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金屬回收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廢雜銅提煉工藝。
背景技術(shù):
在生活以及工業(yè)中,往往會因報廢某些電子產(chǎn)品而產(chǎn)生一些廢銅,例如,在報廢的變壓器中,存在用作變壓器線圈的線圈銅絲,又例如,存在廢棄電線電芯中的紅銅絲。這些廢銅的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地促進銅的再利用。但是,除含有大量的金屬銅外,還含有一定量的鐵、鋁、砂子、油污等雜質(zhì)。由于這種廢銅處理起來比較困難,目前大部分都是將此類廢銅進行簡單方式處理后外賣,這樣既會對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又使廢銅內(nèi)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不高,導(dǎo)致金屬銅等有價成分白白損失。為回收廢銅屑的有價金屬,以往曾有廠家采取除鐵、煅燒等技術(shù)工藝處理廢銅屑后作為原料外售,雖然工藝簡單,但污染嚴(yán)重,不能達到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目的,并且由于廢銅制品含有例如鉛等有害物質(zhì),導(dǎo)致廢銅熔煉時產(chǎn)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危害工人健康并且污染環(huán)境。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公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廢雜銅提煉工藝,解決相關(guān)技術(shù)中回收銅純度較低以及回收過程中廢氣污染空氣的問題,進而可以降低回收廢銅過程中,廢氣中鉛和硫化物對空氣的污染,以及提高回收銅純度,提高銅的再利用率。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公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廢雜銅提煉工藝,包括:
將包裹于塑料內(nèi)的待提煉廢銅線經(jīng)過
破碎機破碎成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并將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放入跳汰機進行
浮選,得到廢銅顆粒,其中,所述跳汰機中安裝濾孔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過濾網(wǎng),以得到顆粒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顆粒銅;
將經(jīng)過所述廢銅顆粒加入到熔煉爐內(nèi)加熱氧化提煉,得到氧化銅,并向所述熔煉爐的排氣口通入氧氣,使得氣態(tài)鉛遇所述氧氣后轉(zhuǎn)換為鉛粉塵,以回收所述鉛粉塵,以及向經(jīng)過氧氣后的所述排氣口中噴灑堿液,使得硫化物與所述堿液反應(yīng),脫去排出氣體中的硫;
將所述氧化銅粉碎至40至60目,并在攪拌反應(yīng)釜中加入氫氧化銨與碳酸氫銨混合物,開動攪拌反應(yīng)釜,啟動攪拌計時,其中,攪拌時長為30至40min;
在達到所述攪拌時長的情況下,向所述攪拌反應(yīng)釜通入120至140℃的蒸汽,通汽時長為70至80min,得到混合銅;
在達到通汽時長的情況下,將所述混合銅投放至濃硫酸浸出液電解槽,得到硫酸銅溶液,其中,所述浸出液的溫度為40至60℃,所述浸出液的ph值為1.8至2.0,浸出時長為5至15min;
在達到所述浸出時長的情況下,向所述電解槽接入7至8伏的直流電壓,電流密度為500至600a/m2,電解時長為1至2小時;
在達到所述電解時長的情況下,保溫40至60℃,并向所述電解槽中投入鋅粉,以將所述硫酸銅溶中的銅離子置換,并置換后的液體過濾得到的沉淀物進行水洗,得到固體銅粉,其中,所述水洗的流速為每秒0.1至0.2立方。
優(yōu)選的,所述將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放入跳汰機進行浮選,得到廢銅顆粒,包括:
將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進行微波加熱,使得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中的廢塑料在微波作用下收縮;
