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具有飛灰減量化處理系統(tǒng)的垃圾焚燒爐,包括:焚燒爐(1),所述焚燒爐(1)上設置有排煙口(11)和回流口(1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煙氣分離裝置(2),所述煙氣分離裝置(2)包括旋風分離器(21)、收集除塵組件(22)以及落料控制組件(23),所述旋風分離器(21)包括腔體(211)、煙氣進口(212)以及氣體出口(213),所述煙氣進口(212)通過管道A(31)連通所述排煙口(11);所述收集除塵組件(22)設置于所述腔體(211)內(nèi)部,且其設置于所述氣體出口(213)上;所述落料控制組件(23)設置于所述腔體(211)的底部,其與所述收集除塵組件(22)傳動連接,所述落料控制組件(23)通過管道B(32)連通所述回流口(12);
所述收集除塵組件(22)包括:
靜電發(fā)生器(221),所述靜電發(fā)生器(221)設置于所述旋風分離器(21)的底部,所述靜電發(fā)生器(221)產(chǎn)生靜電;
吸附單元(222),所述吸附單元(222)電性連接所述靜電發(fā)生器(221),所述吸附單元(222)設置于所述氣體出口(213)的氣體流體路徑上;以及控制開關(223),所述控制開關(223)設置于所述靜電發(fā)生器(221)和吸附單元(222)的電路中控制所述吸附單元(222)的靜電加載;
所述吸附單元(222)設置為倒錐形的螺旋帶,該吸附單元(222)的頂端與所述氣體出口(213)固定,所述吸附單元(222)的底端設置為上下往復運動;
所述落料控制組件(23)包括:
過渡倉(231),所述過渡倉(231)的上下兩端貫穿設置,所述過渡倉(231)的上端連接所述腔體(211),所述過渡倉(231)的下端連接所述管道B(32);
封門單元(232),所述封門單元(232)設置于所述過渡倉(231)的上下兩端,其對所述過渡倉(231)的上下兩端交替封閉;
所述封門單元(232)包括:
第一封門(2321),所述第一封門(2321)鉸接于所述過渡倉(231)的上端,所述第一封門(2321)傳動連接所述吸附單元(222)的底端;
第二封門(2322),所述第二封門(2322)鉸接于所述過渡倉(231)的下端;
傳動部件(2323),所述傳動部件(2323)連接所述第一封門(2321)和所述第二封門(2322);以及氣缸(2324),所述氣缸(2324)傳動連接所述傳動部件(2323)運動;
所述控制開關(223)包括:
第一觸點(2231),所述第一觸點(2231)連接所述靜電發(fā)生器(221);
第二觸點(2232),所述第二觸點(2232)連接所述吸附單元(222);以及頂動桿(2233),所述頂動桿(2233)與所述第二觸點(2232)一體連接,且其相對所述第一觸點(2231)上下滑動設置,所述頂動桿(2233)的上端部與所述第一封門(2321)可配合抵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飛灰減量化處理系統(tǒng)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單元(222)上設置有若干上下貫穿的網(wǎng)孔(2221)。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飛灰減量化處理系統(tǒng)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部件(2323)包括:齒條a(23231),所述齒條a(23231)豎直設置于所述第一封門(2321)的下方,其與所述第一封門(2321)傳動連接;
