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爆外殼(1),所述防爆外殼(1)包括外殼本體(11),所述外殼本體(11)的一側開口(12),開口處通過鉸鏈(13)設置有蓋體(14),在所述鉸鏈(13)的相對一側,所述蓋體(14)和所述外殼本體(11)之間通過連接件(15)可拆卸連接,所述外殼本體(11)的任一側表面開設有用于放置鍺玻璃(6)的窗口(18),在靠近所述鍺玻璃(6)處所述外殼本體(11)的側表面上還設置有通孔;
其中,所述防爆外殼(1)內(nèi)固定設置有熱成像機芯(2)、控制組件(3)、電機除塵組件(4)以及信號傳輸組件(5),所述熱成像機芯(2)、電機除塵組件(4)以及信號傳輸組件(5)均與所述控制組件(3)連接,所述熱成像機芯(2)和所述信號傳輸組件(5)連接;
所述熱成像機芯(2)內(nèi)的探測器朝向所述鍺玻璃(6)放置;
所述電機除塵組件(4)包括電機(41)、長轉(zhuǎn)軸(42)以及雨刮(43),所述長轉(zhuǎn)軸(42)的一端穿過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外殼本體(11)的側表面,所述雨刮(43)固定在所述長轉(zhuǎn)軸(42)的一端上,所述長轉(zhuǎn)軸(42)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機(41)轉(zhuǎn)動連接,所述電機(41)還與所述控制組件(3)連接,使用時,所述雨刮(43)位于所述鍺玻璃(6)的表面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傳輸組件(5)為長線傳輸模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其特征在于,在除去設置有窗口(18)的所述外殼本體(11)的側表面上還設置有至少一個出線口(16)。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本體(11)內(nèi)還固定設置有散熱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本體(11)的一側設置有方便握持的把手(17),所述把手(17)的兩端與外殼本體(11)的兩端通過轉(zhuǎn)軸轉(zhuǎn)動連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15)為鎖扣件。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組件(3)包括電源模塊和控制器,所述電源模塊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電源模塊采用本安電源供電,所述熱成像機芯(2)和所述電機(41)均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本體(11)為矩形箱體狀結構。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18)設置在所述外殼本體(11)的前表面,所述鍺玻璃(6)固定設置在所述窗口(18)上。
說明書: 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紅外熱像儀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背景技術[0002] 紅外熱像儀是一種先進的檢測工具,可廣泛應用于:設備維護、產(chǎn)品質(zhì)量檢測、工藝流程控制等。紅外熱像儀的優(yōu)點有:(1)可降低因設備故障而導致意外停產(chǎn)的可能;(2)減
少維護費用,延長設備資產(chǎn)壽命;(3)降低檢測人員的工作風險,減少工傷事故。紅外熱像儀
采用非接觸紅外檢測技術,能夠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測試工具難以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高作業(yè)效率、降低成
本、安全較高;對于煤礦井下易燃易爆區(qū)域,其作用更加明顯。但是,煤礦井下用儀器必須滿
足GB3836的各項要求,其自身必須能夠達到防爆標準。目前,防爆外殼包括外殼本體和蓋
體,通常將熱像儀設備置于外殼本體內(nèi),通過多顆螺釘將外殼本體和蓋體固定連接,對熱像
儀設備維護時不便于快速打開蓋體,維護步驟較為繁瑣;另外,煤礦井下煤塵較多、濕度較
大,極易造成紅外熱像儀鏡面出現(xiàn)污漬,使得紅外熱像儀采集的畫面模糊,影響對生產(chǎn)作業(yè)
中的設備以及環(huán)境的溫度測量,進而影響井上調(diào)度人員對礦井下作業(yè)環(huán)境及溫度的實時觀
測。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維護步驟繁瑣以及紅外熱像儀畫面模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
