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
濕法冶金、
電解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
背景技術:
2.電解槽是電解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裝置,電解槽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有陰離子交換膜或者陽離子交換膜的隔膜電解槽,一種是沒有交換膜的無膜電解槽。工業(yè)中,電解制備鋁等過程中使用的無膜電解槽,和氯堿工業(yè)中使用的隔膜電解槽都推動了電解槽的廣泛研究和改進。
3.申請?zhí)枮?01120142705的專利《隔膜式電解槽》中介紹了一種體積固定的電解槽中安裝多個獨立的腔室隔離組件從而制備隔離式電解槽。申請?zhí)枮?01620414469.4的專利《一種可多變組合的多功能電解槽》對上述專利進行了改進,介紹了一種由上面板、底板、若干防水墊、若干電解單元、通過若干個緊固螺栓固定而成多變組合的多功能的電解槽。又如,申請?zhí)枮?01721275038.5的專利中介紹了一種無膜電解槽,這種電解槽是一種安裝在底座上的圓柱形電解槽。但是這些電解槽都存在拆裝過程困難、制造成本高、體積一定、結(jié)構(gòu)不完善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對電解槽進行進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6.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包括底座、設置于底座上表面四周邊沿的可折疊側(cè)壁、與可折疊側(cè)壁頂端開口接觸的密封蓋、用于固定電極的電極固定裝置及設置于底座上的排液口,所述電極固定裝置分別固定在底座和密封蓋上。
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可折疊側(cè)壁為可折疊伸縮的波浪形結(jié)構(gòu),便于折疊。
8.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可折疊側(cè)壁與底座為一體式結(jié)構(gòu),且所述可折疊側(cè)壁與底座形成頂端大底部小的槽體,一體化設計,避免了拆卸安裝帶來的麻煩,使用時稍微用力就可以撐開可折疊側(cè)壁,使得可折疊側(cè)壁與底座之間形成槽體。
9.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電極固定裝置包括一號電極固定裝置、二號電極固定裝置、三號電極固定裝置及四號電極固定裝置,所述一號電極固定裝置及二號電極固定裝置對稱分布與密封蓋上,所述三號電極固定裝置及四號電極固定裝置對稱分布于底座上。
10.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液口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排液口分別位于三號電極固定裝置及四號電極固定裝置上,通過將排液口與三號電極固定裝置及四號電極固定裝置設置同一位置,實現(xiàn)了一孔兩用,使電解槽結(jié)構(gòu)更簡單,功能更完備。
11.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兩個所述排液口上分別設置有一號橡膠管及二號橡膠管,所述一號橡膠管及二號橡膠管的直徑均與排液口的直徑相匹配,電解結(jié)束后,打開一號橡膠管或者二號橡膠管的夾子進行排液。
12.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實用新型設計的電解槽結(jié)構(gòu)簡單、功能完善,無需復雜的拆卸組裝過程,壓縮后體積小、便于攜帶、方便收納,打開后無需任何組裝就和普通電解槽一樣,同時,還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調(diào)整撐開的比例,從而變成不同體積的電解槽,不僅如此,鑒于以前的電解槽功能不完善的問題,此電解槽設計了電極固定裝置和排液裝置,使電解槽功能更完善、結(jié)構(gòu)更合理簡單、使用更方便。
附圖說明
14.圖1為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15.圖2為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的仰視圖。
16.圖3為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的俯視圖。
17.圖中:1、一號電極固定裝置;2、密封蓋;3、二號電極固定裝置;4、一號橡膠管; 5、三號電極固定裝置;6、四號電極固定裝置;7、二號橡膠管;8、底座;9、可折疊側(cè)壁。
具體實施方式