齒條b(23232),所述齒條b(23232)豎直設置于所述第二封門(2322)上方,其與所述第二封門(2322)傳動連接;以及齒輪(23233),所述齒輪(23233)設置于所述齒條a(23231)和所述齒條b(23232),且其與所述齒條a(23231)和齒條b(23232)嚙合傳動。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具有飛灰減量化處理系統(tǒng)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齒條a(23231)和所述齒條b(23232)上均設置有滑動連接部(23234),所述滑動連接部(23234)為橫向設置的腰槽口。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具有飛灰減量化處理系統(tǒng)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門(2321)和第二封門(2322)上設置有與所述滑動連接部(23234)滑動配合的圓柱銷(23211),所述滑動連接部(23234)上下移動帶動所述第一封門(2321)和第二封門(2322)旋轉(zhuǎn)開閉。
說明書: 一種具有飛灰減量化處理系統(tǒng)的垃圾焚燒爐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涉及環(huán)保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飛灰減量化處理系統(tǒng)的垃圾焚燒爐。背景技術[0002] 循環(huán)流化床垃圾焚燒爐的燃燒方式為懸浮式燃燒,其處置生活垃圾具有焚燒徹底、對生活垃圾適應性廣、二噁英控制效果好且穩(wěn)定等優(yōu)勢,其既可處置生活垃圾,又可適應處置一般固體廢物和污泥;但又存在焚燒飛灰產(chǎn)生量明顯多于其它焚燒方式等不足。此不足直接影響循環(huán)流化床焚燒爐在生活垃圾焚燒領域的影響力,所以,循環(huán)流化床垃圾焚燒爐飛灰減量化研發(fā)意義重大。[0003] 專利號為CN201510951677.8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基于減量化的垃圾焚燒飛灰處理系統(tǒng),涉及環(huán)保技術和設備領域。包括垃圾焚燒飛灰儲運裝置、篩分裝置、第一固液分離器、第二固液分離器、水洗池、電混凝處理裝置、廢水收集池以及儲水罐;儲水罐連接電混凝處理裝置和水洗池;垃圾焚燒飛灰儲運裝置與篩分裝置連接,篩分裝置分別連接水洗池和電混凝處理裝置;電混凝處理裝置連接固液收集池,固液收集池連接第一固液分離器,第一固液分離器連接第一飛灰儲倉;水洗池連接有第二固液分離器,第二固液分離器連接第一飛灰儲倉。[0004] 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旋風分離器中不能高效的將顆粒爐灰從空氣中分離出來,從而使得在旋風分離器后端設置的布袋除塵設備工作壓力大,并且排放的空氣中飛灰含量較大。發(fā)明內(nèi)容[0005]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通過設置收集除塵組件將旋風分離器內(nèi)被處理的煙氣中的顆粒爐灰進行吸附去除,并由落料控制組件控制排入焚燒爐與爐灰混合,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旋風分離器中不能高效的將顆粒爐灰從空氣中分離出來,從而使得在旋風分離器后端設置的布袋除塵設備工作壓力大,并且排放的空氣中飛灰含量較大的技術問題。[0006] 針對以上技術問題,采用技術方案如下:[0007] 一種具有飛灰減量化處理系統(tǒng)的垃圾焚燒爐,包括:焚燒爐,所述焚燒爐上設置有排煙口和回流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0008] 煙氣分離裝置,所述煙氣分離裝置包括旋風分離器、收集除塵組件以及落料控制組件,所述旋風分離器包括腔體、煙氣進口以及氣體出口,所述煙氣進口通過管道A連通所述排煙口;所述收集除塵組件設置于所述腔體內(nèi)部,且其設置于所述氣體出口上;所述落料控制組件設置于所述腔體的底部,其與所述收集除塵組件傳動連接,所述落料控制組件通過管道B連通所述回流口。[0009] 作為改進,所述收集除塵組件包括:[0010] 靜電發(fā)生器,所述靜電發(fā)生器設置于所述旋風分離器的底部,所述靜電發(fā)生器產(chǎn)生靜電;[0011] 吸附單元,所述吸附單元電性連接所述靜電發(fā)生器,所述吸附單元設置于所述氣體出口的氣體流體路徑上;以及[0012] 控制開關,所述控制開關設置于所述靜電發(fā)生器和吸附單元的電路中控制所述吸附單元的靜電加載。