將所述微波加熱后的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放入跳汰機進行浮選,使得較重的廢銅顆粒與較輕的塑料顆粒分離,得到廢銅顆粒。
優(yōu)選的,所述微波加熱的加熱時長為50至60分鐘,微波加熱的加熱溫度為450至600攝氏度。
優(yōu)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將過濾后的濾液投放至蒸氨罐,并向所述蒸氨罐中通入170至200℃的蒸汽,直至所述濾液沸騰,以將所述濾液中的鋅離子以堿式碳酸鋅的形式沉淀;
將所述堿式碳酸鋅的形式沉淀進行水洗,得到固體鋅鹽,其中,所述水洗的流速為每秒0.1至0.2立方。
通過上述技術(shù)方案,至少可以達到以下技術(shù)效果:
通過廢氣中氧氣,使得氣態(tài)鉛遇氧氣后轉(zhuǎn)換為鉛粉塵,以回收鉛粉塵,以及向經(jīng)過氧氣后的排氣口中噴灑堿液,使得硫化物與堿液反應(yīng),脫去排出氣體中的硫;將氧化銅經(jīng)過氫氧化銨與碳酸氫銨混合物混合,并進行電解呼和液體以及鋅置換電解后的銅,得到純度高的回收銅。這樣,基于對廢氣的通氧氣以及噴灑堿液,降低了廢氣中鉛和硫化物對空氣的污染,以及基于氫氧化銨與碳酸氫銨混合物、電解操作、置換操作等,提高了回收銅純度,提高了銅的再利用率。
本公開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xì)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公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gòu)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公開,但并不構(gòu)成對本公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jù)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廢雜銅提煉工藝的流程圖。
圖2是根據(jù)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實現(xiàn)圖1中步驟s101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公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xì)說明。應(yīng)當(dāng)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公開,并不用于限制本公開。
在介紹本公開所提供的廢雜銅提煉工藝之前,首先對本公開各實施例的應(yīng)用場景進行介紹??蛇x地,本公開可以用于回收報廢銅線中的廢銅,也可以用于例如插板銅片等中的廢銅。
發(fā)明人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由于廢銅線的塑料保護層通常已經(jīng)腐蝕,無法直接進行剝離,或者剝離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回收的廢銅中還含有鐵、鋁等金屬,致使現(xiàn)有技術(shù)煅燒等回收的銅中仍然含有鐵、鋁等金屬。更為重要的是,煅燒后的廢氣中含有鉛、硫等對空氣有嚴(yán)重污染的有害氣體,危害工人健康并且污染環(huán)境。
為此,本公開提供一種廢雜銅提煉工藝,參照圖1所示出的一種廢雜銅提煉工藝的流程圖,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s101中,將包裹于塑料內(nèi)的待提煉廢銅線經(jīng)過破碎機破碎成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并將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放入跳汰機進行浮選,得到廢銅顆粒,其中,所述跳汰機中安裝濾孔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過濾網(wǎng),以得到顆粒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顆粒銅;
