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旋轉式蓄熱式焚燒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層陶瓷蓄熱體(1),每層陶瓷蓄熱體(1)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陶瓷蓄熱體(1),陶瓷蓄熱體(1)呈半圓形結構,陶瓷蓄熱體(1)的上表面設有兩組對稱設置的球面凹槽(101),球面凹槽(101)的數(shù)量為多個,陶瓷蓄熱體(1)的下表面設有兩組對稱設置的球面凸起(102),球面凹槽(101)與球面凸起(102)上下一一對應設置;最底層陶瓷蓄熱體(1)的底部通過托板(2)進行承托,托板(2)上均布有氣孔(201),托板(2)的圓心處固接有轉軸(7),轉軸(7)的底端由焚燒爐體(3)底部的旋轉電機(8)進行驅動;最上層陶瓷蓄熱體(1)的頂部設置有氧化室,氧化室內安裝有高度可調的燃燒器(16);
所述陶瓷蓄熱體(1)內部有豎直的蜂窩孔,相鄰兩層陶瓷蓄熱體(1)之間的蜂窩孔連通設置,相鄰兩層陶瓷蓄熱體(1)交錯設置,通過球面凹槽(101)與球面凸起(102)嵌套配合;
所述托板(2)的底部有左右布置的進氣室(4)和排氣室(5),進氣室(4)和排氣室(5)通過中間的隔板(6)進行隔開;
所述進氣室(4)內安裝有氣體均布器(9),氣體均布器(9)通過廢氣進氣管路(10)與主風機(11)相連通;
所述燃燒器(16)的上端固接于升降橫梁(20)上,燃燒器(16)與氣體混合器(17)相連通,氣體混合器(17)分別通過管路與燃氣儲罐(18)和助燃風機(19)連通;升降橫梁(20)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滑塊(21)與豎直設置的豎直線軌(22)滑動連接;所述升降橫梁(20)上固接有絲母(23),絲母(23)與豎直設置的絲杠(24)螺紋連接;所述絲杠(24)的下端與升降電機(25)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式蓄熱式焚燒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蓄熱體(1)的圓心處開設有半圓形的安裝孔(103)。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式蓄熱式焚燒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燒爐體(3)的頂部安裝有頂板(14),頂板(14)上安裝有鉸接門(15),鉸接門(15)可以進行啟閉。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轉式蓄熱式焚燒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14)上還安裝有防爆閥(26),防爆閥(26)通過管路與煙氣排氣管路(12)相連通。
說明書: 一種旋轉式蓄熱式焚燒爐系統(tǒng)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焚燒爐系統(tǒng),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旋轉式蓄熱式焚燒爐系統(tǒng),屬于廢氣處理技術領域。背景技術[0002] 旋轉式蓄熱式焚燒爐,也稱旋轉式RTO,其原理是有機廢氣經(jīng)過旋轉分配閥進入蓄熱室預熱,然后進入氧化室,加熱升溫到800℃以上使有機廢氣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從而凈化廢氣,并回收廢氣分解時所釋放出來的熱量,廢氣分解效率高達99.5%,熱利用效率達到95%以上。旋轉式RTO實現(xiàn)爐體和閥門的相對獨立,同時便于安裝與維護,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廢氣通過連續(xù)運轉的旋轉分配閥交替均勻引入陶瓷蓄熱體,氣流順暢,出口波動范圍小,12個蓄熱室交替工作,節(jié)約設備能耗。旋轉分配閥以及陶瓷蓄熱體是旋轉式蓄熱式焚燒爐的核心部件。[0003] 現(xiàn)有技術中的旋轉式蓄熱式焚燒爐普遍存在以下不足:[0004] 1.蓄熱室內陶瓷蓄熱體的換熱面積一定,導致蓄熱室的流動阻力、熱回收率以及溫度效率一定,無法根據(jù)需求進行調節(jié),為使用時帶來不便;[0005] 2.陶瓷蓄熱體均為固定安裝,不便于后期維護;[0006] 3.旋轉分配閥必不可少,旋轉分配閥屬于易損件,存在控制過于復雜、成本高等問題;[0007] 4.燃燒器高度固定,最佳著火點的高度調節(jié)無法根據(jù)需求進行調節(jié),為使用時帶來不便。