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tǒng)包括第一進液管道(1)、固液分離裝置(3)、油水分離裝置(4)、膜分離裝置(5)和干化裝置(6),所述第一進液管道(1)與所述固液分離裝置(3)的進料端連通,用于將外界油泥或含固較高的污水輸送到所述固液分離裝置(3)內;所述固液分離裝置(3)的液相出料端與所述油水分離裝置(4)的進料口連通,所述固液分離裝置(3)的固相出料端與所述干化裝置(6)的進料口連通;所述油水分離裝置(4)的水相出料端與所述膜分離裝置(5)的進料口連通,所述油水分離裝置(4)的油相出料端與油收集外輸裝置(7)連通;所述膜分離裝置(5)的濃液輸出端與所述油水分離裝置(4)連通,所述膜分離裝置(5)的清液輸出端與地溝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液管道(1)上沿介質流向依次連通有破乳劑加入管道(11)、絮凝劑加入管道(12)和硫酸加入管道(1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液管道(1)與所述破乳劑加入管道(11)、絮凝劑加入管道(12)和硫酸加入管道(13)之間還設有超聲破乳裝置(8),所述超聲破乳裝置(8)的超聲頻率為40~100kHz,聲強為0.15~3W/2
cm ,溶液溫度為20~9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tǒng)還包括第二進液管道(2),所述第二進液管道(2)與所述油水分離裝置(4)的進料口連通,用于將外界電解脫鹽廢水輸送到所述油水分離裝置(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進液管道(1)中輸入的污水含油量≤15%,污水固含量>5000mg/L;由所述第二進液管道(2)輸入的污水固含量≤5000mg/L。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離裝置(3)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通的第一緩沖罐(31)、第一加壓泵(32)和臥螺離心機(33),所述第一進液管道(1)與所述第一緩沖罐(31)的進口連通,所述臥螺離心機(33)上設有液相出口和固相出口,其分別與所述油水分離裝置(4)和干化裝置(7)連通;
所述油水分離裝置(4)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通的第二緩沖罐(41)、第二加壓泵(42)和碟片離心機(43),所述第二緩沖罐(41)的進料口與所述臥螺離心機(33)上的液相出口連通,所述碟片離心機(43)上設有油相出口和水相出口,所述油相出口通過管道與所述油收集外輸裝置(7)連通,所述水相出口與所述膜分離裝置(5)連通;
所述膜分離裝置(5)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通的第三緩沖罐(51)、第三加壓泵(52)和有機陶瓷膜分離器(53),所述碟片離心機(43)的水相出口與所述第三緩沖罐(51)的進口連通,所述有機陶瓷膜分離器(53)的濃液輸出端與所述第二緩沖罐(41)連通,其清液輸出端與地溝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離裝置(4)中還設有一蒸汽加熱罐(44),其上連通有蒸汽加熱管道(45),所述蒸汽加熱罐(44)的進口與所述第二加壓泵(42)的輸出端連通,所述蒸汽加熱罐(44)的出口與所述碟片離心機(43)的進料端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加熱罐(44)加熱后的溫度為15~80℃。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臥螺離心機(33)的工作壓力為0.1~0.3MPa,分離因數>2000,進入所述臥螺離心機(33)的污水PH值為2~5;所述碟片離心機(43)的分離因數>2000,脫出油含水量≤0.5Wt%,脫出水含油量≤1000mg/L,脫出油中機械雜質<500mg/L;污水在所述有機陶瓷膜分離器(53)中過濾分離的溫度為15~70℃。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化裝置(6)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通的水解打漿罐(61)、第四加壓泵(62)和壓濾機(63),由所述臥螺離心機(33)的固體出口與所述水解打漿罐(61)連通,經水解打漿后送入所述壓濾機(63),經壓濾和真空干燥處理后送出裝置。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濾機(63)為真空干燥板框式壓濾機。
說明書: 一種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涉及石油化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背景技術[0002] 原油采出及加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含油污水,包括油田原油脫水、煉油罐區(qū)脫水、煉油電脫鹽脫水、油罐及機泵清洗、生產異常及維修等過程均會產生大量的含油污