在步驟s102中,將經(jīng)過所述廢銅顆粒加入到熔煉爐內(nèi)加熱氧化提煉,得到氧化銅,并向所述熔煉爐的排氣口通入氧氣,使得氣態(tài)鉛遇所述氧氣后轉(zhuǎn)換為鉛粉塵,以回收所述鉛粉塵,以及向經(jīng)過氧氣后的所述排氣口中噴灑堿液,使得硫化物與所述堿液反應(yīng),脫去排出氣體中的硫;
在步驟s103中,將所述氧化銅粉碎至40至60目,并在攪拌反應(yīng)釜中加入氫氧化銨與碳酸氫銨混合物,開動攪拌反應(yīng)釜,啟動攪拌計時,其中,攪拌時長為30至40min;
在步驟s104中,在達到所述攪拌時長的情況下,向所述攪拌反應(yīng)釜通入120至140℃的蒸汽,通汽時長為70至80min,得到混合銅;
在步驟s105中,在達到通汽時長的情況下,將所述混合銅投放至濃硫酸浸出液電解槽,得到硫酸銅溶液,其中,所述浸出液的溫度為40至60℃,所述浸出液的ph值為1.8至2.0,浸出時長為5至15min;
在步驟s106中,在達到所述浸出時長的情況下,向所述電解槽接入7至8伏的直流電壓,電流密度為500至600a/m2,電解時長為1至2小時;
在步驟s107中,在達到所述電解時長的情況下,保溫40至60℃,并向所述電解槽中投入鋅粉,以將所述硫酸銅溶中的銅離子置換,并置換后的液體過濾得到的沉淀物進行水洗,得到固體銅粉,其中,所述水洗的流速為每秒0.1至0.2立方。
上述技術(shù)方案,通過廢氣中氧氣,使得氣態(tài)鉛遇氧氣后轉(zhuǎn)換為鉛粉塵,以回收鉛粉塵,以及向經(jīng)過氧氣后的排氣口中噴灑堿液,使得硫化物與堿液反應(yīng),脫去排出氣體中的硫;將氧化銅經(jīng)過氫氧化銨與碳酸氫銨混合物混合,并進行電解呼和液體以及鋅置換電解后的銅,得到純度高的回收銅。這樣,基于對廢氣的通氧氣以及噴灑堿液,降低了廢氣中鉛和硫化物對空氣的污染,以及基于氫氧化銨與碳酸氫銨混合物、電解操作、置換操作等,提高了回收銅純度,提高了銅的再利用率。
優(yōu)選的,參考圖2所示出的一種實現(xiàn)圖1中步驟s101的流程圖,在步驟s101中,所述將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放入跳汰機進行浮選,得到廢銅顆粒,包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s1011中,將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進行微波加熱,使得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中的廢塑料在微波作用下收縮;
在步驟s1012中,將所述微波加熱后的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放入跳汰機進行浮選,使得較重的廢銅顆粒與較輕的塑料顆粒分離,得到廢銅顆粒。
優(yōu)選的,所述微波加熱的加熱時長為50至60分鐘,微波加熱的加熱溫度為450至600攝氏度。
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可以有效地分離顆粒物中的塑料和金屬,進而降低了廢氣中塑料氣體的含量,降低了因塑料產(chǎn)生的廢氣對空氣的污染。
優(yōu)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將過濾后的濾液投放至蒸氨罐,并向所述蒸氨罐中通入170至200℃的蒸汽,直至所述濾液沸騰,以將所述濾液中的鋅離子以堿式碳酸鋅的形式沉淀;
將所述堿式碳酸鋅的形式沉淀進行水洗,得到固體鋅鹽,其中,所述水洗的流速為每秒0.1至0.2立方。
實施例一:
將包裹于塑料內(nèi)的待提煉廢銅線經(jīng)過破碎機破碎成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
將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進行微波加熱,使得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中的廢塑料在微波作用下收縮,其中,所述微波加熱的加熱時長為50分鐘,微波加熱的加熱溫度為450攝氏度;
將所述微波加熱后的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放入跳汰機進行浮選,使得較重的廢銅顆粒與較輕的塑料顆粒分離,得到廢銅顆粒,所述跳汰機中安裝濾孔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過濾網(wǎng),以得到顆粒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顆粒銅;
