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粗鉍火法精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S1、將粗鉍進行熔析除銅,直至粗鉍中銅含量小于0.003wt%; S2、將經步驟S1除銅的粗鉍在壓力為5-40Pa、溫度為1050-1100℃條件下一次真空蒸餾獲得一次粗鉍和高銀粗鉍;高銀粗鉍在壓力為20-80Pa、溫度為900-1000℃條件下二次真空蒸餾獲得粗銀和二次粗鉍,二次粗鉍返回一次真空蒸餾過程繼續(xù)蒸餾; S3、將步驟S2得到的一次粗鉍依次經氯化精煉、最終精煉和鑄錠后獲得符合標準的精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粗鉍火法精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所述粗鉍中含Bi量>80wt%。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粗鉍火法精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熔析除銅的過程為: 將粗鉍在熔析鍋中熔化后,在600-620℃下?lián)迫ト刍缓鬁囟冉抵?00-530℃撈去第一次除銅渣,然后溫度降至350-380℃時撈去第二次除銅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粗鉍火法精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氯化精煉的過程為: 將一次粗鉍熔體導入1號精煉鍋中并降溫至350-370℃后,用玻璃管導入氯氣使雜質氯化,撈渣時停止通氯并升溫至500-540℃,重復作業(yè)數次,直至除雜終點。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粗鉍火法精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最終精煉的過程為: 將氯化精煉后得到的一次粗鉍熔體導入2號精煉鍋中,并控制精煉溫度在530-570℃,加入一次粗鉍熔體質量0.8-1%的NaOH和2-3kg的KNO 3,直至產品合格。
說明書
粗鉍火法精煉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火法冶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粗鉍火法精煉的方法。
背景技術
金屬鉍是一種銀白色的脆性金屬,延展性差,易成粉末,其化學性質穩(wěn)定,是一種環(huán)境友好材料,在陶瓷、半導體材料、核工業(yè)、化工、消防和電氣設施等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鉍礦還原熔煉、沉淀熔煉和混合熔煉產出的粗鉍含有許多的雜質,即使是含鉍很高的富鉍精礦,經過熔煉后,其純度仍不能滿足用戶的要求。粗鉍的雜質成分主要分為銅、鉛、銀、砷、銻、碲、錫等,他們對鉍的性質影響較大,不能直接應用,因此必須進行進一步的精煉。粗鉍精煉的方法,主要分為火法精煉和電解精煉。目前,世界主流的粗鉍精煉方法為火法精煉。火法精煉主要的優(yōu)點是生產能力高,對原料的選擇性小,可以精煉各種成分含量的粗鉍。
由于各廠冶煉的粗鉍成分含量差別較大,生產規(guī)模及設備條件等也不盡相同,因此火法精煉的流程也不一樣。當粗鉍中雜質含量較高時,常采用如圖1所示的火法精煉原則流程,其中每一道工序去除一種或者二種雜質,而有的雜質常在幾種作業(yè)中去除,如銻、碲、鉛、銀等。而對于雜質含量較少的粗鉍,常省去除砷、銻、碲的工序,只需3-4道火法精煉的流程就可以得到精鉍,精鉍回收率高達98%。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許多研究者開始尋求改進傳統(tǒng)火法精煉粗鉍的流程,以降低其成本,減少環(huán)境污染。如在公開號為CN101358298A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鉍精煉過程中除銀的方法,該法是在圖1所示的常規(guī)火法精煉流程的基礎上,先進行氯化除鉛,然后直接進行氯化除銀,以替代加鋅除銀工序。在公開號為CN1124783A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自粗鉍中除去鉛鋅的方法,該法是在加鋅除銀工序后,用磷酸或磷的氧化物替代氯氣去除剩余的鉛、鋅。