水,主要成分為油分、泥沙、有機污泥、表面活性劑和大量的水組成,具有膠質、瀝青質和鹽
含量高,固體雜質種類多,乳狀液穩(wěn)定性強等特點,處理難度很大。目前石化企業(yè)普遍將污
水采用
浮選隔油后,其中污油摻煉或外委處置,因污油含水、含鹽量高,摻煉只能少量漸次
進行,多余部分暫存則大量占用寶貴的儲存設施,污油作為
危廢外委處置費用較高;其余污
水送
污水處理場進行生化處理及后續(xù)深度處理,因電脫鹽污水溫度較高,直接排放將影響
污水處理場運行,需降溫后排入污水處理場。該工藝處理流程長,同時需要加入大量的化學
藥劑,能耗等處置費用高,因此含油污水及污油處理成為石化行業(yè)的普遍難題。
發(fā)明內容[0003]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通過臥螺離心機+碟片離心機+有機陶瓷膜處理以及固相污泥干化的系統(tǒng)工藝,立足源頭控制、簡
化流程和污油資源化利用,實現(xiàn)油、固、水的一站式處理,具有適應范圍寬、處理效率高、易
于實施的特點,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0004] 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0005] 一種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包括第一進液管道、固液分離裝置、油水分離裝置、膜分離裝置和干化裝置,所述第一進液管道與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進料端連通,
用于將外界油泥或含固較高的污水輸送到所述固液分離裝置內;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液相
出料端與所述油水分離裝置的進料口連通,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固相出料端與所述干化裝
置的進料口連通;所述油水分離裝置的水相出料端與所述膜分離裝置的進料口連通,所述
油水分離裝置的油相出料端與油收集外輸裝置連通;所述膜分離裝置的濃液輸出端與所述
油水分離裝置連通,所述膜分離裝置的清液輸出端與地溝連通。
[0006] 述第一進液管道上沿介質流向依次連通有破乳劑加入管道、絮凝劑加入管道和硫酸加入管道。
[0007]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進液管道與所述破乳劑加入管道、絮凝劑加入管道和硫酸加入管道之間還設有超聲破乳裝置。
[0008] 所述系統(tǒng)還包括第二進液管道,所述第二進液管道與所述油水分離裝置的進料口連通,用于將外界電解脫鹽廢水輸送到所述油水分離裝置。
[0009] 由所述第一進液管道中輸入的污水含油量≤15%,污水固含量>5000mg/L;由所述第二進液管道輸入的污水固含量≤5000mg/L。
[0010] 所述固液分離裝置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通的第一緩沖罐、第一加壓泵和臥螺離心機,所述第一進液管道與所述第一緩沖罐的進口連通,所述臥螺離心機上設有液相出口和
固相出口,其分別與所述油水分離裝置和干化裝置連通;
[0011] 所述油水分離裝置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通的第二緩沖罐、第二加壓泵和碟片離心機,所述第二緩沖罐的進料口與所述臥螺離心機上的液相出口連通,所述碟片離心機上設
有油相出口和水相出口,所述油相出口通過管道與所述油收集外輸裝置連通,所述水相出
口與所述膜分離裝置連通;
[0012] 所述膜分離裝置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通的第三緩沖罐、第三加壓泵和有機陶瓷膜分離器,所述碟片離心機的水相出口與所述第三緩沖罐的進口連通,所述有機陶瓷膜分離
器的濃液輸出端與所述第二緩沖罐連通,其清液輸出端與地溝連通。
[0013] 所述油水分離裝置中還設有一蒸汽加熱罐,其上連通有蒸汽加熱管道,所述蒸汽加熱罐的進口與所述第二加壓泵的輸出端連通,所述蒸汽加熱罐的出口與所述碟片離心機
的進料端連通。
[0014] 所述蒸汽加熱罐加熱后的溫度為15~80℃。[0015] 所述臥螺離心機的工作壓力為0.1~0.3MPa,分離因數>2000,進入所述臥螺離心機的污水PH值為2~5;所述碟片離心機的分離因數>2000,脫出油含水量≤0.5Wt%,脫出
水含油量≤1000mg/L,脫出油中機械雜質<500mg/L;污水在所述有機陶瓷膜分離器中過濾
分離的溫度為15~70℃。
[0016] 所述超聲破乳裝置的超聲頻率為40~100kHz,聲強為0.15~3W/cm2,溶液溫度為20~90℃
[0017] 所述干化裝置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通的水解打漿罐、第四加壓泵和壓濾機,由所述臥螺離心機的固體出口與所述水解打漿罐連通,經水解打漿后送入所述壓濾機,經壓濾
