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設置有油氣分離機構、防砂沉淀機構、油管接箍及油管短節(jié);所述油管接箍及油管短節(jié)將油氣分離機構與防砂沉淀機構連接在一起,并通過密封螺紋進行密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氣分離機構設置有接箍,所述接箍通過螺紋與眼管連接,所述油氣分離機構設置有螺旋中心管,所述螺旋中心管通過螺紋與壓緊螺母連接,所述壓緊螺母通過螺紋連接有凡爾座壓緊并限位,所述壓緊螺母與油氣分離接頭螺紋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氣分離接頭的盲孔空腔內游動放置有凡爾球,凡爾球與凡爾座密封面相匹配,所述眼管與油氣分離接頭通過上接頭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沉淀機構設置有進液接頭,所述進液接頭上通過螺紋安裝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進液接頭與外管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密封圈與外管的內部密封面匹配,所述進液接頭與過油管的一端通過螺紋連接,所述過油管另一端通過螺紋與下固定閥罩連接,所述過油管將第一固定凡爾座壓緊并限位于下固定閥罩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閥罩內腔中游動放置有第一固定凡爾球,所述第一固定凡爾球與第一固定凡爾座密封面相匹配,所述下固定閥罩通過螺紋與上固定閥罩連接,所述下固定閥罩將第二固定凡爾座壓緊并限位于上固定閥罩內,所述上固定閥罩內腔中游動放置有第二固定凡爾球。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凡爾球與第二固定凡爾座密封面相匹配,所述防砂沉淀機構設置有出液接頭,所述出液接頭上安裝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出液接頭通過螺紋與外管的另一端連接。
說明書: 一種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原油開采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0002] 目前,在原油開采過程中,抽油泵作為最重要的作業(yè)元件,其泵效的高低直接影響原油開采的效率及成本,如何提高抽油泵的泵效也是原油開采工藝中經常討論的技術問
題。經各大油田多年的研究及實際應用發(fā)現,影響抽油泵泵效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主要
影響原因也較為突出,其中就包括了原油中含有的氣體對抽油泵部件的腐蝕、憋壓,抽油泵
內進入的砂礫雜物對抽油泵的磨損等。因此,有效進行防氣、防砂,是提高抽油泵泵效的有
效途徑之一。
[0003] 但就目前業(yè)內常用的防氣防砂技術來看,均存在著作用單一,排氣及防砂效果差,使用壽命短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
[0005]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所述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設置有油氣分離機構、防砂沉淀機構、油管接箍及油管短
節(jié);所述油管接箍及油管短節(jié)將油氣分離機構與防砂沉淀機構連接在一起,并通過密封螺
紋進行密封。
[0006] 進一步,所述油氣分離機構設置有接箍,所述接箍通過螺紋與眼管連接,所述油氣分離機構設置有螺旋中心管,所述螺旋中心管通過螺紋與壓緊螺母連接,所述壓緊螺母通
過螺紋連接有凡爾座壓緊并限位,所述壓緊螺母與油氣分離接頭螺紋連接。
[0007] 進一步,所述油氣分離接頭的盲孔空腔內游動放置有凡爾球,凡爾球與凡爾座密封面相匹配,所述眼管與油氣分離接頭通過上接頭連接。
[0008] 進一步,所述防砂沉淀機構設置有進液接頭,所述進液接頭上通過螺紋安裝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進液接頭與外管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密封圈與外管的內部密封面匹配,所
述進液接頭與過油管的一端通過螺紋連接,所述過油管另一端通過螺紋與下固定閥罩連
接,所述過油管將第一固定凡爾座壓緊并限位于下固定閥罩內。
[0009] 進一步,所述下固定閥罩內腔中游動放置有第一固定凡爾球,所述第一固定凡爾球與第一固定凡爾座密封面相匹配,所述下固定閥罩通過螺紋與上固定閥罩連接,所述下