傳統(tǒng)或改進火法精煉粗鉍的生產工藝,都需采用加鋅除銀工序或氯化除鉛工序。加鋅除銀工序中產生的銀鋅殼會帶走部分的鉍,直接影響鉍的直收率,且還需對銀鋅殼做進一步處理以回收其中的銀,回收率不高,處理流程也很復雜,帶入的鋅還需作進一步的處理。而對于氯化精煉工序,也存在很多缺點,如通入的氯氣會傷害人身,污染操作環(huán)境,高溫下嚴重腐蝕設備等。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粗鉍火法精煉的方法。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粗鉍火法精煉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S1、將粗鉍進行熔析除銅,直至粗鉍中銅含量小于0.003wt%;
S2、將經步驟S1除銅的粗鉍在壓力為5-40Pa、溫度為1050-1100℃條件下一次真空蒸餾獲得一次粗鉍和高銀粗鉍;高銀粗鉍在壓力為20-80Pa、溫度為900-1000℃條件下二次真空蒸餾獲得粗銀和二次粗鉍,二次粗鉍返回一次真空蒸餾過程繼續(xù)蒸餾;
S3、將步驟S2得到的一次粗鉍依次經氯化精煉、最終精煉和鑄錠后獲得符合標準的精鉍。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1中,所述粗鉍中含Bi量>80wt%。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1中,熔析除銅的過程為:
將粗鉍在熔析鍋中熔化后,在600-620℃下?lián)迫ト刍缓鬁囟冉抵?00-530℃撈去第一次除銅渣,然后溫度降至350-380℃時撈去第二次除銅渣。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3中,氯化精煉的過程為:
將一次粗鉍熔體導入1號精煉鍋中并降溫至350-370℃后,用玻璃管導入氯氣使雜質氯化,撈渣時停止通氯并升溫至500-540℃,重復作業(yè)數次,直至除雜終點。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3中,最終精煉的過程為:
將氯化精煉后得到的一次粗鉍熔體導入2號精煉鍋中,并控制精煉溫度在530-570℃,加入一次粗鉍熔體質量0.8-1%的NaOH和2-3kg的KNO 3,直至產品合格。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fā)明用真空蒸餾技術取代精煉鍋加鋅除銀工序,并去除其中一部分鉛、銻、碲、砷,降低工人勞動強度,且通過二次真空蒸餾,在真空爐中可直接收集到銀含量很高的粗銀,產生的二次粗鉍可循環(huán)利用,大大地節(jié)約了成本,又減少后續(xù)除鋅工序,大幅降低后續(xù)氯化精煉通氯氣量,很大程度上減輕對環(huán)境的危害,提高了鉍的直收率。本發(fā)明的整個工藝過程安全可控,操作方便,所用設備簡單,對原料普適性高,鉍直收率高,廢渣產生量少。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fā)明各實施例的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以本技術方案為前提,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本實施例。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粗鉍火法精煉的方法,如圖2所示,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將800kg粗鉍(Bi93.50wt%、Pb5.73wt%、Ag0.64wt%、As0.215wt%、Sb0.134wt%、Cu0.433wt%、Te0.164wt%)經熔析除銅直至粗鉍中銅含量為0.0015wt%;其中熔析除銅的過程為將粗鉍在熔析鍋中熔化后,在600℃撈去熔化渣,溫度降至500℃撈去第一次除銅渣,溫度降至350℃時撈去第二次除銅渣;
(2)將經步驟(1)除銅的粗鉍在壓力為10-30Pa、溫度為1050℃條件下一次真空蒸餾8h獲得一次粗鉍(Bi98.99wt%、Pb0.63wt%、Ag0.008wt%、Sb0.011wt%、Te0.0033wt%、As0.0015wt%)和高銀粗鉍(Bi55.38wt%、Pb15.44wt%、Ag25.28wt%、Sb1.634wt%、Te0.844wt%、As0.533wt%),高銀粗鉍在壓力為20-60Pa、溫度為950℃條件下二次真空蒸餾5h獲得16.35kg粗銀(Bi5.62wt%、Pb4.38wt%、Ag83.58wt%、Sb2.68wt%、Te1.54wt%、As0.88wt%)和二次粗鉍(Bi89.56wt%、Pb7.44wt%、Ag1.02wt%、Sb0.223wt%、Te0.335wt%、As0.268wt%),二次粗鉍返回一次真空蒸餾過程繼續(xù)蒸餾;
(3)將步驟(2)得到的一次粗鉍經氯化精煉、最終精煉和鑄錠后獲得584.33kg大于99.95wt%的精鉍,符合GB/T915-2010Bi99.95標準,其中氯化精煉的過程為將一次粗鉍熔體導入1號精煉鍋中并降溫至350℃后,用玻璃管導入350ml/min氯氣使雜質氯化,撈渣時停止通氯并升溫至500℃,重復作業(yè)數次,直至除雜終點。最終精煉的過程為將氯化精煉后的一次粗鉍熔體導入2號精煉鍋中,并控制精煉溫度在550℃左右,加入一次粗鉍熔體質量的0.8%的NaOH和2kg的KNO 3,攪拌2小時,直至產品合格。