將經(jīng)過所述廢銅顆粒加入到熔煉爐內(nèi)加熱氧化提煉,得到氧化銅,并向所述熔煉爐的排氣口通入氧氣,使得氣態(tài)鉛遇所述氧氣后轉(zhuǎn)換為鉛粉塵,以回收所述鉛粉塵,以及向經(jīng)過氧氣后的所述排氣口中噴灑堿液,使得硫化物與所述堿液反應(yīng),脫去排出氣體中的硫;
將所述氧化銅粉碎至40目,并在攪拌反應(yīng)釜中加入氫氧化銨與碳酸氫銨混合物,開動攪拌反應(yīng)釜,啟動攪拌計時,其中,攪拌時長為30min;
在達到所述攪拌時長30min的情況下,向所述攪拌反應(yīng)釜通入120℃的蒸汽,通汽時長為80min,得到混合銅;
在達到通汽時長80min的情況下,將所述混合銅投放至濃硫酸浸出液電解槽,得到硫酸銅溶液,其中,所述浸出液的溫度為40℃,所述浸出液的ph值為1.8,浸出時長為5min;
在達到所述浸出時長的情況下,向所述電解槽接入7伏的直流電壓,電流密度為600a/m2,電解時長為2小時;
在達到所述電解時長的情況下,保溫40℃,并向所述電解槽中投入鋅粉,以將所述硫酸銅溶中的銅離子置換,并置換后的液體過濾得到的沉淀物進行水洗,得到固體銅粉,其中,所述水洗的流速為每秒0.1至0.2立方。
實施例二:
將包裹于塑料內(nèi)的待提煉廢銅線經(jīng)過破碎機破碎成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
將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進行微波加熱,使得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中的廢塑料在微波作用下收縮,其中,所述微波加熱的加熱時長為60分鐘,微波加熱的加熱溫度為600攝氏度;
將所述微波加熱后的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放入跳汰機進行浮選,使得較重的廢銅顆粒與較輕的塑料顆粒分離,得到廢銅顆粒,所述跳汰機中安裝濾孔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過濾網(wǎng),以得到顆粒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顆粒銅;
將經(jīng)過所述廢銅顆粒加入到熔煉爐內(nèi)加熱氧化提煉,得到氧化銅,并向所述熔煉爐的排氣口通入氧氣,使得氣態(tài)鉛遇所述氧氣后轉(zhuǎn)換為鉛粉塵,以回收所述鉛粉塵,以及向經(jīng)過氧氣后的所述排氣口中噴灑堿液,使得硫化物與所述堿液反應(yīng),脫去排出氣體中的硫;
將所述氧化銅粉碎至60目,并在攪拌反應(yīng)釜中加入氫氧化銨與碳酸氫銨混合物,開動攪拌反應(yīng)釜,啟動攪拌計時,其中,攪拌時長為40min;
在達到所述攪拌時長的情況下,向所述攪拌反應(yīng)釜通入140℃的蒸汽,通汽時長為70min,得到混合銅;
在達到通汽時長的情況下,將所述混合銅投放至濃硫酸浸出液電解槽,得到硫酸銅溶液,其中,所述浸出液的溫度為60℃,所述浸出液的ph值為2.0,浸出時長為15min;
在達到所述浸出時長的情況下,向所述電解槽接入8伏的直流電壓,電流密度為500a/m2,電解時長為1小時;
在達到所述電解時長的情況下,保溫60℃,并向所述電解槽中投入鋅粉,以將所述硫酸銅溶中的銅離子置換,并置換后的液體過濾得到的沉淀物進行水洗,得到固體銅粉,其中,所述水洗的流速為每秒0.1至0.2立方。
實施例三:
將包裹于塑料內(nèi)的待提煉廢銅線經(jīng)過破碎機破碎成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
將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進行微波加熱,使得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中的廢塑料在微波作用下收縮,其中,所述微波加熱的加熱時長為50鐘,微波加熱的加熱溫度為500攝氏度;
將所述微波加熱后的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放入跳汰機進行浮選,使得較重的廢銅顆粒與較輕的塑料顆粒分離,得到廢銅顆粒,所述跳汰機中安裝濾孔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過濾網(wǎng),以得到顆粒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顆粒銅;
將經(jīng)過所述廢銅顆粒加入到熔煉爐內(nèi)加熱氧化提煉,得到氧化銅,并向所述熔煉爐的排氣口通入氧氣,使得氣態(tài)鉛遇所述氧氣后轉(zhuǎn)換為鉛粉塵,以回收所述鉛粉塵,以及向經(jīng)過氧氣后的所述排氣口中噴灑堿液,使得硫化物與所述堿液反應(yīng),脫去排出氣體中的硫;