固定閥罩將第二固定凡爾座壓緊并限位于上固定閥罩內,所述上固定閥罩內腔中游動放置
有第二固定凡爾球。
[0010] 進一步,所述第二固定凡爾球與第二固定凡爾座密封面相匹配,所述防砂沉淀機構設置有出液接頭,所述出液接頭上安裝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出液接頭通過螺紋與外管的
另一端連接。
[0011] 結合上述的所有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具備的優(yōu)點及積極效果為:[0012] 本實用新型安裝于抽油泵以下,篩管及尾管以上,當油液經過油氣分離機構中的眼管、螺旋中心管及油氣分離接頭,使油液中的氣體被排至裝置外的套管內,逐步排出井
口,同時對砂礫等雜物進行初步過濾,再將油液經過油氣分離接頭輸送至油管短節(jié)內進行
穩(wěn)流擴容后,流入防砂沉淀機構內進行二次過濾沉淀,在兩級固定凡爾和固定閥罩的作用
下,砂礫及雜質沉積于外管的環(huán)形空間內,同時過油管設置為腰鼓型結構,環(huán)形空間儲量
大,設備使用時間長,同時本裝置還可代替雙固定凡爾總成進行工作,性能全面,使用實際
長,特別適用于含砂、含氣量大的油井。
附圖說明[0013]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申請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做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
附圖。
[0014]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5]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油氣分離機構結構示意圖。[0016]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防砂沉淀機構結構示意圖。[0017] 圖中為:1、接箍;2、眼管;3、螺旋中心管;4、上接頭;5、壓緊螺母;6、凡爾座;7、凡爾球;8、油氣分離接頭;9、進液接頭;10、第一密封圈;11、外管;12、過油管;13、下固定閥罩;14、第一固定凡爾座;15、第一固定凡爾球;16、第二固定凡爾座;17、第二固定凡爾座;18、上固定閥罩;19、第二密封圈;20、出液接頭;21、油管接箍;22、油管短節(jié)。
具體實施方式[0018]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
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9]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描述。
[0020] 如圖1至圖3所示,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設置有油氣分離機構、防砂沉淀機構、油管接箍21及油管短節(jié)22。
[0021] 油氣分離機構設置有接箍1,所述接箍1通過螺紋與眼管2連接,所述油氣分離機構設置有螺旋中心管3,所述螺旋中心管3通過螺紋與壓緊螺母5連接,所述壓緊螺母5通過螺
紋連接有凡爾座6壓緊并限位,所述壓緊螺母5與油氣分離接頭8螺紋連接,油氣分離接頭8
的盲孔空腔內游動放置有凡爾球7,凡爾球7與凡爾座6密封面相匹配,所述眼管2與油氣分
離接頭8通過上接頭4連接。
[0022] 防砂沉淀機構設置有進液接頭9,所述進液接頭9上通過螺紋安裝有第一密封圈10,所述進液接頭9與外管11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密封圈10與外管11的內部密封面匹配,
所述進液接頭9與過油管12的一端通過螺紋連接,所述過油管12另一端通過螺紋與下固定
閥罩13連接,所述過油管12將第一固定凡爾座14壓緊并限位于下固定閥罩13內,所述下固
定閥罩13內腔中游動放置有第一固定凡爾球15,所述第一固定凡爾球15與第一固定凡爾座
14密封面相匹配,所述下固定閥罩13通過螺紋與上固定閥罩18連接,所述下固定閥罩13將
第二固定凡爾座16壓緊并限位于上固定閥罩18內,所述上固定閥罩18內腔中游動放置有第
二固定凡爾球17,所述第二固定凡爾球17與第二固定凡爾座16密封面相匹配,所述防砂沉
淀機構設置有出液接頭20,所述出液接頭20上安裝有第二密封圈19,所述出液接頭20通過
螺紋與外管11的另一端連接。
[0023] 油管接箍21及油管短節(jié)22將油氣分離機構與防砂沉淀機構連接在一起,并通過密封螺紋進行密封。
[0024] 油氣分離機構作用原理:使用時,接箍1為井下油液的進端,在抽油機上沖程提取及井下壓力的共同作用下,井下油液進入裝置時的壓力可達25MPa,由于螺旋中心管3圓周
