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鉆井液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鉆井液,是鉆井過程中以其多種功能滿足鉆井工作需要的各種循環(huán)流體總稱。鉆井液是鉆井的血液,又稱鉆孔沖洗液。其中,油基鉆井液,又稱油基泥漿,其基本組成是油、水、有機粘土和油溶性化學處理劑。油基泥漿抗高溫、抗鹽鈣侵蝕,有利于井壁穩(wěn)定、潤滑性好、對油氣層損害小,廣泛運用在海洋鉆井、頁巖油氣井、庫車山前構造鉆井等各類鉆井平臺。
最初廢棄油基鉆井液的處理方法是直接填埋或回注地層,但其對土壤、地表和地下水極易造成嚴重污染,我國于2015年1月1日起實施新環(huán)保法則要求廢棄鉆井液必須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在廢棄鉆井液固液分離的基礎上,進行廢棄鉆井液的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F(xiàn)有技術中,廢棄鉆井液通常采用化學試劑處理或凈化塔中靜置分層后分別從抽取上下兩層進行固液分離,分離效率極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添加助劑和破膠劑后,設置操作裝置,其中,攪拌機構加速助劑、破膠劑和鉆井液的融合,脫穩(wěn)后,鉆井液的離心力使鉆井液內的液相通過溢流板被吸附塊吸引,并在擠壓機構的擠壓下排出,實現(xiàn)固液分離。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包括箱體,箱體內平行設有多個處理罐且罐內中部豎直設有溢流板并將處理罐分隔為攪拌室和壓濾室,壓濾室內貼合內壁設有吸附塊;處理罐上設有操作裝置且包括基座、固定桿、支撐桿、角度傳感器、旋轉氣缸、攪拌機構和擠壓機構,攪拌機構伸入攪拌室內且包括第一升降氣缸、伸縮桿、驅動電機、連接桿、蓋體和攪拌柱,攪拌柱外壁設有螺旋葉;擠壓機構包括第二升降氣缸、活塞桿和擠壓板。
優(yōu)先地,箱體上設有多通槽且連接多個攪拌室,多通槽內設有多通電磁閥且其中兩端均連接有導流管并通過導流管分別連接有助劑罐和破膠罐。
優(yōu)先地,助劑罐內填充有cpam助劑,破膠罐內填充有alcl3破膠劑。
優(yōu)先地,攪拌室與壓濾室下端均為斗狀且下端分別設有固相電磁閥和液相電磁閥且均連接有排流管,固相電磁閥通過排流管連接有固相收集罐,液相電磁閥通過排流管連接有液相收集罐,攪拌室與壓濾室下端的斗狀外壁上均設有振動器。
優(yōu)先地,基座設于兩個處理罐中部,固定桿一端垂直設于基座上且另一端穿過支撐桿中部,固定桿靠近支撐桿一端連接旋轉氣缸,角度傳感器嵌于固定桿穿入支撐桿的側壁上。
優(yōu)先地,支撐桿兩端分別設有凹槽且第一升降氣缸和第二升降氣缸分別設于凹槽內,伸縮桿一端連接第一升降氣缸且另一端連接驅動電機,連接桿一端連接驅動電機且另一端連接蓋體,攪拌柱設于蓋體下,蓋體直徑小于等于攪拌室直徑。
優(yōu)先地,活塞桿設于第二升降氣缸下,擠壓板設于活塞桿下,擠壓板直徑小于等于壓濾室直徑。
優(yōu)先地,溢流板兩側均勻設有多個通孔,溢流板豎直中部設有通槽且槽內設有隔板,隔板上設有把手。
優(yōu)先地,多個處理罐的攪拌室間設有引流槽且呈倒t形設有三個導口,引流槽豎直的導口連接有抽液泵,抽液泵連接有進料管。
優(yōu)先地,驅動電機連接有控制器,抽液泵、第一升降氣缸、第二升降氣缸、角度傳感器、多通電磁閥、固相電磁閥、液相電磁閥、振動器和旋轉氣缸均連接控制器,控制器內設有定時器,驅動電機、旋轉氣缸、第一升降氣缸和第二升降氣缸均連接定時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控制器控制旋轉氣缸轉動并帶動支撐桿帶動攪拌機構和壓濾機構進行定時轉動,提高鉆井液的脫穩(wěn)效率,脫穩(wěn)后,鉆井液內的液相通過溢流板被吸附塊吸收,并在擠壓板的擠壓下,從壓濾室下端流入液相收集罐;而鉆井液中的固相通過攪拌室下端流入固相收集罐。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連接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處理罐連接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操作裝置連接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器連接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箱體,11.