[0013] 作為改進,所述吸附單元設置為倒錐形的螺旋帶,該吸附單元的頂端與所述氣體出口固定,所述吸附單元的底端設置為上下往復運動。[0014] 作為改進,所述吸附單元上設置有若干上下貫穿的網(wǎng)孔。[0015] 作為改進,所述落料控制組件包括:[0016] 過渡倉,所述過渡倉的上下兩端貫穿設置,所述過渡倉的上端連接所述腔體,所述過渡倉的下端連接所述管道B;[0017] 封門單元,所述封門單元設置于所述過渡倉的上下兩端,其對所述過渡倉的上下兩端交替封閉。[0018] 作為改進,所述封門單元包括:[0019] 第一封門,所述第一封門鉸接于所述過渡倉的上端,所述第一封門傳動連接所述吸附單元的底端;[0020] 第二封門,所述第二封門鉸接于所述過渡倉的下端;[0021] 傳動部件,所述傳動部件連接所述第一封門和所述第二封門;以及[0022] 氣缸,所述氣缸傳動連接所述傳動部件運動。[0023] 作為改進,所述控制開關包括:[0024] 第一觸點,所述第一觸點連接所述靜電發(fā)生器;[0025] 第二觸點,所述第二觸點連接所述吸附單元;以及[0026] 頂動桿,所述頂動桿與所述第二觸點一體連接,且其相對所述第一觸點上下滑動設置,所述頂動桿的上端部與所述第一封門可配合抵觸。[0027] 作為改進,所述傳動部件包括:[0028] 齒條a,所述齒條a豎直設置于所述第一封門的下方,其與所述第一封門傳動連接;[0029] 齒條b,所述齒條b豎直設置于所述第二封門上上方,其與所述第二封門傳動連接;以及
[0030] 齒輪,所述齒輪設置于所述齒條a和所述齒條b,且其與所述齒條a和齒條b嚙合傳動。[0031] 作為改進,所述齒條a和所述齒條b上均設置有滑動連接部,所述滑動連接部為橫向設置的腰槽口。[0032]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封門和第二封門上設置有與所述滑動連接部滑動配合的圓柱銷,所述滑動連接部上下移動帶動所述第一封門和第二封門旋轉(zhuǎn)開閉。[0033]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0034] (1)本發(fā)明中通過設置收集除塵組件將旋風分離器內(nèi)被處理的煙氣中的顆粒爐灰進行吸附去除,并由落料控制組件控制排入焚燒爐與爐灰混合,提高旋風分離器爐灰分離效果,確保粗顆粒爐灰在高溫時段即分離后返回爐膛,使得大量的飛灰從煙氣中分離并與爐灰一同混合排出,有效達到飛灰減量化處理;[0035] (2)本發(fā)明中通過設置吸附單元與第一封門傳動連接,使得吸附單元吸附飛灰工作和抖落飛灰工作與第一封門的開閉相匹配,有效及時的將飛灰排入過渡倉;[0036] (3)本發(fā)明中通過設置控制開關中的頂動桿與第一封門可配合抵觸,從而控制吸附單元上靜電的加載,并且靜電消失的時刻與第一封門打開的時刻相匹配,使得吸附單元上的顆粒爐灰實現(xiàn)抖落逐級下降,且有部分顆粒按照吸附單元的導向向著旋風分離器的內(nèi)壁并滑落;[0037] (4)本發(fā)明中通過設置第一封門和第二封門交替開閉,使得過渡倉中的飛灰確保依次進入焚燒爐,利用氣缸的快速動作,一是使得吸附單元抖動,從而使顆粒爐灰達到失重狀態(tài)且給予顆粒爐灰有初始速度,便于其下降掉落,二是使得過渡倉上部的第一封門打開時,過渡倉有負壓吸附的能力,以減緩空氣上升的流速,更進一步利于顆粒爐灰的下降掉落;[0038] (5)本發(fā)明中通過設置吸附單元為倒錐形的螺旋帶結構,且其底端豎直上下運動,在底端向上運動至最上方時,螺旋帶之間的螺距減小,相對形成完整的過濾網(wǎng),其螺旋帶上設置若干的網(wǎng)孔容許空氣穿過,而較大顆粒的飛灰則被阻擋掉落,有利于煙氣中飛灰分離。[0039] 綜上所述,該設備具有飛灰減量處理效果好、同步運動、飛灰回流的優(yōu)點,尤其適用于環(huán)保設備技術領域。附圖說明[0040]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0041] 圖1為本發(fā)明整體的結構示意圖。[0042] 圖2為煙氣分離裝置的剖視示意圖。