和真空干燥處理后送出裝置。
[0018] 所述壓濾機為真空干燥板框式壓濾機。[0019]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yōu)點:[0020] A.本發(fā)明通過臥螺離心機+碟片離心機+有機陶瓷膜處理以及固相污泥干化的系統(tǒng)工藝,立足源頭控制、簡化流程和污油資源化利用,實現(xiàn)油、固、水的一站式處理,具有適
應范圍寬、處理效率高、易于實施的特點。
[0021] B.使用時本發(fā)明可根據不同物料進行調整:當物料為油泥或固含量>5000mg/L的污水時,采用臥螺離心機+碟片離心機+有機陶瓷膜處理以及固相污泥干化的工藝,控制干
化后污泥含水率≤40Wt%,外排水含油量≤20mg/L;當處理物料為含固量不高的電脫鹽排
水或其他含固量≤5000mg/L時,物料直接進入第二緩沖罐,直接由碟片離心機+有機陶瓷膜
工藝進行處理,保證外排水含油量≤20mg/L。
[0022] C.本發(fā)明采用的有機陶瓷膜為有機金屬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聚合而成,兼有陶瓷膜和有機膜的雙重優(yōu)勢,具有耐高溫、耐污堵、水通量大、出水質量高的特點。
[0023] D.本發(fā)明僅需少量破乳劑、絮凝劑,同時才采用超聲輔助破乳,大大降低了化學藥劑費用,甚至可取消使用化學藥劑。
[0024] E.本發(fā)明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含油污水的密閉處置,減少了污油敞開處置帶來的異味,改善了工作環(huán)境。另外,本發(fā)明系統(tǒng)占地面積少、流程簡化、操作簡單、運行費用低。
附圖說明[0025]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
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6] 圖1為本發(fā)明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整體結構示意圖。[0027] 圖中標識如下:[0028] 1?第一進液管道,11?破乳劑加入管道,12?絮凝劑加入管道,13?硫酸加入管道;2?第二進液管道;3?固液分離裝置,31?第一緩沖罐,32?第一加壓泵,33?臥螺離心機;4?油水
分離裝置,41?第二緩沖罐,42?第二加壓泵,43?碟片離心機,44?蒸汽加熱罐,45?蒸汽管道;
5?膜分離裝置,51?第三緩沖罐,52?第三加壓泵,53?有機陶瓷膜分離器;6?干化裝置,61?水
解打漿罐,62?第四加壓泵,63?壓濾機;7?油收集外輸裝置;8?超聲破乳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0029]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
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30]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包括第一進液管道1、固液分離裝置3、油水分離裝置4、膜分離裝置5和干化裝置6,第一進液管道1與固液分離裝置3的
進料端連通,用于將外界油泥或含固較高的污水輸送到固液分離裝置3內,固液分離裝置3
的出料端為兩個,其液相出料端與油水分離裝置4的進料口連通,其固相出料端與干化裝置
6的進料口連通;油水分離裝置5的水相進料端與膜分離裝置5的進料口連通,油水分離裝置
4的油相出料端與油收集外輸裝置7連通;輸入到油水分離裝置4內的油水混合物經離心分
離為油和水,其中油被輸送到油收集外輸裝置7回收利用,水進入膜分離裝置5進一步分離
成濃液和清液;膜分離裝置6的出料端為兩個,其濃液輸出端與油水分離裝置4連通,其清液
輸出端與地溝連通,濃液進入油水分離裝置4中參與下一循環(huán)的分離,清液通過排地溝排
放。第一進液管道1上沿介質流向依次固定連通有破乳劑加入管道11、絮凝劑加入管道12和
硫酸加入管道13。
[0031] 系統(tǒng)還包括第二進液管道2,第二進液管道2與油水分離裝置4的進料口連通,用于將外界電解脫鹽廢水輸送到油水分離裝置4。由第一進液管道1中輸入的污水含油量≤
15%,污水固含量>5000mg/L,由第二進液管道2輸入的污水固含量≤5000mg/L。
[0032] 進一步地,固液分離裝置3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通的第一緩沖罐31、第一加壓泵32和臥螺離心機33,第一進液管道1與第一緩沖罐31的進口連通,臥螺離心機33上設有液相出
口和固相出口,其分別與油水分離裝置4和干化裝置7連通;油水分離裝置4包括依次通過管
道連通的第二緩沖罐41、第二加壓泵42和碟片離心機43,第二緩沖罐41的進料口與臥螺離
心機33上的液相出口連通,碟片離心機43上設有油相出口和水相出口,油相出口通過管道