多通槽,111.多通電磁閥,112.導流管,113.助劑罐,114.破膠罐,2.處理罐,21.溢流板,211.隔板,22.攪拌室,221.固相電磁閥,222.排流管,223.固相收集罐,23.壓濾室,231.吸附塊,232.液相電磁閥,233.液相收集罐,24.振動器,25.引流槽,26.抽液泵,27.進料管,3.操作裝置,31.基座,32.固定桿,33.支撐桿,34.角度傳感器,35.旋轉氣缸,4.攪拌機構,41.第一升降氣缸,42.伸縮桿,43.驅動電機,44.連接桿,45.蓋體,46.攪拌柱,461.螺旋葉,5.擠壓機構,51.第二升降氣缸,52.活塞桿,53.擠壓板,6.控制器,61.定時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包括箱體1,箱體1內平行設有多個處理罐2且罐內中部豎直設有溢流板21并將處理罐2分隔為攪拌室22和壓濾室23,多個攪拌室22相鄰側壁高度低于相對側側壁高度,多個壓濾室23相鄰側壁高度低于相對側側壁高度,便于攪拌機構4和擠壓機構5的旋轉;多個處理罐2的攪拌室22間設有引流槽25且呈倒t形設有三個導口,引流槽25豎直的導口連接有抽液泵26,抽液泵26連接有進料管27,溢流板21兩側均勻設有多個通孔,溢流板21豎直中部設有通槽且槽內設有隔板211,隔板211上設有把手,壓濾室23內貼合內壁設有吸附塊231,箱體1上設有多通槽11且連接多個攪拌室22,多通槽11內設有多通電磁閥111且其中兩端均連接有導流管112并通過導流管112分別連接有助劑罐113和破膠罐114,助劑罐113內填充有cpam助劑,破膠罐114內填充有alcl3破膠劑,在攪拌機構4操作前,先對鉆井液添加cpam助劑,后添加alcl3破膠劑,通過攪拌機構4加速cpam助劑、alcl3破膠劑和鉆井液的融合,提升脫穩(wěn)效率;攪拌室22與壓濾室23下端均為斗狀且下端分別設有固相電磁閥221和液相電磁閥232且均連接有排流管222,固相電磁閥221通過排流管222連接有固相收集罐223,液相電磁閥232通過排流管222連接有液相收集罐233,攪拌室22與壓濾室23下端的斗狀外壁上均設有振動器24;
如圖1-3所示,處理罐2上設有操作裝置3且包括基座31、固定桿32、支撐桿33、角度傳感器34、旋轉氣缸35、攪拌機構4和擠壓機構5,基座31設于兩個處理罐2中部,固定桿32一端垂直設于基座31上且另一端穿過支撐桿33中部,固定桿32靠近支撐桿33一端連接旋轉氣缸35,角度傳感器34嵌于固定桿32穿入支撐桿33的側壁上;攪拌機構4伸入攪拌室22內且包括第一升降氣缸41、伸縮桿42、驅動電機43、連接桿44、蓋體45和攪拌柱46,攪拌柱46外壁設有螺旋葉461,支撐桿33兩端分別設有凹槽且第一升降氣缸41和第二升降氣缸51分別設于凹槽內,伸縮桿42一端連接第一升降氣缸41且另一端連接驅動電機43,連接桿44一端連接驅動電機43且另一端連接蓋體45,攪拌柱46設于蓋體45下,蓋體45直徑小于等于攪拌室22直徑;擠壓機構5包括第二升降氣缸51、活塞桿52和擠壓板53,活塞桿52設于第二升降氣缸51下,擠壓板53設于活塞桿52下,擠壓板53直徑小于等于壓濾室23直徑;
如圖4所示,驅動電機43連接有控制器6,抽液泵26、第一升降氣缸41、第二升降氣缸51、角度傳感器34、多通電磁閥111、固相電磁閥221、液相電磁閥232、振動器24和旋轉氣缸35均連接控制器6,控制器6內設有定時器61,驅動電機43、旋轉氣缸35、第一升降氣缸41和第二升降氣缸51均連接定時器61;
如圖1-4所示,控制器6控制抽液泵26將鉆井液通過進料管27抽入引流槽25內,并通過引流槽25流入多個攪拌室22內,控制器6控制旋轉氣缸35轉動90°,旋轉氣缸35帶動固定桿32和支撐桿33轉動,先加入cpam助劑,第一升降氣缸41控制伸縮桿42向下伸長,伸縮桿42帶動驅動電機43、連接桿44、蓋體45和攪拌柱46下移,蓋體45將攪拌室22進行密封,驅動電機43驅動連接桿44帶動攪拌柱46轉動,加速cpam助劑與鉆井液融合,后通過破膠罐114加入alcl3破膠劑,繼續(xù)攪拌,定時器61定時5-7min,攪拌結束后,旋轉氣缸35帶動固定桿32反向轉動90°,使攪拌裝置轉入另一個攪拌室22內進行攪拌,加速鉆井液脫穩(wěn);脫穩(wěn)后,將隔板211從溢流板21內抽出,鉆井液內的液相通過溢流板21被吸附塊231吸附,控制器6控制第二升降氣缸51帶動活塞桿52下壓,活塞桿52帶動擠壓板53下移擠壓吸附塊231,控制器6控制液相電磁閥232開啟,液相從壓濾室23下方通過排流管222流入液相收集罐233,多次吸附并擠壓后,控制器6開啟固相電磁閥221,鉆井液內的固相通過排流罐流入固相收集罐223。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結構緊湊,加速脫穩(wěn),提高固液分離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技術特征:
