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落渣井,所述落渣井的內腔設置有旋轉開合的擋板門,所述擋板門閉合時,將所述落渣井的內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靠近所述擋板門的位置設置有受熱隔層,所述受熱隔層緊貼所述落渣井的內壁,所述受熱隔層為空心結構,外部介質于所述受熱隔層的空心結構內接收來自落渣井內的爐渣余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熱隔層設置有受熱入口和受熱出口,外部介質從所述受熱入口進入所述受熱隔層的內部,接收完余熱后從所述受熱出口排出。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熱入口與所述受熱出口設置于所述落渣井的相同一側面,形成所述受熱隔層完全圍繞所述落渣井的內壁的環(huán)形受熱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熱入口與所述受熱出口設置于所述落渣井相對的兩側面,所述受熱入口包括第一受熱入口和第二受熱入口,所述受熱出口包括第一受熱出口和第二受熱出口,所述受熱隔層分為第一受熱隔層和第二受熱隔層;所述第一受熱入口與所述第一受熱出口設置于所述第一受熱隔層上,所述第二受熱入口與所述第二受熱出口設置于所述第二受熱隔層上,所述第一受熱隔層和第二受熱隔層共同圍繞所述落渣井的內壁形成分段環(huán)形受熱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熱隔層的寬度至少為1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門向所述下腔方向旋轉,當所述擋板門向所述下腔方向旋轉時,位于所述擋板門上的爐渣下落至所述下腔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熱隔層采用膜式壁結構。
說明書: 一種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燒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背景技術[0002]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都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如果不對這些垃圾進行有效的處理,將會極大地影響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甚至對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目前,
焚燒是處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焚燒垃圾的過程中,除了會造成二次環(huán)境污染外,還
會造成資源和能源的浪費。因此,在垃圾處理中,可以采取垃圾焚燒發(fā)電的方式。
[0003] 垃圾焚燒爐爐渣產量約占入爐垃圾量的20%,數量巨大,進入排渣井時仍含有豐富熱量;高溫爐渣從爐內直接進入除渣機排掉,造成熱量浪費,還會使除渣機內的水蒸發(fā)至
爐內,影響鍋爐效率;對爐渣熱量進行余熱回收,不但節(jié)約了能源,還能提高鍋爐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通過在落渣井中安裝一扇擋板門,擋住爐渣,堆疊在落渣井中,在落渣井四周墻面布
置受熱隔層,用于吸收高溫爐渣的熱量,并將熱量交換給受熱隔層中的介質,以便于后續(xù)利
用,一定時間后,開啟擋板門,將冷卻后的爐渣排走,重新關閉擋板門,重復上述過程;以不
斷回收焚燒爐爐渣的余熱。
[0005]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包括:落渣井,所述落渣井的內腔設置有旋轉開合的擋板門,所述擋板門閉合時,將所述落渣井的內腔
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靠近所述擋板門的位置設置有受熱隔層,所述受熱隔層緊貼
所述落渣井的內壁,所述受熱隔層為空心結構,外部介質于所述受熱隔層的空心結構內接
收來自落渣井內的爐渣余熱。
[0006] 具體的:所述受熱隔層設置有受熱入口和受熱出口,外部介質從所述受熱入口進入所述受熱隔層的內部,接收完余熱后從所述受熱出口排出。
[0007] 作為優(yōu)選:所述受熱入口與所述受熱出口設置于所述落渣井的相同一側面,形成所述受熱隔層完全圍繞所述落渣井的內壁的環(huán)形受熱結構。
[0008] 作為優(yōu)選:所述受熱入口與所述受熱出口設置于所述落渣井相對的兩側面,所述受熱入口包括第一受熱入口和第二受熱入口,所述受熱出口包括第一受熱出口和第二受熱
出口,所述受熱隔層分為第一受熱隔層和第二受熱隔層;所述第一受熱入口與所述第一受
熱出口設置于所述第一受熱隔層上,所述第二受熱入口與所述第二受熱出口設置于所述第
二受熱隔層上,所述第一受熱隔層和第二受熱隔層共同圍繞所述落渣井的內壁形成分段環(huán)
形受熱結構。
[0009] 具體的:所述受熱隔層的寬度至少為1m。[0010] 具體的:所述擋板門向所述下腔方向旋轉,當所述擋板門向所述下腔方向旋轉時,位于所述擋板門上的爐渣下落至所述下腔內。
[0011] 具體的:所述受熱隔層采用膜式壁結構。[0012]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包括:落渣井,落渣井的內腔設置有旋轉開合的擋板門,擋板門閉合時,
將落渣井的內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上腔靠近擋板門的位置設置有受熱隔層,受熱隔層緊
貼落渣井的內壁,受熱隔層為空心結構,外部介質于受熱隔層的空心結構內接收來自落渣
井內的爐渣余熱;回收了高溫爐渣中的熱量,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進入除渣機中爐
渣的溫度,減少了除渣機冷卻水的消耗,同時也減少了進入爐內水蒸氣的量,在落渣井墻面
布置受熱隔層還能替換原本所布置耐火材料,節(jié)約成本。