與油收集外輸裝置7連通,水相出口與膜分離裝置5連通;膜分離裝置5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
通的第三緩沖罐51、第三加壓泵52和有機陶瓷膜分離器53,碟片離心機43的水相出口與第
三緩沖罐51的進口連通,有機陶瓷膜分離器53的濃液輸出端與第二緩沖罐41連通,其清液
輸出端與地溝連通。
[0033] 優(yōu)選地,第一進液管道1與破乳劑加入管道11、絮凝劑加入管道12和硫酸加入管道13之間還設有超聲破乳裝置8,超聲破乳裝置8的超聲頻率為40~100kHz,聲強為0.15~3W/
2
cm ,溶液溫度為20~90℃。本發(fā)明僅需少量破乳劑、絮凝劑,若同時采用超聲輔助破乳,會
大大降低了化學藥劑費用,根據污油乳化情況,甚至可取消使用化學藥劑。
[0034] 油水分離裝置4中還設有一蒸汽加熱罐44,其上連通有蒸汽加熱管道45,蒸汽加熱罐44的進口與第二加壓泵42的輸出端連通,其出口與碟片離心機43的進料端連通。污水在
蒸汽加熱罐44加熱后的溫度為15~80℃。
[0035] 臥螺離心機33的工作壓力為0.1~0.3MPa,分離因數>2000,進入臥螺離心機33的污水PH值為2~5;碟片離心機43的分離因數>2000,脫出油含水量≤0.5Wt%,脫出水含油
量≤1000mg/L,脫出油中機械雜質<500mg/L;污水在有機陶瓷膜分離器53中過濾分離的溫
度為15~70℃。
[0036] 干化裝置6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通的水解打漿罐61、第四加壓泵62和壓濾機63,由臥螺離心機33的固體出口與水解打漿罐61連通,經水解打漿后送入壓濾機63,經壓濾和真
空干燥處理后送出裝置。壓濾機63優(yōu)選為真空干燥板框式壓濾機。
[0037] 使用時采用如下步驟:[0038] S1、將油泥或含固率較高的污水加入破乳劑、絮凝劑,通過硫酸調節(jié)PH值后進入第一緩沖罐31,經充分混合使乳化液破乳和絮凝后,通過第一加壓泵32泵入臥螺離心機33,在
離心力的作用下分離為固體物質和油水混合物,固體物質送入干化裝置6,油水混合物進入
第二緩沖罐41;加入的污水含油量≤15%,污水固含量>5000mg/L,當污水固含量≤
5000mg/L時,污水直接通過第二緩沖罐41泵入碟片離心機43進行油水分離;臥螺離心機33
的工作壓力為0.1~0.3MPa,分離因數>2000,進入臥螺離心機33的污水PH值為2~5。
[0039] S2、來自第二緩沖罐41的含油污水經蒸汽加熱罐44加熱后,送入碟片離心機43,在碟片離心機43離心力的作用下,利用密度差將油水分離,得到品質較高的油,可送入原油罐
區(qū)或電脫鹽裝置回煉;分離出水的仍然含有少量的油,進入膜分離裝置5做進一步處理;含
油污水經蒸汽加熱罐44加熱后的溫度為15~80℃,碟片離心機43的分離因數>2000,脫出
油含水量≤0.5Wt%,脫出水含油量≤1000mg/L,脫出油中機械雜質<500mg/L;
[0040] S3、來自碟片離心機43的水進入膜分離裝置5,利用有機陶瓷膜分離器53中有機陶瓷膜親水疏油的過濾特性,將水中油分離,污水得到進一步凈化,清液為水,通過排地溝排
放,濃液為分離的油,返回第二緩沖罐41中參與下一循環(huán)的分離;污水在有機陶瓷膜分離器
53中過濾分離的溫度為15~70℃,出水含油量≤20mg/L,出水CODCr≤100mg/L;
[0041] S4、由臥螺離心機33排出的固體物質進入干化裝置76中的水解打漿罐61,經水解打漿后送入真空干燥板框式壓濾機63,經壓濾和真空干燥,可將固體物質中的毛細水及吸
附水全部去除,經干化處理后送出裝置,固體含水率≤40Wt%。
[0042] 本發(fā)明通過臥螺離心機+碟片離心機+有機陶瓷膜處理以及固相污泥干化的系統(tǒng)工藝,立足源頭控制、簡化流程和污油資源化利用,實現(xiàn)油、固、水的一站式處理,具有適應
范圍寬、處理效率高、易于實施的特點。使用時本發(fā)明可根據不同物料進行調整:當物料為
油泥或固含量>5000mg/L的污水時,采用臥螺離心機+碟片離心機+有機陶瓷膜處理以及固
相污泥干化的工藝,控制干化后污泥含水率≤40%Wt%,外排水含油量≤20mg/L;當處理物
料為含固量不高的電脫鹽排水或其他含固量≤5000mg/L時,物料直接進入第二緩沖罐,直
接由碟片離心機+有機陶瓷膜工藝進行處理,保證外排水含油量≤20mg/L。
[0043] 本發(fā)明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含油污水的密閉處置,減少了污油敞開處置帶來的異味,改善了工作環(huán)境。另外,本發(fā)明系統(tǒng)占地面積少、流程簡化、操作簡單、運行費用低。
[0044] 本發(fā)明未述之處適用于現(xiàn)有技術。[0045]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
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
變動仍處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中。
聲明:
“石化含油污水及油泥凈化回用系統(tǒng)”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