發(fā)明內容[0008] 本發(fā)明針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旋轉式蓄熱式焚燒爐系統(tǒng),可以采用模塊化組裝,便于實現(xiàn)蓄熱室內換熱面積的改變,可以根據(jù)需求進行調節(jié);蓄熱室內的陶瓷蓄熱體便于安拆和后期維護;無需使用旋轉分配閥,可以降低系統(tǒng)控制的難度和成本;燃燒器高度實現(xiàn)自動調節(jié),便于根據(jù)需求調節(jié)最佳著火點的高度。[0009]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0010] 一種旋轉式蓄熱式焚燒爐系統(tǒng),包括多層陶瓷蓄熱體,每層陶瓷蓄熱體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陶瓷蓄熱體,陶瓷蓄熱體呈半圓形結構,陶瓷蓄熱體的上表面設有兩組對稱設置的球面凹槽,球面凹槽的數(shù)量為多個,陶瓷蓄熱體的下表面設有兩組對稱設置的球面凸起,球面凹槽與球面凸起上下一一對應設置;最底層陶瓷蓄熱體的底部通過托板進行承托,托板上均布有氣孔,托板的圓心處固接有轉軸,轉軸的底端由焚燒爐體底部的旋轉電機進行驅動;最上層陶瓷蓄熱體的頂部設置有氧化室,氧化室內安裝有高度可調的燃燒器。[0011] 進一步地,所述陶瓷蓄熱體內部有豎直的蜂窩孔,相鄰兩層陶瓷蓄熱體之間的蜂窩孔連通設置,相鄰兩層陶瓷蓄熱體交錯設置,通過球面凹槽與球面凸起嵌套配合。[0012] 進一步地,所述陶瓷蓄熱體的圓心處開設有半圓形的安裝孔。[0013] 進一步地,所述托板的底部有左右布置的進氣室和排氣室,進氣室和排氣室通過中間的隔板進行隔開。[0014] 進一步地,所述進氣室內安裝有氣體均布器,氣體均布器通過廢氣進氣管路與主風機相連通。[0015] 進一步地,所述焚燒爐體的頂部安裝有頂板,頂板上安裝有鉸接門,鉸接門可以進行啟閉。[0016] 進一步地,所述燃燒器的上端固接于升降橫梁上,燃燒器與氣體混合器相連通,氣體混合器分別通過管路與燃氣儲罐和助燃風機連通。[0017] 進一步地,所述升降橫梁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滑塊與豎直設置的豎直線軌滑動連接;所述升降橫梁上固接有絲母,絲母與豎直設置的絲杠螺紋連接;所述絲杠的下端與升降電機連接。[0018] 進一步地,所述頂板上還安裝有防爆閥,防爆閥通過管路與煙氣排氣管路相連通。[0019] 本發(fā)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0020] 本發(fā)明蓄熱室內的陶瓷蓄熱體采用模塊化進行組裝,陶瓷蓄熱體整體的高度便于進行調節(jié),從而改變蓄熱室的換熱面積,換熱面積可以根據(jù)需求進行調節(jié),采用模塊化進行組裝還可以便于裝拆,便于后期維護;本發(fā)明中的陶瓷蓄熱體在旋轉電機作用下進行連續(xù)不間斷的旋轉,與有技術相比較,蓄熱室無需進行多個分區(qū),也不需要旋轉分配閥的參與,可以降低系統(tǒng)控制的難度和成本;本發(fā)明中燃燒器的高度可以自動調節(jié),便于根據(jù)廢氣流速實現(xiàn)最佳著火點高度的調節(jié)。[0021]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附圖說明[0022]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0023] 圖2是圖1的局部結構放大圖;[0024] 圖3是托板的結構示意圖;[0025] 圖4是陶瓷蓄熱體的結構示意圖;[0026] 圖5是圖4中A?A處的剖視圖;[0027] 圖中,[0028] 1?陶瓷蓄熱體,101?球面凹槽,102?球面凸起,103?安裝孔,2?托板,201?氣孔,3?焚燒爐體,4?進氣室,5?排氣室,6?隔板,7?轉軸,8?旋轉電機,9?氣體均布器,10?廢氣進氣管路,11?主風機,12?煙氣排氣管路,13?煙囪,14?頂板,15?鉸接門,16?燃燒器,17?氣體混合器,18?燃氣儲罐,19?助燃風機,20?升降橫梁,21?滑塊,22?豎直線軌,23?絲母,24?絲杠,25?升降電機,26?防爆閥。