維護步驟簡單,蓋體和外殼本體之間能夠快速打開,且能夠?qū)t外熱像儀鏡面處理,紅外熱
像儀采集畫面的質(zhì)量高,提高了煤礦井下作業(yè)的安全性。
[0004]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包括:防爆外殼,所述防爆外殼包括外殼本體,所述外殼本體的一側開口,開口處通過鉸鏈
設置有蓋體,在所述鉸鏈的相對一側,所述蓋體和所述外殼本體之間通過連接件可拆卸連
接,所述外殼本體的任一側表面開設有用于放置鍺玻璃的窗口,在靠近所述鍺玻璃處所述
外殼本體的側表面上還設置有通孔;
[0005] 其中,所述防爆外殼內(nèi)固定設置有熱成像機芯、控制組件、電機除塵組件以及信號傳輸組件,所述熱成像機芯、電機除塵組件以及信號傳輸組件均與所述控制組件連接,所述
熱成像機芯和所述信號傳輸組件連接;
[0006] 所述熱成像機芯內(nèi)的探測器朝向所述鍺玻璃放置;[0007] 所述電機除塵組件包括電機、長轉(zhuǎn)軸以及雨刮,所述長轉(zhuǎn)軸的一端穿過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外殼本體的側表面,所述雨刮固定在所述長轉(zhuǎn)軸的一端上,所述長轉(zhuǎn)軸的另一
端與所述電機轉(zhuǎn)動連接,所述電機還與所述控制組件連接,使用時,所述雨刮位于所述鍺玻
璃的表面上。
[0008] 進一步,具體地,所述信號傳輸組件為長線傳輸模塊。[0009] 進一步,具體地,在除去設置有窗口的所述外殼本體的側表面上還設置有至少一個出線口。
[0010] 進一步,具體地,所述外殼本體內(nèi)還固定設置有散熱器。[0011] 進一步,具體地,所述外殼本體的一側設置有方便握持的把手,所述把手的兩端與外殼本體的兩端通過轉(zhuǎn)軸轉(zhuǎn)動連接。
[0012] 進一步,具體地,所述連接件為鎖扣件。[0013] 進一步,具體地,所述控制組件包括電源模塊和控制器,所述電源模塊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電源模塊采用本安電源供電,所述熱成像機芯和所述電機均與所述控制器連
接。
[0014] 進一步,具體地,所述外殼本體為矩形箱體狀結構。[0015] 進一步,具體地,所述窗口設置在所述外殼本體的前表面,所述鍺玻璃固定設置在所述窗口上。
[0016]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外殼本體的開口處通過鉸鏈設置有蓋體,蓋體和外殼本體之間通過連接件可拆卸連接,蓋體和外殼本體
之間能夠快速打開,維護步驟簡單。熱成像機芯采集標的物散發(fā)出的不可見紅外熱輻射,通
過信號處理以及光電轉(zhuǎn)換,將不可見紅外熱輻射將轉(zhuǎn)化為肉眼可見的溫度數(shù)據(jù)和紅外熱成
像分布圖像。信號傳輸組件用于傳輸肉眼可見的溫度數(shù)據(jù)和紅外熱成像分布圖像。由于煤
礦井下煤塵較多、濕度較大,會導致紅外熱成像分布圖像畫面模糊,現(xiàn)有技術中一般是井下
工人手動除塵,智能化水平較低;同時,紅外熱像儀安裝地點一般距離地面較高,人工近距
離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另外,由于煤礦井下環(huán)境特殊,工人手上的煤塵一般比較多,對
鍺玻璃采用直接接觸的除塵方式容易降低紅外熱像儀的使用可靠性。在本實例通過控制組
件控制電機除塵組件對鍺玻璃的表面進行除塵處理,提高了智能性,且采集畫面的質(zhì)量高,
提高了煤礦井下作業(yè)的安全性,提高了紅外熱像儀的使用可靠性。
附圖說明[0017]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0018] 圖1是本實用新型最優(yōu)實施例的左視圖。[0019] 圖2是本實用新型最優(yōu)實施例的俯視圖。[0020] 圖3是本實用新型最優(yōu)實施例外殼本體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0021] 圖4是本實用新型最優(yōu)實施例另一視角外殼本體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0022] 圖5是本實用新型成像設備的結構示意圖。[0023] 圖中1、防爆外殼;11、外殼本體;12、開口;13、鉸鏈;14、蓋體;15、連接件;16、出線口;17、把手;18、窗口;2、熱成像機芯;3、控制組件;4、電機除塵組件;5、信號傳輸組件;6、鍺玻璃;41、電機;42、長轉(zhuǎn)軸;43、雨刮。
具體實施方式[0024]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0025]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
