片往樁孔所在地面內釘入地釘,使得弧形盒與地面連接穩(wěn)固,從而有利于保持泥漿的穩(wěn)定噴射。
附圖說明
23.圖1為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24.圖2為噴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25.圖3為安裝部的結構示意圖。
26.圖中標號說明:
27.1、回旋鉆機;2、反循環(huán)砂石泵;3、吸渣軟管;4、泥漿凈化器;5、沉淀池;6、噴流組件;61、連接盒;611、進泥管;62、弧形盒;621、密封圈;622、噴泥管;623、固定片;624、地釘;7、安裝部;71、貼合片;72、緊固螺栓;73、緊固螺母;8、樁孔。
具體實施方式
28.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29.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頂/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30.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有”、“套設/接”、“連接”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31.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32.本技術實施例公開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請參閱圖1,包括依次連通的回旋鉆機1、反循環(huán)砂石泵2、吸渣軟管3、泥漿凈化器4以及沉淀池5以及噴流組件6。當反循環(huán)砂石泵2啟動時,回旋鉆機1的鉆頭空腔內形成負壓,使得樁孔8內的砂石隨泥漿通過吸渣軟管3泵入泥漿凈化器4,然后泥漿凈化器4凈化完泥漿內的砂石后,泥漿再進入沉淀池5內沉淀,沉淀完畢后的泥漿通過噴流組件6進入樁孔8內,形成反循環(huán)。由于本技術的創(chuàng)新點主要在于噴流組件6,故而對于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的其余部件在此不做贅述。
33.參照圖2,噴流組件6包括連接盒61以及連接在連接盒61兩側的兩根弧形盒62,弧形盒62一端與連接盒61連通,另一端與另一根弧形盒62端部之間設有安裝部7。連接盒61與沉淀池5之間連接有進泥管611,且弧形盒62端部與連接盒61之間轉動連接,此外,弧形盒62靠近連接盒61的端面上固定有密封圈621,當弧形盒62之間通過安裝部7固定時,弧形盒62與連接盒61之間通過密封圈621抵緊,從而使得弧形盒62與連接盒61之間密封?;⌒魏?2環(huán)繞樁孔8的軸線設置,且弧形盒62上設有多個沿弧形盒62弧形延伸方向均勻分布的噴泥管622。噴泥管622的內壁呈圓錐形,且噴泥管622連通弧形盒62內的一端開口內徑小于噴泥管622的另一端開口內徑,從而使得由噴泥管622噴射出的泥漿呈散射狀。此外,弧形盒62遠離樁孔8軸線的弧形外側壁上固定有多個固定片623,固定片623上穿設有地釘624,地釘624在弧形盒62安裝后釘入地面內,使得弧形盒62穩(wěn)固。多個固定片623沿弧形盒62的弧形延伸方
向均勻分布,噴泥管622的數(shù)目與固定片623的數(shù)目一致,且固定片623在弧形盒62的弧形環(huán)繞方向上與噴泥管622對齊設置,有利于保持每個噴泥管622的穩(wěn)定。
34.參照圖2、圖3,安裝部7包括分別固定于兩根弧形盒62遠離連接盒61的端部上的兩片貼合片71、穿設于兩片貼合片71上的緊固螺栓72、套設于緊固螺栓72端部上的緊固螺母73,緊固螺母73與緊固螺栓72螺紋連接,兩片貼合片71貼合設置。當緊固螺母73旋緊時,兩片貼合片71固定,從而使得弧形盒62之間固定,安裝方便。
35.本技術實施例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的實施原理為:當反循環(huán)砂石泵2啟動時,樁孔8內的砂石隨泥漿泵入泥漿凈化器4,泥漿凈化器4凈化完泥漿內的砂石后,泥漿再進入沉淀池5內沉淀,沉淀完畢后的泥漿再進入連接盒61內,然后連接盒61內的泥漿通過兩根弧形盒62上的各個噴泥管622噴射進入樁孔8內,使得泥漿流入樁孔8內并均勻覆蓋樁孔8的內壁,從而加強了泥漿對樁孔8內壁的防護。
36.以上均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技術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技術特征:
1.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包括依次連通的回旋鉆機(1)、反循環(huán)砂石泵(2)、吸渣軟管(3)、泥漿凈化器(4)以及沉淀池(5),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5)與樁孔(8)之間設有噴流組件(6),所述噴流組件(6)包括連接盒(61)以及連接在所述連接盒(61)兩側的兩根弧形盒(62),所述弧形盒(62)一端與所述連接盒(61)連通,另一端與另一根弧形盒(62)端部可拆卸安裝;所述連接盒(61)上設有與所述沉淀池(5)連接的進泥管(611);所述弧形盒(62)環(huán)繞樁孔(8)的軸線設置,且弧形盒(62)上設有多個沿弧形盒(62)弧形延伸方向均勻分布的噴泥管(622)。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盒(62)端部與所述連接盒(61)轉動連接,且弧形盒(62)靠近連接盒(61)的端面上固定有密封圈(621);所述弧形盒(62)之間設有用于可拆卸安裝弧形盒(62)的安裝部(7)。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部(7)包括分別固定于兩根弧形盒(62)端部上的兩片貼合片(71)、穿設于兩片所述貼合片(71)上的緊固螺栓(72)、套設于所述緊固螺栓(72)端部上的緊固螺母(73),所述緊固螺母(73)與所述緊固螺栓(72)螺紋連接,兩片所述貼合片(71)貼合設置。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盒(62)遠離樁孔(8)軸線的弧形外側壁上固定有多個固定片(623),所述固定片(623)上穿設有地釘(624),且多個固定片(623)沿弧形盒(62)的弧形延伸方向均勻分布。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泥管(622)的數(shù)目與所述固定片(623)的數(shù)目一致,且所述固定片(623)在所述弧形盒(62)的弧形環(huán)繞方向上與所述噴泥管(622)對齊設置。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泥管(622)內壁為錐形孔,且所述噴泥管(622)連通所述弧形盒(62)的開口內徑小于噴泥管(622)的另一端開口內徑。
技術總結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屬于灌注樁技術領域,包括依次連通的回旋鉆機、反循環(huán)砂石泵、吸渣軟管、泥漿凈化器以及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與樁孔之間設有噴流組件,所述噴流組件包括連接盒以及連接在所述連接盒兩側的兩根弧形盒,所述弧形盒一端與所述連接盒連通,另一端與另一根弧形盒端部可拆卸安裝;所述連接盒上設有與所述沉淀池連接的進泥管;所述弧形盒環(huán)繞樁孔的軸線設置,且弧形盒上設有多個沿弧形盒弧形延伸方向均勻分布的噴泥管。本申請具有加強泥漿對樁孔內壁的防護的效果。內壁的防護的效果。內壁的防護的效果。
技術研發(fā)人員:高新科 易明山 李亞超 陳金芳 蘇學華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武漢建榮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1.05.17
技術公布日:2021/12/11
聲明:
“泵吸反循環(huán)鉆成孔灌注樁用反循環(huán)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