上的螺旋翅片的存在,使油液經過時呈高速旋流的狀態(tài),此時油液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質量
較重的部分,如油液、砂礫、雜質等,將沿著旋流的外圍即緊貼眼管2的管壁向上運動,由于
眼管2的管壁上設置有若干眼孔,油液中的砂礫、雜質在通過這些眼孔時將被甩至裝置外,
再次落入井底;不可避免的,部分油液也會以同樣的方式甩至裝置外,并流入井底進行下一
次抽提循環(huán);同時若沿管壁向上運動的油液中仍含有氣泡或氣體,同樣在眼管2的眼孔作用
下,粉碎氣泡并將氣體排至裝置外;同樣的,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質量較輕的部分,如氣體、
氣泡等,將沿著旋流的內圍即緊貼螺旋中心管3的空心管外壁向上運動,由于螺旋中心管3
所設置管體為空心管,且此空心管上設置有若干小孔,油液中的氣體、氣孔在經過這些小孔
時,不可避免的進入于空心管內,并逐步進行匯聚、增壓;當匯聚的氣量及壓力達到一定量,
原本坐落于凡爾座6上的凡爾球7將被氣體及其氣壓頂起,凡爾球6與凡爾座7形成的密封面
失效,氣體匯入油氣分離接頭8的盲孔空腔內,并由于油氣分離接頭8上設置有若干45度斜
角的通孔,聯(lián)通油氣分離接頭8的盲孔內腔及裝置外部,并將盲孔空腔內的氣體排出于裝置
外;同時,油氣分離接頭8上還設置有若干垂直向上的直通孔,使得裝置內油液順利通過,并
經過油氣分離接頭8的出口端,進入下一階段;
[0025] 另外,油氣分離接頭8上的45度斜孔與直孔形成交互制作,并互相未聯(lián)通,以保證達到良好的油氣分離效果;同時,本實用新型對油氣分離機構的安裝數量并未限制,即本產
品可安裝多級油氣分離機構,若安裝兩級以上油氣分離機構,并將螺旋中心管3的螺旋翅片
的旋向分別設置為左旋和右旋,油氣分離效果更佳。
[0026] 防砂沉淀機構作用原理:使用時,抽油桿上沖程時,油液經過進液接頭9進入過油管12內,并在壓力的作用下逐步解封第一固定凡爾球15與第二固定凡爾球17,通過下固定
閥罩13與上固定閥罩18,并由上固定閥罩18的側孔流出,由于上固定閥罩18的出液孔位于
側端,油液及砂礫等雜物必先流入于外管11的環(huán)形空間內,在流體運動中較重質量的砂礫
及雜物將進行沉淀和堆積,油液經出液接頭20流向井下抽油工藝管柱中;抽油桿下沖程時,
同時第一固定凡爾和第二固定凡爾的存在,達到單向密封效果,使殘余油液無法進入過油
管12,即無法二次流入井底,以保證抽油效率;由于上固定閥罩18的傘狀結構,油液及雜質
將順流進外管11的環(huán)形空間內,雜質進行二次沉淀堆積;同時如在修井作業(yè)或下泵過程中,
井口內落入的雜物雜質也可被堆積與外管11的環(huán)形空間內,達到防砂及沉淀效果。
[0027] 另外,本裝置過油管12在保證連接強度及過油量的同時,采用腰鼓型外形結構,以保證與外管11之間形成較大環(huán)形空間,增加沉砂量,延長使用壽命;
[0028] 油管接箍21及油管短節(jié)22:油管接箍21與油管短節(jié)22的主要作用為將油氣分離機構與防砂沉淀機構連接為一體,并通過密封螺紋進行密封;同時油管22還具有擴容作用,使
得從油氣分離接頭8中流出的油液進行一次穩(wěn)流和匯聚,更便于流入防砂沉淀機構內。
[0029] 本實用新型所具備的優(yōu)點及積極效果為:[0030] 本裝置安裝于抽油泵以下,篩管及尾管以上,當油液經過油氣分離機構中的眼管2、螺旋中心管3及油氣分離接頭8,使油液中的氣體被排至裝置外的套管內,逐步排出井口,
同時對砂礫等雜物進行初步過濾,再將油液經過油氣分離接頭8輸送至油管短節(jié)22內進行
穩(wěn)流擴容后,流入防砂沉淀機構內進行二次過濾沉淀,在兩級固定凡爾和固定閥罩的作用
下,砂礫及雜質沉積于外管11的環(huán)形空間內,同時過油管12設置為腰鼓型結構,環(huán)形空間儲
量大,設備使用時間長,同時本裝置還可代替雙固定凡爾總成進行工作,性能全面,使用實
際長,特別適用于含砂、含氣量大的油井。
[0031]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
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
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32]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凡在本實用新型
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
圍之內。
聲明:
“管式泵多功能沉砂固定油氣分離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