將所述氧化銅粉碎至55目,并在攪拌反應(yīng)釜中加入氫氧化銨與碳酸氫銨混合物,開動攪拌反應(yīng)釜,啟動攪拌計時,其中,攪拌時長為35min;
在達到所述攪拌時長的情況下,向所述攪拌反應(yīng)釜通入140℃的蒸汽,通汽時長為75min,得到混合銅;
在達到通汽時長的情況下,將所述混合銅投放至濃硫酸浸出液電解槽,得到硫酸銅溶液,其中,所述浸出液的溫度為60℃,所述浸出液的ph值為1.8,浸出時長為5min;
在達到所述浸出時長的情況下,向所述電解槽接入7至8伏的直流電壓,電流密度為530a/m2,電解時長為1.8小時;
在達到所述電解時長的情況下,保溫60℃,并向所述電解槽中投入鋅粉,以將所述硫酸銅溶中的銅離子置換,并置換后的液體過濾得到的沉淀物進行水洗,得到固體銅粉,其中,所述水洗的流速為每秒0.1至0.2立方。
實施例四:
將包裹于塑料內(nèi)的待提煉廢銅線經(jīng)過破碎機破碎成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
將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進行微波加熱,使得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中的廢塑料在微波作用下收縮,其中,所述微波加熱的加熱時長為55分鐘,微波加熱的加熱溫度為600攝氏度;
將所述微波加熱后的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放入跳汰機進行浮選,使得較重的廢銅顆粒與較輕的塑料顆粒分離,得到廢銅顆粒,所述跳汰機中安裝濾孔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過濾網(wǎng),以得到顆粒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顆粒銅;
將經(jīng)過所述廢銅顆粒加入到熔煉爐內(nèi)加熱氧化提煉,得到氧化銅,并向所述熔煉爐的排氣口通入氧氣,使得氣態(tài)鉛遇所述氧氣后轉(zhuǎn)換為鉛粉塵,以回收所述鉛粉塵,以及向經(jīng)過氧氣后的所述排氣口中噴灑堿液,使得硫化物與所述堿液反應(yīng),脫去排出氣體中的硫;
將所述氧化銅粉碎至60目,并在攪拌反應(yīng)釜中加入氫氧化銨與碳酸氫銨混合物,開動攪拌反應(yīng)釜,啟動攪拌計時,其中,攪拌時長為38min;
在達到所述攪拌時長的情況下,向所述攪拌反應(yīng)釜通入140℃的蒸汽,通汽時長為70min,得到混合銅;
在達到通汽時長的情況下,將所述混合銅投放至濃硫酸浸出液電解槽,得到硫酸銅溶液,其中,所述浸出液的溫度為55℃,所述浸出液的ph值為1.9,浸出時長為10min;
在達到所述浸出時長的情況下,向所述電解槽接入7至8伏的直流電壓,電流密度為600a/m2,電解時長為1.5小時;
在達到所述電解時長的情況下,保溫55℃,并向所述電解槽中投入鋅粉,以將所述硫酸銅溶中的銅離子置換,并置換后的液體過濾得到的沉淀物進行水洗,得到固體銅粉,其中,所述水洗的流速為每秒0.1至0.2立方。
此外,值得說明的是,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施例均屬于優(yōu)選實施例,其所涉及的部分并不一定是本發(fā)明所必須的,例如,在具體實施時上述第一參數(shù)確定模塊和第二參數(shù)確定模塊,也可以是同一個執(zhí)行模塊,以執(zhí)行上述方法中的步驟,本公開對此不作限定。
以上結(jié)合附圖詳細(xì)描述了本公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公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xì)節(jié),在本公開的技術(shù)構(gòu)思范圍內(nèi),可以對本公開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公開的保護范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shù)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fù),本公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公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公開的思想,其同樣應(yīng)當(dāng)視為本公開所公開的內(nèi)容。