1.一種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包括箱體,其特征在于:箱體內平行設有多個處理罐且罐內中部豎直設有溢流板并將處理罐分隔為攪拌室和壓濾室,壓濾室內貼合內壁設有吸附塊;處理罐上設有操作裝置且包括基座、固定桿、支撐桿、角度傳感器、旋轉氣缸、攪拌機構和擠壓機構,攪拌機構伸入攪拌室內且包括第一升降氣缸、伸縮桿、驅動電機、連接桿、蓋體和攪拌柱,攪拌柱外壁設有螺旋葉;擠壓機構包括第二升降氣缸、活塞桿和擠壓板。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箱體上設有多通槽且連接多個攪拌室,多通槽內設有多通電磁閥且其中兩端均連接有導流管并通過導流管分別連接有助劑罐和破膠罐。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助劑罐內填充有cpam助劑,破膠罐內填充有alcl3破膠劑。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攪拌室與壓濾室下端均為斗狀且下端分別設有固相電磁閥和液相電磁閥且均連接有排流管,固相電磁閥通過排流管連接有固相收集罐,液相電磁閥通過排流管連接有液相收集罐,攪拌室與壓濾室下端的斗狀外壁上均設有振動器。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基座設于兩個處理罐中部,固定桿一端垂直設于基座上且另一端穿過支撐桿中部,固定桿靠近支撐桿一端連接旋轉氣缸,角度傳感器嵌于固定桿穿入支撐桿的側壁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桿兩端分別設有凹槽且第一升降氣缸和第二升降氣缸分別設于凹槽內,伸縮桿一端連接第一升降氣缸且另一端連接驅動電機,連接桿一端連接驅動電機且另一端連接蓋體,攪拌柱設于蓋體下,蓋體直徑小于等于攪拌室直徑。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桿設于第二升降氣缸下,擠壓板設于活塞桿下,擠壓板直徑小于等于壓濾室直徑。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溢流板兩側均勻設有多個通孔,溢流板豎直中部設有通槽且槽內設有隔板,隔板上設有把手。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處理罐的攪拌室間設有引流槽且呈倒t形設有三個導口,引流槽豎直的導口連接有抽液泵,抽液泵連接有進料管。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電機連接有控制器,抽液泵、第一升降氣缸、第二升降氣缸、角度傳感器、多通電磁閥、固相電磁閥、液相電磁閥、振動器和旋轉氣缸均連接控制器,控制器內設有定時器,驅動電機、旋轉氣缸、第一升降氣缸和第二升降氣缸均連接定時器。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包括箱體,箱體內平行設有多個處理罐且罐內中部豎直設有溢流板并將處理罐分隔為攪拌室和壓濾室,壓濾室內貼合內壁設有吸附塊;處理罐上設有操作裝置且包括基座、固定桿、支撐桿、角度傳感器、旋轉氣缸、攪拌機構和擠壓機構,攪拌機構伸入攪拌室內且包括第一升降氣缸、伸縮桿、驅動電機、連接桿、蓋體和攪拌柱,攪拌柱外壁設有螺旋葉;擠壓機構包括第二升降氣缸、活塞桿和擠壓板。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加速脫穩(wěn),提高固液分離效率。
技術研發(fā)人員:魏軍;徐俊;范光輝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揚州市馳城石油機械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0.09.03
技術公布日:2021.07.20
聲明:
“廢棄油基鉆井液的固液分離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