[0043] 圖3為本發(fā)明的俯視局部剖視示意圖。[0044] 圖4為圖3中A處放大示意圖。[0045] 圖5為收集除塵組件的運動狀態(tài)示意圖之一。[0046] 圖6為收集除塵組件的運動狀態(tài)示意圖之二。[0047] 圖7為收集除塵組件和落料控制組件的立體剖視示意圖。[0048] 圖8為圖7中B處放大示意圖。[0049] 圖9為控制開關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0050]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說明。[0051] 實施例一[0052] 如圖1至圖9所示,一種具有飛灰減量化處理系統(tǒng)的垃圾焚燒爐,包括:焚燒爐1,所述焚燒爐1上設置有排煙口11和回流口1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0053] 煙氣分離裝置2,所述煙氣分離裝置2包括旋風分離器21、收集除塵組件22以及落料控制組件23,所述旋風分離器21包括腔體211、煙氣進口212以及氣體出口213,所述煙氣進口212通過管道A31連通所述排煙口11;所述收集除塵組件22設置于所述腔體211內(nèi)部,且其設置于所述氣體出口213上;所述落料控制組件23設置于所述腔體211的底部,其與所述收集除塵組件22傳動連接,所述落料控制組件23通過管道B32連通所述回流口12。[0054] 具體的,焚燒爐1焚燒產(chǎn)生的煙氣通過管道A31輸送至旋風分離器21,煙氣在旋風分離器21中先沿腔體211內(nèi)壁呈螺旋下降運動,此時旋轉(zhuǎn)的氣流會將大部分的顆粒爐灰通過離心作用甩至腔體211內(nèi)壁并掉落,煙氣到達腔體211的底部后從腔體211的中心螺旋上升,煙氣中夾帶著部分的顆粒爐灰在上升過程中,由收集除塵組件22進行吸附并抖落下降,最后分離出來的顆粒爐灰經(jīng)過落料控制組件23的控制回流至焚燒爐1中,飛灰即可與爐灰一同混合排出,從而使經(jīng)過處理的煙氣實現(xiàn)了飛灰高效減量化處理。[0055] 進一步地,所述收集除塵組件22包括:[0056] 靜電發(fā)生器221,所述靜電發(fā)生器221設置于所述旋風分離器21的底部,所述靜電發(fā)生器221產(chǎn)生靜電;[0057] 吸附單元222,所述吸附單元222電性連接所述靜電發(fā)生器221,所述吸附單元222設置于所述氣體出口213的氣體流體路徑上;以及[0058] 控制開關223,所述控制開關223設置于所述靜電發(fā)生器221和吸附單元222的電路中控制所述吸附單元222的靜電加載。[0059] 需要說明的是,靜電發(fā)生器221產(chǎn)生高壓靜電附著于吸附單元222上,吸附單元222即可通過靜電吸附功能將煙氣中的顆粒爐灰進行吸附,控制開關223控制靜電的通斷,使得吸附單元222失去對顆粒爐灰的吸附約束,從而使得顆粒爐灰能夠順利的從吸附單元222上掉落。[0060] 進一步地,所述吸附單元222設置為倒錐形的螺旋帶,該吸附單元222的頂端與所述氣體出口213固定,所述吸附單元222的底端設置為上下往復運動。[0061] 進一步地,所述吸附單元222上設置有若干上下貫穿的網(wǎng)孔2221。[0062] 需要說明的是,螺旋帶狀的吸附單元222可以被拉伸伸展以及疊合收縮,其拉伸伸展時,加大了電離區(qū)域,使得更多的顆粒爐灰被靜電吸附;其疊合收縮時,形成過濾網(wǎng)對煙氣進行過濾,阻擋大顆粒的飛灰跟隨氣流上升,進一步加大分離效果。[0063] 進一步地,所述落料控制組件23包括:[0064] 過渡倉231,所述過渡倉231的上下兩端貫穿設置,所述過渡倉231的上端連接所述腔體211,所述過渡倉231的下端連接所述管道B32;[0065] 封門單元232,所述封門單元232設置于所述過渡倉231的上下兩端,其對所述過渡倉231的上下兩端交替封閉。[0066] 進一步地,所述封門單元232包括:[0067] 第一封門2321,所述第一封門2321鉸接于所述過渡倉231的上端,所述第一封門2321傳動連接所述吸附單元222的底端;
[0068] 第二封門2322,所述第二封門2322鉸接于所述過渡倉231的下端;[0069] 傳動部件2323,所述傳動部件2323連接所述第一封門2321和所述第二封門2322;以及