18.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19.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包括底座8、設置于底座8上表面四周邊沿的可折疊側(cè)壁9、與可折疊側(cè)壁9頂端開口接觸的密封蓋2、用于固定電極的電極固定裝置及設置于底座8上的排液口,可折疊側(cè)壁9為可折疊伸縮的波浪形結(jié)構(gòu),便于折疊,可折疊側(cè)壁9與底座8為一體式結(jié)構(gòu),且可折疊側(cè)壁 9與底座8形成頂端大底部小的槽體,一體化設計,避免了拆卸安裝帶來的麻煩,使用時稍微用力就可以撐開可折疊側(cè)壁9,使得可折疊側(cè)壁9與底座8之間形成槽體,電極固定裝置分別固定在底座8和密封蓋2上,電極固定裝置包括一號電極固定裝置1、二號電極固定裝置3、三號電極固定裝置5及四號電極固定裝置6,一號電極固定裝置1及二號電極固定裝置3對稱分布與密封蓋2上,三號電極固定裝置5及四號電極固定裝置6對稱分布于底座8上,排液口設置有兩個,兩個排液口分別位于三號電極固定裝置5及四號電極固定裝置6上,通過將排液口與三號電極固定裝置5及四號電極固定裝置6設置同一位置,實現(xiàn)了一孔兩用,使電解槽結(jié)構(gòu)更簡單,功能更完備,兩個排液口上分別設置有一號橡膠管4及二號橡膠管7,一號橡膠管4及二號橡膠管7的直徑均與排液口的直徑相匹配,電解結(jié)束后,打開一號橡膠管4或者二號橡膠管7的夾子進行排液。
2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1.可折疊側(cè)壁9類似于抽油煙機的煙囪,稍微用力就可以撐開或者壓縮,本實用新型的材質(zhì)為塑料、價格便宜,壓縮后體積小,方便攜帶,功能齊全,方便使用,使用時稍微用力
就可以撐開可折疊側(cè)壁9,將陰極插入一號電極固定裝置1后,再插入四號電極固定裝置6,并用夾子夾住二號橡膠管7進行固定,同理,將陽極插入二號電極固定裝置3后,再插入三號電極固定裝置5,并用夾子夾住一號橡膠管4進行固定,電解結(jié)束后,打開一號橡膠管4或者二號橡膠管7的夾子進行排液,不用時,稍微用力按壓即可實現(xiàn)壓縮電解槽,此電解槽體積小,方便攜帶和儲存。
2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gòu)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技術特征:
1.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設置于底座(8)上表面四周邊沿的可折疊側(cè)壁(9)、與可折疊側(cè)壁(9)頂端開口接觸的密封蓋(2)、用于固定電極的電極固定裝置及設置于底座(8)上的排液口,所述電極固定裝置分別固定在底座(8)和密封蓋(2)上。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疊側(cè)壁(9)為可折疊伸縮的波浪形結(jié)構(gòu)。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疊側(cè)壁(9)與底座(8)為一體式結(jié)構(gòu),且所述可折疊側(cè)壁(9)與底座(8)形成頂端大底部小的槽體。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極固定裝置包括一號電極固定裝置(1)、二號電極固定裝置(3)、三號電極固定裝置(5)及四號電極固定裝置(6),所述一號電極固定裝置(1)及二號電極固定裝置(3)對稱分布與密封蓋(2)上,所述三號電極固定裝置(5)及四號電極固定裝置(6)對稱分布于底座(8)上。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排液口分別位于三號電極固定裝置(5)及四號電極固定裝置(6)上。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排液口上分別設置有一號橡膠管(4)及二號橡膠管(7),所述一號橡膠管(4)及二號橡膠管(7)的直徑均與排液口的直徑相匹配。
技術總結(jié)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包括底座、設置于底座上表面四周邊沿的可折疊側(cè)壁、與可折疊側(cè)壁頂端開口接觸的密封蓋、用于固定電極的電極固定裝置及設置于底座上的排液口,所述電極固定裝置分別固定在底座和密封蓋上,所述可折疊側(cè)壁為可折疊伸縮的波浪形結(jié)構(gòu),本實用新型設計的電解槽結(jié)構(gòu)簡單、功能完善,無需復雜的拆卸組裝過程,壓縮后體積小、便于攜帶、方便收納,打開后無需任何組裝就和普通電解槽一樣,同時,還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調(diào)整撐開的比例,從而變成不同體積的電解槽。的電解槽。的電解槽。
技術研發(fā)人員:師媛 朱小峰 蔣鳳琦 劉永梅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蘭州理工大學
技術研發(fā)日:2022.05.05
技術公布日:2022/8/2
聲明:
“便攜式制備氫氧化鎳的無膜電解槽”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quán)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