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鋁材出口成為雙方博弈的重要領域。美國通過“301”調查、反傾銷與反補貼措施等手段,對中國鋁材出口施加了多重限制。這些措施不僅影響了中國鋁材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也促使中國鋁企加速轉型,開拓多元化市場。
美國“301”調查及附加關稅是中美貿易摩擦的核心手段之一。2023年,中國向美國出口鋁產品共計69.3萬噸,其中部分產品已受“301”附加關稅影響,稅率為25%。2024年5月,美國進一步將“301調查”措施下附加稅率為0或7.5%的鋁產品稅率提升至25%,幾乎涵蓋所有鋁及鋁材產品。這一政策直接導致中國鋁材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下降,出口量減少。
反傾銷與反補貼措施同樣對中國鋁材出口造成了沖擊。2024年9月,美國商務部對進口自中國等13個國家及地區(qū)的
鋁型材作出反傾銷終裁,裁定中國享有單獨稅率生產商/出口商的傾銷率為4.25%。同年10月,美國對原產于中國的鋁制餐具作出反補貼初裁,補貼率高達78.12%~312.91%。這些措施進一步加劇了中國鋁材出口的成本壓力。
面對美國的貿易制裁,中國鋁企積極調整策略,開拓多元化市場。2024年1—9月,中國鋁材累計產量達到5035.5萬噸,同比增長8.0%,其中出口占比約為9.2%。盡管對美出口受阻,但中國鋁材在亞洲、歐洲、南美洲等地區(qū)的市場份額顯著提升,出口市場多元化趨勢明顯。
此外,中國政府通過政策引導,推動鋁企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2024年12月,中國取消鋁材出口退稅,旨在減少對低附加值鋁材出口的依賴。這一政策促使企業(yè)優(yōu)化產品結構,提升技術水平和品牌影響力,進一步鞏固全球市場份額。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鋁企還通過優(yōu)化供應鏈、降低成本等方式應對挑戰(zhàn)。例如,部分企業(yè)通過尋找替代供應商,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和供應風險。同時,大型企業(yè)憑借規(guī)模優(yōu)勢和技術實力,加速行業(yè)洗牌,推動鋁材出口產品結構向高端化、精細化方向發(fā)展。
盡管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鋁材出口造成了短期沖擊,但從長期來看,這一挑戰(zhàn)也推動了中國鋁行業(yè)的轉型升級。通過開拓多元化市場、提升產品附加值,中國鋁企在全球貿易格局中展現了更強的適應能力和競爭力。