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
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
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0026]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
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
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
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27] 如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最優(yōu)實施例,一種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其包括:防爆外殼1,防爆外殼1包括外殼本體11,外殼本體11的一側開口12,開口處通過鉸鏈13設置有蓋
體14,在鉸鏈13的相對一側,蓋體14和外殼本體11之間通過連接件15可拆卸連接,外殼本體
11的任一側表面開設有用于放置鍺玻璃6的窗口18,在靠近鍺玻璃6處外殼本體11的側表面
上還設置有通孔;其中,防爆外殼1內(nèi)固定設置有熱成像機芯2、控制組件3、電機除塵組件4
以及信號傳輸組件5,熱成像機芯2、電機除塵組件4以及信號傳輸組件5均與控制組件3連
接,熱成像機芯2和信號傳輸組件5連接;熱成像機芯2內(nèi)的探測器朝向鍺玻璃6放置;電機除
塵組件4包括電機41、長轉(zhuǎn)軸42以及雨刮43,長轉(zhuǎn)軸42的一端穿過通孔延伸至外殼本體11的
側表面,雨刮43固定在長轉(zhuǎn)軸42的一端上,長轉(zhuǎn)軸42的另一端與電機41轉(zhuǎn)動連接,電機41還
與控制組件3連接,使用時,雨刮43位于鍺玻璃6的表面上。
[0028] 外殼本體11的開口處通過鉸鏈13設置有蓋體14,蓋體14和外殼本體11之間通過連接件15可拆卸連接,蓋體14和外殼本體11之間能夠快速打開,維護步驟簡單。熱成像機芯2
采集標的物散發(fā)出的不可見紅外熱輻射,通過信號處理以及光電轉(zhuǎn)換,將不可見紅外熱輻
射將轉(zhuǎn)化為肉眼可見的溫度數(shù)據(jù)和紅外熱成像分布圖像。信號傳輸組件5用于傳輸肉眼可
見的溫度數(shù)據(jù)和紅外熱成像分布圖像。由于煤礦井下煤塵較多、濕度較大,會導致紅外熱成
像分布圖像畫面模糊,現(xiàn)有技術中一般是井下工人手動除塵,智能化水平較低;同時,紅外
熱像儀安裝地點一般距離地面較高,人工近距離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另外,由于煤礦井
下環(huán)境特殊,工人手上的煤塵一般比較多,對鍺玻璃采用直接接觸的除塵方式容易降低紅
外熱像儀的使用可靠性。在本實例通過控制組件3控制電機除塵組件4對鍺玻璃6的表面進
行除塵處理,提高了智能性,且采集畫面的質(zhì)量高,提高了煤礦井下作業(yè)的安全性,提高了
紅外熱像儀的使用可靠性。
[0029] 在實施例中,信號傳輸組件5為長線傳輸模塊,用于接收肉眼可見的溫度數(shù)據(jù)和紅外熱成像分布圖像,長線傳輸模塊還與上位機連接,長線傳輸模塊用于將接收紅外熱成像
分布圖像傳輸至上位機,設置的長線傳輸模塊與上位機之間通過通信信號線與交換機連
接。相對于信號傳輸組件5為交換機模塊,交換機模塊與上位機之間通過光纜與交換機連
接,本實施例通過設置的長線傳輸模塊,可以采用通信信號線與交換機連接,通信信號線的
質(zhì)地軟,機械強度好,耐折斷性能優(yōu)異,便于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更好的在使用時的移
動,解決了光纜質(zhì)地脆且機械強度差,對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移動時光纜易折斷,不便于
移動的問題。
[0030] 在實施例中,在除去設置有窗口18的外殼本體11的側表面上還設置有至少一個出線口16,以實現(xiàn)接線控制;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在除去設置有窗口18的外殼本體11
的側表面上設置有五個出線口16,以滿足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與外部設備進行連接。
[0031] 在實施例中,外殼本體11內(nèi)還固定設置有散熱器,實現(xiàn)對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工作時的散熱,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0032] 在實施例中,外殼本體11的一側設置有方便握持的把手17,把手17的兩端與外殼本體11的兩端通過轉(zhuǎn)軸轉(zhuǎn)動連接,便于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拿取和使用。