GB/T 915-2010Bi99.95的化學成分如下表1所示: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粗鉍火法精煉的方法,如圖2所示,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將1t粗鉍(Bi82.65wt%、Pb11.77wt%、Ag1.04wt%、As0.65wt%、Sb0.55wt%、Cu0.53wt%、Te0.76wt%)經熔析除銅直至粗鉍中銅含量為0.0027wt%;其中熔析除銅的過程為,將粗鉍在熔析鍋中熔化后在620℃撈去熔化渣,溫度降至530℃撈去第一次除銅渣,溫度降至370℃時撈去第二次除銅渣;
(2)將經步驟(1)除銅后的粗鉍在壓力為5-40Pa、溫度為1100℃條件下一次真空蒸餾12h獲得一次粗鉍(Bi98.28wt%、Pb1.42wt%、Ag0.013wt%、Sb0.084wt%、Te0.0064wt%、As0.0022wt%)和高銀粗鉍(Bi33.92wt%;Pb24.86wt%;Ag34.65wt%;Sb1.46wt%;Te1.55wt%、As1.03wt%),高銀粗鉍在壓力為30-80Pa、溫度為1000℃條件下二次真空蒸餾8h獲得25.44kg粗銀(Bi3.27wt%、Pb2.47wt%、Ag91.26wt%、Sb1.22wt%、Te0.34wt%、As1.13wt%)和二次粗鉍(Bi78.22wt%、Pb15.26wt%、Ag1.66wt%、Sb2.37wt%、Te1.08wt%、As1.33wt%),二次粗鉍返回一次真空蒸餾過程繼續(xù)蒸餾;
(3)將步驟(2)得到的一次粗鉍依次經氯化精煉、最終精煉和鑄錠后獲得742.34kg大于99.95wt%的精鉍,符合GB/T915-2010Bi99.95標準,其中氯化精煉的過程為將一次粗鉍熔體導入1號精煉鍋中并降溫至370℃后,用玻璃管導入450ml/min氯氣使雜質氯化,撈渣時停止通氯并升溫至530℃,重復作業(yè)數次,直至除雜終點;最終精煉的過程為將氯化精煉后的一次粗鉍熔體導入2號精煉鍋中,并控制精煉溫度在570℃,加入一次粗鉍熔體質量的1%的NaOH和3kg的KNO 3,攪拌3小時,直至產品合格。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粗鉍火法精煉的方法,如圖2所示,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將500kg粗鉍(Bi96.34wt%、Pb2.31wt%、Ag0.34wt%、As0.27wt%、Sb0.083wt%、Cu0.12wt%、Te0.11wt%)經熔析除銅直至粗鉍中銅含量為0.0013wt%;其中熔析除銅的過程為,將粗鉍在熔析鍋中熔化后在620℃撈去熔化渣,溫度降至510℃撈去第一次除銅渣,溫度降至380℃時撈去第二次除銅渣;
(2)將經步驟(1)除銅后的粗鉍在壓力為10-30Pa、溫度為1000℃條件下一次真空蒸餾6h獲得一次粗鉍(Bi99.26wt%、Pb0.44wt%、Ag0.005wt%、Sb0.54wt%、Te1.32wt%、As1.47wt%)和高銀粗鉍(Bi63.22wt%、Pb12.35wt%、Ag20.74wt%、Sb0.003wt%、Te0.0016wt%、As0.0017wt%),高銀粗鉍在壓力為30-50Pa、溫度為900℃條件下二次真空蒸餾4h獲得11.23kg粗銀(Bi11.27wt%、Pb7.52wt%、Ag75.44wt%、Sb1.33wt%;Te2.14wt%、As2.23wt%)和二次粗鉍(Bi94.36wt%、Pb3.44wt%、Ag1.32wt%、Sb0.15wt%、Te0.23wt%、As0.46wt%),二次粗鉍返回一次真空蒸餾過程繼續(xù)蒸餾;
(3)將步驟(2)得到的一次粗鉍經氯化精煉、最終精煉和鑄錠后獲得374.25kg大于99.95wt%的精鉍,符合GB/T915-2010Bi99.95標準,其中氯化精煉的過程為將一次粗鉍熔體導入1號精煉鍋中并降溫至360℃后,用玻璃管導入280ml/min氯氣使雜質氯化,撈渣時停止通氯并升溫至540℃,重復作業(yè)數次,直至除雜終點;最終精煉的過程為將氯化精煉后的一次粗鉍熔體導入2號精煉鍋中,并控制精煉溫度在530℃,加入一次粗鉍熔體質量的0.9%的NaOH和2.5kg的KNO 3,攪拌2.5小時,直至產品合格。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以上的技術方案和構思,給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該包括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