技術(shù)特征:
1.一種廢雜銅提煉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
將包裹于塑料內(nèi)的待提煉廢銅線經(jīng)過破碎機破碎成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并將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放入跳汰機進行浮選,得到廢銅顆粒,其中,所述跳汰機中安裝濾孔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過濾網(wǎng),以得到顆粒直徑小于或等于30mm的顆粒銅;
將經(jīng)過所述廢銅顆粒加入到熔煉爐內(nèi)加熱氧化提煉,得到氧化銅,并向所述熔煉爐的排氣口通入氧氣,使得氣態(tài)鉛遇所述氧氣后轉(zhuǎn)換為鉛粉塵,以回收所述鉛粉塵,以及向經(jīng)過氧氣后的所述排氣口中噴灑堿液,使得硫化物與所述堿液反應(yīng),脫去排出氣體中的硫;
將所述氧化銅粉碎至40至60目,并在攪拌反應(yīng)釜中加入氫氧化銨與碳酸氫銨混合物,開動攪拌反應(yīng)釜,啟動攪拌計時,其中,攪拌時長為30至40min;
在達到所述攪拌時長的情況下,向所述攪拌反應(yīng)釜通入120至140℃的蒸汽,通汽時長為70至80min,得到混合銅;
在達到通汽時長的情況下,將所述混合銅投放至濃硫酸浸出液電解槽,得到硫酸銅溶液,其中,所述浸出液的溫度為40至60℃,所述浸出液的ph值為1.8至2.0,浸出時長為5至15min;
在達到所述浸出時長的情況下,向所述電解槽接入7至8伏的直流電壓,電流密度為500至600a/m2,電解時長為1至2小時;
在達到所述電解時長的情況下,保溫40至60℃,并向所述電解槽中投入鋅粉,以將所述硫酸銅溶中的銅離子置換,并置換后的液體過濾得到的沉淀物進行水洗,得到固體銅粉,其中,所述水洗的流速為每秒0.1至0.2立方。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放入跳汰機進行浮選,得到廢銅顆粒,包括:
將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進行微波加熱,使得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中的廢塑料在微波作用下收縮;
將所述微波加熱后的所述顆粒狀待提煉廢雜銅放入跳汰機進行浮選,使得較重的廢銅顆粒與較輕的塑料顆粒分離,得到廢銅顆粒。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加熱的加熱時長為50至60分鐘,微波加熱的加熱溫度為450至600攝氏度。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將過濾后的濾液投放至蒸氨罐,并向所述蒸氨罐中通入170至200℃的蒸汽,直至所述濾液沸騰,以將所述濾液中的鋅離子以堿式碳酸鋅的形式沉淀;
將所述堿式碳酸鋅的形式沉淀進行水洗,得到固體鋅鹽,其中,所述水洗的流速為每秒0.1至0.2立方。
技術(shù)總結(jié)
本公開涉及一種廢雜銅提煉工藝,涉及金屬回收技術(shù)領(lǐng)域,以解決相關(guān)技術(shù)中回收銅純度較低以及回收過程中廢氣污染空氣的問題。包括:通過廢氣中氧氣,使得氣態(tài)鉛遇氧氣后轉(zhuǎn)換為鉛粉塵,以回收鉛粉塵,以及向經(jīng)過氧氣后的排氣口中噴灑堿液,使得硫化物與堿液反應(yīng),脫去排出氣體中的硫;將氧化銅經(jīng)過氫氧化銨與碳酸氫銨混合物混合,以及進行電解呼和液體以及鋅置換電解后的銅,得到純度高的回收銅。這樣,基于對廢氣的通氧氣以及噴灑堿液,降低廢氣中鉛和硫化物對空氣的污染,以及基于氫氧化銨與碳酸氫銨混合物、電解操作、置換操作等,提高了回收銅純度。
技術(shù)研發(fā)人員:邱小華
受保護的技術(shù)使用者:邱小華
技術(shù)研發(fā)日:2021.04.30
技術(shù)公布日:2021.06.22
聲明:
“廢雜銅提煉工藝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shù)專利(論文)所有權(quán)利歸屬于技術(shù)(論文)所有人。僅供學(xué)習(xí)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shù)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