[0070] 氣缸2324,所述氣缸2324傳動連接所述傳動部件2323運動。[0071] 需要說明的是,封門單元232中的第一封門2321和第二封門2322交替開閉,即第一封門2321打開時第二封門2322關閉,腔體211中分離出來的顆粒爐灰即可掉落至過渡倉231中暫存;隨后第一封門2321關閉且第二封門2322打開,顆粒爐灰即從過渡倉231排入焚燒爐1,實現(xiàn)了飛灰的有序前進運輸,并且防止焚燒爐1中的熱氣流夾帶飛灰從過渡倉231中反向沖出。
[0072]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開關223包括:[0073] 第一觸點2231,所述第一觸點2231連接所述靜電發(fā)生器221;[0074] 第二觸點2232,所述第二觸點2232連接所述吸附單元222;以及[0075] 頂動桿2233,所述頂動桿2233與所述第二觸點2232一體連接,且其相對所述第一觸點2231上下滑動設置,所述頂動桿2233的上端部與所述第一封門2321可配合抵觸。[0076]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部件2323包括:[0077] 齒條a23231,所述齒條a23231豎直設置于所述第一封門2321的下方,其與所述第一封門2321傳動連接;[0078] 齒條b23232,所述齒條b23232豎直設置于所述第二封門2322上上方,其與所述第二封門2322傳動連接;以及[0079] 齒輪23233,所述齒輪23233設置于所述齒條a23231和所述齒條b23232,且其與所述齒條a23231和齒條b23232嚙合傳動。[0080] 進一步地,所述齒條a23231和所述齒條b23232上均設置有滑動連接部23234,所述滑動連接部23234為橫向設置的腰槽口。[0081]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封門2321和第二封門2322上設置有與所述滑動連接部23234滑動配合的圓柱銷23211,所述滑動連接部23234上下移動帶動所述第一封門2321和第二封門2322旋轉(zhuǎn)開閉。[0082] 工作過程:[0083] 焚燒爐1焚燒產(chǎn)生的煙氣通過管道A31輸送至旋風分離器21,煙氣在旋風分離器21中先沿腔體211內(nèi)壁呈螺旋下降運動,此時旋轉(zhuǎn)的氣流會將大部分的顆粒爐灰通過離心作用甩至腔體211內(nèi)壁并掉落,煙氣到達腔體211的底部后從腔體211的中心螺旋上升,煙氣中夾帶著部分的顆粒爐灰在上升過程中,由收集除塵組件22中的吸附單元222攜帶靜電對顆粒爐灰進行吸附,其中吸附單元222的底端上下運動形成波形抖動,在其底端下降至最底部時,第一封門2321打開并抵觸控制開關223使得吸附單元222瞬間靜電消失,從而使吸附單元222上的顆粒爐灰抖落下降,最后分離出來的顆粒爐灰經(jīng)過落料控制組件23的控制回流至焚燒爐1中,飛灰即可與爐灰一同混合排出,從而使經(jīng)過處理的煙氣實現(xiàn)了飛灰高效減量化處理。[0084]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部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發(fā)明的限制。[0085] 當然在本技術方案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術語“一”應理解為“至少一個”或“一個或多個”,即在一個實施例中,一個元件的數(shù)量可以為一個,而在另外的實施例中,該元件的數(shù)量可以為多個,術語“一”不能理解為對數(shù)量的限制。[0086]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提示下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聲明:
“具有飛灰減量化處理系統(tǒng)的垃圾焚燒爐”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