具體實施方式[0029] 為了對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xiàn)對照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0030] 如圖1?圖5共同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旋轉式蓄熱式焚燒爐系統(tǒng),包括多層陶瓷蓄熱體1,陶瓷蓄熱體1安裝在焚燒爐體3的蓄熱室內,每層陶瓷蓄熱體1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陶瓷蓄熱體1。[0031] 所述陶瓷蓄熱體1呈半圓形結構,陶瓷蓄熱體1的上表面設有兩組對稱設置的球面凹槽101,球面凹槽101的數(shù)量為多個,陶瓷蓄熱體1的下表面設有兩組對稱設置的球面凸起102,球面凹槽101與球面凸起102上下一一對應設置;所述陶瓷蓄熱體1的圓心處開設有半圓形的安裝孔103。
[0032] 所述陶瓷蓄熱體1內部有豎直的蜂窩孔,相鄰兩層陶瓷蓄熱體1之間的蜂窩孔連通設置,相鄰兩層陶瓷蓄熱體1交錯設置,通過球面凹槽101與球面凸起102嵌套配合,使多層陶瓷蓄熱體1拼接為一個圓柱形的整體。[0033] 最底層陶瓷蓄熱體1的底部通過托板2進行承托,托板2上均布有氣孔201;所述托板2的圓心處固接有轉軸7,轉軸7的底端由焚燒爐體3底部的旋轉電機8進行驅動,轉軸7的頂端由軸承座固定;旋轉電機8通過轉軸7和托板2帶動陶瓷蓄熱體1的連續(xù)不間斷的旋轉。[0034] 所述托板2的底部有左右布置的進氣室4和排氣室5,進氣室4和排氣室5通過中間的隔板6進行隔開。[0035] 所述進氣室4內安裝有氣體均布器9,氣體均布器9通過廢氣進氣管路10與主風機11相連通,氣體均布器9用于將廢氣擴散,使其均勻的穿過托板2和陶瓷蓄熱體1。
[0036] 所述排氣室5通過煙氣排氣管路12與煙囪13相連通。[0037] 所述焚燒爐體3的頂部安裝有頂板14,頂板14上安裝有鉸接門15,鉸接門15可以進行啟閉,鉸接門15開啟以后便于陶瓷蓄熱體1的拼接組裝,從而便于調節(jié)整體陶瓷蓄熱體1的高度。[0038] 最上層陶瓷蓄熱體1的頂部設置有氧化室,氧化室內安裝有高度可調的燃燒器16,燃燒器16的上端固接于升降橫梁20上,燃燒器16與氣體混合器17相連通,氣體混合器17分別通過管路與燃氣儲罐18和助燃風機19連通;助燃風機19輸出的空氣與燃氣儲罐18輸出的燃氣在氣體混合器17內混合,混合后進入燃燒器16燃燒。[0039] 所述升降橫梁20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滑塊21與豎直設置的豎直線軌22滑動連接;所述升降橫梁20上固接有絲母23,絲母23與豎直設置的絲杠24螺紋連接;所述絲杠24的下端與升降電機25連接,升降電機25通過絲杠24和絲母23的配合實現(xiàn)升降橫梁20的升降往復運動,升降橫梁20的往復運動使得燃燒器16的高度位置得以調節(jié),從而調節(jié)燃燒器16在燃燒室內的最佳著火點的高度。
[0040] 所述頂板14上還安裝有防爆閥26,防爆閥26通過管路與煙氣排氣管路12相連通。[0041] 本發(fā)明的具體工作原理:[0042] 本發(fā)明中的陶瓷蓄熱體1在旋轉電機8作用下進行連續(xù)不間斷的旋轉。[0043] 待處理有機廢氣通過主風機11泵入進入蓄熱室的陶瓷蓄熱體1處(該陶瓷蓄熱體1“貯存”了上一循環(huán)的熱量),陶瓷蓄熱體1釋放熱量,溫度降低,而有機廢氣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廢氣離開陶瓷蓄熱體1后以較高的溫度進入氧化室;在氧化室中,有機廢氣再由燃燒器16加熱升溫至設定的氧化溫度760℃,使其中的OC成分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成為凈化的高溫氣體后離開氧化室,進入陶瓷蓄熱體1,放熱降溫后排出,而陶瓷蓄熱體1吸收大量熱量后升溫(用于下一個循環(huán)加熱廢氣),凈化后的廢氣經(jīng)煙囪13排入大氣。[0044] 本發(fā)明中蓄熱室內的陶瓷蓄熱體1采用模塊化進行組裝,陶瓷蓄熱體1整體的高度便于進行調節(jié),從而改變蓄熱室的換熱面積,換熱面積可以根據(jù)需求進行調節(jié),采用模塊化進行組裝還可以便于裝拆,便于后期維護;本發(fā)明中的陶瓷蓄熱體1在旋轉電機8作用下進行連續(xù)不間斷的旋轉,與有技術相比較,蓄熱室無需進行多個分區(qū),也不需要旋轉分配閥的參與;本發(fā)明中燃燒器16的高度可以自動調節(jié),便于根據(jù)廢氣流速實現(xiàn)最佳著火點高度的調節(jié)。[0045] 以上所述為本發(fā)明最佳實施方式的舉例,其中未詳細述及的部分均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任何基于本發(fā)明的技術啟示而進行的等效變換,也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聲明:
“旋轉式蓄熱式焚燒爐系統(tǒng)”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