[0033] 在實施例中,連接件15采用但不限于鎖扣件,優(yōu)選鎖扣件,鎖扣件便于外殼本體11和蓋體14之間的打開和關閉;另外,鎖扣件還提高了外殼本體11和蓋體14之間連接的可靠
性。
[0034] 在實施例中,控制組件3包括電源模塊和控制器,電源模塊與控制器連接,電源模塊采用本安電源供電,熱成像機芯2和電機41均與控制器連接。電源模塊用于給各模塊提供
本安電源,熱成像機芯2和電機41均與控制器連接。
[0035] 本實施例中的除塵控制信號可以經(jīng)上位機上的虛擬按鍵生成傳輸至控制組件3,也可以直接通過控制組件3上設置的按鍵開關生成。具體的,當井上調(diào)度人員觀測到標的物
肉眼可見的溫度數(shù)據(jù)和紅外熱成像分布圖像有污漬或畫面模糊時,通過手動點擊上位機上
設置的虛擬按鍵生成一除塵控制信號,除塵控制信號經(jīng)過長線傳輸模塊后,傳輸至熱成像
機芯2,在經(jīng)過熱成像機芯2將除塵控制信號傳輸至控制組件3上的控制器,控制器再將除塵
控制信號傳輸至電機41,電機41轉(zhuǎn)動帶動長轉(zhuǎn)軸42轉(zhuǎn)動,設置在長轉(zhuǎn)軸42上的雨刮43對透
鏡基板進行除塵,直至井上調(diào)度人員觀測到標的物肉眼可見的溫度數(shù)據(jù)和紅外熱成像分布
圖像清晰,再通過上位機的虛擬按鍵關閉電機除塵組件4。通控制組件3設置的按鍵開關直
接生成一除塵控制信號,按鍵開關直接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接收到除塵控制信號后,將除
塵控制信號傳輸至電機41,電機41轉(zhuǎn)動帶動長轉(zhuǎn)軸42轉(zhuǎn)動,設置在長轉(zhuǎn)軸42上的雨刮43對
透鏡基板進行除塵,當透鏡基板表面干凈后,再操作按鍵開關關閉電機除塵組件4。采用上
位機上的虛擬按鍵生成一除塵控制信號,便于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使用過程中確保礦用
本安型紅外熱像儀采集的畫面的質(zhì)量高,提高了煤礦井下作業(yè)的安全性;通過按鍵開關生
成除塵控制信號便于在對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維護,以提高了本實施例使用的靈活性。
[0036] 在實施例中,外殼本體11為矩形箱體狀結構,結構簡單,便于制作。[0037] 在實施例中,窗口18設置在外殼本體11的前表面,鍺玻璃6固定設置在窗口18上,便于更好的采集標的物散發(fā)出的不可見紅外熱輻射。
[0038] 本實用新型的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外殼本體11的開口處通過鉸鏈13設置有蓋體14,蓋體14和外殼本體11之間通過連接件15可拆卸連接,蓋體14和外殼本體11之間能夠
快速打開,維護步驟簡單。熱成像機芯2采集標的物散發(fā)出的不可見紅外熱輻射,通過信號
處理以及光電轉(zhuǎn)換,將不可見紅外熱輻射將轉(zhuǎn)化為肉眼可見的溫度數(shù)據(jù)和紅外熱成像分布
圖像。信號傳輸組件5用于傳輸肉眼可見的溫度數(shù)據(jù)和紅外熱成像分布圖像。由于煤礦井下
煤塵較多、濕度較大,會導致紅外熱成像分布圖像畫面模糊,現(xiàn)有技術中一般是井下工人手
動除塵,智能化水平較低;同時,紅外熱像儀安裝地點一般距離地面較高,人工近距離操作
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另外,由于煤礦井下環(huán)境特殊,工人手上的煤塵一般比較多,對鍺玻璃
采用直接接觸的除塵方式容易降低紅外熱像儀的使用可靠性。在本實例通過控制組件3控
制電機除塵組件4對鍺玻璃6的表面進行除塵處理,提高了智能性,且采集畫面的質(zhì)量高,提
高了煤礦井下作業(yè)的安全性,提高了紅外熱像儀的使用可靠性。
[0039] 以上述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nèi)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nèi),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
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nèi)容,必須要根據(jù)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
性范圍。
聲明:
“礦用本安型紅外熱像儀”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