附圖說明[0013]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0014]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示意圖;[0015]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2示意圖;[0016]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局部放大圖。[0017] 圖中,[0018] 1.上腔;[0019] 2.下腔;[0020] 3.受熱隔層;31.第一受熱隔層;32.第二受熱隔層;[0021] 4.擋板門;[0022] 5.落渣井;[0023] 6.受熱入口;[0024] 7.受熱出口;[0025] 8.第一受熱入口;[0026] 9.第一受熱出口;[0027] 10.第二受熱入口;[0028] 11.第二受熱出口。具體實施方式[0029] 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描述。[0030] 垃圾焚燒爐爐渣產量約占入爐垃圾量的20%,數量巨大,進入排渣井時仍含有豐富熱量;高溫爐渣從爐內直接進入除渣機排掉,造成熱量浪費,還會使除渣機內的水蒸發(fā)至
爐內,影響鍋爐效率;對爐渣熱量進行余熱回收,不但節(jié)約了能源,還能提高鍋爐效率。
[0031]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和缺陷,本實用新型具體的提供一種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請參閱圖1,該裝置包括:落渣井5,落渣井5的內腔設置有旋轉開合的擋板門4,
擋板門4閉合時,將落渣井5的內腔分隔成上腔1和下腔2;上腔1靠近擋板門4的位置設置有
受熱隔層3,受熱隔層3緊貼落渣井5的內壁,受熱隔層3為空心結構,外部介質于受熱隔層3
的空心結構內接收來自落渣井5內的爐渣余熱;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在鍋爐爐渣中間穿過
管道的方式進行余熱的回收利用,但是這種余熱回收方式由于受熱面積有限,故對余熱的
回收程度較低,回收效率也較低,本實用新型采用受熱隔層3的方式,通過將受熱隔層3設置
于落渣井5的內壁,在爐渣落入落渣井5的上腔1時,受熱隔層3大面積的接收來自爐渣的余
熱,有效的增大吸收余熱的面積,使進入受熱隔層3內部的介質受熱面積變大,加速余熱的
回收效率。
[0032] 在本實施例中提及:請參閱圖2,受熱隔層3設置有受熱入口6和受熱出口7,外部介質從受熱入口6進入受熱隔層3的內部,接收完余熱后從受熱出口7排出;受熱入口6接收未
進行加熱的介質,受熱出口7用于將吸收完余熱的介質送出,該介質可以是水,也可以是風,
還可以是油等能夠進行加熱的介質。
[0033] 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提及:請參閱圖2和3,受熱入口6與受熱出口7設置于落渣井5的相同一側面,形成受熱隔層3完全圍繞落渣井5的內壁的環(huán)形受熱結構;受熱入口6與
受熱出口7并排緊靠設置于落渣井5的相同一側面,受熱隔層3環(huán)繞落渣井5的內壁形成連續(xù)
不斷的環(huán)形覆蓋受熱結構,介質進入受熱隔層3從受熱入口6開始連續(xù)不斷環(huán)繞落渣井5一
周后,充分吸收余熱,再由受熱出口7排出;這種余熱吸收方式能夠使余熱被介質充分的吸
收。
[0034] 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提及:請參閱圖3,受熱入口6與受熱出口7設置于落渣井5相對的兩側面,受熱入口6包括第一受熱入口8和第二受熱入口10,受熱出口7包括第一受熱
出口9和第二受熱出口11,受熱隔層3分為第一受熱隔層31和第二受熱隔層32;第一受熱入
口8與第一受熱出口9設置于第一受熱隔層31上,第二受熱入口10與第二受熱出口11設置于
第二受熱隔層32上,第一受熱隔層31和第二受熱隔層32共同圍繞落渣井5的內壁形成分段
環(huán)形受熱結構;在此實施例中,受熱隔層3按中心線分割成第一受熱隔層31和第二受熱隔層
32,通過兩個隔層的共同圍繞包覆形成余熱吸收結構,形成兩個獨立的介質通道,兩個介質
通道可以通入相同的介質,也可以通入不同的介質,主要實現同時多種不同的介質均能進
行余熱的吸收。
[0035] 在本實施例中提及:受熱隔層3的寬度至少為1m;1m為爐渣在擋板門4上的堆料高度,使爐渣緊貼1m寬的受熱隔層3,能夠充分的進行余熱的傳遞,具體的不限定于1m,可根據
堆料的具體高度設置受熱隔層的高度。
[0036] 在本實施例中提及:擋板門4向下腔2方向旋轉,當擋板門4向下腔2方向旋轉時,位于擋板門4上的爐渣下落至下腔2內;擋板門4在關閉時,將爐渣阻擋并堆積在擋板門4上方,
進行余熱利用后在將擋板門4向下打開,使余熱利用完畢的爐渣落下并排出。
[0037] 在本實施例中提及:受熱隔層3采用膜式壁結構;采用膜式壁結構能夠有效的節(jié)省鋼材,結構簡單,并且提高熱效率,能夠將爐渣的余熱最大化利用。
[0038] 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進行介紹:[0039] 在落渣井5中安裝一扇擋板門4,擋住爐渣,堆疊在落渣井5中,在落渣井5四周墻面布置一米高的受熱隔層3,用于吸收高溫爐渣的熱量,并將熱量交換給受熱隔層3中的介質,
以便于后續(xù)利用,一定時間后,開啟擋板門4,將冷卻后的爐渣排走,重新關閉擋板門4,重復
上述過程。
[0040] 實施方式1:利用渣的熱量加熱冷水,冷水從受熱隔層3入口進入,加熱后從出口流出,用做鍋爐給水;
[0041] 實施方式2:利用渣的熱量加熱冷風,冷風從受熱隔層3第一受熱入口8和第二受熱入口10進入,加熱后從第一受熱出口9和第二受熱出口11流出,混入一次風中送回至爐內。
[0042]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勢在于:[0043] 1.回收了高溫爐渣中的熱量,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0044] 2.降低了進入除渣機中爐渣的溫度,減少了除渣機冷卻水的消耗,同時也減少了進入爐內水蒸氣的量。
[0045] 3.在落渣井墻面布置受熱隔層還能替換原本所布置耐火材料,節(jié)約成本。[0046]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聲明:
“垃圾焚燒爐爐渣余熱回收裝置”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